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表演艺术中的风格与流派
——以古筝为例

2021-12-30闫雪扬州大学音乐学院

艺术品鉴 2021年35期
关键词:潮州流派演奏者

闫雪(扬州大学音乐学院)

古筝音色独特,演奏技法多样。在其两千多年的发展中,涌现了多数风格各异的作品与演奏家。由于各个地区的文化习俗、音乐风格等差异,使得各个区域出现了不同流派的古筝艺术。这些形成的流派都是对当地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每个流派既有民间性、传承性的共同特征,又有语言文化、地域特色的自身特征。在每个流派形成的区域,通过与各个地区历史、文化、语言、习俗、地方戏曲等因素的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流派。每个流派还要有代表性的曲目以及代表人物。代表曲目彰显着流派风格,代表人物奠定着流派的形成与发展。各流派筝曲及演奏方法都颇有地域风格。

一、风格内涵以及形成原因

音乐表演艺术中的风格是音乐审美的一种,每位艺术家因个人主观因素的不同,音乐风格也就不尽相同。音乐表演风格也是演奏者二度创作的体现。风格是从音乐整体上所体现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特征。严格意义上讲,风格不是个人的艺术个性,不是任何人所做、所唱、所弹的特点都能被称为风格。风格是一位艺术家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摸索而逐渐形成的,是艺术家作品或演奏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风格不是对于每个人而言都可以形成风格。

艺术家风格的形成都蕴含着当时的时代风格、时代背景和地域特色等综合因素,同样,也受这些因素的制约。艺术作品的题材、种类,对于演奏者风格的形成也有制约作用。这是风格形成的客观条件。演奏者如果脱离自身所处的社会背景、时代风格的制约,一味地追求自身风格的展现,就必然会哗众取宠。风格是艺术家的主观思想与审美情趣的内心表达,是主观与客观的内在统一。同样在演奏时,演奏者除了要遵循时代背景、风格外,也要尊重作曲家作品的真实性,演奏者在弹奏技法、节奏、情感上都应该严格按照原作者的想法进行。现在表演中很多演奏者不管曲谱的标注,随意地更改指法、调性,也不管曲调中的实际音高效果,这样的表演就忽略了真实性。演奏者应把作品原本风格真实的表现出来。

例如,河南筝派代表曲目《汉江韵》,整首乐曲大量运用连续快速的托劈指法,描绘了河南人民粗狂、正直的形象,作品表达了人们丰收时的愉快心情。演奏者在演奏本首乐曲时,要尊重作品的时代、历史特征,更要去了解,甚至去当地了解河南人民生活习俗,学习河南地道方言。时代是不断前进的,演奏者也是不断更换的,但演奏者也可以结合自身所处时代,站在自身时代角度去理解作品风格。

二、流派

(一)流派定义

所谓艺术流派,指的是在思想感情、创作手法、个性气质、艺术技巧、审美情趣等方面具有共同点的艺术家群体。艺术流派代表着某一历史时期音乐的主要风格。流派是自然形成的,不存在听命于谁的问题,都是自愿结合在一起的。各流派中都有核心人物,随着核心人物的出现与成熟,流派也就随之发展,最终形成流派特有的风格,并为人们所瞩目和仿效,便会形成特定的艺术流派。

(二)我国古筝流派

在我国,南北方音乐各具特色,是我国地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着千年历史的筝音乐彰显着独特的地域音乐魅力。在筝音乐历史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各个地域音乐特色,逐渐形成了如今的九大筝派。在筝派的地域风格中,表层所指的是音乐的地域性和语言性,更深一层则指古筝演奏艺术家所运用的弹奏技法,以及体现出的音乐思维、艺术气质和审美意境。我国南北各地的古筝流派,均十分鲜明地体现着古筝音乐在不同地区的特色和风格,各个古筝流派的形成标志着古筝音乐的发展成熟,象征着古筝艺术的繁荣。

1.河南筝派

河南筝派是中国九大筝派之一,主要流传在河南省内,被人们称之为“中州古调”。其流派的风格与河南人的性格特点极为相似,乐曲高亢,且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传统河南筝曲主要是不断吸取、提炼、发展“河南大调曲子”而来。“河南大调曲子”演唱特点是曲牌联成的套曲形式,伴奏乐器以古筝为主,加以琵琶、三弦、八角鼓等。河南筝在明朝中叶到清朝乾隆年间流传在开封一代,后又传入洛阳、南阳等地。古筝作为重要的伴奏乐器之一,在豫剧、曲剧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如今的河南筝派的发展依然与民间戏曲以及大调曲是分不开的。

