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拉森绘画中的牧歌式与诗意性
2021-12-30林欣广西师范大学
林欣(广西师范大学)
本文针对瑞典画家卡尔·拉森的水彩作品,从艺术心理学、艺术社会学、图像学等角度对其人物生平、绘画风格与艺术思想进行探究与考察。研究发现,在其大量的水彩绘画作品中,通过清新透亮的色彩和对生活日常的描绘,达到以色传情,平常做艺的艺术追求。研究表明,卡尔·拉森的作品中形成恬静轻快等富有生活化与诗意性的美学特征。从1883年与妻子结婚,并在哥德堡博物馆任职艺术老师期间,以妻子和孩子为创作题材的水彩作品,从当时备受推崇的情况来看,社会对于具有轻快、明亮氛围的绘画作品的推崇,正衬托出社会的现实。通过对于卡尔·拉森绘画作品的研究,可见艺术来源于生活,传情于色,制艺如常是艺术千百年来不变之质。
一、纯真与自我——卡尔·拉森艺路掠影
卡尔·拉森是瑞典著名画家,同样,也是瑞典美术史上对世界贡献的艺术家之一。作为水彩画家,拉森还涉及插画、版画等绘画领域,并将插画与版画的一些技法和美学观念运用到水彩创作当中,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个时代给予现代人的不仅是更为高质量的生活,同时所带来的还有紧张的节奏,什么时候能将压得人喘不过气的重担放一放,人们总是渴望回归自然,向往有一间田园小屋,有爱人,有孩子,有宠物围绕在身旁,推开门是一片草地,又或者是一汪清泉,每天喝茶、读书、听着音乐、看着所爱的一切。但这一切对我们来说,似乎真的很遥远,但却有一位画家,就这样将生活过成了诗。他就是卡尔·拉森(Carl Larsson)。
(一)质本纯真——艺术基调的奠定
1853 年卡尔·拉森出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19 世纪中期的斯德哥摩尔却是瑞典贫民主要聚居地,因此,童年时期的卡尔·拉森并没有接收到系统的艺术启蒙教育,其想象力和美的体验多是来源于外祖母给他讲的诸多的童话故事。正因拉森在童话故事里的自由生长,才得以培养出无尽的遐想力和弥补童年的贫瘠与孤独,并且完整的保存了艺术所需要的纯真。1866 年,雅克布森为其申请了去瑞典皇家艺术学院预科部学习的资格,从此拉森才开始系统的接受艺术教育。
1877 年,卡尔·拉森搬往巴黎,开始了他绘画生涯的第一个成长阶段,即汲取印象派的艺术营养,创作具有写实主义风格的水彩作品。由于拉森童年时无拘无束的生活经历养成了艺术家自信、个性、自我的珍贵品质。因此,他对于艺术模式有着自身独特的见解,并没有像诸多瑞典画家一样迎合当时巴黎艺术沙龙中所推崇的现实主义风格,而是主动寻找打破传统适合自己的绘画模式。
1882 年,拉森在格雷修尔卢昂村,认识了卡琳,也就是他未来的妻子,结婚之后,拉森到哥德堡当博物馆艺术老师。拉森的画风在此时产生了一个转折点,这一时期他画出了日后最被赞赏的画作,他使用大量的透明水彩,在颜色上的运用与过去的油画作品大不相同。这一时期,拉森也创作出了几个水彩插画作品,这些作品可能是瑞典最早的水彩插画作品之一。而他从这时开始,便着眼于家庭成员,与童年并不幸福的生活相反,他所描绘出的画面满溢着浓浓的爱,从绘画中也可以感受到他所描绘的来自家庭的温度。
(二)无畏与自我——超功利的追求
1883 年,卡尔·拉森搬回瑞典哥德堡居住,他的画风在此时成熟,并进入绘画生涯的另一个阶段——在技法上大量运用松快富有生命力的线条,使作品表现出装饰性的意味,并且绘画中也选用易被底层大众乐于接受充满趣味性、亲和力的生活题材,正是在这些充满了人间烟火味儿的题材中,拉森得以体悟到艺术的本质,即美就是无边界的豁达。从与妻子结婚并在哥德堡博物馆任职艺术老师期间,以妻子和孩子为创作题材的水彩作品,在当时备受推崇的情况来看,社会对于具有轻快、明亮氛围的绘画作品的推崇,正衬托出现实社会推崇以自由、民主为核心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进步主义改革。当然,在这种社会氛围下,拉森这种纯真与自我的艺术追求和创作,必然顺应了时代的发展。
