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推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021-12-30韩艳秋

现代教育科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办学特色

韩艳秋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义务教育已经由基本均衡跨入到优质均衡发展的新阶段。区域教育如何巧破善立、探路索径,已成为义务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围绕如何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问题,白城市洮北区义务教育学校从特色办学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教育科研激发办学活力、师资队伍锻造筑牢学校发展根基、教学改革推动教育质量提高、特色活动带动学校优质发展等方面入手,创造了良好的义务教育环境,为推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现实参考。

[关键词]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校核心竞争力;办学特色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21)06-0151-07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1.06.026

孩子由“有学上”到“上好学”、由“有书读”到“读好书”,让更多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是我国当前巩固、充实和提高义务教育新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在科教兴国、兴省和人才强国、强省的战略政策指引下,根据吉林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规划,全省到2025年至少要有20%的县(市、区)实现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白城市洮北区(下文简称“洮北区”)将于2023年申报、接受省市评估验收。近年来,洮北区为实现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始终坚持以“办有温度、有品质、有特色的教育”为目标,坚持教育改革创新,坚持补齐短板弱项,坚持全面提升区域学校核心竞争力。全区域教育影响力呈持续扩大态势,各级各类教育稳步提升、特色凸显。通过打造学校文化,彰显鲜明办学特色;通过激发创新主体,实现科研赋能引领功能;通过狠抓强基固本,推动师资队伍提质升级;通过教学质量攻坚,提升学校办学品质;通过丰富育人载体,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政策源流

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法》的要求,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国家从根本上解决了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问题后,努力实现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上好学”的教育改革与发展重大战略。围绕“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两大教育改革重点,2012年,教育部印发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建立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制度;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认定工作。目前,全国已经基本实现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2017年5月,教育部发布了《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对义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强调要“实施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促进县域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一方面是不断提高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水平,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在校舍、设备、教师等基本教育资源上实现更加优质的配置,提高到更高标准,并将校际差距进一步缩小;另一方面要将工作重心摆在全面提高质量上,更多地关注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建设,关注学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最终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二、洮北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困境與成因(一)现实困境

2016年,洮北区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之后,继而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阶段——优质均衡不断迈进。但是,面对优质均衡发展目标任务,受区域经济发展与教育自身发展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洮北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工作整体上仍面临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亟待加以改革。

1.在教育资源方面,“城市挤、乡村弱”问题突出。随着国家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进城务工、进城买房的农民大量涌入城市。近5年来,全区随迁子女中学生近4 000人,增长了53%,导致城区学校办学资源明显不足。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比较突出,小学和初中大班额占比分别为24%和12%。相比城区学校,乡镇学校和村小办学规模逐年递减,农村不足100人的学校占比18%。城区学校拥挤与乡村校舍闲置现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2.在学校发展方面,发展目标模糊,办学特色不鲜明。在发展的目标及内涵上, 一些学校虽然办学历史悠久,但缺少对学校长远发展的科学定位和系统规划,始终未能形成有个性特征的办学思想和实践模式,发展目标定位不明,未能更好地制订出远、中、近期规划来引领学校的发展;在特色定位及提炼上,一些学校对办学特色的理解存在偏差,如中学认为特色就是中考质量,小学将培养部分学生的特长渲染为特色等。

3.在教师队伍方面,师资结构性短缺,教师培养缺乏指向性,骨干教师引领作用小。城区学校教师平均年龄为48岁,年龄在50岁以上的教师占比76%,年龄结构老化严重;体育、音乐、美术等部分学科教师数量不足,心理健康、小学科学、小学思政等学科专业对口教师仅为17%;教师培养缺乏系统性长远规划,面向不同群体的教师培训针对性不强,且城区学校教师参与培训活动频次明显高于农村学校;70%以上的骨干教师聚集在城区学校,全区名优教师、学科带头人占比仅为5%,大部分骨干教师不能有效发挥示范、引领、辐射作用。

4.在教科研方面,教科研引领学校发展的认识不到位。学校参研教师数量较少,平均占比仅为36%,每年发表教科研论文的教师平均占比为18%;教科研功利性强,课题成果较少,研究氛围不浓厚;教科研方式单一,有价值、可推广的课题成果更少。

5.在课堂教学方面,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力度不大。“重教轻学”“重知轻能”“重智轻德”等现象依旧存在,尤其在中学课堂中应试教育倾向更为突出;课题组的调研表明,64%的学生认为学习方法单一,低效课堂教学现象在常规教学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学生学习能力不强、动力不足,厌学者的人数随年级增高而增多。

