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学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探索

2021-12-30武瑞平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23期
关键词:馆员心理学图书

武瑞平,侯 雷

(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和受到心理变化引起的精神功能的变化、行为活动的变化的科学。人的心理活动与人的生存环境是紧密相关的,因此心理学的研究会通过研究人的感觉、情感、思想、行为习惯等许多方面,以及因此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人表现出的相关现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学在社会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心理学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心理学可以应用到社会生活中的许多个领域,并形成了多个分支学科,比如:教育心理学、患者心理学、商业心理学、婚恋心理学、军事心理学,等等。尤其在高等院校更广泛地应用到高校教学和管理的方方面面。近几年各高校都在尝试将心理学引入图书馆的管理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高校图书馆担负着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学生和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高校图书馆具有鲜明的特点:高校图书馆读者主要由大学生、研究生和教师组成,读者的需求相对比较稳定;在校学生和教师比例每年变化也不大,读者具有稳定性;在校学生和老师年龄比例比较稳定,读者的心理状态也比较稳定。心理学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有稳定的环境,高校图书馆应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读者、馆员的心理状况和环境状况,在图书馆馆员管理、读者服务、工作环境中广泛应用心理学。

1 心理学在高校图书馆馆员管理中的应用

图书馆工作有单调、烦琐、重复性强等特点,图书馆又要保持一个安静的环境氛围,馆员时间长就会产生焦虑和倦怠等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进行疏导,就可能产生消极的心理状态,影响馆员的工作态度和服务水平。

图书馆馆员的日常心理疏导和自我心理调整已是高校图书馆需要重视的问题,定期对馆员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自控能力培训,使其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工作态度,在管理上采用一定的激励措施和竞争机制,激发馆员工作的积极性,注重馆员的劳逸结合,避免馆员长期工作而出现疲劳心理,定期对馆员进行离岗进修培训,既缓解馆员长期工作引起的心理疲劳,又可以进一步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2 从心理学的角度了解读者在图书馆的动机和需求

读者到图书馆的动机是借阅图书资源、在图书馆阅览室学习。读者的心理需求是借阅到自己需要的图书和在图书阅览室安静地学习。

2.1 分析读者到图书馆的心理状态

读者到图书馆的心理动机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借阅图书去学习提升自己的知识文化水平;在教学、科研和学习中发现有疑难的实际问题,到图书馆查阅资料,达到解疑的目的;因为爱好的原因,到图书馆借阅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的图书资源,以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考试前利用图书资源准备应试等。了解读者的目的与动机,掌握读者的心理状态,才能更贴近读者,更好地满足读者对图书资源的需求。

2.2 注意读者的态度

读者进入图书馆的态度会影响读者到图书馆的行为,也会进一步影响图书馆和谐的环境。读者到图书馆的态度一般是由于多次到图书馆后,图书馆的服务好坏、图书馆的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因此,我们要深入地了解读者的需求,做到读者至上,认真做好读者的服务工作,提高读者的满意度,激发读者在心理上的共鸣,培养对图书馆的积极态度。

2.3 重视读者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知和态度倾向。读者兴趣是读者对图书资源和各种服务活动的倾向性差异,读者的兴趣因人而异。图书馆员必须了解读者的兴趣,根据读者不同的兴趣进行个性化的服务。

3 应用读者心理学做好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

3.1 用心去感受读者

心与心的交融是人与人相处的基础,馆员应用心理学原理,了解和掌握读者的心理状态,用心感受读者的需求,积极主动地为读者介绍和提供所需的图书资源,积极耐心地解答读者的疑问,要平等待人,以谦虚温和的态度去处理问题。

3.2 用眼去观察读者

读者的日常行为习惯、穿着打扮等外在的表现,基本反映了读者的心理状态,读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差异,也就造成读者的阅读兴趣不尽相同。例如:青年人喜欢追星,中老年关注养生和健康;女性喜欢情感文学、艺术、服装、编织、插花等书籍,男性喜欢战争、传记、体育等书籍。应用心理学原理,认真观察读者的心理状态,了解不同的读者群体的特点,再进行针对性的服务,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3.3 注重语言沟通的艺术性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最重要的形式,语言的轻重、缓急和语言中的词语选择,都会影响对方的情绪反应等心理状态。运用语言的艺术魅力,让读者有身心愉悦的心理感受,是图书馆工作人员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心理学原理应用的重要实践。要用温和、热情、幽默的语言去感染读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注意语言要简洁、明了、自然、清晰,当读者有负面情绪时,要积极引导,让读者感觉到图书馆是温暖、快乐的大家庭。

