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音乐产业集聚区的建设现状与发展建议
——评《中国音乐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研究》
2021-12-31于兰英
吴 丹 于兰英 殷 瑛
(湖南工业大学音乐学院 湖南株洲 412000)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于精神文化建设也有了新的标准和要求。经原新闻出版总署和原国家新闻出版的批准,自2009年起,国内已先后在上海、北京、广东、成都、浙江五个城市建立了十余个国家音乐产业基地(集聚园区),并且在经过了十余年的发展,国家音乐产业基地(集聚园区)已经成为了全球知名的音乐产业集群,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不可否认,在国家与各省市共同扶持与引导下,我国音乐产业长年呈稳步增长趋势,据唱片协会IFPI发布的《2019年中国音乐产业报告》数据,截至2018年我国音乐市场的产值总排名已攀升至第七位,增长势头明显。因此,新时代下,如何在各个环节中更好发挥国家音乐产业基地(集聚园区)的优势资源和政策红利,进一步促进中国音乐事业和音乐产业的长足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思考,近年来学界也陆续出版了一系列关于中国音乐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研究的学术著作。
《中国音乐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研究》是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于2019年出版,作者是李小莹与沈佳老师。本书作者多年来参与了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音乐产业促进工作委员会的诸多相关工作,在多地调查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此部专著。全书较为系统地梳理了近十年来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园区)的发展概况,并对国内多处新近筹建的音乐产业集聚区进行实地跟踪调研分析。本书不仅对既往音乐产业集聚区的建设进行研究,也对今后音乐产业集聚区的建设提出了新思考,这对读者从整体上全面了解掌握中国音乐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的基本情况颇有意义。新时代音乐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仍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深入思考的重要话题,作者旨在通过对中国音乐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的深入研究,在推动音乐在我国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提供有效策略。
从内容细分来看,全书除了序言部分外共分为八个主要章节,其中第一章为中国音乐产业集聚区建设概况,作者在此章中主要对国家力促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国家音乐产业集聚区组建与发展概况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近年来为了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长足发展,政府已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政策。为更好构建现代文化体系,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将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相关职能政府机构要加快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促进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质量效益型转变,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目前,国内已相继在文化产业集聚区试点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以期来推动文化产业结构升级,促进我国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广告印刷、演艺会展等传统文化产业,并积极结合数字化技术加快文化产业创新,实现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与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自2009年起,我国就先后在上海、北京和广东等地建立了十余个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并且在经过了十余年的发展,国家音乐产业基地(集聚园区)已经成为了全球知名的音乐产业集群。针对国内音乐产业集聚区,我国政府主张培育骨干企业,扶持中小企业,完善文化产业分工协作体系,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推动文化资源和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适度集中,培育文化产业领域战略投资者;书中的第二章为北京音乐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作者在此章中主要对北京音乐产业集聚区规模与管理运营、北京音乐产业集聚区品牌活动与项目进行了相关梳理与总结。北京作为我国早期建立音乐产业基地的城市,其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和规章政策已相对完善。在产业集聚方面,政府将针对产业要素集而不聚、集而不强、特色不突出等问题,集中投入来打造一批以政府引导为主的音乐产业集聚园区,以此来解决北京音乐产业集聚园区企业运作的弊端。针对音乐产业作品独创性方面,北京政府将围绕优秀创新作品与项目开展专项扶持计划,来提高对音乐产业独创性的保护和扶持。此外,政府还将进一步建立健全音乐作品评价机制,推动音乐产业作品评价的公正性、权威性,对涉嫌音乐抄袭、盗版等不良音乐产业侵权行为实施处罚。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北京政府将结合互联网电子技术构建音乐行业大数据平台,实现区域数字化音乐产业的数据可视化和质量体系建设,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行业环境。