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重构护理对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睡眠质量、妊娠结局的影响
2021-12-30赵平
赵平
妊娠期孕妇机体血流量上升、心功能降低,容易出现心脏负荷加重、胎盘供血不足,增加心力衰竭发生率[1]。妊娠合并心力衰竭(HF)患者心脏代偿功能较差,普遍存在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发病时患者心理负担较重,具体表现为焦虑、恐惧、烦躁、不安等,增加了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护理难度[2-3]。传统护理将重点放在疾病观察、治疗等多方面,存在盲目性、单一性,对患者心理、精神等多方面的重视度较低,并未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认知重构护理是一种以心理学为基础的护理模式,主旨以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改善自身健康状态、转变思维方式为主[4]。基于此,为进一步探究认知重构护理对妊娠合并HF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本研究选定本院2018年11月-2020年11月住院治疗的80例妊娠合并HF患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定本院2018年11月-2020年11月住院治疗的80例妊娠合并HF患者,纳入标准:(1)均满足文献[5]《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中对“HF”诊断标准。(2)年龄20~45周岁。(3)均为首次发病。(4)均为单胎妊娠。排除标准:(1)合并急性肺水肿。(2)多胎妊娠、人工受孕。(3)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妊娠并发症。(4)合并帕金森、痴呆。(5)合并严重营养不良、重度贫血。(6)重大脏器功能障碍。(7)置入心脏起搏器。(8)合并肺结核等疾病。本研究已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均为自愿参与此研究。根据单盲随机抽样法分组,试验组(40例):年龄23~42岁,平均(32.62±3.28)岁;孕周37~42周,平均(38.62±0.64)周;文化程度:2例小学(及以下),9例初中,20例高中,9例大专(及以上);其中15例经产妇,25例初产妇;NYHA分级:29例Ⅱ级,11例Ⅲ级。参照组(40例):年龄24~41岁,平均(32.58±3.21)岁;孕周38~42周,平均(38.64±0.61)周;文化程度:1例小学(及以下),8例初中,23例高中,8例大专(及以上);其中14例经产妇,26例初产妇;NYHA分级:28例Ⅱ级,12例Ⅲ级。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予以传统护理。护士督促患者完善相关入院检查,密切监测产妇心率及胎心等生命体征,严格限制各种液体的滴速和浓度,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告知主治医师,给予对症处理。
试验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采纳认知重构护理。(1)成立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护士6名等组成,所有成员工龄在5年以上、具有心理学资格证书的护士,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监督、指导小组护理工作。同时聘请专业的心理学家对小组进行理论、技能操作培训,每次60 min,每周2次,共计培训2周。(2)评估患者认知程度、心理状态:护士通过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等掌握患者认知程度,了解心理状态及诱发不良情绪的影响因素。交流过程中在得到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可对对话记录、录音等。(3)再评价情景:小组成员对(2)阶段中获取的书面资料、录音等进行归纳、分析,了解患者不良情绪出现的原因,根据患者不良情绪出现的原因、理解能力、NYHA分级、病情严重程度等展开个性化的心理疏导,同时积极向患者介绍以往妊娠HF的案例,提高治疗的信心、意志。对患者心理不良情绪归纳总结为以下几点,①命运预测性思维。此类患者以悲观、消极的心态预测自己的未来。②雪崩思维。此类患者自我感觉即将要面对痛苦的事情,内心难以承受。③过度推论。此类患者只根据一件事情就会得出广泛的消极结论。④贴标签思维。此类患者感觉自身或周围的人都存在消极思维。(4)采纳及替代:对患者加强认知功能锻炼,包括回忆往事、现实定向、再激发,让患者回忆日常生活事项,鼓励、肯定正确的认知,纠正、重新教育错误的观点,尽可能减轻患者不良情绪,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于雪崩思维、命运预测性思维的患者,应通过特定的情景展开护理干预,告知患者通过积极、有效的质量即可改善病情。对于所有患者,护士可指导患者根据小事、细节等,引导患者独立完成,并制定阶段性的任务,例如情绪控制及戒烟等,提高自己积极思维。(5)生活护理:严格限制病房探视人员探视频率、次数、时间等,尽可能减少探望,告知患者多卧床休息,目的是降低心肌耗氧量,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心悸、气短、胸闷等不适,应及时给予吸氧治疗。对于心功能Ⅲ级的患者:充分卧床休息,可以在床上进行被动或主动运动,病情稳定之后可以在房中走动。对于心功能Ⅱ级的患者,室内每日可行走3~4次,每次2~3 min,必须在家属的陪伴下进行,根据心功能恢复情况,逐渐可增大运动量、延长运动时间。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两组均在护理14 d后评价护理效果。