6.在学科课程方面,学生成绩参差不齐。中学普遍存在非考试学科课时不足的现象,学科发展不均衡。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城区学校学生成绩合格率和优秀率均高于农村学校。虽然通过指标生分配政策扩大了农村学生升学比例,但是农村学生到高中后学习成绩整体低于城区学生,课程学习质量不高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

7.在学生发展方面,“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得不到有效落实。对于学生发展,部分学校的教育质量观不够端正,片面追求分数,小学和初中均存在课业负担过重的情况,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空间不足,“重智、轻德、弱体、少美、缺劳”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

(二)成因剖析

1.学校自身定位不准。有些学校缺少对学校长远发展的科学定位和系统规划,认为顶层设计是比较“虚”的东西,是案头工作,很多学校甚至仅仅是按照上级要求来设计和制订的,没有进行深入思考与论证,使其整体规划设计显得十分粗疏;有些学校在确定自身发展定位时不研究本校的历史、现实条件,盲目追求“高大上”,导致规划脱离实际,没有起到引导学校发展的作用。

2.学校改革步伐不大。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有些学校发展思路不够开阔,对办学思想、理念、特色等基础性问题缺少应有的研究与梳理,平时对这些方面的认知比较肤浅,对这些问题的概念与内涵认识也比较模糊,更谈不上深入研究了;有些学校的举措不求创新,“穿新鞋走老路”问题居多,尤其是对课堂教学改革、评价制度改革、“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等難点问题存在畏难情绪,墨守成规的求稳心理依然存在。

3.学校内涵发展不充分。均衡发展前期,很多学校过于注重硬件发展和办学条件的改善,许多校舍成为当地最漂亮的建筑,校园成为最亮丽的风景。学校的标准化建设使学校硬件设施配备齐全,但是却弱化了对教学质量、学生发展、教师素质、科研实力等综合软实力方面的提升,很多学校没有形成具有凝聚力和竞争力的文化内涵,制约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进而造成了区域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

综上,我们意识到,走优质均衡发展道路必须要通过教育内部的深入改革,抬高底部、夯实基础、激发活力、增强实力,全面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让每一所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才能在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中实现区域内学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三、围绕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推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践探索(一)对学校核心竞争力的理解

1.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来源。核心竞争力是近年来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热词,是当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相互交融的产物,当前已被广泛移植到包括教育学在内的众多领域。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在其1990年发表的《公司核心竞争力》中,第一次提出“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在一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1]。实际上,核心竞争力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1776年提出的自由竞争理论,他认为,“竞争者的数量增加会提高竞争的强度,竞争激发主观努力,推动财富增长,调节供求关系,使之趋于平衡” [2] 。与核心竞争力相关的论述较多,研究者们各抒己见。例如:Dorothy Leonard Barton (1992)认为,核心竞争力是识别和提供优势的知识体系,它有雇员的知识和技能、物理的技术系统、管理系统、价值和规范4个尺度,前二者构成了重要的知识储备库,后二者组成了整理和控制知识系统;Coombas(1996)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能力的一个特定组合,是企业、市场与技术相互作用的特定经验的积累;Javitan (1998)从资源、能力、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的4个层次来论述核心竞争力,认为核心竞争力是各个事业单位的竞争力的协调与整合。再如:国内学者李品媛认为,核心竞争力就如同人的素质一样,是对企业各种能力或综合素质的高度概括,是代表企业最本质的东西;韩佳泉、付绍亭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独有的、能为企业带来消费剩余的、支持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竞争力。由此,我们认为,把“核心竞争力”迁移到学校,也同样会在学校管理和发展中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

2.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什么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呢?目前,主要有如下几种观点:一是由学校整合学校各种资源和能力提升而形成的,并能在持续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二是以学校技术能力为核心,通过对战略决策、科学研究及其成果产业化,课程设置与讲授、人力资源开发、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的整合,或通过其中某一要素的效用凸现而使学校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三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以资源为基础,以核心能力建设为关键,通过不断整合、提升有关资源和能力,能够支撑学校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因此,学校核心竞争力就是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学识(办学理念),转化为学校赢来相对比较优势的一系列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对学校运行所投入的资本、资源(有形资源、无形资源、人力资源)、知识、文化、管理、技术等各种要素的交互作用起到整合和优化作用,形成“1+1>2”的扩大效应,能创造出消费者剩余,从而赢得持续的比较优势[3]。

