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一平三端”教学系统的体育舞蹈课程构建与实践

2021-12-31

山西青年 2021年24期
关键词:教学系统舞蹈智慧

林 正

(武汉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信息化时代,网络技术带动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创新改革,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学科与教育深度融合,竞技性与艺术性的体育舞蹈,以其特有的律动性吸引了千万热爱者参与其中。[1]将“一平三端”平台与体育舞蹈课程相结合,不仅拓展了体育舞蹈的课堂空间,也在一定形式上促进了教学效果的优化。

一、以“一平三端”闭环系统介入教学流程作为起点

体育舞蹈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较大,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一平三端”教学系统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系统,以“以学定教”为基础,学生自主学习、接受、练习相关知识和技能。[2]学生的个体差异被充分尊重,可较好地解决体育舞蹈教学所面临的问题。该系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平等互助的学习环境,因此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基于“一平三端”的体育舞蹈课程,旨在利用信息技术,结合传统教学的优势,尝试用教学平台、电脑端、手机端、教室端[3]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过程中形成闭环系统(图1)。教师在闭环系统中完成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学生在其中享受实时的授课形式有助于实现学习的有效性与高效性。闭环系统主要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间分层来实现资源的共享与教学策略的调整。在课前,具体表现在教师将教学资源,如PPT、微课、三维立体模型、作图动画、题库等授课资料,上传到教学平台供学生完成课前的自主预习;课中是通过教室端与教学平台资源的结合进行教学;完成了前两个步骤之后,通过课后的系统反馈,学生课前、课中的学习效果,都可以通过教学平台的作业、测试、评价等方式进行检验,并及时反馈给教师,或者直接与老师进行线上交流答疑,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这一系统的实时性反馈使得学生在完成了基本的作业、测试后还可以进一步自主回看课程进行知识的巩固与提高,不论在基础的作业反馈还是进一步的巩固提高中,教师都能全程进行答疑解惑,督促整个教学过程。

图1 应用“一平三端”形成闭环系统

“一平三端”闭环系统融入体育舞蹈课程,实现了教师端、移动端与管理端的师生互动模式,教师通过“导学—促学—评学”与学生的“自学—协作—探究”实现交互,具体的体育舞蹈课程流程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教学资料的设置与上传。教师根据课程情况确定教学内容,编写大纲和脚本,制作教学视频。比如恰恰舞组合,欢乐动感。开课前,教师将方步、定点转移等步骤设置为一个主题视频,采用虚拟动画提示。此外,在每周的固定时间发布课前教学设计,让每个学生熟悉本课程的教学形式和课程节奏,提升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学习。

第二,课堂测试与及时点评。教师发布课堂测试作业,学生提交后可以看到分数和标准答案,教师设置作业的分数下限,不满足者将自动返回重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教师移动端实时监控学生作业,学习通道自动进行统计汇总,并根据数据及时批改。

第三,重点难点及时攻克。老师在讲解恰恰舞原地换重心、时间步、前锁步、纽约步等时,静态视频讲解整个基本步法的要点和形式,动态实时视频可以实现深度讲解,将静态视频播放变成动态多角度重复教学,自由地选择重复要点,重新聚焦重点和目标,及时纠正并演示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动作以及难点问题。教师根据个体差异组织学生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攻克重点难点问题;教师从更高的角度寻找和引导学生学习,也可以通过课前预设的多种方式激发学生进行头脑风暴。

第四,设置知识延伸、成果展示模块。有两个路径分别为:讨论投票与成果分享。其中讨论投票为课后教师发布主题讨论,如针对自己喜欢的舞种的起源文化,自动结成2~3人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交流结束后将讨论文件进行线上汇报并传到相应的互动模块,小组之间进行互评,每位学生都可能受到鼓励。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投票来调查学生对课前环节、课堂活动和学习效果的评价。学生将课堂知识扩展到课后,增强对艺术的热爱与对自身潜能的肯定,每一位课程的参与者不仅习得了一门技能,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课程中增强了个人的综合能力,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学习能力的强化、社会交往的提升都在协作的互动学习中发挥了各自的作用。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多媒体方式展示学习成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如可以将学习的舞蹈组合剪辑成视频发到微信群中,亦可将编创的舞蹈组合做成视频上传到教师指定的邮箱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能力选择学习。

