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对四肢骨折手术患者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2021-12-29徐彩玲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9期
关键词:患肢四肢肢体

徐彩玲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9-0161-02

四肢骨折是一种发生在四肢长骨骨质的骨科疾病,其对患者骨结构完整性与连续性具有破坏作用,通常是由外伤引起的,患者多伴随疼痛、畸形、肿胀及功能障碍等症状。临床对四肢骨折的治疗,常采用手术治疗方式,但患者由于术区疼痛,难以提升干预依从性,受术前准备、麻醉及护理操作等因素影响,易给患者术后恢复带来一定阻碍,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为探究四肢骨折手术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对患者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从我科室接收的四肢骨折患者中,抽选出53例研究对象,给予优质护理,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从我科室接收的四肢骨折患者中,抽选出5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取常规护理一组为对照组(n=26),采取优质护理一组为观察组(n=27)。对照组:男16例,女10例,年龄19~69岁,平均年龄(42.25±3.41)岁,其中上肢骨折14例、下肢骨折12例,病程1~20d,平均病程(15.75±2.57)d;观察组:男18例,女9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2.79±3.74)岁,其中上肢骨折15例,下肢骨折12例,病程2~24d,平均病程(15.57±2.54)岁。查看患者上述基线资料,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强。我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次研究申请,患者对研究内容表示知情。纳入标准:患者均经B超及CT扫描等检查确诊为骨折;患者存在疼痛、畸形、活动功能受限及肿胀等表现;排除标准:既往存在骨折史患者;伴随血管损伤、严重神经及意识障碍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26例患者接受用药、饮食及生活指导,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组27例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措施。

1.2.1时刻关注患者病情 对患者肢体温度、感觉及肿胀程度进行严密监测,查看患者肢体颜色是否存在发绀现象,尤其是术后24h,密切关注患者肢体温度及感觉。如果患者存在温度异常或感觉麻木情况,为避免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当患者用药后,应对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进行仔细观察。关注患者伤口渗血、渗液情况,记录引流量与引流液颜色,保持引流管通畅,如有问题,及时汇报医生处理。

1.2.2做好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 由于四肢骨折患者术后需要长期卧床休息,患者术后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较多,受肢体活动受限等因素影响,难以立即下床,不仅易出现血液不畅问题,还易引发肢体肿胀等现象。所以,护理人员应将四肢骨折发病机制、病情、治疗方案、手术配合要点、术后肢体肿胀、产生原因等内容事先告知患者,让患者了解疼痛程度对患者康复效果影响,一方面打消患者疑虑,一方面增加患者的临床依从性,提升患者治疗及康复信心。

1.2.3做好体位及基础护理 (1)体位护理措施:指导患者处于舒适体位,为加速患者血液循环,缓解肿胀及疼痛程度,应抬高患者患肢。妥善摆放患者肢体,有助于改善患者局部疼痛及加重症状。为避免加重患者肿胀症状,应合理控制患肢高度;术后24h,为预防患者出现局部出血或肿胀情况,应冷敷患者切口。当患者为下肢骨折时,在规避心脏疾病条件下,取患者平卧位,使患者患肢与心脏平面保持一致;使肢体在重力作用下,促进静脉回流,从而缓解患者肢体肿胀情况。当患者为上肢骨折时,患肢抬高高度应保持在60°角。(2)基础护理措施:提供一个环境良好的病房环境,做好病房通风工作,保持室内光线柔和,使温度与湿度分别保持在24~26℃与50~60%左右,尽量减少强光与噪音干扰,让患者保持一个良好的睡眠状态。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告知用药时间及用药剂量,如有不良反应发生,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1.2.4实施饮食及疼痛护理 确保患者在稳定控制血糖、血压水平基础上,建议患者多食高维生素、高纤维、高钙及高蛋白食物,加速患者骨折愈合,从而有效提升患者的机体抵抗力。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详细评估,当患者疼痛程度较轻,可通过语言安慰及抚触鼓励,支持患者,配合相关心理支持法,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当患者处于中度疼痛时,除给予心理支持外,应遵医嘱给予一定镇痛药物治疗,待患者用药2h后,再次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并按评估结果给予相应护理措施;当患者处于重度疼痛时,应遵医嘱给予一定镇痛药物治疗,待患者用药2h后,再次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并按评估结果给予相应护理措施。对患者实施疼痛护理过程中,尽量保持护理动作轻柔,切忌碰触患者痛点,对患者肢端血液循环做好良好保护。

