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鼻窦炎术后鼻腔清洗器治疗对鼻黏膜纤毛功能影响及预防鼻腔粘连的疗效分析
2021-12-31杨强威赵世杰胡敏
杨强威,赵世杰,胡敏
(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 530031)
慢性鼻-鼻窦炎属于临床一类常见病和多发病,是鼻窦慢性化脓性炎症,患者病程通常>12 周[1],主要症状包括多涕、头痛、鼻塞及嗅觉减退或丧失等。目前临床在该病治疗中多选择手术,其中以鼻内镜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已有了突破性进展,很大程度提升了患者的治愈率,且不会造成较大创伤,痛苦较小,疗程较短,已受到临床的广泛认可。但患者术后的疗效可受多类因素影响,如鼻腔干燥、痂皮堵塞及分泌物结痂等造成的鼻腔粘连或窦口闭锁,最终影响患者的手术疗效[2]。为减少或避免以上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使鼻腔黏膜尽早恢复,提升患者的治愈率,做好术后患者的鼻腔清洗工作具重要意义。鼻腔清洗器是一种鼻腔清洗工具,能防止鼻腔分泌物结痂,维持鼻腔清洁,降低感染率。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慢性鼻-鼻窦炎术后应用鼻腔清洗器对防止鼻腔粘连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204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不同鼻腔清洗方法分为观察组(n=100)与对照组(n=104)。观察组男58例,女42例;年龄19~75岁,平均(48.25±10.48)岁;病程0.5~12年,平均(6.25±1.54)年。对照组男60例,女44例;年龄20~72岁,平均(48.30±10.35)岁;病程0.6~12年,平均(6.30±1.48)年。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术前均经冠状位或/和轴位CT确诊,病程>3个月,连续开展保守治疗无效者;符合鼻内镜手术适应证;年龄19~75 岁;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肝、肾、心等重要脏器存在严重疾病者;存在手术禁忌证者;存在认知障碍或精神类疾病者;中途退出或无法完成研究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选择从前向后法Messerk‐linger术式,结合患者病情明确手术部位与范围,依据顺序开放各窦,首先切除钩突(中鼻道或总鼻道存在息肉者应先切除大部分息肉),打开前组筛窦,清除息肉样变黏膜,保留无显著病变黏膜,然后打开上颌窦,扩大上颌窦口,清除分泌物和病变组织,保留上颌窦的正常黏膜,再依次打开后组筛窦、额窦及蝶窦,术后,采取明胶海绵填塞上鼻道、嗅裂及中鼻道等存在创面易粘连位置,总鼻道选择高膨胀海绵进行填塞止血。
1.2.2 术后治疗 观察组术后结束首次鼻内镜检查和术腔清理后,即可开展鼻腔冲洗,选择乐恩(北京)医药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水动能-可调试鼻腔清洗器及配套海盐护理包,海盐护理包成分包含精准装量海盐、柠檬酸和柠檬酸钠,冲洗时告知患者略微前倾头部,低头,张口,患侧朝下,将鼻塞头轻轻插进前鼻孔,后取出配套的海盐护理包倒入25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充分混匀,将吸液管置于药液中,反复捏挤气囊,使冲洗液经过管道与鼻塞顺利进入被清洗鼻腔,同时从另外一侧的鼻腔即口中流出,术后前1 个月每天冲洗2次,1个月后每天冲洗1次,连续应用3个月。通常患者术后3~5 d出院,医嘱其出院后1个月内每周前往医院复诊,1个月后每2周复诊检查其鼻腔情况。
