APP下载

创设任务情境 有效欣赏人物
——浅析小说教学中人物形象分析的情境创设方法

2022-01-01王兴伟

课程教学研究 2021年12期
关键词:人物形象性格创设

文∣王兴伟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1]小说阅读教学中,欣赏典型人物形象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学实践中,把欣赏人物形象作为小说教学内容已是共识,如何用艺术的方法引导学生欣赏人物形象却不尽如人意,较常见的教法不外乎两种:一是直接发问,“请结合小说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分析人物形象特征”。这一发问,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指令指向性强,似乎是完美的问题,但教学任务较难与学生的学习经验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任务对学生而言是枯燥无味的,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是悬念式发问,“这篇小说中,你读到了一个形象”。这一教学问题具有开放性,给了学生较大的探究空间,但此问题一经推出,便成为小说教学欣赏人物的“法宝”,不管遇到哪篇小说,必然如此设问,长此以往,教学方法套路化,学生感觉小说学习没劲,自然也就收获甚微。

小说阅读教学,是“让学生真正进行小说阅读,让学生进入小说所创设的情境中去,有自己的阅读体验与认知”[2]。因此,破解小说人物欣赏的低效、无效,最根本的还是引导学生进入小说创设的情境。如何引导学生进入小说创设的情境呢?要基于小说文本特点,创设合理的任务情境,引导学生在特定的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语境中欣赏小说人物。

创设任务情境欣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符合语文新课程改革理念。首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并明确了“情境”的三种类型,即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3]可见,在小说教学中,创设任务情境欣赏人物形象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其次,创设任务情境欣赏人物形象,符合学习规律。创设情境欣赏小说人物,有助于实现学生学习经验和学习任务之间有意义的关联。换言之,以情境为载体的学习任务,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经验,让学习者的知识、技能得以迁移运用,在动态的运用中内化成自己的语文素养。

创设任务情境,欣赏小说人物形象,有三条基本策略,即结合生活经验,创设感知情境;依据文本逻辑,建构语用情境;利用层级支架,创设思辨情境。

一、结合生活经验,创设感知情境

小说是虚构的艺术,我们常说“小说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部编版教材所选的小说,叙述的故事年代与学生较远,但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比如《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社戏》中的“双喜”)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因此,从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典型的学习任务,可以有效地达成欣赏人物的学习目标。

比如,教学鲁迅的《社戏》,在引导学生分析“双喜”形象时,可设计这样的任务情境:

小说中塑造了“我”、双喜、阿发、桂生等少年形象,如果让你与小说中的人物交朋友,你最愿意选择哪一个人物?请仿照示例,说说你的理由。

示例:“我”愿意选择与双喜交朋友。因为双喜聪明心细,当“我”看不成戏,“急得要哭”时,他马上能想出好主意,并且外祖母和母亲不放心双喜带“我”去看戏时,双喜打包票,并且说出了让外祖母和母亲信服的理由。

这一教学任务,以“交朋友”的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要完成这个任务,学生就要走进小说文本,研读探究这四个人物形象,分析每个人物的优点和缺点;同时,还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权衡比较哪一个人物最符合“我”的“交友”标准。学生完成该情境任务,不仅达到了欣赏人物形象的目的,而且培养了分析思维、比较思维和辩证思维。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大多数学生选择的是“双喜”,阐述理由既有双喜善良、淳朴、心细、考虑问题周全、具有领导才能等形象特点,也有与阿发、桂生等人的比较。当然,也有学生选择与“我”交朋友,阐述的理由是在赵庄看社戏时,老旦唱个不完,他们都不想看,双喜他们是“破口大骂”,而“我”则是心里讨厌但嘴上没说,说明“我”有一定的控制力。还有的学生说,愿意与“阿发”交朋友,阐述的理由是阿发纯真,偷罗汉豆时,阿发让大家偷自己家的,原因是自家的豆大。课堂上学生的“生成”,充分说明学生利用教师创设的任务情境,进入了小说文本情境,形成了自己的阅读体验与认知。

其实,结合生活经验,创设典型任务情境,让学生感知小说“人物”形象特征,也是一些名师的常用教学艺术。比如,黄厚江老师把郑振铎的《猫》定性为“小说文本”。他的第一个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给文本中的“三只猫”取名,理解分析三只猫的不同性格特点。[4]黄老师的这一教学情境任务,依据文本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给小动物起名,学生生活中会经常遇到),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结合生活经验,创设欣赏人物的任务情境,在具体操作上要注意两点,一是生活经验的主体是学生而非教师;二是创设的任务情境要符合小说文本特点,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不应架空文本。

二、依据文本逻辑,创设语用情境

现代小说理论认为,小说中人物的性格有动态性格和静态性格两类。静态性格是指在表现过程当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是不变的,也就是说从出场到作品结束都是一种性格。但有的小说中人物性格会变化,出场时人物的性格和作品结束时的性格已经不一样,甚至完全不同,我们把这种性格叫作动态性格。部编版教材所选的小说,人物形象有静态性格,比如孔乙己、奥楚蔑洛夫等;也有动态性格,比如《带上她的眼睛》中的“我”、于勒等。即使小说人物是静态性格,我们也可以依据小说文本,根据情节发展逻辑,创设有趣的学科认知情境,从而实现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的深刻理解。

