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平衡独轮滑板车的动力学分析

2021-12-31刘延柱

力学与实践 2021年6期
关键词:刚体滑板车车体

刘延柱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上海 200240)

自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上自平衡的赛格威车首次亮相以来[1],2015 年出现了赛格威车缩小版的自平衡双轮滑板车[2]。与此同时,又有构造更简单的称为“Onewheel” 的自平衡独轮滑板车问世(图1)[3]。这种新型的代步工具只有一个轮子,仅依靠驾车人的身体动作就能实现加速、减速和转弯等各种功能。虽然操纵难度比双轮滑板车更大,需要掌握更多技巧才能熟练驾驶,但骑手能感受到自由飞翔般地飘浮感觉,因而备受年轻人的青睐。各种新设计和产品不断涌现,促使自平衡滑板车的技术和产业在国内快速发展。

图1 自平衡独轮滑板车和骑手

自平衡滑板车的出现为力学科普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课题。重心高高在上的骑手如同一只倒置的复摆,稳定的自平衡是如何实现的?根据经典力学的基本原理,任何系统的运动状态只能依靠外力的作用改变。自平衡滑板车仅靠驾车人扭动身体就能改变运动状态应如何解释?独轮车与地面只有一个点接触,约束力不能形成绕垂直轴的力矩,转弯的动力从何而来?就上述问题本文讨论自平衡独轮滑板车的动力学原理。忽略骑手肢体动作引起的质量变化,将车架加骑手视为刚体,与车轮组成双刚体系统。设车轮相对地面做纯滚动,滑板车的运动被归结为非完整约束条件下双刚体系统的动力学问题。

自平衡独轮滑板车的构造十分简单。在钢制框架的中心用轴承安装一只粗壮的橡胶轮,前后各装有一片木踏板(图2)。骑手跨立在车轮前后两侧,通过重心移动改变足底对前板或后板的压力。板内安装的加速度计将测出的信息通过控制系统传输至驱动电机,以控制车轮的加速或减速。

图2 自平衡独轮滑板车

需要转弯时,与驾驭滑雪板或冲浪板的方法类似,驾车人带动车体向要转弯的一侧倾斜。利用与自行车类似的“离心力效应”和“陀螺效应”,倾斜车体的重力与支承力构成力偶,使旋转中的车轮进动,出现绕垂直轴的转动。由此产生的陀螺力矩与重力矩平衡[4]。车体绕垂直轴的转动使直线轨道发生偏转,从而实现转弯动作。沿曲线轨道行进的车体和人体产生离心惯性力,使驾车人恢复直立姿态避免摔倒。独轮滑板车厚重车轮的动量矩明显大于自行车的前轮,陀螺效应也更为明显。

将车架和固定在车架上的骑手作为刚体B0,车轮作为刚体B1。独轮滑板车是由B0和B1以圆柱铰连接组成的双刚体系统{B}(图3),其中,R为车轮半径,B1与地面的接触点记为P。将车轮不转时{B}固结成的刚体记作B*。以B*的质心Oc为原点,建立平动参考坐标系(Oc-XY Z),X和Y轴与地面平行,Z轴为垂直轴。设(Oc-XY Z)绕垂直轴转过φ角的位置为(Oc-x0y0z0),x0轴为车轮的前进方向。继续绕x0轴转过ψ角为(Oc-x1y1z1),y1轴为车轮的旋转轴。最终(Oc-x1y1z1) 绕y1轴转过θ角为刚体B*的主轴坐标系(Oc-xyz),z轴沿骑手身体的纵轴(图4)。

图3 双刚体系统

图4 参考坐标系

以骑手在车板上直立,滑板车匀速直线前行作为稳态运动。即φ=θ=ψ=0,Ω=Ω0,质心速度vcx=RΩ0,vcy= 0。其中Ω为转速,Ω0为稳态转速。骑手利用身体向前或向后的倾斜动作控制车速。当骑手向前倾斜时,因重力对前板的压力大于后板,使车板产生角加速度¨θ。安装在车板内的加速度计将测出的¨θ信息输入控制系统,积分后转换为转角θ和角速度˙θ信息,控制驱动力矩使车轮加速。如向后倾斜则控制力矩方向相反,车轮减速。即使在稳态行进过程中,若骑手因扰动向前倾斜,车体会自动加速,产生向后的惯性力使骑手恢复原位。向后倾斜则减速产生向前的惯性力。因此这种速度控制系统也是骑手站立稳定性的根本保证。