(二)凝心聚力,多措并举

结合洮北区实际,我们认为,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需要从3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是学校在同类同质学校的竞争乃至区域中小学学校转型过程中积极开展建设,形成自身的特色发展和竞争优势;二是学校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形成强大的教科研能力、因材施教实力;三是学校能为每位学生提供最适合学习的支持性条件与环境,从而使学生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表现出超强的发展力。由此,洮北区在区域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5个方面的措施。

1.以特色办学为契机,增强学校发展的内生动力。特色发展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优质发展的生命线。多年来,洮北区始终坚持“特色立校、特色强校、特色兴校”的理念,积极推进特色发展战略,大力创建特色学校,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充分考虑每所学校的地理位置、社会环境、硬件条件、师资条件等现实条件和基础,通过“梳理学校办学历史、挖掘学校现有优势、破解发展短板难题、引入先进教育理念、科学定位学校发展”等举措,引领学校转变育人理念、总结办学经验、提炼发展特色、完善管理模式,推动学校办学品质的全面提升。例如:明仁小学传承“和谐教育”的办学理念,坚持“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的育人目标,从道德品质、良好习惯、审美鉴美、劳动创新、体育特长、生命安全、心理健康、兴趣爱好、基础知识等9个方面构建起了和谐教育课程体系,使学生从课堂走向校园、从校内走向校外、从书本学习走向综合实践、从知识训练走向能力提升、从单一生长走向全面成长,特色课程文化让学校焕发出勃勃生机。再如:“五成教育”是青山学校的办学理念,简而言之,就是对学生进行成绩、成长、成人、成才和成功的教育。通过对运动、科艺、读书、礼仪、励志等5类教育活动的开发,促进课前自学、当堂问学、小组研学、活动检学、反思固学等5学课堂实践,实现了学校管理、教师能力、学生素养、教学质量、学校信誉的5个提高,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农村教育教学改革之路。

2.以教育科研为引领,激发学校的特色办学活力。教科研是实施优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多年来,洮北区教科研工作以区域课题为载体,以“三个注重”为切入点,从理念、路径、机制3个方面展开工作,引领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工程。一是注重理念定位。全区教科研工作秉持从学校实践问题中产生课题并最终服务学校育人实践的思路,从区级、校级和基层教师等层面,按时间、分层次、定内容开展系列活动。每年开展区域性教育科研知识讲座、课题选题结题指导、课题研究交流活动至少1次,引导各项研究接地气、真落实。例如:实验小学开展了“‘花样跳绳在学校体育中的应用研究”工作,从“小跳绳”上谋求大作为,创编了两套全校性的课间韵律操;成立了魅力社团,新老队员更替达到300多人次;编写了“花样跳绳”校本教材,为每个年龄段的学生设计了不同的训练重点。如今,课题负责人已经成长为国家级跳绳教练员,在全国联赛和吉林省大众跳绳公开赛中共取得17金、21银、64铜的骄人成绩。这項研究实现了“以绳促德,以绳练能,以绳增智,以绳健体”的体育特色目标,推动了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开展。二是注重路径探索。在“布局”上,构建了以区域主导课题为统领,以学校主导课题为支撑,以教师小课题为基础的“教科所—基层学校—全员教师”自上而下、多位一体、全员参与、多元研究模式并存的研究格局。近三年来,召开研讨会、阶段会、推进会、观摩会等 11次,参会人员近3 000余人次,课题研究水平在“定要求—找问题—展成果—提质量”的良性循环中稳步提升。在“谋篇”上,突出了校本研究、学校特色。结合基层学校研究优势,将区域课题划整为零,分块到校,确定校级主导课题13项,细分为德育工作、课程融合、教学模式、学科教学、学生评价、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等7项内容。在此基础上,组织学术委员、教研员、种子教师和骨干教师深入课堂,每学年听课近百节,课后均与授课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共同优化课题实践方法,总结课题研究成果。三是注重机制保障。将机制创新列为提升教科研水平的首要工作,在教学评价、队伍建设、成果升级工作中调整创新机制的核心目标,构建教师研修的长效机制。一方面,研制了“课题实验课评价要点”,并在小学组课题成果观摩课活动和中学组课题交流课评比活动中加以应用,有效指导了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另一方面,实施了科研骨干成长“五步走”原则。第一步是参与区域课题研究,成为实验教师;第二步是在研究中自主学习,提高操作能力,提升科研素养;第三步是参与课题汇报活动,将表现优秀者选拔为种子教师;第四步是积极参加集中培训、研讨交流、做展示课等活动;第五步是将课题成果显著,表现突出者升级为科研骨干教师,形成实验教师、种子教师、骨干教师组成的梯次性的教科研队伍。此外,在课题申报工作中,遵循区域课题实验人或者学校主导课题骨干实验教师有资格申报个人课题、个人课题负责人在取得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有资格参加年底先进个人评选的程序,为教师铺设一条走向研究型教师的道路。“十三五”期间,全区申研课题1 834项,一线教师承担课题率为61%,参研率达100%,结题率达100%。363名教师获得省级教科研先进个人称号。在各级各类教学大赛、优质课评比中,洮北区教师获得一等奖的数量均居白城市各市(县、区)前列。全区127项成果获得省级奖励,基层学校获得省、市级“科研先进单位”称号70余次,洮北区教育局连续多年获得省、市科研部门的表彰。

