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实三新”模式的大学生党员培育路径研究

2021-12-29寇亚莉戚瑞静路璐

南方论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生力军党性学生党员

寇亚莉 戚瑞静 路璐

(商丘师范学院 河南商丘 47600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事业既面临着历史新方向、矛盾新变化、时代新使命,又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利益集团重组等诸多难题。机遇与挑战共存,风险与发展同在,对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与中坚力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大学生党员作为党的事业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其高质量发展对于实现时代新使命意义深远。在“云、物、移、大、智”时代,生力军党员质量参差不齐,创新党员的培育路径,利用实习、实训、实践,打造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的新路径、新平台、新阵地,培育新时代生力军力量任重而道远。

一、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现状概述

本研究以商丘师范学院学生为对象开展调查工作,共发放问卷750份,其中党员(预备党员)550人,非党员200人,问卷有效率97.9%。问卷内容涉及学生入党的希望值与递交申请书的时间、是否了解十九大修改后的新党章、是否了解党的相关政策理论等问题。关于“您是否希望入党”的问题,有90.2%的大学生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关于“入校多久后递交入党申请书”,一年之内递交入党申请书的累计百分比为89.8%。从学生入党的希望值与递交申请书的时间我们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入党愿望,积极性比较高,对此党务工作者要把握时机加以引导,确保正确入党动机树立。

此外,我们还发现对于党的相关知识,学生基本能够了解。在“您是否知道入党条件”“您是否了解十九大修改后的新党章”两项调查中,知道入党条件及知道一部分的大学生占了91.2%,说明绝大部分大学生了解入党条件。有57.2%的大学生完全及基本了解十九大修改后的新党章,而有32.6%的大学生知道很少,10.2%的大学生完全不了解。可见大部分大学生对于十九大修改后的新党章还是认识不够。综合以上两点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党的相关知识基本了解,但是掌握还不够,需要加强对党的相关知识的学习。

综合分析问卷结果,并结合后续深入访谈了解,我们发现当前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总体状况较好,思想积极健康向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具有较强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希望。在针对550名党员(预备党员)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党员基本能掌握党的相关理论知识,关心国家大事,对十九大也有一定的了解,具备青年知识分子党员应有的党性修养。但是,部分学生入党后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出现了思想滑坡、精神懈怠的现象,忽视了思想素质建设,并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奋斗意识淡化、协作精神不强、模范作用不能发挥等问题。

二、新形势下增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的迫切性

(一)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所在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1],学生是处在中心方位的,具有无限发展的可能。“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2]大学生作为具备较高综合素质与专业素养的青年一代,是新时代党的事业发展的后浪,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接班人与中坚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3]。而党的关键有赖于永葆纯洁性与先进性的高质量党员。只有加强党员质量建设,确保党员队伍整体保持较高党性修养,才能较好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高效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是我们党需要重点培育的生力军。高质量做好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是时代交付的政治使命,也是我们实现民族复兴重任的关键所在。

(二)新时代发展的现实要求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英国脱欧,疫情大考,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及网络新媒体的日新月异,西方文化思潮与价值观念的冲击,生力军党员在培养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理想信念和党性修养弱化,理论修养薄弱,大局意识较差,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模范作用不能发挥等系列问题在大学生党员身上都有不同程度显现。因而,高度重视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注重打造系统化教育与培养模式,是新时代赋予高校的重要使命。

三、“三实三新”模式的大学生党员培育路径探索

商丘师范学院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实行三级培训制度,经过初级、中级、高级培训,积极分子基本能够达到党组织对一名党员的要求。但是,在成为预备党员尤其是转正以后,对其后续教育管理有所放松,相应也出现党员思想懈怠问题。行百里者半九十,必须建立系统化的党员教育管理体系,以保证党员队伍的高质量发展。基于此,商丘师范学院测绘与规划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结合学院专业实际提出构建“三实”平台,立足于专业人才培养需求,依托相关社团组织,结合学生特点,利用专业实习、技能实训、社会实践,探索系统化的党员教育培养新路径、新平台、新阵地。经过不断摸索、实践,已形成了“搭建‘三实’教育平台,构筑‘三新’锻炼高地”的学生党员培养教育新路径,并在党员队伍中初步实现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一)利用专业实习,拓展党性教育的新路径

党领导人民在新中国成立和建设的伟大历程中形成了丰富的实践成果,其所蕴含的革命文化、革命精神等为党性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丰厚的素材与载体,是革命先辈留下的宝贵财富与可创设性教育资源,在党员后续教育管理中要充分利用起来。

为加强对学生的党性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其党性修养和思想政治觉悟,借助地理科学、地理旅游等专业学生实习之机,充分利用纪念馆、红色影像资料等蕴含的革命精神、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爱国情怀引领学生党员成长成才,拓展党性教育的新形式。通过参观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历史博物馆和雷锋事迹展览馆,了解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改革和建设的艰辛历程,领悟党在中国革命历程中的重大作用,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图强,报效祖国的信念;通过缅怀邓中夏、何宝珍等革命先烈,领会其英雄事迹和壮烈之举,培养学生不怕牺牲、乐于奉献的无私品质;通过参观“胜利1945” 史料陈列厅、南京大屠杀纪念碑、纪念雕塑等,激励同学们以史为鉴,树立知耻后勇,发奋力强,珍爱和平,振兴中华的理想信念。