二、牧歌式的画卷——卡尔·拉森作品中的诗与形
(1)至简与至味——作品中形与意的相合。卡尔·拉森在绘画创作中,对于对色彩运用与协调相异于印象画派与英国风景水彩中着重探索光色变化的形式追求。在其作品中主张简单、明快甚至运用装饰绘画中的平涂技法的色彩和色调,这使得画面最终呈现出恬静、细腻、清新明快、富有活力的艺术效果。从《银桦树下早餐》(图1)和《收获季节》(图2)这两作品中可以看出。整幅画以暖色调为主,渲染出一种安逸,平静的氛围,使得欣赏者能够很快地进入到一种无争与和乐的状态,画面构图疏密得当,用色丰富、搭配合理,自然而不造作。这种单纯、素朴牧歌式的生活状态与当时繁杂激进的社会节奏产生鲜明的对比。卡尔·拉森运用鲜明的边缘线条来增强装饰性的技法与表现主义绘画相类似。运用此类线条使画面能够达到一种不加雕饰的稚拙之感,而诗的本质就是纯与真。值得一提的是运用此类线条又能很完美协调水彩绘画中随机性、偶然性和肌理性三者之间的关系。卡尔·拉森的创作大多表现普通日常生活和乡村大众的劳作状态,浓厚的乡土气息和人文情趣是拉森绘画作品中,具有十分强烈感染力的主要原因。从《木工活》(图3)《舒适的角落》(图4)这两幅画中,能感受到一种安逸愉悦、慵懒抒怀、情趣四溢的情调。《木工活》中主要运用大量稚拙的线条进行勾勒,粗犷的直线与纤细富有弹性的曲线的强烈对比感规避了画面的死板,充满了活力与元气。并且在作品使用透明水彩材料,将背光下的木墙刻画得透明且富有色彩变化。人物面部不单单有光影的变化,同时表情的刻画也精细入微。《舒适的角落》运用淡彩,层层渲染,使房屋的空间感和家具的厚重感得到突出。无论是技法形式还是题材无不是在围绕着简、松、轻这几个主题,同样,也是由于这种轻快放松的形式,才能表现出田园牧歌那种醇久和乐的人间至味。
图1 银桦树下早餐
图2 收获季节
图3 木工活
图4 舒适的角落
(2)诗的本质与升华。诗歌的本质是根据经验直觉,以最简练的语言达到最感染人效果的文字组合。从这一理解出发,诗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点是,诗特别强调“直觉性”“感染性”和“简练性”,并具体派生出包括自身的以下六个特点:诗歌语义的经验直觉性、表达效果的感染性、思维符号的物象性、文字组合的创新性、文字表达的简练性、句节联系的跳跃性。同样,绘画也是如此,最打动人的绘画作品往往并不是矫揉造作的形式,而是用最直白的形式表现深远的意味;绘画的目的是感染欣赏者;绘画本质就是思维形式的物象再现;绘画的构成就是线条、色彩、空间的节奏性排布。这与拉森深受东方艺术的影响是有密切的联系的,从他的绘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印象派,意大利壁画以及日本主义的影响,由于欧洲在19 世纪中叶掀起的和风热潮,让欧洲画家对日本美术的崇拜盛行了30 年之久。甚至在1867 年巴黎世博会之后,这股热潮还扩展到了室内设计领域,更是影响了新艺术运动的展开。因此,我们不难得出,拉森这位室内设计师以及画家,在这一时期所受到的日本主义的影响,应当是极为深广的。从拉森的绘画绘画作品中,可以明显地发现同样具备“直觉性”“感染性”“简练性”和“物象性”“创新性”“跳跃性”这几大特征。正是这种艺术作品的展示功能,拉近了普通大众与艺术作品之间的距离,同时,也吸引普通大众更广泛地参与到艺术活动中来,使观众产生烈的情感共鸣,可以说卡尔·拉森的绘画是诗的升华。
三、总结
生活中的美往往是流动的,或者是转瞬即逝的,而艺术能把这些转瞬即逝的美、流动的美以物质形态保留下来,从而具有永恒性。因此,在对于卡尔·拉森的绘画作品的研究与体悟中,可见美本就是生活,人间至味是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