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的临床诊断价值

2021-12-29周桂清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9期
关键词:椎管椎间盘检出率

周桂清

[中图分类号]R6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9-0202-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因椎间盘变形刺激马尾神经所引发的病症,病变期间患者多会出现腰酸腿痛等症状。椎管狭窄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见的并发症,引发该并发症的原因主要与腰椎退变、骨质增生等因素有关,发病后若不能及时进行治疗,待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极易出现排泄异常、下肢无力以及会阴刺痛等症状,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因此,临床还需尽早对该病进行诊断,并在确诊后及时对其开展治疗,才能确保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往常临床多是采用腰椎X射线对该病进行检查,这虽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该检查方式无法明确椎间盘突出的严重程度,局限性较大,诊断结果不能完全满足临床的需求,无法在临床中广泛应用。近几年,我国医疗水平不断在提升,影像学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多层螺旋CT因其分辨率高、可多角度成像等特点,在临床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据相关研究显示,采用多层螺旋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患者进行检查,在提高诊断准确率方面可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本文就多层螺旋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疑似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包括21例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年龄42~68岁,均值(54.24±2.62)岁,病程5个月~3年,均值(1.95±0.36)年。本次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存在坐骨神经痛、腰腿酸痛等症状的患者;②有局限性压痛点者。排除标准:①存在骨质疏松者;②肝肾功能存在障碍的患者。

1.2方法 使用西门子perspective128层CT扫描仪对患者进行检查。让患者采取平卧位,并屈曲上下肢,随后将管电流参数调节为230~300mAs,管电压为120kV,层间距与厚层均为3mm,每层扫描时间需控制在1.5s内,从椎间隙开始,逐渐至L3-4、L4-5、L5-S1以及各个椎体上下缘。扫描结束后由两名年资较长的影像学医师进行阅片,并对扫描结果进行分析。临床医师在判断结果后,还需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以便计算多层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中的诊断准确性。

1.3观察指标 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对多层螺旋CT的检出率进行比较,并对多层螺旋CT诊断下,患者的疾病分布情况进行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此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使用χ2检验计数资料(%),若检验结果为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多层螺旋CT与病理检查的检出率 多层螺旋CT检查的检出率与病理检查检出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多层螺旋CT诊断下患者的疾病分布情况 50例患者中,最为多见的疾病以椎间盘部分脱出为主,其次分别为硬膜囊受损、韧带增厚、椎间孔狭窄以及侧隐窝狭窄。见表2。

3讨论

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主要与寒冷侵袭、腹压增高以及腰部外伤等因素相关,临床根据该病的典型表现,将其划分为膨隆型、突出型、脱出型以及Schmorl结节及经骨突出型等。往常临床对该病的诊断,多是使用腰椎X射线进行检查,该检查方式具有便宜、成像迅速等特点,在临床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利用腰椎X射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患者进行检查虽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该检查方式不能直接确认患者的椎间盘突出程度及神经根受压程度,诊断准确性较低。近几年,我国的影像学技术不断在完善,多层螺旋CT逐渐在临床中展示出了自身强大的性能。

多层螺旋CT是现代医疗科技发展的产物,具有成像清晰度高、扫描速度快等特点,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高质量的图像,且该检查方式本身自带强大的后处理技术,在扫描后能够对图像进行重建,可为临床医师提供更为可靠的参考依据。与传统的腰椎X射线检查相比,多层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患者的检查上更具优势。(1)该检查方式的费用较低,不会对患者造成过大的经济负担,患者的接受程度较高。(2)该检查方式的操作较为简单,扫描速度较快,且成像迅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痛苦。(3)多层螺旋CT在扫描结束后,能够利用自带的后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针对腰间盘这种结构较为复杂的部位,通过三维重建的方式,能够从多个角度查看腰间盘是否存在突出问题,同时还能在多角度及时明确其病变位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多层螺旋CT检查的检出率与病理检查检出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采用多层螺旋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患者进行检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疾病的检出率,可为后续治疗提供较为良好的参考依据。利用多层螺旋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患者进行诊断,能够根据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判断其疾病分布情况。(1)椎间盘部分脱出:患者椎间盘后缘表面明显突出,且突出形状以弧形为主,同时还能在椎体后缘中部清晰地显示出稍低密度影。(2)硬膜囊受损:硬膜脂肪层严重不对称或直接消失,部分患者还能发现神经根推压移位的状况。(3)韧带增厚:韧带厚度≥7mm,部分患者还存在黄韧带增肥合并钙化的状况;由于韧带增厚极易导致患者的神经根受到压迫,因此绝大多数患者也会存在神经根移位或变形的状况。(4)椎间孔狭窄:椎小关节存在明显的增生现象,部分患者还能发现韧带增厚的现象,且韧带厚度均≥7mm。(5)侧隐窝狭窄:可见侧隐窝与脊柱正常者相比较小,仅有2.0mm左右。本文研究结果显示,50例患者中,最为多见的疾病以椎间盘部分脱出为主,其次分别为硬膜囊受损、韧带增厚、椎间孔狭窄以及侧隐窝狭窄。由此可见,利用多层螺旋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患者进行诊断,能够及时明确患者的病变部分,以便临床医师根据病变部位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多层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的诊断中虽存在较大的优势,但在检查过程还需注意几点:(1)需在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后,加强对病变部位的扫描。(2)L5-S1椎间隙与上层间隙不平衡,在对该部位进行检查时,极易出现误诊的情况,因此还需与患者自身的情况相结合才能降低误诊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具有分辨率高、成像速度快以及可多角度成像等特点,利用该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患者进行检查,不仅能够提高检出率,还能尽早明确患者的疾病分布情况,为后续的治疗提供良好的参考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建议临床深入研究并大力推广,将该检查方式作为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癥并发椎管狭窄患者的首选方法。

猜你喜欢

椎管椎间盘检出率
大面积脑梗塞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及检出率研究
关注中老年人的椎管狭窄
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锻炼首选蛙泳
草莓椎管育苗 产出率高一倍
你家孩子胖不胖
半躺姿势最伤腰
草莓椎管育苗:产出率高一倍
山东中小学生四成视力不良,三成超重
椎管狭窄就应该手术吗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