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早期应用Medpor Titan+Medpor、可吸收板治疗眼眶骨折的疗效
2021-12-29祁玮
祁玮
[中图分类号]R77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9-0054-02
眼眶骨折并眼球内陷畸形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爆裂性骨折类型。疾病一般为钝器伤或者外力打击所导致。受到外伤时,患者眼眶眶壁受损、眼外肌以及眼球内陷,出现运动障碍以及视力障碍。对于患者来说,采用正确的干预,可以保证患者复视改善,恢复运动功能,还可以保证患者颜面部美观。临床采用的治疗方式多为种植体修复眼眶受损并对眼球移位情况进行修复。目前,临床上采用的眼眶修复材料包括硅胶、自体骨等。MedporTitan 是一种新型种植体材料,主要组成部位为多孔聚乙烯,将其嵌在钛网板中,组成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在治疗中,比较容易固定,且材质薄,容易裁剪,保证患者舒适度。手术中采用MedporTitan裁剪成合适形状后,充填至眼眶受损区,并采用Medpor 矫正眼球内陷情况,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治疗方案,并通过与可吸收板相对比,观察两种方案治疗眼眶骨折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1.1一般资料 筛选2018年2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眼眶骨折且眼球内陷畸形患者入组研究。以随机数字法分组,各30 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18-62岁,平均(34.6±3.6)岁。发病时间10-20d,平均(15.0±2.8)d。其中,单纯眶壁骨折4 例,眶颧上颌骨骨折22 例,鼻眶上颌骨骨折4例。致伤原因:交通意外20例,摔伤7例,暴力伤3例。观察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20-63岁,平均(35.0±4.0)岁。发病时间9-22 d,平均(15.6±3.0)d。其中,单纯眶壁骨折3例,眶颧上颌骨骨折23例,鼻眶上颌骨骨折4例。致伤原因:交通意外18例,摔伤6例,暴力伤6 例。纳入标准:患者均经视功能、眼球运动检查以及眼眶CT检查等确诊眼眶骨折。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合并伤者;生命体征不稳定者;不同意参加本研究者。医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全程监督,且患者及家属同意参与研究。分组基线资料,存在对比意义(P>0.05)。
1.2方法 (1) 对照组采用可吸收板修复。实施全身麻醉。常规消毒后,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其中,单纯眶壁骨折以眶下缘选择合适切口,鼻眶上颌骨骨折以眶下缘、口内上颌前庭沟选择手术切口,眶颧上颌骨骨折则在鼻眶上颌骨骨折基础上选择半冠状切口。将骨膜分离后,暴露眶壁骨质缺损区,将眼球以及脱出组织回纳,将可吸收板修剪成合适形状和大小后,填充骨折区。使用生物胶将可吸收板与正常骨组织黏合。术后观察眼球活动情况,并缝合切口,加压包扎。(2)观察组采用MedporTitan+Medpor 修复治疗。麻醉方式和手术入路同对照组。将骨折断端和缺损区域充分暴露后,将破碎的碎骨片去除。并将软组织分离松解后,还纳入眼眶内。将需要复位的骨折端使用钛钉和钛板固定。将眶壁重建,并根据眶壁缺损情况,将MedporTitan 材料修剪成型,将其用于缺损部位,并使用钛钉固定。眶壁修复完成后,对比监测眼球高度,采用Medpor 材料剪裁合适后,垫于眼眶内侧,并根据眼球凹陷情况进行调整。矫正完毕后,观察眼球活动正常后,逐层缝合切口,实施加压包扎。两组术后均常规使用抗生素、止血药物,并使用甘露醇降低框内压。术后第1个月1周复查1次,第2个月后1月复查1次,第3 个月后,3个月复查1次。
