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高等院校组织部门履行干部监督职能的若干思考
2021-12-31方佳圆
方佳圆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上海 200025)
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加强干部监督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科学的干部监督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新时代干部监督工作的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事业发展,关键在人”,高校各级管理干部是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中流砥柱和中坚力量,也是联系学校领导班子和师生员工的桥梁和纽带,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作为高校内设机构,组织部门肩负着党管治的重要责任,为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一、加强高校干部监督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干部监督是落实从严治党要求的重要体现
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加强和改进干部管理监督工作,是适应高校从严治党新常态的重要举措和切入点。近些年来,通过拧紧理想信念“总开关”,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四史”学习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头脑,进一步推动了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宗旨、树牢了“四个意识”。组织部门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协同纪检监察和审计等相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规范和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管理监督合力,实现干部管理监督工作的全方位覆盖,更好地把师生凝聚在党的周围,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二)加强干部监督是从严“选育管用”的重要举措
把干部监督管理渗透至干部“选育管用”的方方面面,是培养造就“忠诚干净担当”干部队伍的坚强保证。体现在选人用人导向是否正确,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是否贯彻执行;干部教育培养是否完成既定学时,达到实际效果;干部日常管理是否落实相关请示报告制度,是否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干部使用是否突出担当作为,是否有力推动能上能下。高校组织部门通过把干部监督工作贯穿于日常,全方位开启监督的“探照灯”,坚持标本兼治、抓常抓长,从而促进干部健康成长。
(三)加强干部监督是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实践中,积极探索监督方式,着力发挥监督的“发现、预警、提醒、教育”功能,提升发现问题的能力,深化标本兼治。通过日常干部监督,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止损,让干部始终感到身边有一把戒尺,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通过接受上级巡视,能够聚焦重点,剑指问题,高校党委承担巡视整改的主体责任,促使主动对照巡视反馈意见,扎实做好整改工作,确保反馈问题和事项“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从而帮助学校在相关瓶颈领域科学谋划,强化顶层设计,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学、科研、管理发展的整体协同机制。
二、高校干部监督工作的难点及分析
(一)管理体制方面存在干部管理权限的壁垒
通常情况下,高校下设各级内设机构、多家二级学院以及附属单位,不同的职级管理干部,对应不同的管理权限。该设置有利于层层管理,提升管理效率与管理质量。客观上,干部管理权限不同,使得高校组织部门无法一竿子到底,对不同职级的管理干部工作情况不够熟悉和了解,更无法较好发挥监督作用。对于不同管理权限干部的教育培养,以二级单位为主,对于收到的信访,也以下转为主,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组织部门的选人用人视野,也难以统一不同职级干部的职业规划。此类情况下,更多依靠二级党组织对管理权限范围内的干部履行主要监督职能。
(二)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照搬多、实施难的问题
随着各项领导干部专项清理整治工作有力推进,以及多类法规、条例的出台,使得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工作有了基本遵循和制度保证。值得注意的是,高校作为事业单位的一部分,如果直接将上级制度置入学校环境,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水土不服”。高校组织部门作为具体落实部门,除了坚决执行,还需要正确理解、恰当把握,使各类制度既成为干部监督的利器,又能使之合理、可行。这就倒逼高校组织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做好调研,报学校党委讨论,进一步细化规定,明确操作方式。因此,在制度建设方面,确保各类干部监督制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不断巩固选人用人专项整治成果,是高校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的难点所在。
(三)干部组成方面存在从事行政管理与个人业务工作的矛盾
高校管理干部与其他事业单位、公务员单位最大不同在于,它由“纯”管理干部和具有专业背景的管理干部两类群体组成。“纯”管理干部具有管理专业性,通常从管理一线干起;具有专业背景的管理干部,通常称为“双肩挑”干部,他们具有技术专业性背景,此类群体具有实践性、晚熟性的特点。比如,具有医学背景的管理干部,面临专业技术职称评聘,这就要求除了临床能力过硬外,不断提升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客观上,管理工作受时间约束、工作性质不同、精力分散,个人专技业务将受到极大影响,从而停滞,甚至放弃医学生涯。主观上,此类“双肩挑”干部从事行政管理与个人业务工作的矛盾显而易见。
三、高校组织部门履行职能监督的对策及建议
(一)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
高校组织部门必须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匡正选人用人风气,突出政治标准,培养选拔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
1.形成高校特色干部选任模式
高等院校需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进一步健全科学规范的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体系,完善有效管用、简便易行、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让懂专业的干部,特别是与高校主流学科相一致的专业干部走上管理岗位。加大对理想信念的考察,加大在大战大考中的考察,大力选用敢于坚决斗争、勇于创新改革、善于攻坚克难的“猛将”“闯将”“干将”。
