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大学的创客空间发展与启示

2021-12-30史丽英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7期
关键词:创客图书馆大学

史丽英,周 丹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 100020)

201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4月21日指定为世界创意和创新日[1]。美国的创新文化根深蒂固,创新、创造和创业风气浓厚。根据全球创业网络与全球创业发展研究所联合发布的历年的全球创业指数,美国在被评价的国家中名列前茅。“创客”(Maker)和“创客运动”(Maker Movement)是近十年开始出现的新生事物和现象。随着新兴技术如3D打印、激光切割、设计软件、新的协作平台和协作模式的大量涌现,创客群体不断扩大。美国政府以创新战略为引领,大力倡导创客文化,美国各地涌现了大大小小各类创客空间,大学也不例外。

1 创客空间的定义

根据创客传媒(Maker Media)的定义,创客空间是指新老创客聚集的地方,他们在此共同开展个性化的研究,同时在这里可以受益于导师的辅导和专业知识,可以运用新技术和传统工具。创客空间将具有共同志向的创客聚集起来,分享工具和经验,促进互相学习、发明创造、创新和创业。美国大学的创客空间正方兴未艾[2]。我国正在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各类创客空间大量涌现。研究美国各类创客空间的特点和优势,对于我国优化创客空间,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具有重要意义。

2 美国大学的创客空间

2.1 大学创客空间呈现迅猛发展势头

美国很多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注重创新、创造和创业,它们历来支持教师和学生发明创造并依托创新成果创办公司。近年来更是通过发展创客空间,促进教育教学与创新创造活动的有机结合。大学创客空间的概念是21世纪以来才开始萌芽的。最早的大学创客空间是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MIT)创建的。近年来,得益于政府的积极倡导和政策支持,大学创客空间数量迅速增加,从东海岸到西海岸,从哥伦比亚大学到加州理工学院,美国至少已有超过150所高校推出了有关举措,支持创客和创客文化。这些大学致力于建设和扩大创客空间,鼓励学生通过创制活动学习,将创客活动融入毕业班设计项目中,支持学生创新创业。还有很多大学正在筹建或扩建创客空间和各种类型的创新中心。据不完全统计,美国排名前100位的大学中,有35所大学建立了创客空间,有的大学还建立了多个创客空间,因此,上述35所大学中创客空间数量超过40个[3]。

2.2 大学创客空间的分类

大学创客空间根据建设情况、运营管理等来分类有多种不同类型。从创建基础看,一类是在大学原有图书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创客空间。大学创客空间中多数属于这类创客空间,它往往位于大学的核心位置,便于全校师生利用。而且这种安排有助于鼓励跨学科合作。例如,斯坦福大学Lathrop图书馆设立了技术厅,依托这个技术厅建立了一个专门的创客空间,称之为“创造:空间”(create:space)。该创客空间可以提供多种设备和服务,如苹果iMacs电脑以及配备了各种软件的创造性工作站,3D打印机、3D扫描仪、自动定位切割机、LED光板以及电阻、电路试验板和Arduino控制器等等。玛丽·华盛顿大学将原来图书馆的一间未使用的教室改造成一个称为“ThinkLab”的创客空间,向学生提供复制器、3D打印机等工具。卡内基梅隆大学创造性地改造了亨特图书馆,建立了IDeATe网络,使之成为21世纪公共学习空间,包括数字化制作商店、物理计算实验室、互动媒体黑匣子、虚拟计算机集群和协作设计工作室等。第二类创客空间是近年在创客运动的浪潮中从零开始在大学创建的。例如,位于俄亥俄克利夫兰的凯思西储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投入3 500万美元建设一个创客空间,称之为“开放式思维”或“创造性思维”(think[box],意为 think outside the box)。这个创客空间初步建设面积只有4 500平方英尺,最终完成后将达到5万平方英尺,包括7个楼层,有望成为美国最大的校园创客空间之一。该创客空间提出的宗旨是帮助学生、教师和社区成员开展设计、协作、原型制造和制造,并致力于帮助孵化和创办新公司。第三类创客空间是在校园以外建立的,由大学生或校友建立并主要为大学及附近社区服务的创客空间。这类创客空间为数不多,他们与大学关系密切,但也可以说属于私营部门创建的创客空间。

从运营和管理情况看,大学的创客空间分为4种类型:①由专职人员来管理的;②由教师管理;③由学生管理;④由师生和专职人员共同管理。最后一种共同管理模式是最普遍的,随着大学创客空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专职人员参与到创客空间的运营当中,与大学师生共同管理创客空间,如密歇根大学、伊利诺伊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创客空间。有少数大学的创客空间实现了学生自主管理,如波士顿大学、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等。个别大学,如凯思西储大学的创客空间完全由教师来管理。