3.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夯实学校优质发展根基。面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要求,洮北区始终秉承“以一流的教师创造一流的教育”的理念,着力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在做好教师培养培训顶层设计和政策保障的基础上,我们突出了“五个聚焦”,强化教师队伍锻造工作。一是聚焦高位领航。加速教师进修学校师资培训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教研员在“课程指导、教学研究、质量评价、资源建设、教师发展”等方面的职能。全区专兼职教研员120人,常态化开展研培工作。加强顶层设计与引领,研究制订“洮北区校(园)长培训五年规划”“洮北区教师培训五年规划”,系统开展教师培养工作。与白城师范学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每年联合开展教研与培训活动20余次,加速师资队伍的提质升级。二是聚焦教师交流。加强“选育管用”各环节,2017年至2021年间,选拔任用校长、交流教师400余人,支教研修教师500余人,走活系统干部教师任用交流“一盘棋”,促进师资队伍建设的持续优化,为学校内涵发展增添了生机和动力。三是聚焦短缺学科。积极争取“特岗计划”“公开招聘部属师范院校优秀毕业生”等政策支持,补充教师1 100余人。其中,特岗教师900余人、直属师范院校毕业生10余人、免费师范生40余人、事业编招聘教师120余人、“三支一扶”教师50余人,师资队伍结构更加优化。四是聚焦师德建设。成立了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师德师风评议工作,2021年教师测评满意率达到98.8%。注重正面激励和反面严惩相结合,每年表彰教师200余人,对违反师德师风的教师进行严肃处理,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五是聚焦专业化提升。以争做名校长、名教师活动为领跑项目,先后开展了“百名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名师工作室(工作站)建设”“6211教师培养”“521校(园)长培养”“名师引领”等系列师资队伍培养工程,辐射教师2 600余人次。以“教师发展”为中心,依托“国培、省培”项目,有步骤、分层次地开展了“送教下乡”“乡村教师访名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等各级各类业务培训,学科及教师覆盖率达100%。2016年,依托“国培计划A类项目县——送教下乡培训”项目总结提炼的“主题式、四研、六课、一跟进”课程体系,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案例。几年来,洮北区始终坚持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为教育内涵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目前,全区有特级教师5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83人,骨干教师1 262人,20个名师工作室、18个名师工作站辐射成员教师200余人,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建设已见成效,各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

