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12-31薛慧萍

科学咨询 2021年7期
关键词:教学大纲文化课体育课

薛慧萍

(山东临沂市蒙阴县高都中心学校 山东临沂 276219)

一、我国体育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体育教育经历了70多年的曲折发展,逐渐形成了“以育人为目的,增强学生的体质”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教育。本文将我国体育发展的历程大体分为以下阶段。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的阶段:中国体育教育的初始阶段

众所周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一穷二白的状况,尤其在经济上非常落后,而且西方国家在各个方面围堵中国,想把新生的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我们不得已只能依靠苏联老大哥,在学校体育教育方面,我们完全照搬了苏联的学校体育教育模式,从学校的体育教学大纲、体育制度、体育理论等。初步形成了以“国家根本利益为中心,增强社会整体体质”为特点的发展特点。苏联模式的教育体育模式在当时对我国的学校体育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为我国体育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这种模式忽视了我国的传统体育教育和西方国家学校体育,使我国的体育教育形成了一种僵化和故步自封的状态。20 世纪50、60 年代,由于意识在我国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特别是50~60 年代后期,由于中苏交恶,苏联撤走了所有的专家,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也逐渐摆脱了苏联教育模式的枷锁,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和学情,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的特色的学校体育教育体系,其标志性文件为1956 年颁布的《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对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思想、教材和教学方法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从而使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明显提高。

(二)改革开放—新千年阶段:中国体育教育的恢复发展阶段

由于受到“大跃进”及“文革”的影响,我国的学校体育曾出现了停滞不前甚至有所倒退的情况,改革开放后我国的体育教育出现慢慢恢复发展阶段。本阶段我国对《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进行了3 次修改,1978 年4 月我国对体育教学大纲进行第三次修订,制定了十年制全日制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大纲明确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的“一基、二技”,一基是基础知识,二技是技术和技能;同时还强调了锻炼身体的科学性和实效性。1987 年我国对《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进行第四次修订,本次修订提出了学生“全面发展”新教育理念,即德、智、体、美全面发展。1990 年3 月国家教委第8 号、国家体委第11 号令联合发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体育教育进入法制化道路,对于学校体育教育的规范化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1992 年11 月我国对《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进行了第五次修订,明确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及目标是“育人”。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2001 教育部颁布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两个重要文件成为我国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标志着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向着更为规范、统一的阶段迈进。

(三)新千年阶段至今:我国体育教育的繁荣阶段

该阶段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进入繁荣发展阶段,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出现了不断下降的趋势,为此2002 年教育部和体育总局联合发布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06 年在北京首次召开了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重点讨论了学生体质逐年下降的问题,并决定开展全国性的“阳光体育运动”,号召全社会动员起来关心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2007 年5 月国务院首次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央七号文),意见明确指出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是关系着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要以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为契机,增强青少年体质和体育教育问题,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对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1]2012 年国务院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学校体育发展必须建立绩效考核与评价机制,形成以评促改的发展理念。2019 年2 月23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要求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智能化校园,实现创新型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学生体育实践水平与能力,践行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理念。[2]该阶段我国学校体育不断发展完善,向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和合理化的道路迈进。尽管如此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二、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重文化轻体育的现象严重

尽管我国在上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提出了素质教育,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他明确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民族素质。1993 年2 月13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总结广大教育工作者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但是由于现在的高考制度没有进行根本性的改革,虽然在中考体育成绩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占50 分),但是体育成绩没有列入高考成绩,所以“重文化轻体育”的现象依然存在,而且在农村地区更加明显。具体表现在,一方面文化课挤压体育课的现象比较严重,有些学校的体育课都上成了语数外等主干课程,尤其是临近考试的体育课更是如此;二是,即便是上体育课,体育老师为了提高中考的体育成绩,也只是训练中考时的科目,为考试而上体育课,这对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帮助不大。造成这种局面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高考制度的原因,也有学校和家长的原因。例如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只注重语数外等主科忽视其他学科,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态助长了重文化轻体育的现象。

(二)学生缺乏对体育的理性意识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学生的体重不断增加,网络、手机等普及,致使学生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身体素质不断下降,近视的比例不断提高,独立生活能力不足等是现代中小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这主要缘于学生对体育的理解不足、运动情绪不够、体育意志薄弱。而运动意识、运动情绪和运动意志是构成体育运动意识三个方面。通过随机抽取100 名学生进行了调查,问道学习后的课余时间你最想干的事情是什么?选择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为9 人,选择上网玩游戏的人数为78 人,选择阅读课外书的人数为11 人,选择其他的人数为2 人。这一方面说明互联网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理性认识非常欠缺。在涉及体育课与文化课之间的关系问答中,有65%的学生认为体育课与文化课有冲突,有15%的学生认为体育课有助于文化课的学习,10%的学生认为体育课与文化课的学习没有关系。这充分说明了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课和文化课的相互关系缺乏科学的认识,没有认识到劳逸结合的重要性,更没有弄清楚体育课和文化课的学习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

(三)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教学缺乏创新

尽管新课改对体育教学有明确的方向和要求,但是部分教师没有与时俱进,仍然抱着传统的教学观念,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合理安排课程,缺乏创新精神,是一种典型的“穿新鞋走老路”的方式。教学内容机械缺乏灵活性,仍然以跑、跳、投等与考试相关的教学内容,而且几乎每节课重复相同的学习内容,致使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和热情大大降低,导致体育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应采取的对策

(一)加大对体育课的重视

体育教育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新课标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因此需要教育主管部门、校领导、广大体育教师和家长们都应该认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形成全社会重视体育教育的良好氛围,要真正落实好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使学生正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自愿参与到体育学习锻炼当中,体会到体育锻炼带来的乐趣,使体育课真正起到增强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

(二)增加学生对体育的理性认识

学生是否自愿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体育是否有科学的理性认识,因此需要加强对学生体育意识教育。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上内堂课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科学的体育意识,让学生明白体育课和文化课的相互促进关系,通过与班主任和其他文化课教师相互合作,让学生亲自体会,比方说上完体育课后,再上一节数学课,让同学们体会体育课后学习数学课的效率。这样在实践中学生就能自觉提高对体育课的理性认识。

(三)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鼓励创新

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体育教师的职业培训,鼓励教师不断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精神,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使自己成为一名新时代的合格体育老师,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青春年华。

猜你喜欢

教学大纲文化课体育课
博物馆
中职文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体育舞蹈中等专业院校学生文化课兴趣程度调查与对策研究
互动式教学大纲在本科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以《工程制图与识图》为例
体育课
艺考生如何“逆袭”
新加坡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比较分析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试论高等教育教学大纲在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