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现状及对策探析
——以重庆三峡学院为例

2021-12-30陈璐瑶

科学咨询 2021年1期
关键词:院系课程思政育人

陈璐瑶

(重庆三峡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重庆万州 404120)

一、学校目前开展的工作

(一)抓顶层设计,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由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分管思政工作和分管教学工作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学校还成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办公室,由教务处和宣传部共同负责整体试点工作推进。学校各二级学院建立由党政齐抓共管的教学改革工作小组,抓紧抓实各院系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健全工作体制的同时,学校前后共召开课程思政研讨会、交流会、推进会7次,主要就“课程思政”内涵的理解、试点课程的选取、工作方式的运用及问题反馈等方面开展交流研讨。

(二)抓试点建设,推动示范引领

2018年,学校共推行试点课程17门,其中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10门,自然科学类课程7门,均为专业课程。为了阶段性了解“试点课程”开展情况,学校于2019年4月开展了对“试点课程”的中期检查工作,实地听取了课堂教学,查阅了教案、课件、教学大纲、师生心得体会等资料,并对参与试点课程的教师及学院进行有意见反馈,要求各院系以推行试点课程为契机,及时梳理经验,总结方式方法,在各门课程中全面推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目前,各院系正在稳步推进中。

(三)抓教学管理,落实听课制度

学校专门成立了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学督导组成的听课小组,开展对“试点课程”课堂教学的情况督查。其要求听课人员对教师课堂教学打分,重点关注“板书及课件、教学内容(是否体现思政元素)、教学方法(思政元素融入是否自然、不刻板)、教学效果(学生课堂学习情绪是否好、课堂是否活跃)”,并记录教师的教学过程,总结出值得肯定、学习、借鉴或推广的经验,提出值得商榷或改进的方面。与此同时,听课人员当堂对学生随机发放“课程思政教学评价表”,对教师课堂教学情况予以评价,主要强调对教学过程的评价。[1]

(四)抓队伍建设,提升育人能力

学校高度重视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积极组织骨干教师讲“课程思政”示范课,加强对其他教师的引领带动;组织教师互相听课,开展以“课程思政”为主题的讲课比赛,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互学互鉴;组织教师兼任辅导员,充分了解学生思想政治情况,提高教学针对性;充分运用入职培训、专题培训、专业研讨、集体备课等手段,就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与实施加强互动交流。2018年11月、2019年5月,学校还先后两次选派“课程思政”教学工作者赴杭州、北京两地参加学习培训。学校通过以上方式,引导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带动广大教师既当好“经师”,更要做好“人师”。

二、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思政”机制建设不全

目前,学校“课程思政”建设主要表现为评价机制缺乏激励性,以致于部分试点课程的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执行缺少外部压力,自觉意识不强。比如,年终工作评价是否考虑把将推行课程育人作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否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和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参考;是否将院系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纳入院系绩效考核及领导干部述职考核的组成部分。

(二)“课程思政”内涵理解不深

一些教师简单地认为“课程思政”就是利用专业课对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从提交的“课程思政”中期检查材料中发现,一些教师在教案中罗列的“思政点”多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脱离了大思政的范畴,思政点选取比较狭隘。同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有的教师对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仍然模糊,难以在实际教学中找到切入点。[2]

(三)“课程思政”建设推动不力

调查中发现,学校个别院系在推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出现一定程度的“真空”。其具体表现在:一方面,负责试点课程的教师直接与学校宣传部及教务处对接,在此过程中,院系缺乏对试点课程教师的指导和二次推动,由此导致学校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比较乏力和教师在教学中出现“单兵作战”现象;另一方面,院系尚未形成强有力的改革气氛,因而出现“课程思政”动力不足、思维不广、落地不实,效应较差等现状。

(四)“课程思政”教学执行不强

调查中发现,有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能正确理解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关系。因而,部分专业课教师重“教书”忽视了“育人”。有的教师能够对相关“思政点”进行有意识的融入,并进行分析讲解,但由于缺乏案例或方式单一,对学生情感冲击力很小,教学效果不明显;个别教师整堂课缺乏“思政点”的映射,讲课方式方法较以前无明显变化,教学效果较差。

(五)“课程思政”建设合力不够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体系工程,是“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体系工程,学校需要各院系及各职能部门齐心协力,共同推进。从目前现状分析,学校现行的工作体系不足以有力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因而,个别院系和职能部门需加强配合(包括人力、物力、资金等方面的投入),进一步形成合力。

