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增强现实技术解决幼儿英语早教问题

2021-12-30

科学咨询 2021年1期
关键词:技术化虚拟现实语言

徐 可

(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0)

一、英语早教市场的扩大和教育技术化的发展

2018年囊括88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成人英语熟练程度调查显示,中国成人英语熟练度仅排名47,EF英语熟练度仅得分51.94。不仅如此,“中式英语”存在诟病已久,严重影响国人的国际英语交流质量。在传统的授课教学模式下,学生们存在着不敢开口、发音不标准、语法使用不熟练等问题。随着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少儿语言能力和交流能力不断成为英语早教学习的重点。早在2017年,我国早教市场规模就达4891亿元。伴随着“全面二胎”政策在全国范围的实施,近年来的婴儿潮让学前教育行业率先受益。市场规模扩大的同时,新生儿家长越来越期待和呼吁全方位提升语言能力的英语教育新模式的诞生。需求端刚需明显,早教市场潜力巨大。为了契合市场的需求,众多早教机构、学前教育学校迎合当下教育技术化的潮流,开始大规模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如集影像、声音、色彩于一体的多媒体来渲染课堂氛围,提高少儿对英语学习的专注度和学习兴趣。

二、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存在的诟病

(一)应试教育心理妨碍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素质教育的改革轰轰烈烈地开展了许多年,但少儿英语教育学习模式的改革创新仍然很难脱离“应试教育”的“路径依赖”。正是应试教育心理的指引,少儿英语教学课堂中更关注答题技巧,对教学内容随意删减,难以引导少儿发自内心地感受异域语言的文化魅力,接受英语学习的独特规律。这种应试心理不仅仅存在于教育模式的改革创新者中,实施具体教学计划的学校教师中,也存在于接受新旧教学方法的学生中。学生受到教师、家长传递的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也会影响到自身学习英语的关注点。部分家长、学子对应试英语教育下学习效果的评估存在着功利心理,甚至唯考试分数马首是瞻,而忽视了孩子们在语言教育下应用该语言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忽视了语言教学的本质目的。

(二)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自身诟病

国内传统英语教学存在重手轻口、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且难以提供足够的英语语言环境。课堂学习以普遍单一的教材和练习为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将实践和知识相结合,家长和学校在评估教学效果时又多以单一的课程成绩为主。因此,构建出真正适合中国少儿英语学习的教学模式仍然具有一定的难度。

(三)传统模式教学的个性化程度低

学习主体具有元认知能力差异,儿童的能力认知也是影响其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有学者概述,元认知是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感知与认识能力,即认知对自身学习能力的控指即操作[1]。在传统教学课堂中,教师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元认知能力较高的学生理解知识、转化知识的效率较高,但认知能力较低的学生则需要课外的预习复习来补充这样的能力差异。不仅如此,课堂上学生知识输入远远大于知识输出,学生的语言参与率比较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再加上课堂上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资源分配不公平性,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很难被量化估计,学习成绩最终参差不齐。

(四)教育技术化对推动传统教育模式改革有重要作用

朱晓江曾关于当下的教育技术化发表言论:“现代教育正逐步被纳入到技术发展体系之中,教育正日益依赖于技术的价值,表现出明显的技术化特征。”教育技术化的发展在逐渐完成对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解构,随之而产生的慕课网站、微课等网络课程开始盛行。学生和教师一起融入了教育技术化的洪流,学生的课程结构、学习方式也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了新的变化。我们正利用新的技术,推动教育信息化,使更加优质的资源和优质的教学内容通过虚拟平台、网络技术等多种方式让孩子们亲身受益。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教育技术化代名词层出不穷。当前,这种可观、可感的教育技术化让学生和教师不得不以全新的视角去思考当代教育的科学方法,思考教学模式的全新改革。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技术热潮,教育体系根据时代用户的需求开始发生不可逆的变化。当代教育也对孩子们主动探索知识、敢于应用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言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培养活动之一,其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更是在这样的技术化潮流中被完善、被改变。传统的英语课堂学习模式将不断被解构。建立在更高的人才语言能力要求、更智能的技术基础之上的新教学模式正在被搭建。

