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静脉治疗信息系统开发及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效果
2021-12-30刘颖季建红
刘颖,季建红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急诊医学科,江苏 南通 226001)
0 引言
静脉治疗是医院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静脉治疗的功能及内涵在不断拓展,包括静脉输液穿刺工具选择、血管通路建立与维护、附加装置使用、药物配置方法等,作为一种有创操作,任何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各种不良反应[1],2013年11月国家颁布的《卫生行业标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2],这些均对临床护士执行静脉治疗提出更严格和更高的要求[3]。但由于《规范》尚未纳入院校护理教学内容,不同地区不同医院培训体系不一,因此静脉治疗技术在不同等级医疗机构之间发展水平存在不平衡[4],医院各层级护士掌握差异性也较明显[5]。研究小组在2019年3月自主完成药物-静脉治疗信息系统开发,为临床护士提供一种随时查询静脉治疗规范的途径,用以改善静脉治疗规范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2019年5~8月在本地区基层医院推广应用,根据国家卫生部对《医院分级管理办法(试行草案)》[6]中按医院功能、任务划分的医院等级,三级甲等医院一般不归属基层医院范畴,因此本研究选择在本地区县级5 家二级医院进行推广应用。现将系统开发及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药物-静脉治疗信息系统开发(1)技术选型。
本系统软件采用B/S 架构,开发技术为MVC5+EF6+jQuery,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16,接口支持XML、WebService 技术,可与医院HIS、输液系统等高度融合。相较于传统的C/S 架构具有客户端免维护、易扩展等特点。
(2)构建规则引擎。
规则引擎由推理引擎发展而来,是一种嵌入在应用程序中的组件,实现了将业务决策从应用程序代码中分离出来,并使用预定义的语义模块编写业务决策。建立基于规则引擎的输液工具选择系统,可根据业务模型设置各种匹配规则,由医务人员进行规则管理,使规则的更新、修改不再依赖程序员完成,系统的操作更为灵活简便。
(3)构建知识库。
本系统采用SQL Server 2016 关系型数据库构建存储知识库,在构建过程中坚持以规范流程、数据价值最大化为导向。其中包含常用药物性质知识库、治疗方案与输液工具选择知识库、并发症预防处理知识库、患者教育知识库。结构化、系统化知识库的构建实现了知识的便捷、精准检索,极大提高查询效率,为临床护士执行操作提供决策辅助。
(4)系统功能。
①输液工具选择系统。系统知识库中录入临床常用药物的pH 值、渗透压以及输液疗程等条件,以及与工具选择的对应原则,通过后台数据组合,自动生成合理的输液工具选择列表,指导护士根据患者静脉治疗方案选择输液工具;②静脉导管并发症处理系统。该系统中的并发症预防及患者教育知识库包含各类导管使用注意事项及并发症预防方法,录入常见导管并发生症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方法与结果判断、处理方法等,指导护士安全使用及执行患者教育。③查询统计系统。该系统主要通过数据存储功能,保存所有在系统中进行输液工具选择及并发症处理记录,对各类导管使用数据及并发症发生处理情况可随时查询并自动形成图表分析。
1.1.2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根据整群抽样法,在本地区5 家二级医院随机抽取8 个专科(包括肿瘤、呼吸、消化3 个内科病区,妇科及儿科各1 个病区,肝胆及胃肠2 个外科病区,急诊病区1 个)应用研究组自行研发的药物-静脉治疗信息系统,指导护士执行静脉治疗。将这些专科应用药物-静脉治疗信息系统应用前后的住院输液患者分别设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参与研究的患者和(或)家属充分知情告知并获得同意。在2018年11月7日(应用药物-静脉治疗信息系统前)和2019年9月11日(应用药物-静脉治疗信息系统后)分别进行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静脉治疗现状的横切面调查,其中对照组调查929 人,研究组调查922 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包括:①患者和(或)家属自愿参加调查;②年龄≥7 周岁;③意识清楚,配合护理操作和静脉导管维护规范;排除标准包括:①年龄<7 周岁;②意识不清,不能配合护理操作和静脉导管维护规范;③因疾病原因导致血管损害的患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和危重患者占比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详见表1。
表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2.1 临床应用
对照组由护士按照既有经验实施静脉治疗;研究组由护士根据药物-静脉治疗信息系统指引实施静脉治疗。具体干预方法包括:①药物-静脉治疗信息系统培训。由开发小组成员对参与研究的5 家二级医院8 个目标科室的注册护士进行信息系统培训;②使用药物-静脉治疗信息系统选择输液工具。护士根据医嘱输入主要药物名称、方法、疗程(尤其是对理化性质不熟悉的药物)查询输液途径及输液工具;③使用药物-静脉治疗信息系统实施患者教育。引导患者参与使用信息系统查询输液工具选择,通过患者教育模块说明各类导管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④使用药物-静脉治疗信息系统指引各类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1.2.2 应用效果评价
