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拓宽“学习体验区”,促使学生自我教育再升级

2021-12-31邢宝华

科学咨询 2021年11期
关键词:尝试博物馆法治

邢宝华

(青岛杭州路小学 山东青岛 266031)

一个人一生的成长需要知识体系的构建,更需要思想体系的不断完善来支撑。在小学阶段,家庭和社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等外力作用对学生的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在丰富多元的信息化时代,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衍生资源、积极参与实践体验,尝试促进情感交流,促进自我教育全过程化是培养热爱生活、学会做人的新时代人的又一途径,也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新策略。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尊重每一名学生的生命成长,引导孩子在每一个体验区去学习,将所学所悟逐步内化为行动,逐步摸索出一些实践中的做法,现粗浅地谈一谈自己在这方面的思考和实践。[1-5]

一、衍生“课内外资源区”,让学生在阅读、思考、表达中实现自我教育

传统的课堂教学的状态是教师把知识用自己的教学方式讲解和传授给学生,师生链接的方式一般为提问和回答。现代化的教育环境中,教师和学生的单一教学关系变得多元化,教师给了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变成教学的点拨者、陪伴者;同时,学生获得知识点的来源不断扩展,丰富而多元化的知识资源不断冲击着孩子们的认知点。他们通过课前的网络搜索或者大量阅读来获取,来思考,形成自我认知,并通过教材中所设的问题“留白”处,表达出自己的所思和收获。例如:在二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小水滴的诉说》授课前,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开展“我国水资源现状”的资料搜索,并在学习小组中汇总交流学习。授课中,学生们将他们搜集到的阅读文本资料、视频、微课资料进行筛选后,选择最能表达自己所感所悟的内容呈现给大家。其中,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呈现出的短视频《一分钟看中国水资源》、文档阅读《中国水资源数据分析》这些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第一时间准确地看到更多的信息、想到更多元的可能、感悟到最直白的结果:我国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家,同时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为后面节约水资源的引入深度思考打好知识储备和情感认知的准备。学生们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获得的第一手信息时,也获得了适合他们自己的独立自主学习方式和收获了学习中的喜悦和自信,这为今后独立学习力、独立思考力的自我教育做了有益的尝试。

二、实施“课堂交互体验区”,让学生在情感传递、合作交流中实现自我教育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大多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班级生活息息相关,孩子们在学习中很自然地就激发起自己的情感,而这种个体情感只有通过交流和传递才会实现二次发酵。例如在谈到每个人的家庭成员时,学生在对这一主题的表达时虽家人之间互动的模式或者经历的事件不同,但孩子们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传递着“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情感;且因为合作交流,学生也在学习同学和家人之间的互动方式,“我会更好地爱爸爸妈妈”的实践意义更加突出;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们会设计更多的学生合作交流的交互体验区,让孩子们在游戏、交流中,互相之间获得感情升华,从而实现伙伴关系中的欣赏、鼓励、帮助等。例如在《传统游戏我会玩》一课时,我们在组织学生观看微课《传统游戏知多少》后,让孩子们说一说“你知道的传统游戏还有哪些”,重点图示一两种传统游戏并讲清后,直接组织学生自主选择小伙伴,选择提供的传统游戏工具,开始小组互动。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你教我学,我讲你听,互相鼓励,反复练习,在班级比赛中获得优秀的成绩。这个快乐有趣的体验过程,实实在在地让学生实现了同伴助力学习的实效、体验了合作学习的方式、深厚了伙伴之间的情谊,可谓一举多得。

三、参与“活动新时空体验”,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亲历尝试中实现自我教育

现代课堂教学与学生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学校、课堂,和一本教材,根据教学目标所需,扩展到校外,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德育实践基地作为“活动新时空体验区”。 以传承红色基因、践行核心价值观为主题,我校全方位打造涵盖红色教育、优秀传统文化、国防教育、博物馆等多个知识领域的《花儿朵朵走四方》道德与法治系列活动。带领学生开启研学之路,学生们带着问题带着学习目标走进体验区,游览、观赏、动手操作、扩展亲历尝试的外延,在研学的过程中了解国情、市情和乡情,体验民俗风情,对本地传统文化进行追根溯源,从而完成了学生爱国家、爱家乡的自我教育过程。

著名画家陈丹青说,他终生感激博物馆。自己没有上过大学,但最后上了世界上最好的大学,就是博物馆。博物馆是孩子通往新世界的大门,是把书本上的知识立体化的过程,为此学校组织了“博物馆奇妙之旅”系列研学活动。活动中,学生走进青岛葡萄酒博物馆、道路交通博物馆、青岛邮电博物馆、青岛纺织博物馆、青岛市博物馆等,丰富的馆藏,详尽的史料,让孩子们全面地了解了青岛发展史,像是穿过了时光隧道,与历史对话。博物馆系列研学活动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一次博物馆的奇妙之旅,更是一次发现奥秘,打开广阔世界的全新旅程。

四、创新“小项目课题组”,让学生在主题研究中实现自我教育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提出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乐于探究”“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有课堂中所学都将回归于生活,并且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大胆尝试,并且在尝试中有所得,最终将所得回归于认知,形成生活经验。这也就是学生自我教育实践的一个过程。基于此,在教学中我们尝试将班级学生分为由学生自主命名的实践小组,根据学习内容承担小项目课题,学生一起完成小项目的课外活动,并实时利用实物、活动照片、活动日志进行小项目的展示和总结。

例如在二年级《道德与法治》《试种一粒子》一课中,我们的“花儿朵朵”种子组一起领养了植物,开展了护养实践、记养育日记、拍摄成长图片等尝试。活动中学生们获得的不仅仅是养育一种或多种植物的知识和经验、还有小伙伴之间的合作鼓励,享受着一起解决难题、一起品尝成功喜悦的各种情感收获,有的学生还趁这个项目机会学会使用家里的单反相机,并在班级中发出“巧用单反拍美图”的新项目组筹建,自荐做小项目筹建人,由点及面,扩展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外延,促进学生在自我教育的路途上越走越远。

“将所学回归于社会,贡献于社会”是每一个受教育者未来的理想目标。在小项目课题组我们也在逐渐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并组织他们在学校中、在生活社区中践行。例如:在《我的环保小搭档》一课学习中,通过《我们身边的环保小搭档》微课的观看、网络查阅《环保行为——垃圾分类》课外资料,学生们了解了实行垃圾分类的好处和怎么实行垃圾分类后, 在老师的组织下,走进社区,用图片、资料、宣传画向社区的居民开展“垃圾分类我们先行——我是小小宣传员”活动,将学到的知识宣讲出来,有益社区;并且一名学生带动一个家庭,细致地进行家庭垃圾分类,并在班级中进行分类交流和组际间的比赛;孩子们的自我学习成果进入生活、进入家庭和社会后,促使自我教育思想和行动之间的相互内化,促进教育效果扎实有效。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一本生活知识、与人交往、社会生存的教科书。其内容外延宽广,需要我们任教教师本着从教材到生活,从生活回归教材的思想,多方面为学生的学习拓展“学习体验区”,让学生的手脑心灵都随着思想而动,去实践、去体验、去创造、去生活,这样孩子会逐渐获得一生自我教育的方式和路径,逐步为自己的生命涂上鲜活的底色。

猜你喜欢

尝试博物馆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博物馆
再试试看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一次让我受益的尝试
露天博物馆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