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广角眼底成像与全视网膜镜在周边部视网膜病变的检查效果比较

2021-12-30王艳艳

智慧健康 2021年29期
关键词:超广角镜检查变性

王艳艳

(吉林省前卫医院 眼科,吉林 长春 130000)

0 引言

视网膜是眼底视觉功能形成、发生非常关键的组织,主要包含大量的神经细胞,一旦出现病变就会影响人体的视功能,使视力、视野、色觉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严重时可导致不可逆的失明[1-3]。本文主要针对周边部视网膜病变的鉴别诊断开展研究,采用超广角眼底成像(观察组)和全视网膜镜(对照组)两种检查方法,以组间对比的形式评析不同检查方法的优缺点,以便为尽早、对症治疗周边部视网膜病变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现将225例(450 眼)疑似周边部视网膜病变患者接受超广角眼底成像和全视网膜镜检查的详细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225例疑似周边部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安排各项预检项目、超广角眼底成像检查,以及全视网膜镜检查,将超广角眼底成像检查结果归为观察组,将全视网膜镜检查结果视为对照组,共检查450 眼。225例患者(450 眼)基本情况:男118例(236 眼),女107例(214眼),年龄20~64岁,平均(38.59±6.38)岁。本研究经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均有眼前黑影飘动症状,症状出现时间<3 个月;②矫正视力在0.8 以上;③依从性较高,自愿全程配合完成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①有既往视网膜病变史;②伴有可能引起视网膜病变的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③屈光间质浑浊;④散瞳禁忌。

1.2 方法

1.2.1 预检

①视力检查:向受检者说明正确观察视力表的方法;受检者距离视力表5m;分别检查右眼和左眼,注意将非检查眼完全遮挡,且不可压迫眼球;自上而下、由大到小进行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②眼压检查:采用电脑非接触式眼压检查,即通过电脑眼压计给眼球一个适当的空气压力,通过压力反射间接计算眼球的压力;③裂隙灯显微镜+前置镜检查:告知患者检查项目的目的和注意事项;调整、准备检查所用仪器;将患者头部固定于颌托及额靠上,调节仪器高度,使眼外毗部与头架侧方相应的刻线记号对齐;先粗调焦、再细调焦,使裂隙像位置正确且可清晰观察;固定立体显微镜系统,调节裂隙宽窄度、裂隙照明系统与立体显微镜系统的夹角、转动光圈来配合检查,引导患者注视目标方向。

1.2.2 超广角眼底成像

无需散瞳,利用超广角眼底成像系统采集受检者视网膜信息,包括上方、正位、下方、鼻侧、颞侧方位的成像,记录检查全程所用时间,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根据检查结果作出鉴别诊断。

1.2.3 全视网膜镜检查

采用参天制药株式会社生产的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国药准字J20180051)进行充分散瞳;采用散瞳药物同公司生产的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H20100363)进行表面麻醉;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完成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作出鉴别诊断。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检查结果,并进行组间对比分析:①检查用时;②周边部视网膜病变情况(视网膜格子样变性、玻璃体牵引、非压迫变白、视网膜裂孔、铺路石样变性、囊样视网膜突起、视网膜变性孔伴浅脱离)。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资料描述:计数资料为(n%),计量资料为();差异检验:计数资料为Kappa,计量资料为t;有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P<0.05;检出率一致性判定标准:Kappa值>0.7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检查用时比较

如表1 所示,观察组检查用时(3.56±0.54)min明显少于对照组(8.73±2.3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0417,P<0.0001)。

表1 两组患者检查用时比较(min)

2.2 两组患者周边部视网膜病变检出率比较

如表2 所示,观察组检出视网膜格子样变性38眼(8.44%)、玻璃体牵引14 眼(3.11%)、非压迫变白11 眼(2.44%)、视网膜裂孔10 眼(25%)、铺路石样变性6 眼(1.33%)、囊样视网膜突起2 眼(0.44%)、视网膜变性孔伴浅脱离1 眼(0.22%),对照组分别为40 眼(8.89%)、15 眼(3.33%)、12眼(2.67%)、11 眼(2.44)、6 眼(1.33)、2 眼(0.44%)、1 眼(0.22%),观察组总检出率(18.22%)略低于对照组(19.33%),Kappa=0.9634,一致性较高。

表2 两组患者周边部视网膜病变检出率比较[n(%)]

3 讨论

近百年来,眼底成像技术发展迅速,超广角眼底成像术是其中一种较为新型的眼底影像采集技术,目前已经逐渐成为眼科鉴别、诊断各类眼底病变的标准配备。本次研究中的225例患者均接受该项检查,检查全程符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底病专业委员会联合编写的《我国超广角眼底成像术的操作和阅片规范(2018年)》[4]。眼底照相技术本身的实用性非常高,尤其是超广角眼底成像技术,即眼球正位一次成像可达到赤道前部至锯齿缘范围的技术,比既往眼底成像技术扫描范围更广,一次性扫描可达200°,成像迅速,且无需散瞳即可进行无接触操作,更易满足患者心理需求,从而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该技术可应用于近视患者周边视网膜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等疾病的诊断,以及屈光手术的术前检查[5-11]。临床上用于检查眼底病变的方法有很多,除了前文提到的超广角眼底成像外,还有三面镜、间接检眼镜、直接检眼镜、裂隙灯前置镜,以及本次研究另一个重点全视网膜镜。随着现代医学的高速发展,目前全视网膜镜检查可以做到360°采集视网膜信息,包括每一条血管、视神经、黄斑,以及视盘,便于医生对患者视网膜周边细微病灶进行观察。

在本次研究中,225例患者(450 眼)的超广角眼底成像检查结果被视为观察组,全视网膜镜检查被视为对照组,组间对比显示:观察组在节省检查用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P<0.0001);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高度一致(Kappa=0.9634)。万晶晶等的研究方向、结论与本研基本一致[12],可为本研提供更多数据支持。

综上所述,超广角眼底成像与全视网膜镜对周边部视网膜病变的检查效果均较为理想,前者的主要优势体现在无需散瞳、非接触检查、操作简捷,后者的主要优势体现在检查更详尽,尤其是针对视网膜周边上方及下方的微小病灶,这两种检查方式可以互相弥补不足之处,建议灵活选择单一检查方式或联合检查方式。

猜你喜欢

超广角镜检查变性
是否需做肠镜检查可自测
超广角扫描激光检眼镜的特点及其在眼科学中的临床应用
以多浆膜腔积液和溶血危象为特征的儿童肝豆状核变性1例
无痛肠镜检查的护理方法及心得探析
频繁出现这些症状,你该做个肠镜检查了
胃肠镜检查
超广角非球面手机镜头设计
征兵“惊艳”
换新!手机新品季到来
“变男变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