三、改进的措施及建议

(一)坚持三大原则,凝聚力量

1.院系推动原则

学校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设计者,院系则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和二次推动者。院系党政负责人要切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责任担当,发动和引导好学院各专业挖掘、提炼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将之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使各门课程都能发挥育人作用,做到“课课有思政、人人讲育人”。[3]

2.教师主体原则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学校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让一线教师行动起来,让“课程思政”教学落实落地。同时,学校要支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体现自己的风格,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切忌让教师千篇一律,按部就班。

3.全员参与原则

各单位、各部门及全体教职工都要把“三全育人”要求纳入职责范围。学校所有课程都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所有专业课教师都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

(二)锁定五大目标,明确重点

1.院系有特色

各院系要深入剖析专业特点,找准专业课程“课程思政”的切入点,要凝练特色,充分挖掘和充实各专业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突出“课程思政”建设“一院一品”,形成文、理、工、农、商等不同层面的思政教育特点,使“课程思政”与专业课教学自然融入。

2.教师有信念

教师是解决“课程思政”建设“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关键因素。其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与认可度、接受度是影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一定要真学、真懂、真信“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提升认识,将其转化为教育教学的内驱动力,同时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真正让“课程思政”教学动起来,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3.成果有固化

固化建设成果是持续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保证。在推行“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中,各院系、各专业、各门课程要定时展开交流研讨,及时抓好教学反思,适时总结做法经验,打造看得见、可复制、可推广的教学成果,落实教师“在做中学,在学中再提升”的理念。

4.课程有品牌

建设品牌课程是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方法。院系可以在各专业中精选一门课程优先试点建设,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制定教学改革方案,精选教学内容和案例,加强集体备课,将其打造为示范课程,形成院内品牌,让院内品牌发挥引领作用。在形成成熟做法的基础上,院系再通过品牌课程的带动,推广到所有课程。

5.榜样有选树

选树榜样教师是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措施。学校要遴选一批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专业知识功底扎实、教育教学能力突出的教师进行重点培养,指导其积极运用“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开展课堂教学。以榜样为示范,可以带动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思政”育人全过程,传导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落实五项任务,夯实基础

1.抓好理论学习

院系教师党支部要切实用好党组织这一得天独厚的平台,通过党支部大会、党小组研讨、党政联席会等形式,同时也要结合好单位工作推进会、专题交流会,举办讲座、论坛等多种形式,完善联动机制,促进交流学习。院系党支部要集中学习,让党员教师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等,将学习成果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党员教师对“课程思政”内涵的认识、对“课程思政”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触发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自觉意识。[4]

2.强化组织保障

学校各单位各部门要形成合力,全方位行动,共同担当起“课程思政”建设的任务。党委宣传部要做好思想引领、理论指导和统筹规划工作,可以采取以课程思政专题研究为抓手,首先做好课程思政理论建设;教务处要将“课程思政”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中,要实实在在地推动落实下去;人事处要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学单位和教师个人的考核内容中;党委组织部要做好推动教师党支部抓“课程思政”建设,并将之纳入党组织考核指标体系中。同时,相关各单位、各部门可在教师职务(职称)晋升和各类评优评先表彰中将“课程思政”增列为条件性要求。

3.做好典型示范

学校要在各教学单位每一个专业中,选树至少一门课程和一批教师作为示范典型,要精抓细做,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要及时做好成果的总结,提炼经验做法,将之在教学单位内展示并推开,让教师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要激励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内生动力,确保每一门课、每一名教师都能发挥好育人作用。

4.创新工作形式

学校及各二级单位要组织开展“课程思政”相关研讨、交流、培训;设置校级“课程思政”相关研究课题;组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讲课比赛、说课比赛,着力推出一批“课程思政”示范教师、示范课堂、精品课程。对于做得好的学院及教师代表,学校要大力表扬,让他们充分发挥榜样带头示范作用。

5.用好第二课堂

学校要结合主题文艺演出,社会观察实践环节等活动,将“第二课堂”变成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阵地,使第二课堂成为学生活跃思维、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坚定信念的大课堂,让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比如,学校可以结合重要节日、重要节点开展快闪活动;利用属地红色资源开展“瞻仰革命烈士纪念活动”;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学生用画笔勾勒美好的新农村面貌;利用专业优势组织学生编排话剧、小品、广播剧等等,真正让“课程思政”渗透出亲和力,让学生拥有获得感。[5]

猜你喜欢

院系课程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浅谈SQL Server中Select语句的分组统计功能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
高校院系经费分层管理探析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