河南筝集叙事、状物、抒情于一体,音乐表现力极强。演奏技法中,最突出的是利用大指掌关节进行连续、有力地托劈。与此同时,左手进行滑按、小颤、滑颤、大颤。

河南筝曲一般歌唱性很强,乐曲多采用四度以上的音程大跳。左右上、下滑音多为大二、小三度。此外,河南古筝的独特还与其方言有关,河南艺术家们在演奏古筝曲目时,结合了当地方言音韵的特点,丰富了筝乐,也传递了河南古筝的特有魅力。

2.山东筝派

据《战国策》中记载“临淄其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击筑、弹筝”。由此可见,在战国时期民间就有了弹筝的习俗。山东筝派的筝曲主要吸取了山东琴曲与山东琴书的艺术风格,其磅礴大气的演奏风格正好与山东人的豪爽气质相符。此外,还借鉴了琴曲和琴书的唱腔去拍及民间小调,改编成古筝曲目,极大地丰富了山东筝派的曲库,也完善了山东筝曲的演奏技法,形成了独特的齐鲁风格。

山东筝曲大多都是根据山东琴书改编而来,并充分吸收了民间音乐之长处。在演奏技法上,右手多用滑奏,速度快并加上颤音,使整个音乐充满了悲伤和凄凉。左手的“吟揉按滑”则刚柔并蓄,发出的声音刚健有力。

山东筝派演奏形式有独奏、齐奏、琴书伴奏等,其乐曲格式是相当严格的。每个乐曲都有八个乐句,每个乐句共八拍,但其中,第五个乐句多四拍,总共六十八拍,称作“六八板”。

山东筝派代表曲目《汉宫秋月》,是山东筝派著名慢板筝曲,这首乐曲是民间器乐曲《八板》的变体。该乐曲风格淳朴,古典雅致,哀婉柔情。在演奏技法中,最突出的还是左手按弦,在缓慢节奏中,细腻地刻画了宫廷妇女思乡、怨恨惆怅的心情。

3.潮州筝派

潮州筝是从中原古筝发展而来,主要流行于潮州语系地区,如潮州、汕头等地。潮州筝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本身特有的风格,琴头大,琴尾短、较尖,在音阶、旋律等方面与中原古筝有着紧密的联系。

潮州筝曲调式多用“轻六调”“重六调”“活五调”“轻三重六调”等。通过左右按音的不同,润饰的旋律也就不同,从而达到各种音阶与调式的组合。潮州筝曲中运用的这些调式,大多左手颤音幅度较小,清淡高雅,纤巧细腻,从而使声音柔美、温和。在弹奏上,左手按音常用“双按”。除了双按之外,还有“弹按尾随”这一说法。“弹按尾随”意思是通过左手的按滑颤来修饰右手大指所弹的音。

潮州筝曲慢板还常运用“回滑音”(如筝曲《柳青娘》)、右手“反打”(如筝曲《深闺怨》)、“煞音”(如筝曲《景春罗》)等。

由于潮州语系比较平和,因此,潮州筝曲中音程跳跃幅度也就比较小,左手滑音较为细腻、委婉,对右手旋律起着润饰作用。

4.客家筝派

宋时期,大批中原人南迁,将中原的古筝艺术带到广东大埔,在与当地民风民俗、生活习惯、语言文化相结合之后,派生了客家筝派。古筝一般采用的是尼龙弦,而客家筝与其他筝派不同的是,全采用的是钢丝弦。钢丝弦的音色较为清亮,余音悠长韵味别致,为作韵创造了条件。

客家分为“大调”和“串调”,“大调”为六十八板,较为稳重。代表筝曲:《昭君怨》。而串调略显活泼,代表筝曲有:《西厢词》 《蕉窗夜雨》等。客家筝派在演奏的时候,左手颤音的手法往往运用得十分独具风格,揉弦速度较慢,时值较长,使余音延长,使音乐显得从容自如。

由于客家古筝与潮州古筝处于相邻,两者之间难免会相互影响和吸收。但客家古筝也有独特的地方,客家古筝采用的是工尺谱,在演奏过程中,主要利用中指来演奏,而其他地区则采用大指。

代表人物有史兆元、何宝泉等。代表作品有《出水莲》 《蕉窗夜雨》等。

5.浙江筝派

浙江筝派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起源于杭州。明朝时期,筝已在各种丝竹乐曲、套曲中被广泛地运用。

“摇指”(既右手大指连续交替向外向里快速托和劈拨弦。)技法在浙江筝派中占据重要地位。从20 世纪50 年代起,“摇指”技法大面积普及,使它作为浙江筝派的特色技法而区别于其他筝派。50 年代末,王巽之先生创作的《将军令》中,首创“长摇”技法。“摇指”技法的产生,不仅是把单音变成连音,它在实际运用中技法不断发展,出现了“扫摇”“双指摇”等富于和声效果的技法,进一步丰富了古筝的表现力。

浙江筝派作曲家王巽之先生为浙江筝派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起初,浙江筝只有十五根弦,音域较小。为此,王巽之先生改良了原来的浙江传统筝,研制出了新型S 型21 弦筝,增加了音量,扩大了音域。极大地推动了当今古筝艺术的发展,也为浙江筝派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提供了优越的发展条件。

