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理论·实践:三维视角透析中国制度自信

2021-12-29武梦晨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特色制度国家

武梦晨

(天津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西青 300387)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执行能力的体现。”强化制度自信,能够让人民深刻理解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推进政策的有效贯彻执行。

一、历史维度追溯制度自信之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植中国古代优秀制度文明,并在历届党中央领导人的带领下不断的进行探索和完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是制度自信的历史性由来。

(一)制度自信源自中国古代优秀的制度文明

一个国家的制度体系总有其历史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是“舶来品”,而是从中国古代制度文明的丰富思想中发展起来的,中华民族历史上曾有过开元盛世、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繁荣景象,孕育了享誉中外的制度文明。现在的省县制度是由秦朝的郡县制发展、演变而来的。明代监察御史前期具有相对独立的权力,但是后期职能却有所衰弱。在当时专制制度之下,对官员的权力没有形成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很容易出现官员中饱私囊的现象。当前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中,我国坚定不移的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针,将各种腐败现象扼杀在萌芽状态。隋朝开始设立的科举制度是现代应试教育体制的雏形,虽然有其腐朽固化的一面,但在挑选贤能方面的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些制度文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也是中国人民制度自信的历史来源。

(二)制度自信源自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正确认识和积极探索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以后,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始终没有跳出封建制度的束缚,之后进行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也都因为不适应中国的国情,相继失败。中国要想实现民族振兴,维护一小部分人利益的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十月革命”的胜利使走社会主义道路成为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的共识。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建立共产主义制度这一信仰就一直植根在每一个党员心中,继续领导人民进行不懈的抗争,在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如果不走社会主义道路而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很难取得经济上的独立,甚至会像非洲、拉丁美洲一些落后国家一样被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钳制。1953年开始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成分开始在所有成分中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制度比旧制度优越,如果没有优越性,那么旧制度就不会推翻,新制度也不会建立”[1]。从来源上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经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建立的重要来源,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三)制度自信源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方面的制度体制经过改革都日臻完善。在政治上,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各民主党派建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关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入了发展新阶段,这种在中国土生土长的政治制度更能倾听不同党派的意见,促进民主决策,除此之外,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也逐步确立。经济上,认清了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党的十四大和十五大先后对我国经济体制目标和制度作了阐释。法律上,加快宪法等各项法律的修改完善,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奠定基础。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推进了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的布局,协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和国家对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认识逐渐科学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愈加完善,保证了我国社会的有序运转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这也是制度自信的来源。

二、理论维度诠释制度自信之旨

任何制度的确立都需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和文化涵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形成过程中始终依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指引方向,依托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涵养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制度自信的理论性由来。

(一)制度自信源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理论,论证了社会主义制度存在的必然性,它是科学的理论体系,构建了社会发展的框架。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了空想社会主义学派的唯心史观,创建了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观,指出社会主义终将迎来胜利,成为了由空想社会主义向建设社会主义转变的行动者。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面对不同国家的国情时,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创新理论,以此指导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五四运动开始,中国的革命形势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合适的社会环境,在此之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开始广为革命者所接受。事实证明,苏联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遵循正确的理论指导,僵化呆板的理论战线已经不能为发展变化着的时代提供有效的指引。当今社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企图用“西化”和“所谓的民主”为借口来影响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我们要坚定主阵地,文化可以多样性,指导思想绝不能多元化。马克思主义在主流意识形态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这一事实不能改变,这样既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又保持了中国制度的方向性,这是中国人民坚定制度自信的理论来源。

(二)制度自信源自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依托

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毛泽东主席提出了“实事求是”这一指导思想。任何一个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都要与其具体国情相适应,我国土地面积广大,民族种类众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在各自生活的地方进行各自的管理,增强了管理的灵活性和民主性。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属于上层建筑,需要与我国国情相符合。将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科学地结合在一起的方式不但要让政府调控发挥作用,同时还需要市场自行调节,不至于“一边发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能想象突然搬来一座政治上的飞来峰”[2]。我国政策方针的制定需要实事求是,考虑历史传承性和未来政策施行的可能性,一切超越或落后于我国发展阶段的制度都应该避免,在维持社会有序运行的基础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革新。