1.2.5接受功能训练及物理治疗 (1)功能训练措施:术后3d,按患者具体病情,嘱咐患者接受下肢足趾、上肢手指等床上锻炼,配合患者肌肉收缩训练,使患者在保持关节不动前提下,对患者肌肉进行紧绷训练,保持锻炼时间为15~20min。为促进患者患肢淋巴及静脉回流,消除患者肢体肿胀及肌肉萎缩,每日保持多次训练,促进患者伤口愈合。术后7d,为避免患者发生肌肉萎缩、深静脉血栓及关节僵硬等问题,指导患者开始关节伸缩活动训练。术后2周,为确保患者患肢关节灵活度,协助患者开始骨折部位上下关节活动训练。术后30d,为避免患者患肢出现变形或肌肉萎缩情况,指导患者开始患肢屈伸运动。嘱咐患者开展适量运动,多多外出晒太阳,并进行定期复查。(2)物理治疗措施:为缓解患者术后肿胀问题,對患者局部血管进行冰敷。当患者疼痛症状消失后,为避免发生冻伤,应停止冰敷治疗。为促进患者患肢血液循环,应使用红光法对患者局部肿胀部位进行照射,每次30min,3次/d。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切口干燥,促进切口及骨痂愈合与生长。

1.3指标观察 使用视觉评分法对患者术前、术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估,10分制,分数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高。使用生活质量(QLQC30)量表,从躯体、角色、情绪、认知及社会5个方面,对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差。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4.0软件统计、分析四肢骨折患者相关资料,均值表示VAS疼痛评分等计量资料,检验方式选择t值,数据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比较患者干预前后疼痛程度差异 观察组术前疼痛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1、7d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2.2比较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差异 观察组经干预,患者躯体、角色、情绪、认知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四肢骨折患者是一种临床发病率较高、由外力作用引起的常见病,患者疼痛较为剧烈。作为一种骨科疾病,四肢骨折患者除疼痛明显外,还具有体液不足、躯体危险移动、组织灌注异常及感染等多种危险,限制了患者的正常生活。临床治疗四肢骨折疾病,通常采用手术治疗方式,但由于手术治疗是一种外源性刺激,对患者关节、骨膜、肌肉及肌腱等感觉器官均会造成一定损伤,使患者出现患肢疼痛,当刺激到患者交感神经时,还会引起血管与肌肉收缩,导致患者切口存在缺血症状,从而延长了患者切口愈合时间。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受各种应激反应等因素影响,极易出现焦虑、不安等多种不良情绪,不仅会影响临床治疗效果,还会降低患者的干预依从性。所以,加强四肢骨折患者的臨床干预,对确保患者术后预后效果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近些年,随人们对护理要求的逐渐提升,护理方式也日渐丰富。优质护理是一种基于常规护理,以患者具体病情与个人特点为依据,提供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优质护理相比于常规护理,其属于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是以患者为中心的,重视患者需求,通过给予细节、持续及专业护理,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服务体验。

观察组干预后1、7d疼痛评分分别为(6.36±1.07)分、(3.86±0.73)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优质护理借助心理及疼痛干预措施,从心理方面舒缓了患者的焦躁情绪,配合心理支持法与镇痛药物治疗,有效减轻了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观察组经干预,患者躯体、角色、情绪、认知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优质护理通过实施基础干预、体位干预、健康教育、饮食用药指导等措施,从躯体、情绪、认知等多个方面,改善了患者的生活水平,提升了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总之,优质护理应用于四肢骨折手术患者,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效果显著,患者生活质量从多个方面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患肢四肢肢体
跟踪导练(四)
世界各地的肢体语言
跟踪导练(四)
小动作缓解肩周炎疼痛
肢体语言
跟踪导练(四)
乳腺癌术后护理干预对患肢功能锻炼康复的影响
乳腺癌术后患肢早期功能锻炼的护理效果观察
脑梗死偏瘫患者患肢与健肢体温、血压差异的研究
面试六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