1.3观察指标 (1)评估两组治疗效果:包括运动障碍及复视改善比例。眼球运动功能评分方法为0-4级。其中,0级-4级分别为无运动障碍至受限方向最大限度运动眼球未超过中线。治愈:复视消失,患者眼球运动功能达到0级;显效:患者复视情况有所改善,至少有1 个方向的眼球运动功能高于2 级;无效:患者复视以及眼球运动障碍情况无改善。(2)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比例:并发症包括眼球内陷、眶下神经分布区麻木及眶蜂窝织炎。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计算工具为SPSS 21.0统计学软件。n及% 描述定数资料,χ检验。P<0.05,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分析 由表1可见,分组治疗有效率对比,观察组的93.3% 较之对照组的90.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比例分析 手术并发症对比,观察组发生眼球内陷1 例,眶下神经分布区麻木13例,对照组发生15例眶下神经分布区麻木及1例眶蜂窝织炎,两组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χ=1.017、0.268、1.017, P=0.313、0.605、0.313)。
3 讨论
对于眼眶骨折来说,理想的修复效果,是通过将眼外肌以及眶软组织的嵌顿解除,并将眶壁受损骨质进行修复,尽量恢复眼部生理结构,保证视力功能恢复,并尽量保证颜面部美观度。临床上常用的眼眶修复材料为自体骨、自体软骨等。而修复过程中,应当保证修复材料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并且与患者的机体不产生排异反应,具有较好的固定性[2]。随着修复材料的不断更新换代,Medpor titan材料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材料应用在颜面部损伤修复中,可以达到较好的塑性效果,并且与自体骨组织达到较好的相容性。通过多孔结构的特点,不妨碍血管、软组织以及骨组织等生长。但这种材料的单独支撑作用比较差,因此,在对受损凹陷的眼球进行修复时,又加入了Medpor 材料,以保证眶壁支撑效果。由于Medpor titan这种复合材料是通过将Medpor titan镶嵌2层多孔聚乙烯材料中,通过利用钛网的放射显影性以及多孔聚乙烯可容纳纤维血管生长的优势,可促进眼眶内骨折尽快愈合。并且在对眼眶和眶容积重建中,可通过与Medpor 相结合,对眶壁以及眼球内陷情况进行较好的修复,达到改善复视以及运动障碍的作用。对于患者来说,该复合材料表面比较光滑且具有较好的镶嵌式结构,在眼眶骨折中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从临床治疗效果上看,Medpor titan独有的钛网形式,可以保证其良好的塑型性,其具有良好的曲面弧度。修复过程中,材料可紧贴患者眼眶缺损区,边缘及表面均比较光滑,对软组织的损伤比较小。使用过程中,还可根据患者眼眶缺损程度,采取1-2mm 的过矫方法,结合水肿等因素,达到较好的修复效果。手术后对眼球运动情况以及复视情况进行确定,可保证手术效果。可吸收板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修复材料。用于眼眶骨折的治疗中,可通过修复材料将眶腔封闭,促进眶壁内的结缔组织和纤维组织等生长,并且在眶壁内可降解吸收,无需二次取出。这种修复材料是由聚酯类材料组成,乳酸以及乙醇酸是其主要单体。而这种复合材料,在体内可通过水解作用分解为乳酸,经体内循环后,转化为二氧化碳及水的形式排出體外,一般来说,植入12个月后,会被完全吸收。
本研究结果显示,分组治疗有效率对比,观察组的93.3%较之对照组的90.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在对患者运动障碍以及复视的改善效果方面,Medpor titan+Medpor与可吸收板利用没有太大的区别,均可通过对眶壁以及眼球进行有效的支撑,而改善其眼部功能。手术并发症对比,观察组组与对照组的眼球内陷、眶下神经分布区麻木以及眶蜂窝织炎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在采取可吸收板治疗过程中,容易因为其降解而发生炎症反应,导致眶蜂窝织炎的发生。但随着修复材料的不断改进,这种感染情况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对于两组手术后发生比较多的后遗症眶下神经分布区麻木,多为手术刺激眶下神经有关,与使用的修复材料无关。因此,这种并发症需要在手术操作中加以注意,防止对眶下神经过度挤压。
综上所述,Medpor材料是一种新型修复材料,钛网有多孔特征,有助于眶壁软组织、血管等的生长,可促进眼部正常功能有效恢复。其边缘光滑、材质轻薄,可塑性强,可根据受损眶壁情况进行修剪,形状、大小符合率高。而可吸收板则具有较强的生物相容性,降解程度高,不需要二次手术。从治疗效果来看,两种修复材料各具修复优势,但对患者眼部运动功能以及复视的改善效果好,颜面部美观度高。这两种修复材料在治疗眼眶骨折中均发挥了显著疗效,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