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运动干预联合重力喂养对早产儿的影响
2021-12-30高书巧
高书巧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也大大提升,但是早产儿由于肌肉张力、状态调节、耐力及无法协调吮吸、吞咽和呼吸的先天弱势,导致经口喂养困难,影响早产儿的生长发育与生命健康。临床上针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通常给予胃管鼻饲喂养,但经胃管鼻饲喂养无法产生自主进食所诱导出来的反射能力[1-2]。重力喂养较传统推注喂养,能缩短达到全胃肠营养时间,减少喂养相关并发症,口腔运动干预是对早产儿的口腔及周围组织进行局部按摩,锻炼口腔肌肉的运动能力,促进患儿的吸吮与吞咽能力[3-4]。本研究旨在探讨口腔运动干预联合重力喂养对早产儿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出生的82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胎龄<35周,出生体重 <2 500 g。(2)无法经口喂养。排除标准:(1)有口腔、消化道畸形,影响胃肠内吸收;(2)合并其他严重疾病;(3)遗传代谢性疾病;(4)研究中途退出。患儿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开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对照组中:男18例,女23例;胎龄:29~31周,平均(31.64±1.21)周;自然分娩19 例,剖宫产 22 例;出生体重 1 168~1 350 g,平均(1 250.67±62.63)g。观察组:男19例、女22例;胎龄:29~31周,平均(31.07±1.42)周;自然分娩20 例,剖宫产 21 例;出生体重 1 172~1 360 g,平均(1 264.89±63.51)g。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重力喂养。选择合适容量注射器,抽出活塞,悬挂于垂直距离患儿15~20 cm高度之后连接胃管,喂养前,将奶液倒入注射器针筒里,利用重力作用,奶液缓缓进入患儿胃内。保持3~5 min/次,每2~3小时喂养一次,直到患儿可实现完全经口喂养。
观察组采用口腔运动干预联合重力喂养,在重力喂养之前,根据Fucile制定的口腔运动干预方案[5],对患儿的面颊内外、口唇、牙龈、舌头、下巴、硬腭进行按摩,5 min/次,3次/d,直到患儿可实现完全经口喂养。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儿喂养关键时间点、口腔运动功能评分、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家属满意度。(1)经口喂养关键时间点:包括首次经口喂养胎龄(奶瓶喂养奶量≥5 ml)、完全经口喂养胎龄、喂养过渡时间 [由奶量≥5 ml过渡到 120 ml/(kg·d),且能持续2 d所需要的时间]。(2)干预前后口腔运动功能评分:采用新生儿口腔运动量表(NOMAS量表),共有28项条目,按照吸吮形态划分为正常形态(10个条目)、失调形态(8个条目)、障碍形态(10个条目)。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评定,各条目中,正常形态采用3级评分法:≥50%记为2分,<50%记为1分,没有记为0分,分值与吸吮能力呈正比;失调与障碍形态采用2级评分法:有记为1分,没有记为0分,分值与吸吮能力呈反比[6]。(3)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包括呕吐、胃潴留与腹胀。(4)患儿的家属满意度:由本院自制家属满意度调查问卷表,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喂养关键时间点比较
观察组首次经口喂养胎龄、完全经口喂养胎龄、喂养过渡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喂养关键时间点比较(±s)
表1 两组喂养关键时间点比较(±s)
?
2.2 口腔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儿的口腔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口腔运动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口腔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口腔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
2.3 家属满意度
观察组家属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家属满意度比较[例(%)]
2.4 喂养不耐受比较
观察组呕吐、腹胀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早产儿早日达到经口喂养,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和生命健康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由于早产儿的口腔黏膜薄弱,分泌的唾液较少,因此需要从肠外喂养过渡至经口喂养。这个过程也增加了早产儿经口喂养的难度[7-8]。研究显示,早产儿的喂养质量关系患儿的存活率,同时也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因此尽早为患儿建立喂养系统,缓解喂养不耐受的情况,改善肠道的消化吸收能力,对患儿的发育与成长有极为重要的意义[9-10]。
口腔运动干预是对早产儿的口、唇、咽、喉等部位进行按摩,使其对口腔周边组织产生良性刺激,建立先天反射能力,提高吸吮和吞咽能力,最终实现完全经口喂养,而重力管饲喂养通过重力作用,让奶液缓慢滴入更有利早产儿的消化吸收[11-1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首次经口喂养胎龄、完全经口喂养胎龄、喂养过渡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口腔运动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家属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这提示口腔运动干预联合重力喂养,可提高早产儿的口腔运动功能,从而缩短完全经口喂养的时间,配合重力喂养,可以改善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情况,从而提高家属满意度。分析其原因可能口腔运动干预可刺激早产儿做吸吮动作,促进患儿口腔吸吮与吞咽能力的发育,而重力喂养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腹胀、腹泻、呕吐等喂养不耐受情况,减轻患儿过渡到母乳喂养后的不适感,使家属满意度提高[14]。
综上,口腔运动干预联合重力喂养可提高早产儿的口腔运动功能,缩短早产儿的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情况发生,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