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叛逆”
——正确应对学生自我主体意识的觉醒
2021-12-31卫红江
卫红江
(无锡市仓下中学 江苏无锡 214000)
常听见老师抱怨“这孩子的学习习惯太差”“这孩子的行为习惯太差”,同时反观教育教学,大部分教师、学校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往往过分看重学生分数,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自我行为管理的培养教育缺失。学生在极为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更不要提主人翁的态度。我以为,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走进学生心里,用心沟通,才能有效改善学生自我行为,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一、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主体意识
学生自我行为可以理解为学生在成长学习过程中对行为、学习、爱好等方面的了解和发现,并且以一定方式呈现出来。要改善学生的自我行为管理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自我主体意识。初中阶段是学生自我主体意识发展的关键期和转折期,他们一方面关注自身成长的变化,另一方面也关注社会环境和他人对他们的评价,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知识的增多和社会经历的增加,他们在潜意识里希望教师、家长把他们当成大人。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初中阶段我们一定要关注好、引导好学生潜意识里的自我主体意识的觉醒过程。我们常说初中阶段是学生的叛逆期,其实在我看来就是学生自我主体意识的觉醒期。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对外界的认识感知是螺旋式上升的,是自我主体意识不断增强的过程。到了初中阶段,学生的知识、阅历有了一定的积累,他们发现原来我们也可以对老师、家长说“不”的,而且内心感到非常满意,很有存在感,其实这就是学生自我主体意识觉醒的表现而已。作为老师家长无须紧张不安,更不需要高压控制,而是作为老师家长要走进孩子心里,从孩子内心走起,引导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们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有时特别强调不允许学生做的事情,却往往会适得其反,总有几个学生不断重复犯错,而且一犯错要么会向老师认错,要么找点歪理搪塞解释。出现这类现象,究其心理我以为就是要学生在老师、同学面前“显摆”一下,他只是采用消极,引起老师的注意而已。这时我们就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学生敞开心扉,分析其行为是不可取,是影响班级纪律,影响班风、学风的,从内心深处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
例如以前班里再三强调不允许在教室内玩纸牌、下棋,但是就会有学生在午休期间,甚至课间时间下棋,而且三五成群有围观的、起哄的,教室里弄得不成样。我发现后就让学生带着棋来到办公室,但是学生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而且一到办公室就理直气壮说“老师,这是某某老师让我带的,我要参加比赛”,说完就看着我。当时我就说“我也没有批评你啊”,接着和他讲下棋可以,但是前提是不能影响别人的休息和学习,为了自己的快乐影响别人不好,我们要做一个积极向上的学生。他这时候意识到错误,并保证不在犯类似错误。
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不仅是要教育学生,更要善于抓住机会,把发现的问题作为教育机会,因势利导,教育孩子不去做讨好别人的人,但也不做让人讨厌的人。引导学生做一个真正的具有积极向上的自我主体意识的人,只有有了积极向上的主体意识,才会对自己的生活、学习有所要求,有所约束,一切行为都在道德规范的要求里进行。
自我意识的觉醒就是一个全新的生命来到我们的自然界,他们对一切有了新的认识,新的好奇,出现点问题是难免的。如果作为教育者对于这些问题没有正确的认识和正确的处理引导,采用简单的阻止和训斥,结果就会适得其反。
二、引导学生参与管理的主体意识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人做主人”的民主教育思想,小而言之,在学校那就是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班级的主人,学校的主人。
让学生认识自我,认可自我,认清自我,培养一个有道德,有才华,积极向上的下一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义务。而学生的主体意识的觉醒过程中,往往是个人主观意识多于对客观的认识。因此,我们就要引导孩子们从一个无自我意识的盲从中走出来,要沿着我们规划的方向让孩子们健康自主地成长。在成长过程中,除了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主体意识外,也要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管理班级、甚至学校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做一个学习的主人、班级的主人、学校的主人。
初中阶段的孩子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策划、组织、管理、思考等多方面的能力,教育者就应该大胆将班级活动、班级管理、学校管理金点子等活动任务交给学生,自己只要做个参谋者、旁观者,对学生组织、管理过程用心关注指导足矣。首先,做班级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育者要组织全体学生制定班级发展目标,并为实现班级目标而制定相应的班级规章制度。通过班级制度,统一全体学生思想,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引导大家参与班级管理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班级主人翁精神。与此同时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也会点燃,不仅使学生成为班级主人,也成为学习的主人。
培养孩子的参与管理的自我主体意识更是改善学生自我行为管理的基点。作为教育者,我们要潜下去,要走进去,与孩子们用心沟通,才会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只有当留下我们的身子,走进学生的心里,我们才能知道孩子们在想些什么,才能看见孩子们在做些什么,需要些什么。我们的教育才会有针对性,才会有的放矢,也只有当我们走进学生的心里,才会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关心、爱护。学生才会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将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管理内驱力激发出来。因此在制定好班级管理制度后要跟进,引导学生遵循制度,监督制度的履行状态,对不履行班级制度的要给予一定的处理办法,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性,成为社会的主人。
三、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主体意识
学生在自我主体意识觉醒过程中,往往处于一种理想状态、完美状态,常常会对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产生一种怀疑、不满的态度和情绪。其实这正是学生开始从关注现实生活的意识形态进入到现实状态,我们只有把教育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崇尚生活的态度,那么他们就会从一个自然人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生活无处不在,教育就无处不在。但是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往往侧重了文化知识的传授,忽略对学生热爱生活情趣、态度的培养,这就违背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英国教育家怀特海说“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
初中阶段的学校教育除了对学生传授必要的知识文化,更需要我们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主体意识。我们要在学生朦胧的主体意识觉醒发展过程中,让他们的生活多姿多彩,活泼起来。只有在健康活泼的生活中才会有健康活泼的教育,只有健康活泼的教育才会培养健康活泼的学生,才会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
我们的学生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活力,极具想象力的群体,是一群具有模仿、好奇、冲动、乐于助人、易躁等性情多变的年轻人。我们的教育活动就是在与这一群极具活跃思维的人的思想在打交道,不是与没有生命的物质打交道。如果学校教育是促使学生保持充满活力的教育,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是成功的教育。
让学生在快乐活泼的生活中攫取文化知识,引导他们领悟生活的艺术,创新的思维,让学生觉得他们是真正地进行学习,而不是在教师管控下表演智力的舞蹈。同时,作为教师我们更要认识到教育差异性,千年之前,孔老夫子就提出“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真的,当我们的教育排除了个性化的差异,那我们就是在毁灭学生的生活。
因此,培养具有热爱生活的主体意识的人,应该成为当下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只有拥有崇尚生活、热爱生活的态度的人,才会使自己的主体意识沿着健康正确的目标发展。
总而言之,用心去做教育,用心观察孩子们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并积极主动引导好学生这段特殊时期的成长过程,那么学生自我行为管理的能力一定会提高,才会养成热爱生活,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在他们身上定会闪耀着特有青春的气息和青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