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背景下交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路径

2021-12-29马建文胡宴才石庆国

航海教育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交通管理文科融合

马建文,胡宴才,石庆国

(山东交通学院 国际商学院,山东 威海 264200)

一、引言

2019年4月,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提高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其中,新文科建设的要义在于引领学科方向,回应社会关切,坚持问题导向,打破学科壁垒,以解决新时代提出的新问题为指归,重点工作则在于新专业或新方向、新模式、新课程、新理论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1]。要求传统文科专业要深化专业改革,结合社会发展新需求、学科交叉融合新趋势、科学研究新成果,加强传统文科专业的内涵建设,建设新兴的文科专业[2]。新文科建设是建立在文科自身属性的基础上,在全球信息化和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根据国家、社会和人的价值追求而做出的在文科教育方面的创造性改造和创新性发展的战略决策,是一项促进文科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跨地域交叉融合的必要性决策[3]。

当前,国内学者对新文科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4-7],研究成果为新文科的宏观导向、基本内涵、人才发展等奠定了基础。但总体来看,新文科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系统化、实质性建设还未完全展开,其核心实施路径及融入具体学科、特定专业的相关成果还不多见,研究的系统性、精准性还有待提升,按照新文科建设理念和思路开展交通管理等特色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研究亟须加强。为此,在现有研究基础上,从对交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必要性分析着手,明晰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交通管理人才需求特征,探讨交通管理专业改革与发展路径。

二、新文科背景下交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必要性

新文科建设是在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新型数字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背景产生的,是为了突破传统文科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思维方式,以社会发展和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守正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实施路径,推动跨学科、多专业融合发展,促进文科人才培养的创新升级,从专业导向变革为需求牵引,从学科分类变革为交叉融合,从适应服务变革为主动服务。

交通管理专业人才直接服务于航运管理、港口运营、航运经济等多专业交叉融合的现代航运业生产服务一线。而航运业发展革新速度快,涉及领域广,具有典型的应用性、复合性、时代性、国际性、拓展性等特征,这促使行业对应用管理与实践操作的交通管理人才要求具备多学科、广技能、新技术复合的综合素质。为适应时代变革,顺应新文科发展理念,交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具有必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1.新兴技术对行业的颠覆改变

随着物联网、虚拟现实、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兴技术正逐步实现向产业演化,数字化、智能化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特征。新技术革命下,航运业的经营管理者将由船东向技术企业转变,航运货物种类和规模将由以传统能源为主的大宗货物向高附加值的货物转变,港口生产运作方式将由自动化向无人化转变,海上运输组织模式将由标准化服务向个性柔性化的定制运输服务转变,航运产业链信息资源将由孤立不透明向协同共享转变。在此发展趋势下,交通管理人才对新兴技术的掌握与应用是适应未来航运发展的基础。

2.未来行业对新型岗位的需求

新兴技术对行业的改变将催生新型岗位、新型角色,传统岗位将会被替代,原有工作方式将会发生改变,这将导致传统文科所培养人才需求大量减少甚至面临淘汰,而适应未来行业发展的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为此,文科专业人才培养应主动应变、加快求变。

3.国家战略和国情的需要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新布局,建设交通强国、海洋强国等国家战略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部署。新国情和国家战略的实施加速了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需求,交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须面向中国当下及未来要面对的新的问题和挑战,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国情发展需要。

三、新文科背景下交通管理专业人才特征

人才特征决定了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也明确了专业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交通管理专业是为培养精通港口、航运企业经营管理知识的应用型人才而开设的公共管理类专业,是服务交通强国、航运强国等国家战略的支撑对口专业。交通管理专业虽属公共管理,但从实践的角度看,又具有较强的工学要求,属于典型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下的应用型新文科专业。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向全社会快速渗透,交通运输业大步迈进智慧时代[8]。智慧港口、智能航运、智能船舶等的发展颠覆了行业运营的方式,重新定义了行业人才的要求,使得传统文科下的交通管理人才培养面临新的转型。新文科建设下,基于传统与革新有序衔接、知识与能力相互融合、技能与素质稳步提升的宗旨,从人文素养、知识体系、“智能”结构、创新创业四方面探析新时代交通管理人才的内涵和特征。

1.广博深厚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主要包括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行为几个方面。提升人文素养是新文科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客观要求。对于解决某些人类根本性的问题而言,人文素养往往起到更为关键和决定性的作用。当今世界,以国家主流文化、民族价值观、社会制度和国际影响力等为重要指标的国家软实力竞争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而我国正处于“一带一路”倡议,海洋强国、交通强国等国家战略建设的关键时期,因此,新文科建设应首先立足于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独立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使学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以及深厚的家国情怀的堪当民族复兴大业的新时代人才。

2.交叉融合的知识体系

新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学科间的交叉,与理学、工学新兴领域进行交叉融合,成为新文科的重要内容之一[4]。航运业是一个要素和环节多重复杂的综合性行业,涉及国际贸易、港口码头、货物运输、船舶交易、国际金融、海上保险、信息技术、政策法规、船舶运营、市场营销、海事法律等多个领域,新一代技术的发展推动航运业所需岗位不断更新、细化,这要求交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突破传统公共管理学科人才培养的专业束缚,适应新经济、新技术与新业态发展趋势,面向产业未来发展,优化和重组相关知识体系,构建跨学科、整合型课程结构。

