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的农村儿童忽视问题研究

2021-12-31陈油华张劲松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关怀关心儿童

陈油华,张劲松

(南昌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江西南昌 330032)

儿童忽视是影响当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儿童权利公约》第19条中就提到,父母、法定监护人或其他任何负责照管儿童的人在照料儿童时,要保护儿童不受到任何形式的身心摧残、伤害或凌辱,忽视或照料不周,虐待或剥削,包括性侵犯。不论是父母、监护人还是其他负责照管儿童的人,都不应该产生儿童忽视行为。但儿童忽视问题相比于儿童虐待、儿童伤害等问题表现更加隐秘、影响更加滞后,所以更容易被人忽视。

一、农村儿童忽视问题的主要表现

目前,学术界对儿童忽视未有统一的定义,中国学术界目前比较公认的定义是:儿童照管者因疏于对儿童照料的责任和义务,严重或长期疏忽了对儿童基本需要(包括身体、食品与营养、衣着、情感、安全、医疗、教育等)的满足,以致危害或损害了儿童的健康或发展,或在本来可以避免的情况下使儿童面对极大的威胁。[1]有研究者指出,由于城乡差距,农村的儿童忽视问题更加严峻,农村17岁以下的儿童忽视率均高于城市同龄的儿童忽视率,并且农村儿童受忽视程度更加严重。[2]有调查结果表明,相对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状况,我国农村0—6岁儿童受忽视现象较严重。[3]还有学者对中国农村12—17岁在校中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现中国农村中学生与城市中学生受忽视状况相比,受忽视状况较为严重。[4]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的忽视率和忽视度均高于非留守儿童[5]。因此,农村受忽视儿童的状况更为复杂和严峻。农村的父母或儿童照管者由于自身的文化程度较低和认知水平局限,很容易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无意疏忽,也很难自我意识和自觉改变,长此以往,必然产生忽视行为。从社会发展角度看,这也会进一步加剧贫富差距,造成恶性循环。

目前学术界普遍把儿童忽视的种类分成六种:身体忽视、情感忽视、医疗忽视、教育忽视、安全忽视、社会忽视。[6]受忽视儿童并非都受到这六方面的忽视,有的儿童只受到单项忽视,而多数儿童是同时受到两种或两种以上忽视。当前农村受忽视儿童主要受到情感忽视、教育忽视、安全忽视和社会忽视,其中情感忽视最为突出。

(一)情感忽视

情感忽视是指对儿童心理、精神、感情的关心和交流不足,缺少对儿童情感需求的满足。[7]情感忽视由于其内隐性,更难被发现,更容易发展延伸为心理问题。情感忽视主要表现在对儿童的情感不能察觉、给予回应,不能及时满足儿童的情感需求。一旦父母或儿童照护者长期不能察觉和回应儿童的情感需求,势必会影响儿童的情感交流渠道,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在农村,父母经常忙于农事和工作,难以顾及儿童的情感需要。并且父母的文化水平较低,共情能力不足,不能科学合理地面对和处理儿童的情感需要,反而多采用恐吓、压制等方式来处理儿童的情绪异常,不仅没有满足情感需求,还对儿童造成了情感伤害。此外,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的普遍存在本就容易催生情感忽视,因为父母和孩子长期不在一起生活,情感诉求的对象缺位。还有农村个别身体残疾、患有疾病的儿童,他们由于自身身心缺陷,更难与成人沟通,情感诉求更容易被忽视。

(二)教育忽视

教育忽视是指没有尽可能为儿童提供各种接受教育的机会,从而忽略了儿童智力开发和知识、技能的学习。[7]农村儿童的教育忽视可从三个层面上来看。首先是家庭层面,农村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对付费的优质教育资源难以承担,对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潜力不能及时挖掘和开发,从而错过许多优良教育时机;另外农村家长群体的教育观念比较落后,认为儿童的学习成绩高过一切,或认为儿童及早外出赚钱比接受教育更有前途等,造成农村儿童的未来职业发展狭窄化。其次是学校层面,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学校出现“空心化”,优质师资流失严重,坚守农村的教师年龄日益趋于老龄化,教育手段落后,教育理念守旧,难以跟上时代的要求,农村儿童难以享受到优质的基础教育资源。再次是教育制度层面,许多农村儿童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之后,如未升入普通高中,绝大部分是辍学待家或外出打工,对职业教育知之甚少,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也缺少相应的教育干预措施。