对照组术后未应用鼻腔清洗器,出院前指导患者0.9%氯化钠溶液清洗鼻腔的方法,出院后由患者自行清洗鼻腔,治疗频率、复诊检查时间同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3]: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开展鼻内镜检查显示窦口开放较好,且术腔黏膜上皮化,未观察到脓性分泌物;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有一定改善,开展鼻内镜检查发现术腔黏膜有部分位置存在肥厚、水肿或肉芽组织,存在少量的脓性分泌物;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开展鼻内镜检查观察到术腔粘连,且窦口狭窄或闭塞,有息肉生成,存在脓性分泌物。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②鼻黏膜纤毛传输速度(MTR)[4]: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6 个月,采用糖精试验法计算两组MTR。告知患者测试前需禁食甜食4 h,禁止运动30 min,室内温度控制为20~30 ℃,湿度为55%~70%,患者取坐位,保持安静,闭紧口部,经鼻部呼吸,选择右侧鼻孔,先采取细棉签从前鼻孔轻轻插到鼻咽后壁,测定糖精放置位置至鼻咽壁的距离。清除鼻腔分泌物后,将直径1 mm左右糖精颗粒置于下鼻甲内侧的黏膜表面,距离其前端大约1 cm位置的黏膜表面,完成放置后开始计时,指导患者按照每分钟2次速度进行吞咽,患者感到甜味的时间即糖精清除时间或鼻黏液纤毛清除时间。MTR=糖精放置位置至鼻咽壁的距离/糖精清除时间。整个测试过程严禁回吸鼻涕或打喷嚏,一旦产生喷嚏或咳嗽情况,需择日再进行测试。③鼻腔粘连发生率。鼻腔粘连发生率=发生鼻腔粘连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手术前后MTR比较 术前,两组MT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6 个月,两组MTR 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MTR比较(,mm/min)
表2 两组手术前后MTR比较(,mm/min)
注:与本组术前比较,aP<0.05
组别观察组(n=100)对照组(n=104)t值P值术后6个月6.54±0.49a 5.70±0.52a 11.864 0.001术前4.75±0.50 4.80±0.42 0.775 0.220术后1个月5.30±0.40a 4.96±0.48a 5.485 0.001
2.3 两组鼻腔粘连发生率比较 观察鼻腔粘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鼻腔粘连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鼻窦作为鼻腔附近颅骨中的部分含气空腔,包括颌窦、蝶窦、筛窦及额窦。各鼻窦均存在窦口和鼻腔相通,鼻腔黏膜感染及炎症均可能累及鼻窦。因窦口细小,易出现狭窄和阻塞,不利于鼻窦内的炎性分泌物引流。慢性鼻-鼻窦炎在耳鼻科十分常见,临床治疗时多选择手术,其中鼻内镜手术应用较多,而术后如何加快鼻腔黏膜修复、避免鼻腔粘连与窦口闭锁等并发症是临床关注的重点[5]。
鼻腔清洗是慢性鼻-鼻窦炎术后的一项重要治疗内容,能提升鼻黏膜纤毛的传输功能,缓解鼻黏膜的炎症反应,具有物理清除效果。经鼻腔清洗可彻底去除变应原、坏死碎屑、白细胞及相互粘附的鼻腔鼻窦分泌物、纤维素性渗出物、术后脱落上皮细胞与血凝块,同时,能冲洗部分的细菌生物膜,减少术后鼻腔感染发生[6-7]。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 个月,两组MTR 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鼻腔粘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术后应用鼻腔清洗器对防止鼻腔粘连的效果更佳,有助于鼻黏膜的纤毛功能恢复,促进鼻窦和鼻腔粘连的良性转归。分析原因为,以往未借助鼻腔清洗器仅通过0.9%氯化钠溶液开展冲洗虽能起一定疗效,但效果不理想,而加用鼻腔清洗器开展冲洗,能借助其机械效应与物理效应,直接或间接清除鼻腔生物膜,加快术后鼻窦炎愈合,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清除囊泡,分解粘连,维持窦口引流畅通[8]。操作时采取的配套海盐护理包,其主要成分为精准装量海盐,海盐中包含的铁、铜、锌及锰等微量元素具备消炎杀菌作用,有助于上皮细胞的增生和黏膜修复。
本研究存在样本量小、随访时间短的不足,未来还需增加样本量,延长研究时间,深入探讨慢性鼻-鼻窦炎术后应用鼻腔清洗器对防止鼻腔粘连的远期效果。
综上所述,慢性鼻-鼻窦炎术后应用鼻腔清洗器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鼻腔粘连发生率,加快鼻黏膜的纤毛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