3.前沿全面的“智能”素质结构

“智能”素质结构是面向未来的智慧思维能力与传统文科下应用技能的综合和深化。“智能”是基于人文素养基础,将融合的知识进行应用转化的核心途径,科学合理的人才“智能”结构,是进行创造性价值实现的关键条件。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智能培养既要注重传统的文科人才能力培养核心要素, 更要注重对人才智慧潜能的后天挖掘。在面向智能航运产业体系、面向新文科建设的前提下, 尤其应以对人才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信息能力、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等前沿全面、动态综合的“智能”素质结构的培养为重中之重。

4.持续强烈的创新创业精神

2021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提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9]。新文科建设既包含创新的特质,又需要创业的品质,持续的创新意识和强烈的创业精神是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知识积累转化和人才“智能”精准提升的关键载体和重要路径,是新时代人才新思维范式的根本要求。因此,持续强烈的创新创业精神是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人才培养的基础,是充分发挥新文科交通管理专业社会服务功能的核心内容。

四、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交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路径

以上述对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交通管理专业人才特征分析为导向,对比新文科时代特征,面向新技术革新、行业未来趋势、国家战略发展需求,以学生为本,以探索时代性、国际化、应用型的交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为目标,基于交通管理专业自身特性,以培养机制改革着手,从课程结构、培养平台、师资建设等多维度出发,构建具有跨界整合、创新驱动、应用实践特征的交通管理专业新文科人才改革路径,培养以德为先、具备家国情怀、服务行业持续发展、满足国家战略发展需要的新文科交通管理专业人才。

1.优化人才培养机制

人才培养机制是人才培养中稳定的范式化结构,是人才培养效果的有效保障。扎实推进新文科建设理念在交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融入,面向产业需求,精准、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科学重构、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构筑顺应新文科建设理念、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如图1所示。

图1 交通管理专业新文科人才培养机制

未来交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是以智慧港口作为航运的核心节点,以智能船舶为航运的关键环节,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智能化的港航设备、物流设施,对航运生产运营全过程进行系统管理、智能规划,综合国际贸易、跨境电商、港航系统工程、人工智能技术等知识、技能于一体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为满足上述未来交通管理人才培养需求,交通管理专业新文科人才培养机制以国情变化、国家战略发展需要、新文科建设要求及产业发展趋势为人才培养的外部驱动力,推动人才培养方案的精准优化、科学调整;以人才培养平台为保障支撑,以课程体系革新为核心要素,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学生的人文素养、知识体系、“智能”素质及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为目标,形成人才培养的内部保障,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通过“外部驱动”与“内部保障”机制的协同运行,保证交通管理专业新文科人才培养过程的系统性、科学性、连续性,有效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2.丰富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部分,是新文科人才培养改革的重点。以学科交叉融合、产业应用为导向,以课程模块为基本单元,打通课程知识体系和课程资源共享路径,革新交通管理专业新文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交通管理专业新文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交通管理专业新文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系统结合港口、航运系统产业发展需求变化和动态发展趋势,以课程展现航运生产运营流程,将交叉融合、前沿创新理念渗透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以培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的通识教育模块为基础,以培养逻辑辨析能力、复合前沿型思维的学科基础模块为引导,以培养产业核心技能、综合创新能力的专业综合模块为核心,以提升“智能”素质、创业精神的素质升华模块为目标,以培养应用实践、综合运用能力的实践应用模块贯穿理论课程,形成交通管理专业新文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3.构建多元融合的“产科教创”培养平台

交通管理专业应用与实践并重、前沿与传统共存、学科交叉明显,需要有科学系统的、高质量人才培养平台为支撑,实现交通管理专业新文科人才培养交叉融合、应用创新、多元个性,形成行业、产业、学校、社会融通培养模式,如图3所示。

交通管理专业新文科的人才培养平台以面向产业需求、服务区域发展为原则,以融合协同培养为抓手,以人文思政为基础,以应用创新为导向,以创新、前沿型实验为教学、科研驱动,以产业联动、需求牵引为教学手段和科研目标,以培养高质量航行业人才、孵化科研创新创业成果为产出,形成学科融合、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双创融合的多层次、开放型人才培养平台。

4.打造跨界融合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中的主力军和决定性因素。交通管理专业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理论实践结合要求高,这就决定了交通管理专业新文科专业建设是知识体系融合重构、教学方式创新多样、应用实践并重的人才培养过程,同时要求培养新文科人才的师资具备课程与思政融合、多学科融合、理论实践融合、传统基础与前沿技术融合、创新创业精神融合的多层次、动态性、系统化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因此,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师资队伍的建设应以师德师风建设为引领,以跨学科、跨专业、懂技术、熟实践的复合型师资团队为关键,以教学能力提升为目标,加强与行业、产业对师资队伍的联合培训,形成专兼结合、知识复合、交叉融通的新文科师资队伍。

图3 交通管理专业新文科人才“产科教创”培养平台

五、结语

服务时代发展、服务区域建设、服务行业需求是人才培养的目标,新文科建设为交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改革提供了机遇和挑战。交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结合专业自身特点,立足新文科人才培养理念,面向海洋强国及交通强国战略发展需求,对接未来航运发展趋势,培养符合新时代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本文通过科学分析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交通管理人才需求特征,提出了交通管理专业新文科人才培养改革的具体路径和方法,后期还需在具体实施中不断完善、优化,尤其是新文科交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方面还需继续研究,以更好地实现交通管理专业新文科人才的高质量培养。

猜你喜欢

交通管理文科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2001—2020年交通管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融合》
取消省界收费站对高速公路交通管理的影响及对策探讨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求学·文科版201806、07合刊
孙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