比如,黄厚江老师执教的《孔乙己》。以“手”为教学切入点,在学生完成“找手:文中几次写了孔乙己的‘手’?圈手:哪几处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命运”后,黄老师设计学科认知情境任务“画手”——如果亲眼看到他死,请你写一两句话,还必须写他的手,你会怎么写呢?不要长,写关键处就行了。[5]

这一教学任务创设了学科认知情境,引导学生以“手”为切入口欣赏人物形象,并创造新的学科认知情境“亲眼看到孔乙己的死”,设计符合文本和教学逻辑的典型任务“写孔乙己的手”。这样的情境任务,从文本出发,从教学任务出发,层层铺垫,步步提升,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孔乙己性格的认识,还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能力。黄老师的这一教学情境任务,正如他所说的“成功的语言运用情境的设置,不仅仅是提供条件和限制,还能引导学生完成任务,提供完成任务所需的支架和帮助。”[6]

又比如有老师执教《带上她的眼睛》,根据小说文本逻辑,依据小说中“我”的性格变化,创设续写科幻故事的学科认知情境,具体任务是“带你回家——去救沈静,不能把她一个人留在地心深处”。[7]这是一个具有跨学科性质的学科认知情境任务,但该任务依然是基于《带上她的眼睛》小说文本中“我”的性格变化和“我”与沈静的关系,完成任务的前提是对“我”的性格的深刻认识。

基于以上案例,笔者以为依据小说文本逻辑,创设语用情境欣赏小说人物,在具体操作上要注意:一是创设的学科任务情境必须基于小说文本的内部逻辑,不能脱离小说文本,其目的是欣赏人物形象;二是为所创设的任务情境要有场景限制和驱动力,应具有鲜明的引导性。

三、利用层级支架,创设思辨情境

“阅读小说,分析人物及其行动背后的心态和观念,是把分析导向深入的重要一环。”[8]在阅读小说中,如何分析人物背后的心态呢?借鉴参考教师用书,但不能迷信教师用书,可以补充对小说人物解读的不同观点,给学生带来认知冲突,创设“思辨”性任务情境,从而达到“分析人物行动背后的心态和观念”的目的。

比如,笔者执教的《社戏》一课,就补充相关学习支架,在分析“六一公公”形象时,设计了具有一定思辨性的情境任务:

《社戏》中的六一公公,传统观点一般认为他是淳朴乡民的代表。但也有种观点认为六一公公是一个精明、世故的小生意人形象,理由是六一公公的“请客?——这是应该的”。话中潜藏着精明世故,他夸“我”的夸张言行中表现着精明世故以及与八公公的对比中表现着精明世故。[9]对六一公公这个人物,你有何看法呢?

思辨性的任务情境,通过引入《社戏》人物解读迥异的观点,给学生制造认知冲突,从而让学生读文本,思辨分析,进而提高学生深度学习的质量。这是针对单一人物的思辨性任务情境创设方法。对于同一小说文本,多个人物的思辨性阅读,我们可以采取“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方式达到思辨学习的目的。比如在《社戏》的欣赏人物环节,教师采取两个对比情境任务。

任务一:小说中塑造了“我”、双喜、阿发、桂生等少年形象,如果让你与小说中的这些人物交朋友,你最愿意选择哪一个?说说你的理由。

任务二:小说中还塑造了外祖母、母亲、八公公和六一公公等成年人形象,这些人物中,你认为“我”最讨厌的会是哪个人物?根据小说相关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这两个情境任务,一个是以学生的视角交朋友,情感认知的出发点是“喜欢”;一个是以小说中“我”的视角分析“我”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我”眼中其他人物行动背后的心态和观念。这两个任务,教学目的相同,但教学路径迥异,因此课堂上学生要完成这两个任务,思维就必须处于发散状态,必须对不同人物进行多元的比较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对于该设计中的“任务二”,学生还需注意,《社戏》中的“我”其实是两个人生阶段的“我”,一个是平桥村消夏的少年,一个是现在的、成年的“我”。少年的“我”与成年的“我”,对于小说中成年人的认知会一样吗?这个问题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思辨性。有人说,读小说就是读人性的变化。如果读《社戏》忽略小说“我”的两个人生阶段,那么必然导致我们对人性认识的肤浅。

利用层级支架,创设思辨情境,多角度欣赏小说人物,在具体操作上,教师对小说人物的解读要多元,一定要多元充分考虑小说中人物的时空关系。

人物是小说文本解读的核心。“理解小说人物,……就必须分析人物行动,分析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关系。”[10]而结合小说文本特点,创设合理的任务情境,引导学生在特定的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语境中欣赏小说人物,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进入小说文本世界,关注小说中人物与人物、人物与时空的关系,从更深广的层面上理解欣赏小说人物形象。

猜你喜欢

人物形象性格创设
猫的性格爪知道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性格描绘词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