三、基于AR增强现实技术解决教育模式问题

(一)智能化英语教学成为新趋势

据数据调查显示,2011~2017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逐年增长,2017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突破千亿元。“互联网+”背景下教育模式创新提出了智能化发展的方向,也成为了社会大众、教育部门重点关注的领域。国务院在2019年也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加快信息化教育改革,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教学模式的科学化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和个体差异化发展的结合,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基于现代技术的教育,使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化、形式多样化,知识传输过程更加生动有趣,且有着自主性、个性化、交互性等特点,更受到少儿学习者的青睐。在智能化的英语教学中,它鼓励学生体验创造,增加学生输出知识的动力,培养其输出创造的思维模式,将形成的语言知识在头脑中重新组合,使学生成为动态角色,而代替传统的知识听取、输入知识的静态角色,这也是智能化教育的独特优势。

(二)教育技术化背景下,AR增强虚拟现实技术嵌入APP里的可能性较大

随着网络和移动软件的快速发展,教育技术化理念不断深入,一些英语学习APP拥有便捷、信息广泛、模式新颖等特点,吸引了众多英语学习者,英语学习线上平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帮助。市面上许多APP重设了英语课程体系,结合大数据,又可模拟真实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自身的英语规律感。因英语学习APP区别线下传统课程的独特优势,学习类APP不断被社会接受,使用率也越来越高。AR增强虚拟现实技术嵌入进英语学习APP中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不断提高。将AR增强虚拟现实技术嵌入手机端,让少儿学习者通过使用手机随时随地在生活中探索、在趣味的AR游戏中学习,从而培养少儿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因学习成本较低、学习方式具有更高的便利性,它能提高学生们课外学习的频率,且能进行更加有针对性、个性化的学习训练。这种互联网+英语学习的方式也在近几年不断被广大家长所接受。

(三)结合AR虚拟现实技术学习类APP的优势

我国2016年明确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在英语学科方面也确定了四项学科的核心素养: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四项学科核心素养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形成了理想的中国学生英语学习思维闭环。结合AR增强虚拟现实技术的学习类游戏在近几年被广泛开发。AR增强虚拟现实技术给予用户鲜活的体验感,将虚拟的信息运用在真实的世界。这种混合现实感也可以推动用户快速沉浸在英语学习氛围中,提高英语学习的专注度,亦能快速培养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帮助任务型学习模式中的学生进行角色转变。通过独有的感知、体验、实践方式,用户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调整情感和策略,使自身学习方式适应自己的认知能力,不断地形成积极学习、敢于探索的求知态度,促进语言能力在实际运用中的提高,最后实现课外差异化学习的效果。

虚拟现实技术具有沉浸性、交互性、想象性三大特征。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创建与现实社会相似的情境,满足学习媒体的情景化和自然交互需求,为英语教学提供多维的输入和输出通道[2]。我们通过AR增强虚拟现实技术与英语学习类APP结合,可以开创提高英语学习兴趣的游戏模式,更加生动地线上呈现教学架构,系统地展现语言知识,丰富学生理解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虚拟和实践的结合,我们也能让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加深对单词语法的记忆,促进相关语言知识的存储和提取。同时,技术化的教学也让学习效果的反馈更加快速。学生可以更高效地发现自己不足的方面并精准查漏补缺。也正是因为课外学习中合作交流的便捷性,这种趣味化、实践性强的学习方法一旦受到少部分用户的认可,其商业应用的推广就大大降低了难度。

四、总结

受母语和中式环境的影响,国人在使用英语交际时,经常出现无意识使用中国式英语的情况,如语法错误或者深层次搭配不恰当等。国人的英语交流能力有待全方面地提高,这就必须从少儿英语教学方式改革出发。经上述对教育技术化、信息化、智能化潮流的分析以及当前英语传统课堂的缺陷,作者认为,结合中国少儿的认知能力差异化以及独特的学习心理,可采用AR虚拟现实技术与教育技术化进程相结合,将教学更加趣味化、实践化,提供一个虚拟的英文语言环境,打破时空局限,帮助学生将理论转换为实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养成正规的学习思维品质,全方面提高少儿的语言学习能力。这也是教育智能化、教育技术化时代下的初衷。

猜你喜欢

技术化虚拟现实语言
虚拟现实技术在中学校园中的应用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论现代教育技术的价值取向
浅谈对中国特色绿色法院的认识
风口上的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向科幻小说借灵感
现代生存方式与阳光体育运动
我有我语言
图像化:消费文化与技术化双重语境下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