仅保留小量φ,θ,ψ及其导数的一次项,设i,j,k为x,y,z各轴的基矢量,B*的角速度为ω= ˙ψi+ ˙θj+ ˙φk。设B1相对B*的旋转速度为Ω=Ωj,从B1的质心即轮心O至B*的质心Oc引矢径l=lk,从B1与地面的接触点P至轮心O引矢径R=Rk(图3)。设Oc的速度为vc=vcxi+vcyj+vczk,则P点的速度为vP=vc+(R+l)×ω+R×Ω,导出

将参考坐标系的原点Oc移至轮心O,设{B}的质量为m,以(O-xyz)为参考坐标系,列写{B}在重力mg和约束力F作用下的质心运动方程

将式(8) 中的F以式(5) 代入,向(Oc-xyz) 各轴投影,得到

若不加控制,令式(9b) 中 ˙Ω= 0,则成为倒置的复摆方程,θ=0 为不稳定的直立状态。若施加控制,采用与θ成比例的最简单的控制方案

将车轮视为均质圆盘,令J0=m1R2/2,则J=m*R2,m*=m+(m1/2),引入α=ml/(m*R)。将式(12) 中¨θ的系数中带负号部分化作

因m >>m1,m*与m接近,若将式(13) 右项的分子和分母中的m*均以m近似代替,则化作m(R+l)2。可推知式(12) 中¨θ的系数近似等于B。方程(12) 的特征方程为

若令控制系数k满足

则特征根为纯虚数,θ=0 为稳定平衡,证明骑手的直立状态对前后侧扰动保持稳定。但根据运动稳定性的一次近似理论,线性系统的特征根实部为零属于临界情形,只能判定线性系统的零解稳定,而不能判断未经线性化的原系统的稳定性[5]。

为提高控制过程的灵敏性和稳定性,可在简单控制规律(10) 中增加随˙θ变化的因素,变为

则方程(12) 中应增加一项k1(1+α) ˙θ,特征方程变为

因特征根的实部均为负数,根据李雅普诺夫一次近似稳定性理论,此线性系统的零解变为渐近稳定,且能判定原系统的零解亦渐近稳定。

对滑板车变向和转弯的解释须利用方程 (9a)和(9c)。设车轮转速在转弯过程中维持常值Ω0不变。当骑手开始向右侧倾斜时,尚未变向的车体仍维持短暂的 ˙φ=0。方程(9a) 成为以ψ为变量的倒置复摆的动力学方程。重力导致的倾覆角加速度 ¨ψ从零开始按指数规律增长。当增长至有角速度 ˙ψ出现时,引起车轮的动量矩矢量L1进动,产生陀螺力矩JΩ0˙ψ。依据方程(9c),车体出现绕z轴的角加速度¨φ,使前进方向发生改变趋势。所产生的惯性力矩C¨φ与车轮的陀螺力矩平衡。当角加速度¨φ随时间积累到有φ角出现时,转弯过程完成,直线运动变为曲线运动。所产生的离心惯性力推动骑手恢复原位,保证了骑手在侧向平面内的站立稳定性。

为分析此稳定过程,令方程(9a) 和(9c) 中Ω=Ω0,将ψ和φ视为扰动量,导出此线性方程组的特征方程

在方程(18) 确定的特征值中,λ= 0 的零特征值体现了变量φ因无恢复力导致的随遇性。另两个特征值的纯虚根条件为b >0,即ψ和φ耦合运动的零解稳定性条件。从中导出车轮的最低转速

只要使车轮转速满足Ω0>Ω0,min,骑手对左右侧扰动的站立稳定性就能得到保证。

与前文对前后侧扰动的稳定性分析类似,线性系统的零解稳定不能判断原系统的稳定性。但实际上任何机械系统均难以避免阻尼因素,若在系统中增加与角速度 ˙ψ成比例的阻尼项,则线性系统的零解即转为渐近稳定。根据李雅普诺夫一次近似稳定性理论,未经线性化的原系统的零解亦渐近稳定。

以上对滑板车运动过程的分析表明,骑手的肢体动作或控制电机的驱动制动,最终均转化为重力和地面摩擦力对车体和骑手的作用。滑板车运动状态的改变是重力和地面摩擦力的作用结果。任何系统都不可能依靠内力改变运动状态。

猜你喜欢

刚体滑板车车体
轨道交通整体承载式铝合金车辆车体挠度的预制方法及试验研究
重力式衬砌闸室墙的刚体极限平衡法分析
骑滑板车的女孩
日记一则
考虑刚体响应的多层响应谱抗震分析
KAMAGWIESEL可交换车体运输车探秘及模型赏析
简析地铁车辆—铝合金车体
地震作用下承台刚体假定的适用性分析
上海A型地铁车辆弹性车体与转向架耦合振动分析
玩滑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