2.形成高校特色干部教育培训模式
《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对干部培训内容体系,培训指标、保障体系作出了明确规定。高校组织干部教育培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时间方面,寒暑假为干部教育培训提供了充沛的时间保障,有效避免了影响日常事务性工作;在资源方面,高校人才资源丰富,具有各类理论专家、高端行业人才、特邀党建组织员等,这些都是师资库的有力组成;在组织力量方面,高校组织部门、党校、人事处、继续教育学院以及二级单位党组织,都不同程度承担了干部教育培养的职责,通过通盘规划,紧密部门合作,精准发力,必定能够形成具有高校特色的干部培养模式。
3.形成高校特色干部监督模式
高校的单位性质、工作职责与党政机关有较大差异,担负着传承和创造知识、推动创新、服务社会等职能,其领导干部大多是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高校组织部门应当针对干部队伍建设目标和要求,聚焦“忠诚、干净、担当”和推进学校建设战略布局需要,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干部监督和管理长效机制。同时,根据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对高校领导干部的管理应当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分类管理。在坚持从严管理的基础上,需改进和完善,以促进人才资源有效配置,更好地发挥人才作用,让那些有真才实学、作出重要贡献的人才有成就感、有获得感,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调动高校领导干部的积极性,使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
(二)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针对“两个责任”落实、二级院系党组织作用发挥、财务与资产管理、后勤管理、基本建设、科研经费管理、招生录取、校办企业等重点领域,既要出实招,更要对标上级文件精神扎紧制度笼子,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执行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引导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制度意识,纪律意识,形成尊崇制度、遵守制度、捍卫制度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按照“从严要求、从严管理”的要求,不断健全规章制度,强化管理监督机制,强化制度供给。在干部监督管理方面,陆续制定并印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关于干部选拔任用的有关规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纪实办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本部处级干部年度考核实施办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关于对领导干部进行提醒、函询和诫勉的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规范特定身份人员报送备案、因私出国(境)证照申领和证照集中保管若干事项的规定》等系列制度,形成社团兼职审批材料清单、企业兼职审批材料清单,持续建立管根本、管长远的制度体系,较好规避了选人用人不正之风、职数超配干部、干部违规到企业、社团兼职等问题。
(三)形成能上能下制度,促进合理流动
建立能上能下的干部选任机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通过多步骤,多渠道,科学谋划、合力实现,坚持以人为本,妥善解决干部“下”后的问题,在干部“下”的工作中体现“制度无情、操作有情”的态度和原则[1]。
1.探索发挥聘任制作用
2019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四十一条明确规定“党政领导职务实行选任制、委任制,部分专业性较强的领导职务可以实行聘任制”。高等学校作为典型的承担公益职能的国家事业单位,其领导人员具有自身的个性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相较于党政机关而言具有推行聘任制的天然优势和内在的必要性[2]。通过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吸引高层次人才走上高校管理岗位,有利于学校广纳贤才,加速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提升管理干部专业化水平和职业能力。为更好地管理聘任制领导干部,还应当签订协议合同明确权利和义务,规范此类干部的管理,同时选优配强其副职,形成优势互补、搭配稳固的领导班子结构。
2.建立管理干部职业规划
应当从管理干部入职起,就明确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其快速适应高校环境。在干部成长的不同阶段,分类施策,突出教育培养过程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增加兴奋点、消除困惑点,不断增强管理干部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逐步提升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信心和能力。在干部选任过程中,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用人要打破论资排辈,关键看干了什么,急难险重时挑了多少斤担子,让敢于负责、攻坚克难的干部受到重用。此外,还可以实行职员职级制,构建管理人员的晋升通道,理顺高校人事关系,做到人员合理分类、规范管理。避免由于年龄、收入、工作性质等原因,造成管理干部职业倦怠。
3.探索管理干部职称晋升
国家人社部于2006年出台《事业单位岗位管理试行办法》规定管理人员不能参评专业技术系列职称。在关闭职称晋升通道的前提下,十多年来高校多数管理干部职称停留在中级、初级,甚至没有专业技术职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人员对管理理论研究的积极性,不利于推动干事创业的活力。因此,希望上级部门出台相关文件,支撑职称落地,鼓励管理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勤思考、善凝练、多交流,打破单一的工作模式,分享工作成果,进一步扩大管理工作的影响力,助力年轻管理干部成长成才。
4.探索促进干部流动
通过轮岗、挂职锻炼的方式,把不同高校内设机构与院、系、所的管理干部调任至新的岗位,丰富交叉任职的工作经历,拓宽工作视野,真正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优秀管理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同时,还要探索建立有效的职员薪酬制度,不但鼓励管理人员坚守本职岗位,还要缩小同职级岗位之间的薪酬差距,增强干部轮岗的内在动力,从而促进干部合理流动。
四、结束语
高等院校组织部门应该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工作理念,“当仁不让”履行好干部监督职能,不断调整好工作方式方法,主动担当、自我加压,把要求干部讲政治、懂规矩、守纪律同激励干部抓改革、搞创新、提效率统一起来,大力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