(1)SAS评分:50~59分为轻度,60~69分为中度,70分以上为重度[6]。量表Cronbach’sα系数是0.814,信效度良好。(2)SDS评分:53~62分为轻度,63~72分为中度,73分以上为重度[7]。量表Cronbach’sα系数是0.824,信效度良好。(3)PSQI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包括日间功能障碍、睡眠障碍、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障碍,总分是21分,非常好≤5分,好6~10分,一般11~15分,很差≥16分,睡眠质量、分值呈负相关性[8]。量表Cronbach’sα系数是0.822,信效度良好。(4)母婴并发症发生率:统计羊水过多、胎儿窘迫、早产儿、胎膜早破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26.0软件统计所得数据,计量资料(SAS评分、SDS评分、PSQI评分),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以(±s)表示,计数资料(母婴并发症发生率)χ2检验,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SAS及SDS评分对比
两组护理前SAS及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后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 1。
表1 两组SAS及SDS评分对比[分,(±s)]
表1 两组SAS及SDS评分对比[分,(±s)]
组别 SAS评分SD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试验组(n=40)64.26±7.16 33.62±2.95 61.26±4.06 31.26±1.08参照组(n=40)64.29±7.15 45.52±5.61 61.29±4.05 40.23±3.81 t值 0.018 8 11.874 1 0.033 1 14.325 7 P 值 0.985 1 0.000 0 0.973 7 0.000 0
2.2 PSQI评分对比
两组护理前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后PSQI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 2。
表2 两组PSQI评分对比[分,(±s)]
表2 两组PSQI评分对比[分,(±s)]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 t值 P值试验组(n=40) 18.62±3.05 9.26±1.34 17.770 0.000参照组(n=40) 18.59±3.11 13.26±2.46 8.501 0.000 t值 0.044 9.031 P值 0.965 0.000
2.3 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试验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参照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例(%)]
3 讨论
目前,临床普遍认为妊娠期心力衰竭的发生与孕妇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血容量变化等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9]。据不完全统计:妊娠期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在1%~6%,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0]。妊娠期心力衰竭患者心理负担较重,严重的不良情绪会改变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及雌孕激素,心脏负荷较重,回心血量增加,出现严重的生理、心理应激反应,同时由于慢性缺氧等因素的影响,母婴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其生命安全构成一定威胁[11-12]。
传统护理模式单一、局限、规定、被动,随意性及盲目性较强,忽略了患者心理、精神等多方面的健康状况,综合干预效果不尽人意。本研究显示:护理后试验组SAS评分、SDS评分、PSQI评分均低于参照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试验组(5.00%)比参照组(22.50%)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认知重构护理应用于妊娠心力衰竭护理中效果显著。分析如下:(1)认知重构护理成立了专业的护理小组,夯实了临床护理基础,通过定期培训提高小组的综合素质与服务能力[13]。(2)认知重构护理的核心思想是消除患者对于过去不良事件的思索,改变了患者的思维模式,将患者从负性的心理转向积极、肯定心理,消除患者对疾病治疗期间的错误看法、认知,减轻由于认知偏差引发的应激反应,提高患者的自我感知控制能力。在郭舜萍等[14]研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抑郁评分是(17.35±3.67)分,焦虑评分是(52.32±3.69)分,接受认知重构护理的试验组抑郁评分是(12.58±3.25)分,焦虑评分是(40.26±3.87)分,试验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研究结果接近,证实了认知重构护理在改善妊娠HF患者心理不良情绪方面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妊娠HF患者予以认知重构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消极情绪,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