(1)调查工具。
研究小组通过查阅《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7]及《输液治疗实践标准2016年修订版》[8],自主设计调查表,调查表包括患者基本情况和静脉治疗现状两部分,内容包括:住院患者数、静脉治疗患者数、患者一般信息和输液工具选择、维护现状和并发症等内容[9-10]。初始条目共30 题,在某三级甲等医院选择100例患者进行预调查和信效度检测,该调查表的可信度为0.87,两周后重测信度为0.85,通过三轮的专家函询,最后选定24 个条目。每个条目的内容效度指数和量表平均内容效度指数均为1.0。
(2)调查方法。
①统一调查培训:调查前对调查人员进行调查标准的统一培训,并开展预调查,对存在问题进行统一标准和规范;②统一调查时间:两组患者调查日期分别为2018年11月7日和2019年9月11日,时间统一为上午10:00~12:00。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各类输液工具(钢针、浅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使用占比、导管维护不规范和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包分析。对所有的连续性变量首先进行正态性检验,对于服从正态分布的变量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描述使用例数和百分比,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输液总人数和住院患者输液率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钢针使用率下降,留置针使用率上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较对照组静脉炎/渗出发生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静脉导管贴膜不规范现象减少,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导管内返血和局部渗血现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维护不规范和并发症发生总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二级医院住院患者静脉治疗现状调查结果比较[n(%)]
3 讨论
3.1 开发药物-静脉治疗信息系统的意义
关于静脉治疗现状的各类调研显示[5,11]:护士对静脉穿刺掌握较好,但对输液前评估及输液工具选择、相关的维护知识掌握不够,对部分新的维护知识、新型输液工具的使用了解不全。虽开展各种培训,但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休息时间不足,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多安排在其下班后或休息日,影响了护理人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及培训效果[12];县级医院护理人员,更是无暇顾及新知识、新理念的学习[13]。因此,开发药物-静脉治疗信息系统在护士工作场所构建一个移动知识库,护士可以随时查询指引静脉治疗工作,减少因知识遗忘导致执行偏差;医院信息化的发展,使药物-静脉治疗信息系统安装于病区移动护理工作站也切实可行,相对于传统的培训模式,这种可自行维护的信息化系统实现了一劳永逸的培训效果。
3.2 开发药物-静脉治疗信息系统的作用
首先,应用药物-静脉治疗信息系统能明显改善输液工具选择合理性。该系统不仅解决了因护士对繁杂的临床药品不熟悉而影响输液工具选择正确性的问题,还提高了患者在输液工具选择方面的依从性。因为患者对静脉治疗专业进展缺乏认识,几乎不参与输液工具选择,甚至拒绝护士建议的合理选择,以往护士又缺乏高效的宣教工具。该系统安装在护理移动工作站,护士可直观地向患者演示系统选择输液工具的过程,提高患者认知与理解,使输液工具选择更合理。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钢针与留置针使用率变化显著,P<0.01。
其次,应用药物-静脉治疗信息系统可降低导管维护不规范及静脉炎/渗出发生率。输液工具选择更加合理,可有效降低静脉炎/渗出发生率。但是新型输液工具种类增加,为临床提供更多静脉通路选择的同时,护士又面临着必须掌握各种不同导管维护的压力。与三级医院相比,基层医院管理者对静脉治疗专科重视力度不够,静脉治疗专业化培训管理机构不够健全,培训管理欠规范,培训内容不够完善,临床护士获取院外继续再教育机会甚少护士对新技能的学习受限更明显[14,15],基层医院护士通过使用该系统可以随时查询静脉导管维护规范,弥补培训不足,帮助掌握和实施导管维护规范。患者教育模块能改善患者对输液及导管并发症的知晓程度,提高患者参与静脉治疗安全管理的意识,有利于护患双方共同发现和处理早期并发症。本研究结果显示,基层医院使用药物-静脉治疗信息系统后,静脉炎/渗出发生率和贴膜使用不规范现象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与以往报道的实施静脉治疗管理信息系统后,静脉并发症发生率可降低14.8%,患者服务满意度提升9%,有利于提高静脉治疗工作的效率的研究结构是一致的[16]。
3.3 系统应用的局限性
研究结果显示,文中研究为体现的使用比例没有改善,这可能与基层医院患者病情及医疗操作开展局限性有关,在深静脉导管使用方面还需要提高医护人员认知和加强技能培训;静脉治疗是一个复杂临床思维过程,且具有极强技术性,单纯的系统指引不能完全代替传统专业和技能培训;由于药物不断推陈出新,护理人员对药物认知的局限性,会影响系统更新及时性,建议更多临床药剂人员加入系统管理,促进系统不断完善;此外,观察到护士执行输液前应用该系统制定静脉治疗方案会增加单项操作耗时,今后将该系统与医嘱系统结合,在处理静脉用药医嘱的同时即提示治疗方案选项也是进一步完善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