(三)安全忽视

安全忽视是指由于疏忽孩子生长和生活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使儿童有可能发生健康或生命危险。[7]在儿童的生命安全方面,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父母和儿童照护者还是比较注意的。但是农村天然的自然环境和粗放式的生活环境也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父母对儿童的安全关心主要集中在儿童的受伤结果,但却忽视了对儿童受到伤害前的安全教育,缺乏对儿童自我保护的教育关怀,造成了对儿童的安全忽视。

(四)社会忽视

社会忽视是指由于社会发展管理部门对儿童权益保护关注不足,造成社会生活环境中的一些有损儿童身心健康的不良现象。[7]这些不良现象来自于家庭,也来自于社会。农村家庭父母离婚、父母外出打工不关心子女、父母关系紧张以及家庭暴力等不良现象的存在直接或间接地对儿童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而社会对农村儿童的关爱不足造成了一些悲剧的发生。针对社会对农村儿童的福利关怀缺乏的现状,应当建立儿童福利行政部门和完善儿童福利体系,关怀和帮助农村的受忽视儿童。

二、基于关怀教育理论的农村儿童忽视问题反思

从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视角看,农村儿童忽视问题的原因是儿童与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关怀关系没有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作为关怀者对儿童的关心缺乏专注和动机移位的心理意向,导致“关心”异化;以及儿童作为被关怀者缺失对关怀者的感知和回应,即接受、确认和反馈,使得关怀关系没有真正建立。

(一)家庭、学校和社会作为关怀者角色对儿童的关心异化

有很多家长、学校教师以及政府工作人员都曾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只要孩子将来好现在让我们做什么都愿意”。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打着为了孩子的口号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进行各种干预。然而,又有谁真正问过儿童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成人对儿童的“关心”很多时候是未倾听的、未观察的,这是一种缺乏专注和动机移位的“关心”,是异化的“关心”。诺丁斯认为,专注是关怀者对被关怀者的开放的、不加选择的接受,是全身心地投入和接受。[8]也就是说倘若一个人真正关心另一个人,他会去真正地倾听、观察和感受另一个人的需要,愿意去接受另一个人传递的所有信息。这是关怀关系建立的首要步骤。没有专注的关怀也就很难准确地接受和把握被关怀者的需要,也就难以开展合乎实际的关心和关怀。动机移位是在接受别人需要信息后做出的回应,“就是关怀者暂时把他所想的和正在做的一些事情先放一边,而把注意力转移到被关怀者身上。”[9]如果关怀者注意到动机移位,也就开始了关怀的过程。然而,审视农村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家长很少倾听和洞察儿童的真实需要,尤其是精神层面上的需要;学校教师只重教学和关注儿童的学习成绩,而不关心他们的思想动态和情感诉求。即使他们偶然察觉到了儿童的需要也很少产生动机移位,因为他们沉溺于自己的工作、生活而无法转移注意力到他们自认为不太重要的人和物上。

(二)儿童作为被关怀者对关怀者缺少积极回应

在建立关怀性的关系中,关怀者对被关怀者的专注和动机移位固然是首要的,但被关怀者对关怀者的关心的积极回应也是不可或缺的。在关怀者表示了关心后,被关怀者接受关心,然后通过某种外在的形式本能地表现出来,形成了积极的反馈,并被关怀者认知,关怀关系最终得以建立。然而,农村儿童作为被关怀者似乎难以接受来自于他人的关心。他们大多数偏内向、沉默寡言、不善于表达,对他人的关心难以给出积极的反馈。在农村的家庭关系中,他们习惯了父母的权威而不喜欢自我表达,对父母的关心回应欠缺。在农村学校里,传统的师生关系使得他们无法构建主动回应教师的关心。他们的异常行为反而会给关怀关系的建立带来阻碍。“关心与被关心都是人的基本需要。”[8]所以,儿童不仅要学会关怀,还需要学会被关怀,学会被理解、接受和认同。

三、关怀视角下农村儿童忽视问题的教育对策

“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将关怀视为一种责任,尊重被教育者的个体价值,以榜样影响被教育者,以对话了解被教育者,以实践锻炼被教育者,以认可激励被教育者。”[10]从诺丁斯的关怀教育理论出发,化解农村儿童忽视问题的教育对策可从榜样、对话、实践和认可四个方面着手。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其教育主体应当注意以身作则示关怀、自由对话倾听心声、参与实践培养态度和认可优点给予鼓励,真正注意、倾听和关怀儿童的需要,建立充满关怀的关系,从而逐渐化解农村儿童忽视问题。