4.以教學改革为着力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洮北区始终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核心要义,坚持质量攻坚,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制约全区教育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上,全面深化教学改革。一是强化质量立校意识。以教育局局长为首的领导班子,通过校长会、教育工作会、教学质量分析会、中考质量分析会、教育教学研讨会等各种时机,以会代培、以培促改,在全区不断强化以教学为中心的鲜明工作导向,增强学校质量立校、质量强校的发展意识。二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质量提升的主阵地在课堂。洮北区始终将课堂教学改革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聚焦课堂实践,在全区开展了“以学为主、以生为本”的“学本课堂”实践与研究。围绕减负增效、优化教与学方式、学业质量监测、有效作业等方面,积极构建立足学校和学科实际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引导学生实现深度学习,积极打造高效课堂。每年10月份在全区范围组织开展的“高效课堂活动月”活动,已经成为教育工作常态。三是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探索“互联网+教育”新模式,不断丰富教育教学资源,用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撬动课堂教学改革。现在,全区90%的教师能够有效制作使用课件,50%的教师能够熟练运用各种软件备课上课,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升。2018年,全区小学实现了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科学、道德与法治等7个学科带课件和习题的电子教案共享。四是提升课程实施质量。为规范国家课程的实施,教研室、基教科每学期深入基础学校加强课程实施指导,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业质量标准。坚持“零起点”教学,率先在全省开展“幼小衔接”试点工作。加强校本课程开发,指导学校在课程理念、开设标准、课程实施、课程资源、课程评价等方面开展深层研究与实践,各校精心开发出趣味阅读、音乐欣赏、名画赏析、花样跳绳、国学经典等各具特色的优质校本课程共247门。五是搭建改革成果展示平台。为全方位展示教育改革的新思想和新成果,洮北区自2013年起已经成功举办了5届教学艺术节。通过校(园)长论坛、副校(园)长经验分享、教师百家争鸣、课堂教学大赛、教科研阶段成果汇报、大学区成果总结等系列活动,全方位展示各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校园文化特色和改革发展成果。艺术节举办期间,围绕“核心竞争力”“学本课堂”“双减”等开展的主题活动鲜活生动,接地气、显成效,每年有3 000余人次领导和教师参加学习交流。教学艺术节已经成为洮北区教育发展的一个文化品牌。

5.以特色活动为载体,带动学校教育质量的优质发展。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鲜明特征。洮北区坚持寓教育于活动中,通过丰富活动载体带动学校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一是举办多样的特色活动,彰显学校办学特色。2016年以来,洮北区每年组织中小学生足球赛、趣味运动会等大型比赛活动,在白城市中小学生足球赛中荣获冠军10次;每年组织全区中小学生艺术节活动,并举办专场演出,2019年举办的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节活动被“学习强国”采纳为宣传素材;连续4年组织庆祝教师节专场文艺演出活动,师生同台,彰显了洮北区艺术教育的高标准、高品质;以重大节庆日为契机,广泛开展诗歌、演讲、绘画、读书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感,陶冶了艺术情操;城乡学校以特色课程创建为载体,开展读书、楹联、足球、跳绳、舞蹈、太极、长跑、抖空竹等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注重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兴趣特长。目前,洮北区建有国家级足球特色校10所、国家级冰雪特色校7所、国家级排球特色校2所、国家级足球特色幼儿园3所、国家级民族传统特色艺术学校1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3所、省级美育特色校7所,白城市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校3所。二是开展多彩的课后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洮北区率先在全市开展了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实施“作业+”特色项目。学校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向学生推送192门优质课程,服务中小学生28 000余名,近3 000名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工作,实现了全区51所学校覆盖率100%,有实际需求的学生覆盖率100%,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品位。把推进校外教育基地建设作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提升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的基础上,又先后打造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农业科普教育实践基地,每年有4 000余人次参加常态化的实践活动,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单松涛,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与特色学校的创立[J].教书育人,2012(14):14-15.

[2]霍小军.核心竞争力的理论起源及其意义[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01):47-48.

[3]李清刚.校本管理:学校品牌的创建与运营[A].校本管理研究丛书[M].黄崴主编.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3).

(责任编辑:刘丽)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Schools,

to Promot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Compulsory Education

——Taking Taobei District in Baicheng City of Jili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HAN Yanqiu

(Education Bureau in Taobei District of Baicheng City, Baicheng, Jilin 1313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China's education reform, compulsory education has stepped into a new stage of quality and balanced development from basic balance.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for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reform to find out how to break through the good standing and explore the way. Addresses the issue of how to improve the school core competitiveness, China's north in Baicheng compulsory education schools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unning a school to enhance endogenous development power,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timulate vitality of running a school, the teachers troop forging build a school development foundatio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reform to promote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 activity driving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quality and other aspects, created a good environment for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it provides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compulsory education.

Key words:  regional compulsory education; quality and balanced development; school core competitiveness; school characteristics

猜你喜欢

办学特色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办学特色及其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启示
国外开放大学的发展及对我国开放大学的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特色探讨
走内涵发展之路提升学校教育品质
优化课程教学体系结构,凸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办学特色
建设一流水准的国际化外国语学校
“灵动课堂”:推开“晓塘文化”的第一扇门
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考察报告
学校办学特色形成过程的误区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