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视域下幼师生专业能力生成路径研究

2021-12-29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产教师生幼儿

宋 斐

(长治幼儿师范 高等专科学校,山西 长治 046000)

建立高素质专业化的幼儿园教师队伍是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点内容,提升幼师生专业能力,可以在就业实践中为幼儿营造优质的教育环境,为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幼师生专业能力涉及的内容较多,如环境的创设、活动的组织、专业知识水平、激励教育评价、合作与互动等,可以高质量进行教学,促使幼儿在学习中实现全面发展。

一、幼师生专业能力的界定

实际上,幼师生专业能力主要是指幼师生在开展教育过程中自身具备的能力,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如生活情景、学习情景、探索情景等,在幼儿园管理、保教工作、教育创新中展现的一种教育能力。我国现阶段提出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明确对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行界定,要求幼师生在发展过程中,具备环境创设利用、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的引导支持、活动的计划与实施、幼儿的激励与评价、教学的沟通与合作等,以保证幼儿教育有效的开展。因此,在当前的背景下,应加强幼师生专业能力培养,从多个角度进行创新,将外在形式存在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转化为内在的精神与能力,提升幼师生的专业素养[1]。

二、产教融合视域下幼师生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我国逐渐加强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力度,提出全新的教育发展理念,力求为幼儿营造出健康优质的学习环境,为以后的成长与学习奠定基础。幼儿教师是幼儿成长的引路人,直接影响幼儿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因此必须保证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为幼儿营造优质的成长环境,合理对幼儿进行引导,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健康成长[2]。提高幼师生专业能力,可以保证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明确幼儿的成长状态,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与针对性教学,以提升幼儿园教学活动质量。例如,幼师生具有良好的专业能力可以促使其在教学过程中与幼儿进行优质的互动,将幼儿个体的意识转化为学习行为,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进行引导,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为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三、产教融合视域下幼师生专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模式传统

在传统的幼师生教育过程中,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人才培养模式较为传统,多为“机械化”人才培养,忽视现阶段幼儿教育对幼师生的需求,人才培养模式缺乏一种动态平衡,形式化明显,影响幼师生专业水平的提升。与此同时,在教育过程中,教学理念落后,缺乏人性沟通,幼师生的情感思想难以得到升华,教学质量较低[3]。

(二)课程结构体系不完善

部分院校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建立完善的课程结构体系,依旧以传统的理念为主,课程设置缺乏灵活性,幼师生的主观意识培养不足,影响人才的发展。例如现有的教学内容与幼儿园教育需求之间存在脱节情况,统一的课程与教材忽视了现实社会中不同的家庭背景缠身的个体差异问题,难以实现个性化教育。

(三)幼师生专业定位模糊

现阶段的幼师生专业教学中,教学定位模糊,存在明显的混乱情况,主要表现在艺术性与专业性侧重方面,忽视幼师生专业的本质特征,未能进行规范化教学,缺乏专业知识培养,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4]。

(四)整体教学实践不足

幼师生专业实践教学不足也是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尤其是在当前的产教融合背景下,未能明确幼师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多数以理论课程为主,学生单一进行知识学习,难以从理论中学习到核心技能,增加了学习难度,降低了教学效果,最终影响人才的全面发展。

四、产教融合视域下幼师生专业能力生成路径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现有理念

在当前的产教融合视域下,我国幼师生专业教育应积极进行改革创新,根据时代发展情况建立完善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以人才为基础,积极进行合理的创新,培养幼师生专业能力。突破传统理念的限制,灵活渗透现阶段的教育新思想,以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幼师生专业能力,应用个性化管理理念,保证教学活动高质量开展。例如,分析幼儿的身心特点,以幼儿的实际需求为基础,对幼师生进行课程针对性教学,以“引进来”模式进行模式创新,深入进行调研,可以邀请著名的专家、幼儿家长、幼儿教师等客体进行教育指导,指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改良调整,以提升教学质量[5]。以专业的理念为引领,注重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育幼师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发挥出教育过程的优势,引导幼师生探索幼儿教师职业的内涵,明确自身的地位,加深对自身的认知,通过学习过程强调幼师生的主体性,培养出综合型人才。幼师生专业能力培养实际上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教学创新,注重幼师生专业能力结构的全面性与多样性,为幼师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6]。

