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实图书馆现当代史专题研究的新作:《中华图书馆协会史稿》

2021-12-30张治红布艳艳沈音序马光华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19期
关键词:中华协会图书馆

张 文,张治红,布艳艳,沈音序,马光华

(1.武装警察部队特种学院 图书馆,北京 102211;2.西安科技大学 图书馆,陕西 西安 710048;3.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 图书馆,陕西 西安 710109;4.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8)

“中国图书馆学会”成立于1979年,已走过了42年的辉煌岁月:“1979年1月1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正式批准《关于成立中国图书馆学会的请示报告》”[1];“1979年7月9日-16日,中国图书馆学会成立大会和第一次全国图书馆科学讨论会在山西省太原召开”[2]。在“中国图书馆学会”之前的“中华图书馆协会”及其发展史,是现当代图书馆事业之重要组成部分。它成立、结束于何年?指导图书馆界学术状况如何?引领图书馆事业发展状况如何?为探讨及研究此内容,李彭元所著《中华图书馆协会史稿》,充实了这一学科领域的内容。

“中华图书馆协会”是中华民国时期诞生的学术团体,“中国图书馆学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改革开放时期诞生的学术团体,两者均为引领各个时期图书馆事业研究与发展的学术部门,为图书馆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中华图书馆协会”在战争频繁的时代诞生,并举步维艰地发展,尤其是引领着全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与研究,是中国图书馆史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与指导及借鉴意义。

作为我国图书馆事业现当代史,中华图书馆协会是一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业界的引领部门,甚至进行跨国学术交流的工作,其历史地位与作用绝不可轻视,对其进行研究与探讨,是图书馆学术界之重要挖掘内容。

1 “中华图书馆协会”研究状况简探

关于“中华图书馆协会”,所学教科书中仅有简单提及,未做深入研究,因为它诞生于1925年,是在国内战争及抗日战争中诞生成长的,也因战争及政治原因,该协会夭折于1948年,也有观点认为:该学会夭折于1949年,“1949年中华图书馆协会无形解散”[1]。

台湾宋建成先生首开了《中华图书馆协会》专题研究的处女地——该书1980年由台湾某出版社出版;陈源蒸等所著文献对“中华图书馆协会”有简单的介绍与研究,“1925年4月22日-25日,‘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大会在上海召开。6月在北京举行成立仪式,办事处设在北京图书馆”[1]。张树华、张久珍编著文献也对“中华图书馆协会”有简单之论述与研究:“中华图书馆协会的建立及其组织……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馆专业人员的不断增加,引起各地图书馆要求组织起来,开展协作……中华图书馆协会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的……开展图书馆学、目录学研究,为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华图书馆协会注意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的工作,积极开展国际图书馆届的组织与活动”[2],王余光、韩永进等专家编撰的大型文献:《中国图书馆史》(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中,对“中华图书馆协会史”进行了更多笔墨、更多内容的论述与研究;霍瑞娟老师,撰写了《中华图书馆协会研究》,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该书仅对“中华图书馆协会”进行了某几点的研究。

2 系统研究的新作:《中华图书馆协会史稿》

该书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李彭元研究馆员独著,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资助。

2.1 该书内容及框架

该书首先探讨了中华图书馆协会的成立及背景:国内战争接连不断,美国的韦棣华女士的助力,尤其是鲍士伟博士的来华,是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的重要因素;作者又将中华图书馆协会的宗旨、会员和组织机构进行了详述。

主要内容框架:①绪论。②中华图书馆协会的成立及背景。③中华图书馆协会的宗旨、会员和组织机构。④发展时期的中华图书馆协会(1925-1937)。⑤非常时期的中华图书馆协会(1937-1948)。⑥学术年会、国际交流与编辑出版。

附录1:中华图书馆协会大事记。附录2:中华图书馆协会组织大纲。附录3:中华图书馆协会组织机构及执行部细则等。

参考文献。索引。书中且附有两张珍贵图片:成立时及第一次会议时的照片。该书可谓结构合理、内容丰富、资料翔实。

2.2 该书对“协会历史”的梳理与探索

该书中,作者从宏观的角度对中华图书馆协会的方方面面进行了论述与探讨:首先对其成立及其背景进行了论述,独到的亮点与观点是认可了外国学者韦棣华女士与鲍士伟博士对中国之中华图书馆协会的成立之贡献:“韦棣华等先驱者一道在我国最早呼吁并倡导成立全国性的图书馆协会组织,并在这一过程中做出重大贡献”[3]。鲍士伟博士的中国之行对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可谓影响巨大。[4]。

书中也对中国现代图书馆前辈对协会成立之贡献进行了简论:“最早呼吁和倡导成立全国性图书馆协会组织并做出重大贡献者,除了戴志谦、杜定友和韦棣华女士之外,还有沈祖荣……文华大学图书馆关于利用庚子赔款扩充中国图书馆事业的提案,必然包括沈祖荣的思想与智慧”[4]。

