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在通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与措施
2021-12-29保云
保云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 江苏南通 226007)
据教育部统计,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2万名各类外国留学生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1004所高等院校学习。其中,在苏留学生4.58万人,在全国各省市中排名第三。2019年9月,南通在校留学生已突破1270人,生源遍布世界各地。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全省各高校为在苏留学生的身心安全筑牢健康防线。据江苏省教育厅信息显示,截至2020年2月12日,江苏85所高校共有7645名留学生寒假留在了江苏,736名留学生滞留在境内其他城市,没有发现一个确诊和疑似病例。在后疫情时代,如何进一步加强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们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
一、研究现状
纵观文献研究,课题组以“在华留学生”为关键词进行检测,发现学者们主要从全面综合概述、管理及体制问题、日常具体问题、教育教学、教育质量监督、国外先进经验启示等方面,围绕来华留学生的教育模式、发展现状、招生管理、培养目标、教学课程等问题进行探讨。
课题组又围绕在华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知网检索。检索发现,学者们一般从在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意义、内容、方法、对策等方面开展研究。如刘世伟指出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遵循:一是积极作为,但不强加于人;二是严管厚爱;三是平等信任,有针对性。[1]邓刚、周梨洪提出,以知、情、意、行为目标内容,更贴近来华留学生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度以及认知行为的阶段性转换。[2]王悠、黄蓓蕾认为重塑课程结构,构建以《汉语》《中国概况》以及社会实践等必修课程为核心,探索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3]
二、加强在通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加强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建设教育大国、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国际化校园、加强留学生教育管理的必然要求。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逐渐被连为一个有机整体,思想的交流碰撞与融合变得更为直接与激烈,中国势必需要“走出去”,面向世界,在交流中促进自身的发展。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出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且了解中国、认可中国、热爱中国的外国留学生至关重要。
南通作为中国近代第一城,通商遍布全球,全方位融入苏南,对接上海后,南通将会以更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在通留学生教育不仅仅是语言或专业技能教学,同时也要注重加强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在与世界多元的思想交流碰撞中,对在通留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改变观点认识,既是保证教学、强化管理、培养人才的必要举措,也有助于培养出更多地为南通、为中国进行正向宣介的高素质外国留学生。通过他们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并将中国的先进技术和中国认同感带到世界各地,在全球化视域下向更为广阔的受众群体进行传播,展示中国形象,发展国际友谊,赢得世界认同。
三、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开展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不多
当前针对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比较有限,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深入,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专门针对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简单归因为传授者方面的问题。理论创新是各方面创新的先导,缺乏理论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始终难以获得突破性发展。
(二)加强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不强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高校高度重视我国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随着时代的进步,原来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变化,对外国留学生来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在高校教育管理者的认识上还存在随意化,认为文化和信仰存在差异,工作开展有难度,效果受限。
(三)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针对性不强
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载体和形式创新不够,与时代发展融合性不佳,活动内容过于碎片化,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覆盖面不强。活动的前期设计思想教育的针对性不强,没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于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和展示中国形象的应有作用。
四、加强在通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以浸入式课堂教学构筑知识基础
坚持立德树人,以生为本,积极开展“全员”协作,强化思想教育。探索打破我国传统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模式,构建“思政理论课、中国国情课、中国文化课”三位一体的复合型思政课程体系,在潜移默化的课堂思想教育和引导中,不断更新和转变留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认知和政治认同,让更多的留学生能够了解南通,走进中国,不断提高留学生在华的幸福感。创新留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追求专业教育和思想教育的有机统一。通过电视电台、书刊、网络媒体等先进教学方式和手段的运用,弥补纯课堂理论教学的不足。建立“微课堂”,让更多的留学生直接参与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来,帮助留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拓宽中国国际传播外延,培育和塑造了解中国、热爱中国、宣传中国的国际传播者。
(二)以真情式交流谈心增强人文关怀
广泛开展在通留学生的交流谈心活动,“全过程”关爱和管理在通留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活动等,让留学生能够真正融入大学。深入了解不同国家学生的差异化背景,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愉快交谈,多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鲜活和有吸引力,贴近工作,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从“以生为本”的角度出发,进一步细化学生管理,切实提升留学生的教育质量与管理水平。尊重留学生在风俗习惯、语言和文化中存在的差异,以合理、公平、审慎为原则,帮助来华留学生了解中国国情文化,尽快融入南通。
(三)以多样式校园活动展示学生风采
结合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佳节,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写春联、包粽子、做月饼等互动活动,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增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开展中外学生面对面等交流学习活动,相互介绍、学习、交流,让更多的留学生对中国更加了解。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加强学生骨干、活动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教育,充分展示学生风采,并以点带面,不断加强留学生群体对中国的认同感。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积极开展“线上沟通”和“线下教育”相融合,通过微信发起和组织丰富多彩的“互联网+”下的团学活动,将线上活动与线下活动相结合,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
(四)以体验式社会实践搭建拓展平台
组织带领在通留学生深入领略江海文化,了解区域优势,感受城市魅力,增强南通城市吸引力。通过实地考察调研、举办专题讲座、线上线下文化实践活动等方式,有效提升在通留学生专业技能和社会担当意识,感受专业服务面和社会影响力。组织参观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址、先进事迹陈列馆,参与关爱特殊儿童、社区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新时代中国建设的成果,“全方位”提升对中国的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