3.4 注重与读者的情感交融

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最高境界就是情感的交融,甜甜的微笑、温暖的眼神、深情的手势,使读者感受到如沐春风般的身心愉悦。在图书馆服务中,注意与读者的情感交流,让读者感觉到图书馆是一个快乐和谐的学习场所。

4 构建和谐的图书馆阅览环境

图书馆的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主要是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内部环境主要是内部的装饰和内部的物品布置等,环境心理学认为,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是很深刻的,会使人感觉到情绪烦躁或身心愉悦,进而会影响到人的生理和行为反应。因此,图书馆的环境建设是图书馆建设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图书馆建设既要注重外部环境的设计,也要注重内部环境的设计。

4.1 建设图书馆美观的外部环境

高校图书馆一般都是高校校园内的最典型建筑之一,图书馆设计时既要注重浓郁的文化品位,也要体现丰富的内涵档次,要有时代感、民族感和人文气息。图书馆外部环境的设计要以读者的心理感受为基础,合理布置空间的设施。高校图书馆最好坐落在校园内比较安静的地方,图书馆外面要有大片的绿地,有条件还可以建池塘和一些亭台楼榭,图书馆的大门及大厅摆放大株绿色植物,给人以幽静而又赏心悦目的感受,营造有利于读者轻松愉快阅读的绿色环境。

4.2 营造整齐有序的内部环境

图书馆内部环境的设计,要以给读者提供一个整洁优美的阅览环境为基础,既能满足人的视觉享受,也是阅读疲劳之后优美的休息场所。图书馆内的空间布局及相应的设施桌椅的设计,尽量满足读者的需求。在图书馆装饰时要注意视觉环境,颜色要搭配和谐,减轻读者的眼睛疲劳度。在馆内楼梯或走廊处要摆放绿色观叶植物,在阅览室窗台和角落里也要放些绿色植物,既美化了环境,也可以降低室内的噪音。

图书馆的图书和物品放置要整齐有序,室内卫生干净整洁。图书馆内要有明亮的采光,适宜的温度,整洁的家具设施。整洁的环境能使读者在心理和行为上自我约束。设计几种醒目的标志,温馨的提示,富有哲理的隐喻,可以有效地引起读者的注意,规范读者行为,使图书馆永远保持优美整洁的阅览环境。

4.3 创造和谐的阅读环境

读者进入图书馆,渴望借阅到自己需要的图书或者能在阅览室安静地学习。如果馆员的服务热情,图书馆的环境也干净整洁,读者每次都能如愿在图书馆借阅到自己想要的图书,每天在阅览室能安静、愉快地学习,读者的心理上就感到愉悦和满足,从而激发读者来图书馆借阅和阅读的积极性,读者就会产生渴望来图书馆的心理。因此,馆员要热情周到的服务,创造干净整洁、安静有序的阅读环境。

每个读者的生活习惯都不相同,有的读者喜欢安静,有的读者喜欢喧哗,有的读者习惯东西乱拿乱放,大家来到图书馆,就必须自觉遵守馆内的规章和制度,共同营造干净整洁、和谐快乐的阅读氛围。从众心理是心理学上个体普遍具有的心理现象,因此,在图书馆内营造良好的氛围就变得相当关键,通过制度、示范、舆论等手段规范读者行为,形成良好的馆内借阅秩序,从而形成和谐快乐的阅读环境。合理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创造和谐的图书馆阅读环境是图书馆管理的必然选择。

5 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读者是以师生为主体,图书馆的主要任务就是为读者提供人性化优质的服务,应用心理学的原理,了解读者心理需求,有的放矢地为读者提供一个和谐、温馨、快乐的阅读环境,这是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必然选择,也必将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发展。

猜你喜欢

馆员心理学图书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探讨
探讨党校图书馆馆员的工作素质及培训策略
班里有个图书角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实现高职图书馆长远发展与青年馆员自我实现协调统一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