(二)结合技能实训,创设党性锻炼的新平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党的先进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重要环节,也是巩固教学效果和提高培训实效的有效途径。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扎实的实习、实训是学生掌握专业本领最有效的途径,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在专业技能、实践经验、工作方法、团队合作等综合能力方面有较大幅度提升。为增强生力军党员的综合素质,提升其专业技能与党性锻炼,提高其深入群众、服务社会的本领,我们结合产学研项目,创设性地把党性锻炼与专业实习实训结合起来,创设党员后续教育的新平台。我们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包括地籍测量、控制测量、城乡规划等方面,大部分要求学生到工地或乡村进行实训,工作强度大,工作条件差,接触到的都是工作在基层的工人群众,在非党员学生有抱怨、干劲不足的时候,需要党员学生顶住压力,走在前,发挥“头雁”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拉近了党员学生与基层、群众的距离,实现了自身价值,满足了“自我实现需求”,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这一实现会激发其更大的热情,投身到学习工作中去,进一步密切与群众的关系,避免脱离群众的风险。巡而往复,不断提升学生党员的修养素质与专业本领,达到后续教育的效果。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当代生力军党员要走与人民群众相联系的道路,自觉地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利用实训教育平台,在提升学生党员专业实践技能的同时,锻炼了其意志,提升了党性修养,密切了党群关系,使其自觉建立起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拓展社会实践,打造党员教育的新阵地

扎实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平台,是社会主义接班人了解基层、服务社会、塑造品性的重要途径。为此,测绘与规划学院结合学院专业实际,依托社会实践打造党员后续教育的新阵地,引领大学生走出学校,走进基层,深入群众中去。充分利用本院社团组织,包括晨曦地理协会、悠游旅游协会、ME学会等,积极探索、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学雷锋树新风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导游风采大赛、测绘技能大赛活动等,打造具有学院特色的实践项目,将社会实践与专业能力提升、未来职业发展、创新创业、服务社会结合起来。通过组织学生党员开展社会调研、社会帮扶、社会服务等,把对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延伸到课堂和校园以外,使学生党员在实践中接受社会教育,收获成长经验,享受奉献快乐,增强党性修养。

四、注重“三个结合”,助力党员质量再上台阶

党员发展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完备发展过程,在进一步探索、打造“三实”教育平台的同时,需要针对专业、个体学生特点,从学校、学院现实情况出发,注重将学生党员培育与学校发展紧密联系,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教育活动相统一,将普遍教育与重点关注相结合,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党员质量提档升级。

(一)把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与学校发展相结合。提升生力军党员在青年群体中的感召力、影响力,要在培育过程中厘清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强化党员意识,进一步把学生党员教育、党性锻炼与学校中心工作相结合,发挥学生党员的榜样示范和行为引领作用,以点带面,塑造比、学、赶、帮、超的优良学风和拼搏进取的文明院风、校风,推进党员培育、学校学院发展工作协同并进。

(二)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教育活动相结合。坚持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活动,实现由单一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向追求文化知识与动手能力并重的综合能力提高转变。通过实习、实训、实践打造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实践基地,实现教育管理与实践活动的常态化、阵地化、科学化;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初心·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给党员压担子,增强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责任意识;激励学生党员带头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创业和学术研究项目,塑造向上向好的学术氛围,带动优良学风的形成,为学生党员综合能力提升和作用发挥提供广阔的舞台,同时利用好课程思政培育时代新人的合力作用,不断提高学生党员的理论水平和党性素养,实现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三)将普遍教育与重点关注相结合。将学生管理工作中“抓两头带中间”的做法,引入学生党员培育工作的全过程,在发挥学生党员骨干的榜样和示范作用的同时,重点关注由于各种原因在思想上有“滑坡”,在工作和学习上有“松劲”现象的学生党员。了解他们产生这种现象的具体原因,改变过去教育管理工作中对其主动关切少、观望坐等多,单向接受汇报多、双向思想交流少的现象,开展谈心活动,加强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党员的思想实际,帮助他们克服和解除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和困惑,做到点面结合,提高教育效果。学生党员不仅要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在学习上也要有比其他一般学生过硬的专业修养与技能,教育引导学生党员带头努力学习,扎实掌握专业技能,把党优良的作风传统与专业能力相结合,将党性教育与锻炼融入到专业教育中去,不断提升学生党员的综合素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共产党人的使命是为实现民族复兴而不断奋斗。“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4]青年人有信念、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力量,民族就有希望。作为优秀青年代表的生力军党员更是这一历史使命的主要践行者。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者更应切实肩负起时代责任,注重党员发展质量,创新党员教育新路径,与时代发展相结合,进一步探索专业实践、技能实训、社会实践党性教育平台,以期不断提升生力军党员的党性修养,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在实现民族复兴的生动实践中激扬青春梦,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猜你喜欢

生力军党性学生党员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学生党员在文化惠民主题活动中的专业优势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高校学生党员党内生活常态化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措施研究
图表
“海归”已成创新创业生力军
学思磨党性 信奉廉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