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2021-12-31徐志强马明涛
徐志强,马明涛
(乐平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西 景德镇 333300)
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临床治疗胆道系统疾病的有效方式,该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出血量少、安全性高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1]。由于手术治疗过程中,需建立CO2气腹,易对患者造成刺激,不仅影响患者呼吸系统,还会影响患者循环系统,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如胆管损伤、胃肠损伤、皮下气肿和血管损伤等,加重患者痛苦,延长患者康复时间[2]。此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要求麻醉诱导,一旦麻醉方式选择不当,会对患者的苏醒时间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增加手术风险,导致患者死亡[3]。因此,需慎重选择麻醉方案。本研究选取2018 年5 月至2020 年2 月于本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8 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2月于本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25~66岁,平均年龄(44.48±15.45)岁;体质量45~64 kg,平均体质量(52.16±5.34)kg。观察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26~67岁,平均年龄(45.14±15.33)岁;体质量46~65 kg,平均体质量(54.33±5.54)kg。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ASA 分级为Ⅰ或Ⅱ级者;认知功能正常者;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麻醉或手术禁忌证者;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合并精神疾病者;凝血功能障碍者;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患者术前4 h 禁饮,术前10 h 禁食,术前30 min肌肉注射阿托品和地西泮,剂量分别为0.5、10 mg,于麻醉诱导下,将0.003 mg/kg 的芬太尼、0.05 mg/kg 的咪达唑仑、2 mg/kg 的丙泊酚、8 mg/kg 的罗库溴铵进行静脉滴注,麻醉诱导过程中,给予患者吸氧,将氧流量调节为5 L/min,并采取面罩加压吸氧,3 min 后进行气管插管麻醉,连接呼吸机,氧流量为1.5 L/min,维持潮气量为8~10 mL/kg,维持呼吸为10~12 次/min,维持PaCO2为30~40 mmHg。对照组于气管插管固定后,静脉泵入丙泊酚,剂量为5 mg(/kg·h),用以维持麻醉,开放静脉通道,静脉泵入0.2 μg(/kg·min)瑞芬太尼,建立CO2气腹。观察组于气管插管固定后,全程吸入七氟醚,用以维持麻醉,浓度控制为2%~4%,开放静脉通道,静脉泵入瑞芬太尼,剂量为0.2 μg(/kg·min),建立CO2气腹。依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术中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术毕及时关闭气腹,并注入剂量为3 mg 的格拉司琼,预防恶心呕吐发生,清理患者口腔分泌物,待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并完全清醒后拔管。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麻醉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率。麻醉恢复时间,包括意识恢复时间、清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并发症情况,包括呕吐、拔管呛咳、瘙痒、术后躁动和支气管痉挛。平均动脉压、心率:记录麻醉前(T1)、插管后1 min(T2)、气腹前(T3)、气腹后 5 min(T4)、拔管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麻醉恢复时间比较(,min)Table 1 Comparison of anesthesia recovery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min)
表1 两组麻醉恢复时间比较(,min)Table 1 Comparison of anesthesia recovery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min)
组别对照组(n=34)观察组(n=34)t值P值拔管时间12.72±2.94 6.34±0.97 12.016 0.000意识恢复时间16.04±5.44 8.62±5.13 5.786 0.000定向力恢复时间22.38±4.28 13.24±4.99 8.107 0.000清醒时间19.24±3.54 10.25±3.46 10.589 0.000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低于对照组的26.4%(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3 两组MAP、HR比较 T2、T3、T4、T5时,两组MA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3、T5时,两组H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MAP、HR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MAP and H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3 两组MAP、HR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MAP and H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注:MAP,平均动脉压;HR,心率。T1,麻醉前;T2,插管后1 min;T3,气腹前;T4,气腹后5 min;T5,拔管时
组别对照组(n=34)观察组(n=34)t值P值MAP(mmHg)HR(次/min)T5 114.35±10.33 88.93±9.04 10.797 0.000 T1 105.12±9.07 105.15±8.24 0.014 0.989 T2 80.83±8.66 99.82±8.16 9.306 0.000 T3 106.15±9.15 98.89±9.44 3.220 0.002 T4 115.88±8.62 104.12±10.23 5.126 0.000 T5 122.94±9.34 105.24±10.54 7.329 0.000 T1 85.21±9.58 85.33±10.75 0.049 0.961 T2 76.43±9.12 84.01±10.23 3.225 0.002 T3 80.67±13.12 88.14±10.68 2.575 0.012 T4 85.16±11.84 86.52±8.95 0.534 0.595
3 讨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广泛应用于临床中,虽能取得一定疗效,但由于其对手术体位、气腹等要求较高,且麻醉方式对手术疗效、患者恢复等密切相关,为降低手术损伤,保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并发症发生,需采用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进而改善患者预后[4-5]。
丙泊酚是临床较为常用的一种麻醉药物,具有起效时间短的特点[6],但极易导致循环抑制,且可控度不高,将其与瑞芬太尼联用,无法取得良好麻醉效果。瑞芬太尼的药效起效较快,且镇痛效果较好,但单一应用,无法有效控制麻醉深度,易引起呼吸抑制,危害患者生命安全[7]。七氟醚是一种新型麻醉药物,无刺激性气味,不仅能保护患者心肌细胞,还能降低患者的脑内氧代谢率,对于麻醉深度具有较高可控性,且在患者苏醒期,七氟醚的排除时间较短,患者体内不会有药物残留,能明显缩短患者苏醒时间[8-9]。将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药物起效时间快,能有效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患者能在短时间内恢复自主呼吸,且其代谢不会对患者肝肾功能产生损害,同时,两者联用可发挥协作效应,进而增强麻醉效果,还可减少瑞芬太尼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10-11]。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低于对照组的26.4%(P<0.05)。T2、T3、T4、T5 时,两组 MAP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3、T5时,两组H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瑞芬太尼与七氟醚进行联合麻醉,可缩短患者麻醉恢复时间,有效减少并发症情况,且对患者生命体征影响较小,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进行麻醉,可缩短患者麻醉恢复时间,且术中生命体征稳定,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