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完美主义对其择业焦虑和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

2021-12-31李梦丹石梅华

山西青年 2021年24期
关键词:完美主义量表导向

李梦丹 石梅华

(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天津 300270)

2021年高校毕业生规模为909万,达到新高。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当下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动力不足,人才的供给质量也未能满足企业的岗位要求,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问题并存。“就业难”这一难题在大学生群体身上表现为“择业焦虑”和“职业决策困难”,而这两种表现除了受外部环境比如就业市场、学校、家庭等的影响外,更多的归因于大学生自身:就业经验的缺乏、专业知识积累的不到位、就业认知的不全面,导致其无法对其自身进行准确定位,眼高手低,进行职业选择时苛求完美。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大学生完美主义对其择业焦虑和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进而提出改进的建议。

一、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一)完美主义与择业焦虑

社会认知职业理论认为,人的主体因素支配并引导其自身行为。个体可以通过自己的主体性格激活不同的环境反应。尽管完美主义在某些人看来是积极的,但也有研究证实其具有消极影响。完美主义根据Hewit和Flett(1991)的定义,可以分为自我导向的完美主义、他人导向的完美主义、社会导向的完美主义三类。自我导向的完美主义是对自己要求严苛、他人导向的完美主义是对他人要求严苛、社会导向的完美主义是对社会要求严苛[1]。

完美主义作为一种人格特质,在大学生身上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是由于大学生对自身的能力等定位不准确、对职业的想象过于理想化、过于在乎外界对自身的评价和不断苛求自身力求事事完美等,当他们真正踏入职业生涯时往往会受挫,如果这种不良情绪不能及时排解,心理就会产生巨大的落差,态度愈加消极、否定自身,更有甚者得过且过。内心经历多次恶性循环后,择业焦虑程度只会不断加重。蒋怀滨等(2015)的研究也发现,作为一种人格特质,完美主义可以较好预测择业焦虑水平[2]。因此,我们提出:

假设1:大学生完美主义对其择业焦虑有显著正向影响

(二)完美主义与职业决策困难

社会认知职业理论认为,个人职业目标影响职业选择。职业决策困难是指“个人在职业选择(进入阶段或职业改变)过程中面临最后决策时,不知道要从事什么职业或从几个职业中挑选一个时发生的困难”[3]。已有研究表明,完美主义作为一种特殊的人格特质,与职业决策等存在一定关系,对人的某些特定行为有一定的预测和影响作用[4],是导致职业决策困难的重要因素之一[5]。大学生群体在大学这个“象牙塔”中往往会长时间处于舒适区,造成与职业相关的学习经验、技能和知识的缺乏,不能及时接收外界最新的信息,对社会和职业的想象过于美好,错误地将“择业”和“就业”两个概念等同,未能及时树立起“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念。同时当其缺乏外界给予建议和指导的渠道时,其进行职业决策往往会陷入决策不决的困境。大学生群体内的完美主义倾向程度不同,完美主义倾向越高的人,在进行职业决策时考虑的因素越多,对某一特定职业的执念越大,越容易陷入职业决策不决的困境。因此,我们提出:

假设2:大学生完美主义对其职业决策困难有显著正向影响

(三)模型构建

依据以上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模型建构,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模型图

二、研究设计

(一)问卷收集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星平台,面向大学生群体发放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316份。其中,男性大学生80人,占比25.32%,女性大学生236人,占比74.68%。年龄在17岁至28岁之间,其中,19、20、21、22、23岁占比较大,总占比达76.58%;从年级来看,大一学生12人,占比3.8%,大二学生66人,占比20.89%,大三学生82人,占比25.95%,大四学生156人,占比49.37%。

(二)量表来源

1.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采用Hewit和Flett(1991)的三维度成熟量表[1],分别为自我导向的完美主义、他人导向的完美主义和社会导向的完美主义,原始量表共15题,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1代表非常不同意,5代表非常同意。由第二位笔者翻译原始量表,并找一名专家进行修订,之后进行问卷的最终发放,根据数据结果,删除了效度较低的1题,共留下14题,题项如,“在工作中失误会让我不舒服”,本研究中,量表的总体信度为0.713。

2.择业焦虑

择业焦虑采用张玉柱、单和盛和诺敏(2005)的成熟量表[6],共25题,例如,“一听到新闻媒体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宣传就着急”。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1代表非常不同意,5代表非常同意。数据结果表明,该量表所有题项效度均符合要求,因此研究中全部保留。本研究中,该量表的总体信度为0.927。

3.职业决策困难

职业决策困难采用杜睿和龙立荣(2006)的成熟量表[7],共16题,例如,“我有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由于此项量表是正面描述,为表示决策困难程度,对描述进行了转换:1代表非常同意,5代表非常不同意。数据结果表明,该量表所有题项效度均符合要求,因此研究中全部保留。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总体信度为0.863。

三、数据分析

(一)相关分析

由表1可知,完美主义与择业焦虑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 0.353,p<0.01);完美主义与职业决策困难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 0.376,p<0.01)。初步证明研究假设。同时,性别会影响择业焦虑(相关系数为0.139,P<0.05),说明女生比男生相对在择业方面稍微更焦虑。