另一方面,围绕版权服务方面,北京政府将通过支持建立音乐版权分发服务体系、数字音乐版权管理及分发平台、版权资产全链条服务平台,设立北京市音乐版权保护援助中心、全网版权监测与快速维权中心,解决版权交易乱象。而在资金款项方面,北京政府将联合区域金融机构设立音乐产业集聚园区专项扶持基金,积极拓展北京文化企业融资服务渠道,帮助中小型音乐产业机构解决贷款难、融资难的主要问题。最后,为了营造出浓厚和合适的文化产业氛围,北京政府将积极规划建设城市音乐中小型音乐场所,例如音乐小镇、音乐广场以及音乐综合性消费圈,以此来推动北京音乐文化产业的融合创新,更好地激发现有市场的音乐消费潜力;书中的第三章为上海音乐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作者在本章中对上海音乐产业集聚区规模与管理运营、上海音乐产业集聚区品牌活动与项目进行了多维度的分析与讨论。上海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在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等方面发展迅速,为区域音乐产业集聚园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上海音乐谷国家音乐产业基地作为首个国家级音乐产业基地,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以海伦路、溧阳路、四平路、梧州路的围合区域为主体核心范围。上海政府将积极推进以“音乐+”理念为核心的创新融合发展模式,基于本区域优势资源,逐步形成国内外音乐机构集聚、音乐人才集居、音乐活动集中、产业服务集成的音乐文化产业发展承载区。目前,上海音乐产业集聚园区总产值已经达到了二十余亿元,园区内项目产业集聚度已超过70%,年均输出1-2个顶级音乐品牌文化活动。为了促进上海音乐产业集聚园区的长足发展,政府部分将加大对音乐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将上海传统优秀文化资源与前沿音乐文化有机结合,提升音乐服务产业和作品附加值和品牌影响,进一步挖掘推动音乐粉丝经济创新商业模式的发展,形成规模经济;随后,作者在第四至第七章依次对广东、成都、浙江和陕西四个城市的音乐产业集聚区规模与管理运营、品牌活动与项目做了专项介绍,为读者构建出较为清晰和全面的中国音乐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框架;最后,第八章为新时代音乐产业集聚区发展战略,作者在文末部分对中国音乐产业集聚区建设前景做了相关展望,并结合中国音乐产业集聚区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注重内容输出、创新理念、资源协同是促进国家音乐产业集聚园区发展的关键秘诀。为了促进音乐产业的长足发展,园区音乐企业要始终坚持内容为王、创新为上的发展理念,实现音乐内容与形式的双重创新,更好地将音乐作品进行传播。与此同时,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音乐产业相关政策引导和落地检查,重点扶持原创音乐作品及项目,聚焦园区产业化和资源集中发展,加快我国音乐产业经济转型升级,营造出更加稳定良好的音乐消费市场环境。首先,作者认为加强音乐原创性是推动音乐产业园区发展的重要方面,国内音乐产业集聚园区需要加强音乐产业链路打通,积极试点线上线下结合的多业态音乐产品孵化项目。以上海、北京等头部城市为代表的音乐产业集聚园区,本身就具有较强的专业水平,更要注重横向的产业链融合发展,以期来实现区域内创意型音乐企业携手共创、合作共赢的局面。北上广以及西部中心城市成都等现行建立的国家音乐产业集聚园区打的城市,要进一步发挥自身模范带头作用,结合区域社会各界资源优势,加强与政府部分的合作沟通,共同培育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音乐产业服务体。此外,国内电子产业集聚园区要加强入驻企业创新能力整合,以此来进一步推动园区音乐产业转型升级。例如国内传统音乐制造器行业,可以结合当今新媒体或网络终端技术,开发以音乐为首的广播+、影视+、动漫+、游戏+等发展创意项目,进一步发掘传统音乐制造器行业的市场潜力。最后,在音乐产业园区建设的实际过程中,各区域音乐产业集聚园区不仅要加强内部管理建设,还要加强与外部层面的对接合作,实现跨区域的资源联动与协作。
作为研究中国音乐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的经典书籍,全书较为系统了梳理了十余年间我国音乐产业集聚园区的发展脉络,并结合自身对部分音乐产业集聚园区的实地走访与调研,对我国音乐产业集聚区的建设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全书主要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研究范围广泛。作者在首章中就对近年来国内音乐产业集聚区组建与发展、政策等方面进行了概述总结,对读者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国内音乐产业集聚园区的发展脉络颇具意义。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我国音乐产业集聚区迎来崭新发展时期,作者以宏观视角为切入点,梳理了我国近十余年文化产业相关政策法规的演变进程以及国家音乐产业集聚区的发展近况。作者在文中先后列举了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等政策,通过对国家文化重点政策的全面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背景,从而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此外,全书还对北京、上海、浙江等早起建立音乐产业集聚园区的城市进行了分析比对,结合各区域现有发展水平,对未来我国音乐产业集聚园区的发展前景做了科学预测,并提出了针对性革新策略。作者认为,注重内容输出、创新理念、资源协同是促进国家音乐产业集聚园区发展的关键秘诀,国内音乐产业集聚园区需要不断加强产业链融合打通,进行音乐产业经济的转型升级,积极联动内外优势资源,以此来推动音乐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创新,实现新时期中国音乐产业的长足发展。
总之,本书结合国内主要音乐产业园区建设的具体案例和实际分析,重点论述了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园区、音乐小镇、音乐港等音乐产业集聚区的规划建设与发展现状,并在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适应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环境的音乐产业集聚区建设对策与建议。全书内容详实,章节紧密,语言深入浅出,具有较高的可读性和实用性,十分适合广大音乐专业群体和从业者阅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