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存在问题及对策

2021-12-30李秋彤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23期
关键词:入馆馆员社会化

李秋彤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1 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并未实现真正的资源社会化。笔者通过调研发现,我国高校图书馆内文献利用率比较低,不足30%。一方面原因是大部分馆藏文献只对校内师生开放,提供的社会服务非常有限;另一方面即使高校开展社会化服务,也因缺乏明确管理制度,导致社会化服务限制较多,影响社会化服务工作开展的同时,也给馆员工作带来许多困难[1]。

2 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存在问题

2.1 政策法规不完善

通过对我国多所高校图书馆调查,发现多数馆员支持社会化服务。但高校图书馆均以为本校师生服务为基础进行建设,并有较为完善的相关政策,而对社会化服务的相关政策和法规还不够完善[2]。对于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而言,社会化服务本就属于新领域,相关政策法规的缺失无疑会导致馆员动力不足,即使思想上支持,也会采取比较保守的方式,进而延缓社会化发展的步伐。

2.2 缺乏共建共享意识

大多数人认为高校所有资源都属于高校,是专为师生服务的,高校图书馆也理应服务于本校师生。但为公众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也在情理之中。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受管理人员意识的影响很大,要想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作用,不但要有开放的意识,还要有切实的行动,积极开展相关服务建设,主动增强自身共建共享意识。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图书馆存在主动性、积极性不足,社会化服务工作开展缓慢的通病。

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大多已经意识到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建设的必要性,但大部分在校师生出于担忧资源拥挤和安全等原因对此却并不支持。不过这种担忧并未真正发生过,不应因此阻碍发展的趋势,高校师生应加强高校资源向社会共建共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3 缺乏完善的社会读者权利及义务制度

高校图书馆应向在校师生和社会人员明确社会读者的权利及义务,以避免因在校师生对社会读者同时入馆接受度不够产生不必要的误会。目前,开展社会化服务的高校图书馆大多缺乏相应的制度。同时,由于社会人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如身份、职业、入馆意图等,社会人员入馆行为制度的缺失,将无法避免部分社会人员有意或无意的影响其他读者。

2.4 经费不足

通常高校每年都会拨付相应经费支持图书馆正常运行,但很少有社会化服务方面的经费投入。因为我国高校目前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还未普及,高校领导和相关负责人这方面意识比较弱,在预算中很少有考虑图书馆社会化方面的投入,因此大多数高校没有开展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相关预算。

2.5 社会化服务形式单一

目前提供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高校大多停留在只提供纸质书籍借阅的形式,如电子资源和特色馆藏资源等并未对外开放。主要是因为知识产权问题,高校图书馆存有大量在知识产权保护期限内的资料供在校师生查阅、研究,这些资料对在校师生是被允许免费查阅的,但在社会人员使用时容易产生侵权问题。知识产权问题影响图书馆的开放程度,因此,在提供借阅服务时,需充分考虑知识产权问题,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高校在提供社会化服务时,除了开放图书馆,还可从很多方面同政府和社会进行合作,如利用特色馆藏资源优势服务企业进行科研;与政府合作,为其整合政府信息,建立信息库;与社区合作,普及全民阅读理念等。

3 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对策

3.1 完善政策法规

我国部分高校开展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已经有些年了,但由于缺乏相关的政策法规支持,进度缓慢。开展社会化服务,必然会面对很多高校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需要国家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社会化服务实施的具体细节。虽然我国目前没有相关法律制定的经验,但国外对于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相关法规已较为完善,我们在制定相关法规时,可适当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各地方特色。同时应充分发挥中国图书馆协会及各高校图书馆负责人的专业优势,协助政府草拟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的政策法案。

3.2 加强宣传力度、培养开放意识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有效的宣传,只有让在校师生和社会人员都了解社会化服务的本质和内容,才能获得高校师生的理解支持和社会人员的关注参与。因此,要加强图书馆自身和社会两方面的宣传。当然,高校图书馆在社会化发展中难免会遇到在校师生与社会人员竞争馆内资源的问题,包括空间、设施和书籍等。各高校图书馆可依据本校实际情况,错峰对社会开放,并适当优先满足本校师生需求,如此不但可以减少因开放对本校师生造成的不便,还能使本馆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发挥图书馆的资源优势,使其服务于社会。在宣传时,要充分利用现代化通信工具,不能仅限于网站宣传,应多利用微信、微博、自媒体等社交工具扩大宣传范围,也可利用自身优势与社会组织合作举办各类读书宣传活动。总之,高校图书馆需摒弃老旧观念,利用一切资源加强社会化服务的宣传。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开展是一个长期且缓慢的过程,需要高校领导的重视及全校师生的理解和支持。因此,需要改变固有的图书馆只是为在校师生服务的老旧思想,树立服务社会大众的意识。高校图书馆除了做好服务本校师生的工作外,还应积极主动地服务于社会,这是高校图书馆的责任与使命。作为高校图书馆馆员更应具备开放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对此,高校图书馆应组织有针对性的馆员培训,使其了解相关政策,掌握服务内容及相关服务技能,提升服务质量。为进一步激发馆员的积极性和服务意识,图书馆可依据本馆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激励政策。

3.3 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入馆培训

高校图书馆已经形成了一系列适用于本校师生的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但这些制度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而社会化服务的对象是社会人员,现有制度难以满足社会化服务的实际需求,需要进行进一步更新和完善。例如薪酬、培训、绩效、值班等制度都需要进行改革。但大范围的制度改革势必会影响到学校正常工作,因此不能急于完成全馆制度建设,可以依据本馆实际情况,先设立一个独立部门专门负责开展社会化服务,并配以相应的薪酬、培训、绩效等制度。如此,既不会因突然的制度改革导致全馆工作混乱,还能提高社会化服务工作效率,明确责任,避免推诿扯皮。此外,对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要高度重视,加强馆员知识产权方面的培训和对社会入馆人员管理,制定资源管理制度,特别是电子资源监管方面,通过有效的制度规范社会人员入馆行为。

由于社会人员组成具一定复杂性,入馆时应进行必要的登记和培训。因此,在社会人员入馆时要持有效身份证件进行登记,并且入馆前要经过入馆培训,使其掌握高校图书馆的规章制度,了解他们入馆后享有的服务和应负的责任。

3.4 拓宽经费渠道

作为高校的组成部分之一,图书馆本身属于非营利机构,但社会化服务需要增加一定的人力、物力等资源,若由高校增加图书馆经费来支付这笔开销,势必影响高校的整体运营规划。因此,这部分资金来源应该由外部支持,例如国家财政拨款、地方政府支持、社会人士捐赠以及有偿服务等途径。

3.5 创新社会化服务形式

高校图书馆应该探索多种社会化服务形式,加深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以弥补资源和宣传上的不足。例如可以与地方公共图书馆深度合作,既可相互弥补资源上的不足,还能从公共图书馆馆员那里学到丰富的社会人员服务经验。也可与当地企业开展合作,利用资源和人才优势服务于企业,有偿为企业提供专题服务,收益还可继续用于社会化服务的开展。此外,可以开展与社区和家庭的合作,将馆内闲置书籍赠予或临时借给社区图书馆,既能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是社会化服务的模式创新。

猜你喜欢

入馆馆员社会化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阅读推广视角下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研究
河南一高校学生排千米长队进图书馆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探讨
探讨党校图书馆馆员的工作素质及培训策略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实现高职图书馆长远发展与青年馆员自我实现协调统一
基于体验式学习的高校图书馆入馆教育新模式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