(一)以身作则表示关怀

榜样的存在对于关怀关系的建立十分重要。诺丁斯指出“我们无需告诫学生去关心,我们只需与学生建立一种关心的关系,从而来演示如何关心”,[8]说明了教师要以身作则表示关怀,学生会模仿学习教师的关怀行为从而去学会关怀他人。榜样的另一个作用在于可以增加学生被关怀的经验,促进学生关怀能力的提升。即使不能马上成为一个关怀者,也可以学会做一个会给予积极反馈的被关怀者。因此,家长和教师以及社会人员都应当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表示关怀。首先,成人需要自我改造,成为一个真正的关怀者,对周围的人具有足够的开放性和容纳性,构建富于关怀的人际关系和相处氛围,从而形成一个自然的并非刻意的、连续的并非间断的、稳定的并非波动的榜样力量。其次,成人需要主动关怀儿童,对儿童的需要尤其是精神层面的需要多加关怀,让儿童积累被关怀的生命经历,而不是被忽视的生命经历,这些鲜活的关怀经验能在儿童以后的人生中发挥引领和激励作用。

(二)自由对话倾听心声

对话是成人与儿童对一个话题或问题的没有预定答案的探寻过程。对话意味着“交谈和倾听”,[9]是有温度的、民主的交谈,而不是冰冷的、擅自做决定的通知或命令。对话是双方互相尊重、互相表达、互相了解的过程。通过家庭中的对话,家长能够了解儿童的真实需要,了解儿童闷闷不乐或是叛逆行为的根源,了解儿童的兴趣点和爱好等等,从而为家长满足儿童需要铺设道路;通过课堂对话,教师的课堂教学抛弃了权威主义、教条主义和灌输式教学,选择以平等交流、课堂互动、个性化教学和生成性教学为主要取向,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大大被激发,智力得以正常开发,从而减轻对儿童的教育忽视;通过课外的对话,教育管理者能够倾听儿童的困惑和需要,把握教育时机,帮助儿童从困惑中走出。所有的对话都是为了能够倾听儿童的心声,发觉和理解他们的内在需要,并给予回应、及时满足,体现出对儿童的细微的关怀。

(三)参与实践培养态度

“如果我们希望人们过一种符合道德的生活,关心他人,那我们应该为人们提供机会,使他们练习关心的技巧。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有机会发展必需的个性态度。”[8]诺丁斯的这番表述说明了给予儿童实践的机会对培养儿童关怀能力和关怀态度的重要性。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看望养老院的老人等鲜活的生活情境,让儿童参与实践活动为他人服务旨在让儿童在实际生活中学会关心、关怀他人。在家里,农村的父母可以让儿童帮助做适当的家务和农活,让儿童体验劳作的辛苦和快乐,儿童也就更容易去感恩父母、关心父母;在学校,教师应该多举办一些与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有关的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在与他人交往尤其是与一些社会弱势群体交往中学会关心。成人还应该教导儿童在自身的生活实际中学会关怀他人,培养关怀的态度。如此一来,儿童自身拥有关怀的态度,在关怀其他人时其他人也在关怀他。因为关怀者和被关怀者的身份并非是固定不变的,在成熟的关怀关系建立时,双方交换位置和角色,是互相作用的。因此学会关怀的儿童也很难被他人忽视。

(四)认可优点给予欣赏

每个儿童身上都有值得鼓励的优点,只欠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农村的儿童受到忽视的原因不仅在于农村经济落后、父母文化水平低、教养方式不合理以及学校教育落后,还在于缺少欣赏。以上原因导致农村儿童的优点无人发觉甚至被掩埋,儿童表现也就越来越趋于平庸。为了表示对农村儿童的关怀,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当挖掘儿童的潜质和发现儿童隐藏起来的优点,给予鼓励和欣赏,帮助他们在已有的优点上发展自我、进一步提升自己。尽管有时候儿童犯了错误,家长和教师也不能武断地惩罚和责骂儿童,因为这样会忽视儿童内心的情感。成人应该去了解清楚儿童的行为动机再来考虑是惩罚还是表扬。无论如何,都不要全盘否定儿童,而是需要找到儿童值得关注的优点或者值得赞扬之处,然后进行鼓励和关怀,矫正儿童错误的观念和想法。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应该发挥效用,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儿童的成长和成才。

猜你喜欢

关怀关心儿童
感悟关怀厚望 立志跟党前进
开心与关心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
关心下一代
关心下一代
关心下一代
亲切关怀 殷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