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心衰患者康复护理中步行运动训练的开展分析

2021-12-29王丽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9期
关键词:心衰心功能康复

王丽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9-0154-02

慢性心衰主要表现为外周血流分布异常、神经内分泌紊乱、心功能损害等,属于各类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阶段,极大的损害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主要研究,在临床上常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给予相应的运动康复护理,分析运动康复护理后的心功能指标及护理满意度,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时间段范围:2019.2~2020.1。选取对象范围:我院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男女比例为24:26,年龄59~80岁,平均年龄(69.77±6.15)岁,对照组50例,男女比例为25:25,年龄58~79岁,平均年龄(69.75±6.13)岁。两组患者均符合临床纳入标准,可配合长期随访,同时,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治疗,主要药物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并且对患者进行相关的疾病知识宣传,生命体征的监测及饮食指导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运动康复护理,主要内容为:(1)健康宣教:患者入院后,将疾病相关知识详细的介绍给患者,包括治疗方法及治疗后的情况等,避免患者过度紧张。(2)指导患者合理休息,根据情况辅助运动康复护理。患者病情稳定后,可适当的下床活动,如持续10min静坐。病情较好的患者,根据心功能的等级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可以进行适当的步行及楼梯攀爬运动,心功能Ⅱ级可步行500m,每天两次,每次5~10min;攀爬楼梯控制在每次2层以内,根据情况逐级增加强度,注意安全;心功能Ⅳ级患者做好心理疏导,保证充足的休息,提升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及配合程度,避免病情反复。(3)饮食指导:加强营养支持的同时,食物应具备低盐、高维生素、易消化的特点。

出院前,再次明确指导患者与慢性心衰治疗相关的专业知识,强调适当运动对身体康复的重要性。出院后,定期的电话访问患者,认真记录患者的情况,指导患者定期复查。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心功能指标:主要包括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对患者护理后使用超声心动仪监测,LVEF越高,LVEDD、LVESD数值越低则说明心功能指标越好。②护理满意度:使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对比,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较满意+一般)/n×100%。

1.4统计学 应用SPSS21.0版本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数据,用(x±s)表示计量型的指标、采用t检验。P<0.05则说明对比存在明显差异性。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心功能指标 两组患者护理后心功能助理进行对比,结果详见表1。

2.2比较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 详见表2。

3讨论

慢性心衰是心室功能不全引发的临床综合征,由于长期的压力和容量负荷过重,患者心肌收缩力减弱,尤其老年人慢性心衰的患者较多见,并且伴有其他脏器的功能障碍等特点,病情较重者,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常规护理以保障患者充足的休息时间为主,限制患者的运动锻炼,患者多是卧床休息,容易发生比如便秘、静脉血栓、运动能力下降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迅速康复。而运动康复护理则不同,适当的锻炼能有效保持患者肌体活力,使得患者拥有充足的体力,保持运动耐能量,加速患者的心功能恢复。本文研究分析表明,常规护理+运动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康复情况,加快患者身体技能恢复,且运动康复护理过程中有效的运动康复指导,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2.0%),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慢性心衰患者根据情况指导适当的步行运动,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心功能指标(LVEF、LVEDD、LVESD)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效果较明显,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猜你喜欢

心衰心功能康复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冠心病合并心衰介入治疗后BNP水平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分析
慢性心衰患者的心脏超声诊断分析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诺欣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心衰的效果分析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综合康复护理对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