作者对成立与抗战之前的中华图书馆协会对业界的各项引领:图书馆学、图书馆学术、图书馆事业与人才培养等进行了详述,尤其对抗战及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华图书馆协会事业,不乏笔墨地进行了详细论述;对在艰苦卓绝的抗战中、举步维艰的中华图书馆协会事业进行了探讨:图书馆业界与全国军民一道,发挥了“共赴国难的民族精神”,当时,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且迁校陕西汉中与云南昆明,中华图书馆协会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依然“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调查图书馆事业损失且对外募集图书资料,反对日本侵略者的文化封锁,”解放战争中,中华图书馆协会依然进行着引领作用,对业界进行着进一步发展而指明道路。

3 书中的3个附录及19个表:多学科研究的珍贵资料

《中华图书馆协会史稿》书中附有3个附录及19个表,是一珍贵的史料,也是一数据性的文献资料,不仅对中华图书馆协会之研究,而且对中国现代图书馆史研究、现代经济财政史研究、教育史研究、出版业及书店研究,均是珍贵的文献资料!

4 《中华图书馆协会史稿》之编撰

李彭元研究馆员,在编撰该书的过程中,检索了中外有关“中华图书馆协会”研究史的多部资料,即书中所附参考文献:著作66部;期刊论文286篇;学位论文5篇,在此基础上,立足于对“中华图书馆协会史”的多学科、多视角探析,把历史与政治、战争等因素有机结合起来,进行了系统、全面、多种学术观点并存的研究。

5 “中华图书馆协会”与“中国图书馆学会”业务工作与职能之比较

《中华图书馆协会史稿》一书,全面系统了解到了中华图书馆协会的业务工作与职能:该书第6点,讲述了“中华图书馆协会”的具体功能与工作:①召开学术年会;②开展国际交流;③编辑学术期刊;④出版学术著作。

中华图书馆协会编辑的学术刊物为《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及《图书馆学季刊》,应该为民国时期图书馆界学术水平及质量最高的期刊,“编辑刊行之期刊主要有《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和《图书馆学季刊》。协会的两种机关刊物与《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季刊》一并被称为民国时期三大图书馆学期刊”[3]。经分析研究认为:成立于1979年,至今已走过42个春秋的“中国图书馆学会”其功能,不约而同或者说传承了“兄长大姐”中华图书馆协会的上述功能和工作:①从两三年不定期召开全国学术会议发展到从1999年开始的每年必开的“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2017年因图书馆工作调查统计未开)”,且增加了图书馆产品博览展销会——企业及其产品加入学术会议。②继续开展着国际交流:参加国际图联的有关会议;且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加强与各个国家及丝路沿线国家的学术文化交流。③编辑学术期刊:中图学会编辑的两部期刊:《中国图书馆学报》为业界最高的、中文权威期刊;《国图学刊》为核心期刊!④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为国家图书馆所属,但也接受着中图学会的引领。

由此,可结论:中华图书馆协会与中国图书馆学会应为姐妹兄弟,其职能与工作内容是大体相近的,所不同的是:一个诞生于战争年代;另一个诞生于改革开放年代!

6 “中华图书馆协会史”研究的理论体系

该书吸收中外有关协会史研究的成果及最新进展,立足于对协会史资料的进一步挖掘,尤其是对中华图书馆协会所办的战争时期颇具影响力的《中华图书馆协会汇报》中有关文献的挖掘,建立了一套历史与图书馆学等学科综合视角下的“中华图书馆协会史”理论研究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成立的背景探讨与协会的宗旨及会员、组织机构的论述;②发展时期与非常时期的中华图书馆协会事业;③中华图书馆协会的职能与贡献;④多部有关中华图书馆协会的附录。

7 程焕文教授对此书的评论

程焕文教授对此书的评论:“李彭元博士分中华图书馆协会为成立及背景、宗旨、会员和组织机构,发展时期的中华图书馆协会,学术年会、国际交流与编辑出版等章节对中华图书馆协会的历史源流、学术活动、事业组织、国际交流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阐述和分析……对中华图书馆协会历史作用、历史地位、历史影响的分析评价持论公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颇有新的发现与独到的创见,对于系统的构建民国时期中国图书馆事业 的历史体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4]。

8 结束语

《中华图书馆协会史稿》是一部图书馆学界充实学术薄弱研究点的新作,在台湾宋建成先生力图填补“中华图书馆协会史”研究空白的基础上,在张树华教授、毕世栋老师等所编文献点滴研究、在韩永进、王余光等专家编撰的大型文献:《中国图书馆史》更多笔墨、更多内容的论述与研究基础上,在霍瑞娟老师所出图书进行专题探讨的背景下,《中华图书馆协会史稿》又是一充实之力作!值得业界工作者与研究者及广大读者阅读。

猜你喜欢

中华协会图书馆
娄底市翻译协会简介
图书馆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协会 通联站
协会 通联站
协会 通联站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