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的应用

2021-12-29魏晓梅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9期
关键词:成功率导管静脉

魏晓梅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9-0156-02

在当前临床治疗中,外周置入中心治疗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安全系数,且患者的疼痛感较轻,可作为临床输液主要渠道。然而,在临床治疗中,置管操作人员的水平和对患者置管后的护理都会影响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几率,如果操作不当或没有密切关注患者置管后的情况,则有可能造成多种并发症,如导管堵塞、移位、滑脱、感染等,导致治疗过程受到不良影响。有研究发现,采用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的护理方式可以有效改善穿刺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效果较为理想。为此,本研究特选取静脉治疗患者80例进行研究,结果较为显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到2020年之间在我院进行静脉治疗的患者100例进行研究,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例数均为50。对照组50例患者中包括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23~64岁,均值(42.3±3.1)岁;观察组50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28例,年龄22~65岁,均值(43.2±3.5)岁。两组一般资料可比。纳入标准:(1)符合PICC置管条件;(2)自愿加入本研究;(3)无严重器质性病变;排除标准:(1)肝肾功能异常;(2)不符合PICC置管条件;(3)精神状态异常;(4)中途退出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置管后的情况,必要时予以处理等;观察组采用PICC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及建立静脉治疗小组。具体包括:(1)对PICC穿刺流程进行规范。首先,成立专门的静脉治疗小组,由科室的护士长担任组长,其余护士担任组员,共同实施PICC置管的操作及护理工作。其次,要规范PICC穿刺人员的穿刺方式,并对穿刺的具体流程和步骤进行规定,通过培训使护理人员掌握标准的穿刺流程和方式。培训的内容除了穿刺方式之外,还包括如何正确冲洗导管及换药和拔管的操作,定期开展小組考核,对PICC的护理流程进行考核,可分为月度考核与年度考核,使护理人员掌握最新、最先进的PICC置管操作方法和理论知识。(2)进行PICC并发症的培训。由于不同患者的疾病表现不同,因此在静脉治疗的方向上也存在具体的差异,因患者个体化差异导致患者对PICC置管的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异,小组的组长应与各科室人员共同开展PICC理论知识讲解,对PICC的有关知识和输液治疗的原理进行详细的讲解,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采用患者能够接受的方式传递知识,如多媒体播放图像资料等现代技术,能够使患者更加直观的了解到PICC相关知识,也可以采用现场提问的方式,提高患者的参与度。(3)促进PICC护理质量监管工作的强化。小组组长在进行护理的过程当中,需要加强对科室护理流程质量的监督及管理,通过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及时发现和反馈PICC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召集小组人员围绕问题展开讨论,给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整改护理缺陷,对错误的护理方式给予纠正,评估护理质量,及时发现和完善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4)学习最新理论及操作知识。医院应普及国内外最新PICC治疗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术,通过开展讲座的方式使护理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和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通过考核的方式选出每个月的最佳护理工作者,并给予适当的奖励,激发护理人员对新知识和新技术探索的预防,积极参与和投入到新技能的学习中,促进自身水平和综合素养的提升,使临床PICC护理工作满足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5)密切关注患者的穿刺状况。穿刺成功后,要嘱咐患者不要乱动,保持穿刺部位的干燥、清洁、避免手臂活动幅度过大,若发现贴膜松动或有任何异常情况及需要帮助,应及时呼叫护理人员。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PICC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的护理结果和PICC留置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软件使用SPSS22.0,用均数标准差和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检验采用t和χ2,当P<0.05时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 对照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显著低于观察组的(P<0.05)。见表1。

2.2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共出现8例并发症,分别是导管滑落2例、穿刺点出血3例、感染2例和导管堵塞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00%(8/50),观察组出现1例并发症,为穿刺点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2.00%(1/50),差异显著(P<0.05)。

2.3两组PICC留置时间 观察组PICC留置时间为(275.00±3.21)d,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93.51±3.33)d(P<0.05)。

3讨论

PICC置管属于临床治疗疾病的一项基本操作,能够为药物注入人体发挥功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发挥重要作用。PICC置管的全称为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化疗及需要长期输液治疗的患者中应用广泛,同时小儿和老年及静脉穿刺存在困难的人群,也经常采取静脉留置针的方式,能够减少穿刺的次数,促进护理工作效率的提升,减轻因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除此之外,PICC通道能够保持患者静脉通路畅通无阻,便于在恰当的时机采取急救和便于给药。PICC置管具有简便、易操作的特点,然而在实际临床操作中依然会出现有操作不当等因素造成的PICC置管失败或出现各种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静脉炎,部分护理人员由于在PICC置管之前没有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导致部分患者在导管操作的过程中出现滑落事件,在置管结束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密切的观察,以免出现并发症,如过敏、血栓等。所以,临床上尤为重视对PICC置管患者的持续护理质量改进,能够有效保障临床护理工作质量,促进静脉治疗安全性的提高。本研究在PICC质量持续改进工作中,通过静脉治疗小组的建立,对小组成员展开培训工作,促进小组成员PICC穿刺水平、并发症处理能力等方面的改进和提升,并通过加强对PICC护理质量的监管及学习最新PICC技术和理论等多个方面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完善,开展健康教育,向护理人员讲解如何正确应对和解决护理风险,严格评估小组成员的PICC护理水平,并通过考核,派出了护理问题,促进护理水平的全面提升。本研究结果发现,在开展PCC持续质量改进并成立静脉治疗小组之后,观察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ICC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表明持续PICC护理质量改进的实施及静脉治疗小组的建立有效的改善了护理质量,促进了一次穿刺成功率的提升,并降低了并发症风险,缩短了置管时间。

综上所述,对于静脉治疗患者,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成立静脉治疗护理小组能够显著提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获得更优质的护理体验,值得临床借鉴。

猜你喜欢

成功率导管静脉
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提高急诊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下肢深静脉血栓超声诊断价值
坚持
静脉曲张“喜欢”谁
飞机高压导管布置探讨
施乐扣固定抗高压PICC导管的效果观察
负压技术在45例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