(三)制度自信源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涵养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我国制度自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任何一个国家制度的发展都以文化的历史继承性和社会思想条件作为基础,对其他国家的制度的借鉴绝不能代替本国文化的滋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发展就是来自文化传统与制度创新的科学结合。如果不重视文化的影响,制度的发展就缺乏土壤,其有效性和社会认同感都会大大削弱。我国正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阶段,需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的支撑来提高全民族的凝聚力。“天下大同”“和谐共生”“仁爱”“亲仁善邻”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新时代强调制度以人民为主体,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当前中国正处在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能否从制度建构层面给国家发展以保障,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不断推动我国优秀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在中国优秀文化的涵养中为制度完善提供精神支撑。

三、实践维度巩固制度自信之基

我国正确的实践为坚定制度自信提供了充分事实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主要思想的,基于与西方国家的比较优势的制度,这是制度自信的实践性由来。

(一)制度自信源自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

鸟无头不飞,中国在前进道路上需要一个坚强的领导来指引方向。如果说全国是一盘棋,那么中国共产党就是其中的“帅”,坐镇中央,它有着统筹全局的能力和长远的发展眼光。在中国的转型期间,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党去统筹调动一切资源,社会矛盾就会越积越多,进而影响国家的发展大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发展经济上来。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13个显著优势,最大的优势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要始终追随党中央的正确决策和政治立场,只有这样,党才能带领人民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赢得一个又一个成功,对中国制度充满着自信,实现由站起来到富起来进而强起来的中国梦。

(二)制度自信源自以人民为中心的道义基础

党的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以人民为中心”充分体现了党性和人民性。马克思和恩格斯表示,无产阶级运动是为了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这一点与资产阶级运动有所不同。[3]这说明,资产阶级首先考虑的是少数掌权者的利益,而无产阶级则是把多数人的利益放在首位。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广大人民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思想下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只有真正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的制度,才可能是“好的”制度,才能为制度自信奠定坚实的基础。如何判断一种制度既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又能满足人民的需求,共产党人对此有明确的标准。邓小平曾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4]。此后,历届领导人都非常重视的“以人为本”,制定了大量以人为本的方针政策,从这些方针政策上看,都体现人民的需求。同时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让人民群众敢说话、说实话。总之,无论一个国家选择何种制度体系,都要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切实需求作为标杆,让老百姓每天都有幸福感,让制度优势的独特魅力得到充分彰显。

(三)制度自信源自与西方国家制度体系的比较优势

宋鲁郑在《中国能赢—中国的制度模式何以优于西方》中指出,今天的中国制度不仅是一百多年来最成功的制度,也是六十年总体看来全球表现最佳的制度。[5]与西方制度相比,中国的制度体系存在以下比较优势。首先,可以保证社会有序运转,减少相互扯皮的现象。我国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不但要在党内营造民主氛围,形成科学决策,又有统一领导下的集中,维持政权稳定提高办事效率;西方的组织原则是三权分立,容易受各个政党背后利益集团的影响,造成事情的推诿扯皮。其次,可以保证政令的延续性。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无论是哪一届领导人都会在这一宗旨的指导下活动。中国政府制定的发展计划可能是五年、十年甚至五十年,下一届领导人上任之后还会继续执行,保证发展计划的连续性。而西方是自由选举,候选人依靠他们背后的大财团进行权钱交易,各个政党都只会做有利于自己党派的事情,这就不利于政策的连贯性。最后,中国共产党有绝对的中央权威和群众信服力,可以有效整合各种社会资源,能够领导人民进行各种大型活动。在抗洪救灾、疫情防控等大事上无不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是其他国家的社会制度所不能比的。

我们对制度保持信心,但不能盲目自满,更不能局限于眼前的一点成绩而忽视了创新。我们在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最有效最管用的制度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制度体系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完善,让我们的制度优势得到最大限度地有效发挥,以坚定的制度自信推动国家走向富强,让人民都能享受国家发展带来的成果。

猜你喜欢

特色制度国家
特色种植促增收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制度空转,是“稻草人”在作怪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某些单位的制度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