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021-12-31杨盼盼

科学咨询 2021年11期
关键词:课文语文课堂

杨盼盼

(山东省滨州市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 山东滨州 256606)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面对天真活泼的孩子,我们该给他们一个什么样的语文阅读课堂?[1-2]

一、朗读异彩纷呈,体验深入多样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认为要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人,要在教学活动中融入“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教学中的“情”首先体现在“读”。朱熹曾语:“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所得。”语文课应体现语文的独特之处,即“语文味”。而“读”是语文学习过程中首要的方式。读是吟咏品味,是鉴赏领略,是情感共鸣。课文的语言、意境、情感都能在入情入境的读中领受感悟。读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朗读、速度、默读、浏览等。如关于《夜莺的歌声》中一组小男孩和军官的对话:

“村子里就剩下你一个了吗?”军官继续盘问他。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你这个坏家伙!”军官打断孩子的话,“我是问你这里有没有人。”

“人呐?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这段话主要是让学生领悟与感受小男孩的机智勇敢,如何才能做到深刻而有效地学习呢?那就是“读”。采用先“自读”“分角色读”,再“师生分角色读”“对比读”,最后“挑选几组进行班级展示”。在每一种形式的读前,都要有相应的问题引起思考,这样回环反复、层层递进、有情有味的朗读训练,学生在教师的主导引领下体验,利用语言进行情感的渲染使学生情感萌动,不知不觉进入角色,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被调动起来,语文素养的自主和谐发展也就在这个过程中水到渠成。

二、设计别出心裁,收获殷实丰厚

教师教学设计创造性的高低,以及教学设计对教学内容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是权衡教师教学质量高下的重要指标。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设计,能以丰富的知识和机动多变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获得较多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的机遇。富有情感的音乐、形象直观的画面和生动有趣的视频艺术,营造出课文情景,让学生沉醉、动情,甚至流泪,他们听得投入,读得有情,说得深情,课堂氛围动人,效果突出。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快乐学习”的积极教学气氛。我在教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课文时,我利用多媒体制作了精美的课件,特别是其中关于爬山虎的图片,加之叶老的照片,配上音乐,就在这充满浓浓诗情的氛围中,学生入情入境地读着、感受着,课堂教学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再如,《桂林山水》一课是教学课文中的名篇,课文的最后一段是这样写的:“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迷雾,江上竹筏小舟……”为了加强学生对漓江水、桂林山的特点的印象,增加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课文中‘这样的山’指的是什么样的山?‘这样的水’指的是什么样的水?”学生回答:“奇、秀、险这样的山和静、青、绿这样的水。”我进一步问:“把‘这样的’去掉,再把你刚才形容山与水的单个的字扩展为一个恰当的词,然后把这修改后的最后一段连起来读一读。”学生回答:“奇特、秀丽、险峻的山围绕着幽静、清澈、碧绿的水,幽静、清澈、碧绿的水倒映着奇特、秀丽、险峻的山……”通过设计这个包含“思考、析文、炼句”的问题,学生不仅对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有了进一步深刻的认识,而且增加了词语积累,使学生能够深入感悟桂林山水的美以及作者对其的赞美之情。更重要的是,学生收获了方法的东西。

设计的方法多种多样,学生体验的感受也丰富多彩。如结合低年级学生喜欢做游戏的心理年龄特点,老师可以带领孩子们以坐火车到鸭先生家做客的方式学习课文;《失物招领》一课,采用学生与“喜羊羊”交朋友的方式学习生字词,学生学得有趣,记得深刻,在轻松愉快中达成教学目标。还可以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难忘的泼水节》中播放关于泼水节的影视短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插入信件内容、联合国军事观察员和战争的资料,《桥》中关于洪水的片段等。这些教育资源的整合与运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直观形象地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还可以紧扣文本的重点,一个词,一个句子,一段话,引领学生理解词语,领会句意,感悟中心。如《再见了,亲人》一课抓住“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怎么能忘怀?”这句话,贯穿课文始终,引导学生进行反复的朗读,加深了学生对文本感情的体会与理解。《北京亮起来了》一课可以抓住“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华灯高照”等关键词,在直观形象的基础上,反复朗读,体会其美丽的景象。《检阅》一课可以抓住“这个小伙子真榜!”“这些小伙子真棒!”两句话深入浅出地感悟其中的深意。

三、语言独具匠心,感染沉浸其中

教师在课堂之上的点评与纠正学生学习习惯的语言,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是教师文化底蕴和教育智慧的体现。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和品味、增加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由衷赞美、掌握一定数量的评价语言,才能在课堂上灵活、恰当地运用。如“习惯非常好,先举手再回答问题。”“打扰一下,跟着别人的感觉走读不出自己的感受。”“读得已经很不错了,如果再加上表情那就更棒了!”等等。教师精当的语言表达,不仅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而且也是激发学生感悟、指导学生领悟的重要方式。

四、活动形式多样,展现体验其中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去展示自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在教学五年级第二组课文中的趣味语文时,通过演示的方法,学生体会了“推”与“敲”的不同以及表达效果的妙用。为了加深学生对趣味语文的体会,增强趣味性。我又举了一个例子:据《唐诗纪事》等记载,唐朝有位名叫齐已的诗僧,写了一首《早梅》的诗,其中有这样的两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我故意把其中的一字空出来,然后让学生联系诗的内容试着当一次“小诗人”,自己去填写上这一字。出乎意料的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都积极踊跃地回答,答案也是五花八门,比如有:梅、梢、花、雪、早等等,而且还都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在我提示要与题目《早梅》相联系时,有些学生说出了“数”“一”“独”。“数枝开”与诗人修改之前用的字是一样的。更有学生说:“老师,我觉得应填一枝开。因为是早梅,突显的是梅花其中一枝开得早。”这个学生的回答确实让我心中一惊。很多时候,不是学生做不到或者想不到,真的是老师没有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

在语文中学习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这是语文教师应做的。“在生活中识字”“在生活中阅读”的教学实验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阅读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五、素养积淀深厚,风采独具一格

引领学生读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就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并根据教育部推荐的书目做好阅读教学的计划。总之,教师要做学生阅读的领头人,引领学生走向更深、更远的阅读深处!作为语文教师,生动活泼的故事讲读,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朗读,阳刚板正的粉笔字,简笔画、毛笔字等等,这些都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师的基本语文素养。学生读书积累,教师专业积淀,共同形成独具一格的师生课堂氛围。 这样的课堂,才是带有语文味的课堂,也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课堂。重要的是,不断地探索、追求与体验,既是教师发展的需要,也是孩子们幸福快乐的源泉,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猜你喜欢

课文语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美在课堂花开
背课文的小偷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背课文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