二、基于“一平三端”系统体育舞蹈课程的构建路径

(一)课程方案设置以目标导向为基础

研究表明,网络教学与线下常规教学有一定的区分度,同一门线上课程每一名教师对课程教学方案和教学进度,以及课程教学内容等教学文件设计都有自己的价值取向。通常在教材内容取舍、课程方案设计上首先要考虑课程如何支撑培养目标的实现,其次要考虑网络授课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便捷度。就体育舞蹈课程而言,课程方案的设置上,要高度重视学生体育舞蹈基本功训练,适度增加基本功训练的比例。

(二)课程教学内容以体育舞蹈特点贯穿

基础知识类与技能类。基础知识类章节包括:舞蹈鉴赏、拉丁舞与体质健康、体育舞蹈与运动医学、专项拉丁体能训练、竞赛评分方法与原则;技能类章节。教师利用网络平台,适当增加理论教学、元素教学和小组合教学,把重点放在基本功教学上,适当减少舞蹈套路教学内容比例。

(三)课程教学方法以创新高效为核心

基于“一平三端”教学系统的体育舞蹈课程教学方法从做好教学提示、打造线上教学模式进行探讨。教学提示涵盖理论与技术学习重难点、授课方式、课程活动分工、讨论题与思考题。由于部分学生在边远郊区,缺乏教材甚至是学习设备,教师应将教案、教学重难点等内容以打包的形式由线上传给学生。提示同学们上课采用哪些方式,课程教学中,尤其是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课和舞蹈角色演绎课,各位学生将扮演什么角色、完成什么任务,这样能有效达到仿真教学,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线上教学模式中,“教”是策略、“学”是法宝、“练”是关键、“纠”是提升、“展、演”是手段。实行“教、学、练、纠、展”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其中“教”是策略,需围绕“教什么”“如何教”“达到什么效果”展开;“学”是法宝,需围绕“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展开;在以周为单元、时段为任务的教学模式驱动下,教师无法强制,只能引导、规避和融合学生的兴趣内容;“练”是关键,要重视课堂延伸,线上教学模式只是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更重要的是学生要根据教师在线上教学中提出的要求与建议进行线下的练习,体育舞蹈课程不论是理论、实践、竞赛还是身体素质、形态的塑造,都需要课后进行大量的、重复的训练;“纠”是提升,采用集体纠错、个别纠错、及时纠错和延迟纠错等方式,开出纠正动作的“处方”;“展”是手段,借助推送舞蹈视频、讲解视频,并对其进行评分排名,针对学生的表现,给出改进意见,激励学生加强学习。

(四)课程教学评价以多维度重反思为本质

教师通过学生推送视频、答疑、课堂回答问题,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知识与技能。可通过学生视频推送、课前思考题、单元小测试、线上技术竞赛(舞蹈小组合)、动作要领讲解竞赛等多维度途径进行检验。不论是理论还是技术,只有反复地学习与检测,才能演绎知识、深化记忆和形成动力定型。其中需要注意的是体育舞蹈课堂活动多为小组活动,小组成员应“组内同质,组内异质”,在线上技术竞赛环节可通过创新团队合作的实践,激发团队的创作和编排热情,积极参与小组报告或演示;[4]网络教学不同于线下教学,需借助考试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又要通过考试促进学生学习。考核内容设计时,既要考查学生课堂表现(如参与讨论)、课堂考勤,又要考查学生课后作业与视频作业完成情况,同时还要考查学生课程实践能力。考核选择的每一个内容其权重设计要科学合理,便于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除此之外教学反思是线上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反思教师的“教”、反思学生的“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抓住了教学的重难点、反思教师是否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是关键。体育舞蹈线上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能编、能剪、能说、能教、能演等舞蹈专项能力。譬如在考核办法里增加讲课视频推送,培养学生教学能力。教师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资源配置、提供的音像素材方面,都是教学反思的内容。