表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

(二)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证实研究假设是否成立,接下来进行了回归分析。

1.完美主义与择业焦虑

先采用线性回归进行完美主义与择业焦虑的回归分析。第一步,先将控制变量放入自变量位置,将择业焦虑放入因变量位置;第二步,将完美主义放入自变量位置,将择业焦虑放入因变量位置。由表2可知,当将完美主义加入回归方程后,解释变异量由2.9%提高到14.4%,提高了 11.5%。

表2 完美主义与择业焦虑模型汇总

同时,由表3中的模型2可以看出,在控制了控制变量后,完美主义对择业焦虑有显著正向影响(β值为0.548,p<0.001)。假设 1得到验证。

表3 完美主义与择业焦虑回归系数表

2.完美主义与职业决策困难

先采用线性回归进行完美主义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回归分析。第一步,先将控制变量放入自变量位置,将职业决策困难放入因变量位置;第二步,将完美主义放入自变量位置,将职业决策困难放入因变量位置。由表4可知,当将完美主义加入回归方程后,解释变异量由1.4% 提高到 14.8%,提高了 13.5%。

表4 完美主义与职业决策困难模型汇总

同时,由表5中的模型2可以看出,在控制了控制变量后,完美主义对职业决策困难有显著正向影响(β值为 0.529,p<0.001)。假设 2得到验证。

表5 完美主义与职业决策困难回归系数表

四、研究结论、对策建议与未来展望

(一)研究结论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完美主义分别对其择业焦虑和职业决策困难起到显著正向影响。

(二)对策建议

1.正视完美主义,挖掘自身优势

自我导向完美主义者对自身要求完美,他们往往对自身有不切实际的期望以及过高的标准,而他人导向的完美主义者要求他人完美来满足自身的期待,社会导向的完美主义者受社会或者某些重要的人的期望而促使自身变得完美。当自身无法达到他人的期待或者他人无法达到自身的期待时内心就会有受挫和焦虑等心理,在职业决策方面则表现为犹豫不决,决策困难。同时,当他们过于苛求完美时也会与良机失之交臂,即使最后达成目标,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成本也是较高的。因此大学生应正视这三种倾向的完美主义,积极发现和挖掘自身的闪光点,从内心深处去肯定自身,减少外界干扰,并及时排遣自身的不良情绪。

2.调整就业期望,降低心理预期

大学生群体可以通过网络、教师、同学等多种渠道了解就业信息,让自身的视野与思维与时俱进。与此同时,在大学期间尝试走出舒适圈,多参加课外的实践活动,在寒暑假积极寻找实习的机会,以此来发现自身的兴趣所在和闪光点,为之后的职业决策积累经验。大学校园的老师、学长学姐以及学校开发的公众号等都是可以运用的资源,当自身感到迷茫时也可以通过向老师、学长学姐等寻求帮助去解决自身的疑惑。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摸索来为自身建立合理的心理预期和就业期望,缩小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3.完善高校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减轻学生过度择业焦虑感

完美主义倾向并非一个心理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完美主义和强迫症画上等号。当完美主义的倾向过大时,很多大学生由于缺乏相关的心理学知识会为自己贴上“强迫症”的标签,他们在做事时也会刻意地强化自身的这种观念,当不良情绪由之产生而未及时排解时,久而久之也会形成一种心理障碍。目前高校的心理咨询存在一些诸如运行体系不完备、缺乏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和运行效率低下等问题,这会使得大学生在遇到心理层面无法排解的问题时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因此,高校不断完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是必要的。

4.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优化就业服务指导体系

大多数学生在大学时期缺乏对大学生活的规划性,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更是认识不足,这会使得他们在进行职业决策时手足无措。虽然有些学生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但由于缺乏专业的指导,他们也会将目标定得过高和理想化。而过高的期望值也会使得他们错失就业良机。目前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服务指导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停留在理论层面;职业指导方面没有具体化到学生个人,雷同较大;学生之间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现实脱节等。因此,高校可以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增加与之相关的实践等为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同时,高校应不断完善就业服务指导体系,为大学生就业保驾护航。

(三)未来展望

在未来的研究中,第一,可以继续挖掘完美主义的各个维度,检验不同维度的完美主义对择业焦虑和职业决策困难不同维度的差异化影响。第二,可以探讨它们之间的作用机制。第三,可以采用不同时间节点进行问卷收集,完善调查研究。第四,可以加大问卷发放力度,提高调查结果的普遍性。第五,可以进行性别差异研究,在本研究中,由于采用网络填写方式,女性大学生志愿者的填写比例远高于男性大学生志愿者,在未来研究中,需要注重数据的普遍性。

猜你喜欢

完美主义量表导向
高血压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测定量表的应用考评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偏向”不是好导向
大学生完美主义与后悔倾向的关系研究
基于需求导向的航天青年成长建议与实践
完美是个坑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犬只导向炮
坚持两个导向 顺势而为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