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体系下对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2021-12-30解宏琳

科学咨询 2021年1期
关键词:技能型三全育人产教

解宏琳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南宁 530023)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各项事业进入了高速蓬勃的发展时期。如今的新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增长保持稳中有进。在一切的重大成果中,职业教育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高职教育的作用和地位也逐渐凸显出来。职业教育经历了漫长、艰难、困苦的岁月,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备陈旧、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思想落后以及教学资源严重匮乏等。2019年国务院出台的“职教20条”,预示着职业教育的模式及发展思路将迎来重大的转变,职业教育的“春天”即将到来。时代要求我们时刻做好准备。作为职业教育的经历者与实践者,笔者深刻解读了国家及各地区的文件精神,提出在三全育人理念体系下,校企应深层次合作,促进产教全方位融合,时刻对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探索,有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职业教育增添动力。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现状及职业教育的春天

纵观历史的长河,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工匠型人才”正是技术快速革新时代的重要支撑。“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仍是现阶段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校企合作深度浅,产教融合范围窄使得现阶段高职教育陷入较为尴尬的局面。此等尴尬的局面已经无法使“工匠型”人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国家率先出台了很多具有指导性意义的文件,如2014年5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2019年2月,中共中央、中国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类似于这样的文件还有很多。在国家文件精神的指导下,各地区也相继发布了一系列对应文件,制定新目标,探索新道路,整合各方资源,全力发展职业教育。以上文件政策的出台及发布,是深化改革,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一步。以此判断,职业教育即将迎来新的春天。[1]

二、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

在1950年8月召开的中国教育工会上,我们第一次提出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口号。1957年,毛泽东同志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任,共产党应该管、青年团应该管、政府主要部门应该管、学校的校长教师更应该管。”此思想的提出,可以看作是“三全育人”的萌芽思想。1996年10月,中国教育工会将“三全育人”思想推向新的广度和深度,进入了“三全育人”的探索发展时期。2005年1月,胡锦涛同志提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工作机制”。这是党中央第一次在会上明确提出”三全育人“的口号,从而进入了“三全育人”的高速发展时期。直至今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

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背景下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实施

现阶段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仍然是职业教育的主要体现形式。学校成立品牌班,为企业培养专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教育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主要以学生及教师为主。该模式培养出来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已经很难满足日益变化的岗位需求。现代学徒制正是解决这种问题的一种途径。从学生入校开始,我们要以“三全育人”十大育人体系为指导,结合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最终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形成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截止2017年8月,国家教育部已经先后遴选两批近400个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其中含有很多企业单位,目的是使企业参与教学,深化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改革,实现招生即招工的有效衔接。

四、多途径齐头并进,丰富职业教育文化内涵

国家与各地区的政策文件以及历史的发展机遇,均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搭好了整体的框架。我们将从以下几点,简单探索如何丰富职业教育的文化内涵。

(一)工作站设立及任务工单的制作

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我们可引入工作站及任务工单的概念。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工作站及任务工单,与传统的“任务型”教学法有相似之处,即教师仍然处于主导地位,贯穿教学全过程,不同之处在于其更加有目的、有计划、有效率地实施教学。

(二)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中,学生的双重培养

学生的双重培养即学校与企业、教师与师傅的联合培养。我们要结合“三全育人”体系,在双重培养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结合社会及家长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要实现全员培养,我们需要注重学生从入学开始至毕业离校的全过程培养,需要完善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等十大育人体系的内涵建设,实现全方位培养。我们还要结合“1+X”证书制度,将技能知识模块化授课,颗粒化教学。[3]

(三)坚持以人为本,现代学徒制中学生的双主体身份

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实施,要求学校与企业进一步深入合作,使招生与招工一体化有效衔接。学生在学校期间,既可以有效利用学校优势,加强文化素质培养,又可以到合作企业加强实践锻炼,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锻炼动手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是培养主体中的一员。我们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及制度。无论是“2+1”“2.5+0.5”或“2+0.5+0.5”的培养模式,都应该以服务地区经济发展为中心,协调企业单位,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频率,实现深度交流。

五、结束语

职业教育正处于历史变革的洪流中,我们是经历者,更是见证者与贡献者。“三全育人”理念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无论是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还是“1+X”证书制度,都是注重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终身学习的本领,做一名适应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欢

技能型三全育人产教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当前企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探索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三问”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四川省技能型人才现状及政策建议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