三、“一平三端”系统融入体育舞蹈课程实践的深入思考

基于“一平三端”系统的体育舞蹈课程构建与实践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应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上不断夯实,并进一步进行学理方法与效果检验的建设,因此笔者归纳了如下四个方面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首先,学生使用手机作为智能教学系统的接入端,上课期间,学生反映教学楼内手机信号不稳定、网络受阻,无法及时登录“学习通”APP,导致点名、互动教学等环节在实施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影响智能教学系统对课堂教学环节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因手机通讯信号受阻导致登录延迟、使用不畅等现象也使学生对智慧教学系统提出的想法和建议无法提交到软件后台,从而影响到软件的更新与完善。

其次,体育舞蹈课程智慧教学实践周期短,很多教学环节还在探索和调整中。比如课后反馈的建设,未来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推进。此外,“学习通”的统计显示,个别学生使用“学习通”APP进行课后持续学习的参与度非常低,负责老师也从多方面找出原因。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不重视,不认真听讲,不愿意走出所谓的“舒适区”。

再次,体育舞蹈课程的教室均为舞蹈教室,课堂活动受限于课堂环境和基础设施现状,只能实现智慧教学的部分功能。因此,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受到很大限制,相互之间难以交流。由于搭载了超星智慧教学系统,课堂上师生实时互动的效果比以往有所提高;鉴于本课程的特点,如果希望所有学生实时互动交流意见,老师掌握每个学生的教学反馈,目前还难以实现,这削弱了课堂互动的效果和课堂教学成果的检验。

最后,在“一平三端”系统中,“学习通”APP的移动端由学生自己的智能手机携带。从教师维护课堂教学秩序和纪律的角度来看,教师无法准确了解学生是在课堂上使用手机进行教学活动还是沉迷游戏、娱乐等,因此使用学生智能手机作为智能教学的移动终端还有待进一步的更新思考。

针对上述思考内容推进体育舞蹈智慧教学实践改革已成为专业教育者与技术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内容,因此,笔者也进一步提出了展望思考,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教师设定“学习通”的成绩占学生平时成绩的一半。今后,为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学习通”进行自主学习,条件成熟时可考虑占平时成绩的百分之六十甚至更多,考核评价按权重设置。以“学习通”作为本课程辅助教学的方式仍有提升空间。

第二,未来课程资源建设仍需加强。在智慧教学的不断发展中,笔者发现体育舞蹈课程资源的建设非常重要,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只进行两至三轮教学实践建设时间太紧,内容不够完善。此外,舞蹈研究和编创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需要从现实生活中提取很多素材,才能更好地激发舞蹈创作灵感,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建立在紧跟时代发展的基础上。

第三,优化升级系统,进一步加强智慧教室建设。目前,学校智慧教学环境的建设是在传统教室的基础上通过安装软件来实现的。它只是在功能上实现了部分智慧教学环节,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慧课堂。考虑在新建的舞蹈教室中,从环境设计、软硬件设施等方面建设几间智慧教室,开展小规模综合智慧教学试点。真正的智慧课堂教学可以实现在线互动、小组学习、研讨式等课堂活动,再结合电子黑板等教学手段,满足不同学科教师使用不同智慧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需求。

第四,转变评价机制,增强教师转变教学的意愿。开展智慧教学的教师不仅要学习智慧教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设计更多的教学内容和环节,还要组织和更新大量丰富的资源。相关的教学环节要在课堂上落实,课后还须花费大量时间回答问题、互动、组织讨论等,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而这些都没有体现在现行的教师评价和考核机制中。如果学校考虑从课堂教学向智慧教学转变,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这部分工作量应该在考核中适当体现。例如,参考相关高校健全智慧课堂激励机制的实践,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完成学科建设任务,开展翻转课堂等智慧教学。

综上所述,基于“一平三端”教学系统的体育舞蹈课程构建与实践充分以体育舞蹈线上教学的优势为依据,以智慧系统与体育舞蹈技术教学实践为支撑,实现了艺术类课程的家国情怀教育目标,在教学方案设置、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创新与教学评价优化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构想,并在此基础上引发了深入思考与展望,因此,积极响应信息化时代的教学改革,总结混合式课程的教学经验,是艺术类课程优化的新方向,更是广大教育者顺应特殊环境背景下将教育教学改革的影响力提升到战略高度的重要举措。

猜你喜欢

教学系统舞蹈智慧
淄博市大力推进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应用
铁路信号设备电路原理仿真教学系统设计及应用研究
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问题浅探
基于雨课堂等智慧教学系统的线上线下混合式体育教学实践研究探索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