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构成设计课为例探析设计类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
2021-12-31豆子
豆 子
(普洱学院 云南普洱 665000)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新的市场发展形势下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探索转型创新发展的新模式。高校教育教学体制的改革进程有序推进,结合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加强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的融合,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目前在高校设计类专业教学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加强设计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与方法探究,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1-3]。
一、构成设计课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课程的意义分析
构成设计课作为设计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入可以更好地结合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内容的丰富创新,更好地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来,打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设计类专业课程知识点分散,且很多比较抽象,单纯地进行知识的讲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在构成设计课程教学中引入思政内容,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艺术品位,丰富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在艺术探索、创造过程中发现更多美的同时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课程互动性。从另一个层面分析,构成设计的课程思政,可以更好、更深地挖掘作品案例中的丰富内涵,鼓励学生在作品鉴赏中联系中华文化进行系统化学习研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文化自信,进而全面促进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高校构成设计课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在高校设计类专业构成设计课教学过程中主要暴露出的问题有:
(一)教师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目前教师在构成设计课教学方面采用的教学方式比较固化,习惯于按照教科书的内容来进行知识的讲解[4],对学生的需求、学习基础以及兴趣方面缺乏深入的理解,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想法,往往是进行千篇一律地讲解,然后学生进行创作练习,没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应用平台。课堂上,以教师为主的讲授师生互动性不强,不利于打造高效课堂。
(二)构成设计课程教学忽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
构成设计课是高校设计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5],伴随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有序推进,市场对设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目标也在发生变化。对于设计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在学习构成设计课程中不仅仅要掌握相关的理论,同时还需要加强实践应用,这样才能全面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但是目前在构成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偏重于对学生技能方面的培养,却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政治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育,没有从市场需求和学生自身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体系的优化设计,导致学生比较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创新思维意识不强,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对构成设计课程的重要性方面的认识不到位,难以提升学习成效。
(三)现有的教学评价方式有待优化
加强构成设计课的教学既需要进行手段和方式的不断创新,同时还需要优化教学评价机制,避免唯分数论。但是目前采用的测试方式主要是以理论测试为主,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没有和设计类专业培养目标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评价方式的优化,学生眼高手低,一定程度上难以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未来的就业创业。
三、加强设计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具体对策
(一)注重构成设计课中思政教学的优化设计
教师首先应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和专业特征进行深入的了解,通过面对面沟通以及互相交流、日常教学观察等,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等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结合设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等,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视角进行教学目标和理念的优化设计。有很多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和理论可供教师借鉴,比如目标导向法、观察法、归纳法、比较法等等,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来进行应用,从而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有效开展。构成设计是一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融合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贯彻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即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课程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在文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来牵引,坚持课程从群众中来,又要服务于群众,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亮点,提炼亮点。
(二)注重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
在进行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基础技能的培养,只有掌握扎实的理论和基础技能,才能更好地进行知识的应用和技能的转化。构成设计课中,学生要掌握三大构成的基本元素、构成方法、美学法则等,同时还需要不断提高欣赏能力和创作水平。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式、引导式教学,围绕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内容,针对某一个章节的内容等可以引入相关的传统文化内容,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引导他们学会思考生活,学会联系生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在互动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技能,丰富内心世界,提升文化自信。
(三)选取合适的切入点进行构成设计课与思政课的深度融合
教师可以围绕构成作品引入相关的案例进行教学,并积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多方式、立体化的教学设计,从而更好地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和吸引力。比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的思想和要素等值得学习和借鉴,教师可以在构成设计课资源库中引入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将不同时期的书法、壁画、装饰以及戏剧等资源融入到课程体系中,在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中穿插相关的设计文化内容,进而更好地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体会艺术的魅力和文化的精髓。又如:以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的角度讲述国旗、党旗、军旗的内涵,解释“一带一路的”战略思想,了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色彩构成中加强红色文化的渗透;以立体构成的角度欣赏港珠澳大桥;用构成的思维赏析热点时事的相关设计作品。通过展现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并鼓励学生学会借鉴和运用,以更好地提升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锻炼平台,在课堂或者课外通过设计相关的主题,联系相关的时代背景,融入社会话题,创造丰富的情境鼓励学生创作。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平台为学生推荐相关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总结色彩规律,加强校园文化、民族文化和时代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和系统思考,构建系统认知体系,在二维空间创作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三维形态,全面提升创作设计的创新性。注重校内外实践平台的打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实践机会,在潜移默化中训练思维,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素养。
此外针对构成设计的课程思政应当围绕教学评价机制进行完善,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不断进行教学评价机制的优化设计。既融入理论、技能等方面的考评内容,同时又应当结合综合能力培育目标进行过程性评价指标的优化设计,鼓励学生多参与、多互动,并主动分享和交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创作,从而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可以建立相关的沟通平台,围绕课程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方式征求学生的意见建议,引导他们提出更多的建设性意见,引入同行评价、自我评价等方式,全面诊断教学成效,提升教学水平。
四、结束语
总之,对于设计类专业的学生而言,教师在开展基础理论和技能培养的前提下应当全面融入思政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构成设计课等基础课程体系中,更注重学生文化素养的培育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作空间,引导他们结合实践不断探索、自主设计和创新,更好地提升文化自信,培养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