2.3 大学创客空间强调教育教学和创造活动的结合

大学创客空间强调“在创制中学习”(Learning Through Making),因此,大学创客空间可以说是“学习工厂”(Learning Factory)。大学创客空间这种“学习工厂”模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大学生实习厂环境。创客空间向学生提供概念设计空间、快速原型制造设备,以及独特的创新创造文化氛围,这些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大学创客空间的一大特征就是创客空间在各学科教学环境中的应用。创客空间往往是开放的空间,教师和学生可以更加自由地使用,因此创客空间的使用往往不受传统课堂的时间限制,更容易被纳入各类课程中。例如,佐治亚理工大学的“发明工作室”已经被应用于25种不同的课程。卡内基梅隆大学开设了8个以“在创制中学习”为主要目标的辅修专业和30门相关课程。麻省理工学院向学生提供一系列动手实践的项目,以设计产品为目标的课程和研究机会。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利用其创客空间开设大一新生的设计课程。这些课程在学生中取得了良好反响。

2.4 大学创客空间注重弘扬创客文化和创新创业精神培养

大学创客空间是弘扬创客文化、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核心。很多知名大学的创新创业精神培育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乃至创业的全过程。卡内基梅隆大学、麻省理工学院(MIT)等在学生录取阶段就注重创新创业精神。麻省理工学院录取政策和程序向有“创客潜力”的学生倾斜,通过评估发现和录取“创客潜力”高的学生。麻省理工学院还发布了详细的白皮书,介绍该校支持创客发明创造的经验,旨在促进学生创造和创新,使创客文化在校园形成风气[4]。大学的创客空间还营造良好的知识交流环境,是重要的知识交流中心。如美国内华达大学的德拉梅尔科学工程图书馆就成立了一个“知识中心”,成员主要来自教育技术、数字中心、多媒体设备等部门,主要是提供知识分享平台[5]。创客空间提供相关培训,不仅限于创新创造工具的使用,还包括创业知识、技术转移等。因此,创客空间不仅有助于学生开展创新设计、进行产品优化,还有助于其了解创意、产品走向市场的过程,为其创新创造向市场转化和创业提供机遇。同时,创客空间也是创新创业者交流经验,发掘创新创业潜力的重要平台。

3 思考与启示

3.1 大学创客空间是创客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美国大学创建了大量创客空间,他们注重提供新型数字设计和制造工具,激发和挖掘人们创新创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创客空间往往兼具教育、培训等多种功能,这有助于用户创新创造力的充分发挥,有利于更多新创意转化为新产品,对创新创造过程的推动作用比以往更大。

3.2 创客空间的选设要最大程度贴近用户和需求

创客空间为吸引到足够多的用户,确保其提供的数字技术工具和相关服务得到充分利用,宜选择创新人群密集的地区如高校等。当前我国正在努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客空间大量涌现。不过,为避免资源浪费,这类创客空间的建设从一开始就应明确定位和受众,由于很多创客空间要配备数字设计和制造工具,资金投入较大,使用和维护的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建议有选择地逐步建设,特别是应避免一哄而上,建设大而全的创客空间,导致一些仪器设备利用率低,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

3.3 创客空间建设应依托现有资源,着力打造“学习工厂”

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一个学校的环境越是对创客有利,培养的创客就越多,这些学生创客的创新和创造力也越强。鼓励高校的创新氛围和创客文化,创客空间建设是一个重要抓手。但从零开始建设创客空间费时费力,从经济和选址的角度考虑,都应鼓励高校依托现有的图书馆建设创客空间,使图书馆创客空间成为各院系、各学科学生的活动中心。同时,鼓励高校将创新和创客文化融入教学和教育活动中,在新生培训、课程设计、实习活动等环节充分利用创客空间,着力打造“学习工厂”,鼓励在“创制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明创造力,使高校校园形成一股创新创造的新风,推动高校教育与全社会创新创业有效结合。

3.4 创新服务模式,推动图书馆资源与创客空间的深度融合

要促进创业创新,鼓励创新创业精神,发展新型创客空间固然必不可少,但还应注重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例如图书馆的资源。创客空间的出现则激发了图书馆发展的新思路[6]。可以考虑创新创业管理部门和图书馆展开合作,这样,立足于更加有效地利用现有设施,在图书馆内建设创客空间,提倡宣传教育与创新相结合,促进公众参与,让各种有用资源“活”起来,推动创客群体不断扩大,促进创新创业在全学校蔚然成风。

猜你喜欢

创客图书馆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小创客”有法宝
图书馆
创客
创客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