浙江筝派代表曲目《将军令》中的第一段以及最后一段都采用了大量的“摇指”,这一技法是有别于其他筝派的演奏技巧。大篇幅的遥指,配合左手的抹托,表现了战鼓号角紧催,战前的紧张气氛。

6.陕西筝派

筝是陕西地区最早的乐器。陕西筝派最早的筝曲是“呜呜歌”。秦声,是陕西的地方音乐,又名秦腔、陕西梆子。筝是秦腔伴奏中必不可少的伴奏乐器。

陕西筝派大多数筝曲终究还是离不开其悲壮大气的风格。秦腔大多数的调式、音阶、音律均具有独特古老燕乐的特征,慷慨大气,如泣如诉。陕西筝曲大多根据地方戏曲、秦腔、碗碗腔及大型器乐演奏形式改编而来,并运用“欢音”“苦间”加强乐曲的地方特色。

陕西筝派演奏时,往往悲壮中夹杂细腻委婉,大气中又有着陕西地区人民独特灵动之神韵。它最典型的音乐特征就是在乐曲中做微升4 和微降7 处理。使陕西筝派的特点尤为鲜明。所以,在陕西筝乐里,仍充斥着古老的秦腔和燕乐艺术的精髓。

7.闽南筝派

闽南筝派,是指流行于闽南语系和客家语系的诏安县、漳浦县、上杭县、永定县等闽西南诸县份的一种艺术形式。闽南筝派明朝初期在福建闽南地区兴起,清朝同治年间,广泛流行。在演奏技法上,较有难度。比较有特点的是,右手中指连续勾弦,快速连托。左手做韵技法也较为独特,在筝码左侧快速点按弦,这些技法都颇显闽南筝曲特色。闽南筝乐也是南北音乐文化融合的成果,吸收了大量中原音乐,积累了很多古老的曲牌,并将这些曲牌闽南化。

8.蒙古筝派

蒙古筝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弹拨类弦鸣乐器,其表现力十分丰富,独特的风格流传到至今,现主要流行于我国北部内蒙古地区锡林郭勒、伊克昭盟等地。蒙古筝和汉筝相同的是,都采用了五声音阶的定弦方式,一弦一柱,由面板、底板、琴框、弦码、琴弦、岳山、发音孔等多部分构成。经历十弦、十二弦、十三弦到如今的十九弦的流传过程。

蒙古筝一般都采用整块木料挖制而成,如今的汉筝制作也采用的是这种方式,我们一般称之为“挖筝”。“挖筝”普遍音色嘹亮、粗犷,致使蒙古筝有着鲜明的草原音乐风格、浓郁的蒙古民族风韵,奠定了蒙古筝演奏的民族性基调。发展至今,在不断地吸收汉筝优点的同时,现在的蒙古筝表现力更加完善,曲目更加丰富,演奏技法也更加成熟,演奏技巧和风格有许多是来自蒙古民歌的演唱,还吸收其他蒙古族乐器(如三弦、四胡、马头琴)的表现手法,逐渐形成了浓郁的地域风格。

9.朝鲜筝(伽倻琴)

伽倻琴在我国主要流行于东北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具有2000 多年的发展史,相传第一台伽椰琴是由伽倻国的嘉悉王仿照中国古筝制成。外形与古筝相差无几,都是一弦一柱,而且同古筝一样都是21 弦,同样有五声和七声两种排列,演奏方法也同古筝一样,右弹左按。在演奏方式上,伽倻琴与古筝不同的是,古筝带义甲演奏,伽倻琴是直接用手指演奏,不佩戴义甲。因此,音色上与汉筝很大程度上区别开来,这也形成了伽倻琴独特的魅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古筝艺术的继承发展中,出现了许多风格各异的流派,也正是这些流派的产生,才让我们了解到了古筝的独特魅力。古筝在我国发展和流传,历经了千年历史沉淀的过程中,与当地民间艺术形式,如民歌、说唱和民间戏剧等有机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互相借鉴,共同发展,逐渐形成如今在艺术演奏方式和演奏技巧等方面,各具地方风格的古筝流派。在近些年的发展中,各个流派之间的交流也在逐渐增多。在今后的传承中,不管是重视本身的风格特征,还是吸收各家之精华,都是对我国传统古筝艺术的发扬。

猜你喜欢

潮州流派演奏者
潮州乐调的音阶流变梳理与分析
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与建议
赵建忠《红学流派批评史论》序
寻找潮州
蔡焕松作品选
二胡演奏者的合奏技能探究
百川何以争流
——关于戏曲流派传承的再讨论
浅析心理活动对钢琴演奏的重要影响
当代诗词“实验体”流派与艺术风格的建构
莫以【流派】论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