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模式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构建
2021-12-30张菁
张 菁
(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江苏南京 210014)
在我国不断深入进行课程改革的今天,教育工作者已经充分认识到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传统的“以师为本”已经渐渐地被“以生为本”所取代。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不再将自身作为教学中心,对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感受越来越重视,使学生渐渐成为课堂的主人,并且教学目标的设定也变得越来越合理。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更好的保持。
一、完成“师生共同体”教育理念的树立
新课改制定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为本,两者之间存在共生互动、相辅相成的关系。这就表示传统意义上的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将不再止步于师生互教互学,而是将两者作为一个学习共同体[1]。所以,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只有保证师生共同体双赢、互助、和谐、平等,在共同体中实现师生有效的交流、合作以及对话才能够使师生相互包容、相互吸引、共同分享、和谐发展。例如。在进行杠杆知识的课堂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对杠杆进行理解,可以让学生对生活中利用杠杆工作的真实事例和设备进行收集。通过学生的共同努力,让学生完成收集与分享任务,同时教师也可以将自身收集到的资料展示给学生,通过这样一个师生共同合作、交流的过程,能够在加深学生对杠杆知识理解与掌握程度的同时,对师生的视野进行拓展,促进师生共同进步。在这样的教学生活中,师生扮演着构建者与学习者的双重角色,教师能够充分发挥人格引领和精神指导的作用。
二、完成课堂情境的创设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会受到学生学习内驱力的直接影响,所以必须对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进行充分调动,在这个过程中创设情境是非常有效的措施,利用情境完成课前导入,能够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并且保持充足的求知欲进行课堂学习,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2]。初中物理教学课堂应该对“问题 情境”的教学模式进行有效利用,在问题情境中,不但能够对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程度进行加深,又可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为学生联系知识与现实生活提供帮助。教师还应该深入分析初中物理教材,从而对创设出的问题情境进行不断优化,同时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该坚持巧设悬念、引疑激趣以及结合实际的原则。
(一)生活化情境的创设
教师应该与学生的特点以及教材内容相结合,努力创设既与学生生活存在紧密联系又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问题,从而对学生探索物理的兴趣进行激发,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从而使学生在最佳的学习状态下解决各种问题,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创设问题情境,实现初中物理的生活化,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对物理的价值和意义形成更加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信心学习物理,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提升物理学习发散思维,促使学生拥有更高的物理水平和素质。
例如,在与学生对大气压强进行共同学习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相关的教学内容和生活实例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有效的联系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从而引发起学生对探索大气压强的求知欲,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创设问题化情境
在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以具体的情境为基础,使用形象生动的情境或者生活化情境代替物理问题,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去发现、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在学生对问题情境进行有效参与的同时,不但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抽象的物理知识,而且能够构建知识的意义连接,所以教师应该在初中物理教学的全过程渗入问题情境,利用这些精心设置的问题,使学生对物理学习形成更强烈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探索精神,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使初中物理教学拥有更好的教学质量[3]。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虽然是问题,并不是教师一味地提问,而是以问题为导火索,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从而保证高效地开展物理课堂教学。
三、对动手实践进行充分重视
与其他学科相同,初中物理学科同样包括知识与技能,但是与其他学科不同,初中物理对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更加重视,需要学生在进行探究的同时对探究科学的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进行培养,与物理学科的目标和特点相结合,形成以教师教授与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也就是对动手实践更加重视,促进教学模式多样化[4]。
还是以大气压强教学为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这一内容一直是重难点。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大多是教师先介绍大气压强的概念,然后对能够证明真实存在大气压强的实例进行列举,最后进行相关公式的教学以及练习。还有部分教师会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的实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课堂的活跃度,但是很多真正的动手进行实验。在新课改的今天,教师应该对传统课堂进行优化,有效地利用学校的实验设备演示托里拆利实验等相关实验,从而完成大气压强的课前引导。然后鼓励学生对生活中大气压强的现象进行讨论与分析,再将测定以及计算大气压强数值的方法传授给学生。最后,让学生合理的评估生活中大气压强现象的数值,并且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测定这些想象的大气压强。利用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引导学生质疑
在学生进行学习时,积极思维能够强化学生理解知识的速度以及深度,使他们学习物理的能力得到提升。在对物理知识进行探究时,因为学生理解能力的限制,导致他们具备的知识可能对新知识的理解形成限制,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这种矛盾关系进行有效利用,有效的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解决思维矛盾的过程中有效的联系新旧知识[5]。在物理教学中,想要快速地提升学生的物理思维,需要有效的引导学生质疑,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矛盾相结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且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物理知识。
五、因材施教
在进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时,需要满足整合性、起伏性和动态性的要求,这样才能改变课堂乏味和枯燥的情况,并使其变得错落有致,有效的师生配合是实现高效初中物理课堂的基础。所以,在教师制订课堂设计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学生与自身的角色与分工进行明确,不需要将过多的精力浪费在学生已经了解和掌握的知识方面,而是与学生的学习内容相结合,引导他们进行问题的自主探究,使学生对教学形成更强的参与意识,对学生的能力和资源进行充分挖掘。
例如,在进行摩擦力的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充分调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摩擦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对摩擦力的方向进行确定,使学生能够通过努力完成教学任务的自主探索,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用力地将书本按向桌面并向前推动,保持手与桌面相对静止;再对手的用力进行减轻同时推动书本,使手相对于桌面滑动,使学生对摩擦力和摩擦力方向形成更加深刻的体会,从而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
由于不同学生在接受水平和学习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运用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在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的掌握后,应该对学生的知识面进行适当拓展,从而更加紧密地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6]。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融入以生为本的理念,能够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应该对实现初中物理课堂以生为本的教学策略进行积极探讨,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促进师生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