(二)构建完整的课程结构,培养个性化人才

对于幼师生来说,由于个体的生活环境不同导致个体差异明显,因此在进行幼师生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课程结构的优化,完善现阶段的教育理念,以科学教学为基础,注重幼师生的个性化发展,释放出学生的天性。教育应呈现出自觉与自由,将教育精神与个体的持续发展相融合,根据现阶段幼儿教育对幼师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教育创新,融入鲜活的生活元素,注重教学质量。幼儿教学过程中,行为的规范、知识渗透以及思想价值观念渗透是重点内容,因而在幼师生教学时需要注重教育与生活之间的关联,为幼师生提供丰富多元化课程,培养综合型人才。例如可以灵活利用理论课进行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创新,优化幼师生的核心能力,逐渐渗透关于幼儿园教学知识点内容,如游戏材料的投放、游戏活动实践、教学策略等,帮助幼师生掌握环境控制能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思考幼师生未来工作中面临的问题,扩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提升幼师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课程设置过程中可以建立特色课程模块,将幼师生的专业能力培养作为基础,构建理论知识模块、实践应用技能模块、职业道德素养模块、主动意识模块,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教学,贯彻落实现阶段的教学要求,为幼师生专业能力发展提供保障[7]。

(三)明确幼师生发展方向,合理进行定位

对幼师生专业发展方向进行明确的定位是现阶段教学的重点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条明确的标准,即道德情操、理论信念、仁爱之心以及扎实学识,因此在进行幼师生教育发展过程中,应根据现阶段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创新,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将幼师生的职业发展分为不同的阶段,避免出现跨越式培养,只有做好每一步的累积,才能促使幼师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注重幼师生的特殊性,合理进行职业素养培养,渗透科学管理理论,针对教学策略进行反思,优化其发展规划,从根本上提升幼师生的专业能力。以现有的理论为基础,注重幼师生的引导能力培养,其主要的目的在于提高幼师生的游戏掌控能力,在进行幼儿教学过程中,必然会开展大量的游戏活动,优化幼师生的掌控能力有助于工作过程中高质量开展游戏教学,充分发挥出游戏教学的优势促使幼儿成长,培养出综合型素质人才。幼师生的计划能力与实施能力也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应从多个角度进行创新,注重幼师生的岗位需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通过实践活动提升自身的实施能力与计划能力,总结个人经验,提升幼师生的综合素养水平。

(四)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在当前的产教结合背景下,应积极进行实践教学,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发展,以满足幼儿教育对幼师生提出的要求。例如,开展实践课程,可以与幼儿园、教育机构相互进行合作,为幼师生提供良好实践机会,在实践中累积经验,并不断进行总结反思,提升自身的综合水平能力。幼师生在幼儿园见习过程中可以实现自我的成长,并提升教学研究能力,以幼儿为主体探索幼儿教育,明确现阶段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实现自我的调整,缩短幼师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提高自身的事业心与责任心,并合理进行反馈,形成学习、思考、实践、评价、改革、实践流程,从多个角度进行创新,以提升幼师生的专业水平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积极引入竞争机制,促使幼师生主动进行训练,并开展教学实践与课例设计,提高自身的设计能力,为以后的就业奠定基础[8]。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产教融合模式促使幼师生的专业水平能力得到提升,推动了我国教育的发展。但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合理进行改革,创新现有的幼师生培养模式与理念,优化教学结构,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积极进行实践引导,促使幼师生明确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实现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产教师生幼儿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