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家庭为单位高血压管理结果分析

2021-12-29张银玲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9期
关键词:高血压病家属血压

张银玲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9-0212-02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高血压发病率逐年上升,高血压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更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加强以家庭为单位的高血压管理,通过调整饮食结构、低脂低盐、戒烟戒酒、规律运动、健康教育、血压监测,可控制血压水平。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分析以家庭为单位高血压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自2018年8月~2019年8月于我中心门诊规范管理的12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均符合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诊断标准;(2)均无严重的心脑肝肺肾疾病;(3)有一定生活自理能力和正常认知功能;(4)患者及家属均知情自愿参与社区高血压管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继发性高血压患者;(2)严重心肝脑肺肾疾病者;(3)存在精神障碍、生活无法自理者;(4)不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观察组患者家属纳入标准:(1)家中有高血压病患者并与其长期共同生活;(2)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家属智力正常,文化水平在初中以上,具备独立生活能力。将12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为32例,女性患者为28例,年龄为39~70岁,平均年龄为(63.22±12.18)岁,病程为1~8年,平均病程为(5.12±0.72)年;对照组男性患者为31例,女性患者为29例,年龄为40~41岁,平均年龄为(64.28±12.32)岁,病程为1~10年,平均病程为(5.22±0.84)年。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未表现出直接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慢性病管理,即医生支持和患者自我管理;观察组患者进行以家庭为单位的高血压病社会化管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医生支持 (1)半月复诊1次,每月集中进行高血压专题讲座,主要内容是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的概念、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不良反应以及按时按量服药的注意事项等。向患者讲解药物治疗原则以及非药物治疗的重要作用,如体育活动、科学饮食、控制体重、良好的生活规律等。第三次对患者个人和个别问题进行加强记忆。(2)向每位患者发放《防治高血压病指南》,方便患者随时翻看学习记忆。(3)家庭随访4次,明白每位患者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根据相应的帮助和指导,了解患者的家庭情况,为患者提供家庭帮助。(4)与患者保证电话联系,以便能够随时电话提醒和指导患者。(5)家庭支持:患者家属陪同患者共同参与复诊、健康讲座,监督患者积极配合药物治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时常陪伴、鼓励、关心患者。

1.2.2饮食指导 饮食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科学、合理的饮食搭配对于高血压患者的病情改善有着极为显著的作用。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按时按量进食,以低胆固醇、低脂低盐、高蛋白的食物为主多吃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如水果、瘦肉、新鲜蔬菜、豆制品、鱼等,保证食物内有足够的钙、钾,尽量少吃动物内脏等,日常注意饮水,避免便秘。

1.2.3体育活动 可以根据患者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运动,以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为主,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适当控制运动强度、运动次数、运动时间等,定期监测血压,并要求患者家属监督高血压患者坚持体育运动,并记录运动次数和时间。

1.2.4随诊 高血压患者每月要来社区中心2次以上,测量患者血压,并按时按量服药,高血压家庭随访每季度1次以上。

1.3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的干预前后的生活方式、基础血压水平、血清TG、LDL、Hcy、SAS评分、SDS评分等指标进行对比。①患者血压控制达标为≤130/85mmHg、控制为≤140/90mmHg。②患者生活方式通过基本生活方式调查量表进行调查,患者心理状态通过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判。③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清晨空腹的血清TG、LDL、Hcy含量。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计数和计量资料运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分别运用百分比和标准差表示、卡方和t值进行检验,结果有显著差异,用P<0.05表示。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方式改变对比 对照组44例患者调整饮食、46例患者低脂低盐、40例患者戒烟戒酒、41例患者规律运动、50例患者健康教育、46例患者血压监测;观察组患者59例患者调整饮食、58例患者低脂低盐、56例患者戒烟戒酒、57例患者规律运动、60例患者健康教育、57例患者血压监测。观察组患者调整饮食结构、低脂低盐、戒烟戒酒、规律运动、健康教育、血压监测等生活方式改变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变化对比 对照组患者干预前收缩压(159.16±11.53)mmHg,舒张压(86.48±9.27)mmHg,干预后分别为(137.98±14.8)mmHg、(82.96±9.92)mmHg;观察组患者干预前收缩压(158.48±14.82)mmHg,舒张压(87.38±8.78)mmHg;干预后分别为(122..96±17.02)mmHg、(74.02±7.98)mmHg。与干预前相比,所有患者血压均有所下降(P<0.05);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3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清指标与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血清TG、LDL、Hcy、SAS评分、SDS评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患者血清TG、LDL、Hcy、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高血压是社区中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达2亿以上,现如今高血压已经成为影响社区居民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绝大部分高血压与其生活方式有着直接关系,如肥胖、生活不规律、缺乏运动、有抽煙饮酒习惯等。因此,健康教育对于高血压病的防治有着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但由于高血压病管理任务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动患者家属积极参与到社会化高血压管理中,以此控制患者血压。高血压社会化管理需要医生、患者、家属的共同努力,家属不仅是联系医患的桥梁,更是需要直接参与到高血压病的管理中心,了解患者用药情况以及饮食、运动等生活习惯,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监管、纠正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对高血压患者实施高血压病社会化管理能够通过家属对患者的治疗起到监督、引导、帮助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药物治疗配合以家庭为单位的高血压病社会化管理能够对于患者血压水平的改善效果显著,可以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值得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高血压病家属血压
急诊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高血压病眩晕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警惕异常的血压晨峰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高血压病
最怕啥
天冷了要换好一点的降压药吗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40例临床观察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