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存在论视域下教师教育的教育价值探寻
2021-12-29徐亮
徐 亮
(重庆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重庆 401331)
一、理论概述
教育哲学运用主—客体价值关系方法论模式研究教育价值问题,将教育或教育系统看成是客体,将社会和个人看成是主体,强调教育主客体关系,却忽略了教育的本身价值。“教育存在论从教育本身出发,认为教育是人的意义的自我生成,教育价值表现为与人打交道的万事万物、人本身及置身其中的各种活动方式对人的意义的自我生成的意义,人的意义即人的经验、知识、技术、价值、美感、品性等视域,人的意义的自我生成即新旧视域的视域融合。根据人的意义的自我生成的主体和发生方式,教育存在论把教育价值本身分为源生教育价值和次生教育价值。源生教育价值是包括人在内的万事万物对成年社会承担的新视域的生成过程的价值关联,次生教育价值是包括人在内的万事万物对未成年的视域成长的价值意义”[1]。
2002年《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将教师教育定义为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的统称。从教育存在论视角来看,教师教育是以教师专业化为导向,在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过程中教师意义的自我生成。教师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学生的意义能更好地自我生成,来提供优质的教师,然而教师教育的本身目的是促进教师意义的自我生成,后者是前者基础,也是前者实现的决定性条件。因而,教师教育的教育价值表现为以教师专业化为导向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对教师意义的自我生成的意义,教师意义即教师的知识基础、教学技能、学术能力、教学经验等视域,教师意义的自我生成即教师的源始视域与新视域的融合。根据教师意义自我生成的主体与发生方式,教师教育的教育价值本身可分为源生教育价值与次生教育价值。教师教育的源生教育价值表现为以教师专业化为导向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对教师新视域的生成过程的价值关联,其结果是教师逐步成为创新型教师,不断开发新的课程资源与教学内容,同时创造新的教学技能与方法,提升学术能力,最终成为教研一体的新视域教师;教师教育的次生教育价值表现为教师及其所拥有的一切相关事物对学生的经验、知识、品性等视域成长的价值意义,由于次生教育主要是以已有的人类文化成果来促进未成年人的意义的自我生成,那么教师的作用主要是让学生更加充分、自由、公平地接触和学习人类最优秀的文化成果,并促使学生的视域自主地获得最好的水平。
二、教师教育的教育价值表现
人的意义的自我生成作为教育本身价值是属于人的自成目的的价值存在,主要表现为人的自我责任、自主方法、各美其美的生成。教师教育的教育价值主要表现为教师责任、教师智慧、教师美德的生成。
1.教师责任
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基本职责。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教师责任的内涵愈来愈丰富。教师责任分为职业责任与专业责任,教师的职业责任是指以自己为本,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自身的利益;教师的专业责任则是指以学生为本,其最终目的是通过教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而自由地发展[2]。教师的专业责任是区别其他职业的本质特征,但教师的职业责任也非常重要,充分满足教师的利益诉求是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的重要因素。因此,通过教师教育可以有效增强教师的责任心,教师的责任心对教师的自我发展及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在教师教育过程中,要求教师以责任的名义去学习,通过学习可以提高认知能力、教学能力、学术能力,从而为自我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以教师的责任标准衡量教师的学习效果,以此促进教师责任的生成。随着时代的进步、知识的革新,教师在教师教育过程中所学的知识必然会过时,但是教师所生成的责任却永远不会过时,它会推动教师在旧视域中不断生成新的视域,既可以促进自我意义的生成,还可以促进学生意义的生成,既成就了自身,也成就了学生。
2.教师智慧
智慧,即方法,它涵盖了人类文化的所有。表征着主体对理想的生活、生产实践及存在状态的深刻理解[4]。换言之,拥有智慧的教师,能够在教学中以敏锐的视角发现学生的问题,并且采用符合社会规范的方式,完美地解决复杂问题,从中获得成就感、意义感及美好的生命体验[5]。教师智慧是一名教师立足于这个行业的根基,其意义就在于不断建构教师智慧,促使教师生成智慧,最终目的就是使教师能够更深层次地认识与把握教学、学习及学生的存在与发展本质。为了更好地生成与发展教师智慧,教师应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行动研究,不断进行反思,使反思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并提升沟通交流能力[6]。教师在教师教育过程中不仅可以学习与理解新的教学知识,还可以自主地发展他们的认知能力,成为有研究能力、反思能力的智慧型教师,更重要的是可以把智慧带进教学和课堂上,并且能够带进一切与人有关的活动领域。
3.教师美德
美德即内在的善,是对良好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的肯定评价[7]。所以,教师美德是指教师所具备优良的道德品质,同时还必须有良好的道德行为。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与《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师德建设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教师本质上是一项道德专业,美德规定了教师道德的取向,美德取向的教师道德构建要求教师思考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关注教师自身的道德品格和自我修养[8]。当前教师教育过程中过于重视用普遍的规则约束教师怎样行动,用规则取向来构建教师道德,却忘了要求教师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规则只能束缚教师的行为,要求教师不要做什么,如果违反了规则,就会受到处罚。这也是现在很多中小学教师的难题:“什么样的行为不会受到处罚?”所以,要以美德为取向,构建教师道德,追问教师作为一个道德个体,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重视教师的自我完善,并以此来指引教师的道德行为,最终也会影响甚至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信念。教师美德的自我生成,终将构建教师内心最大的“善”,指引教师的道德行动,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也将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
三、建构教师意义自我生成的教育价值
教育本身的存在是教师本身存在的基础,是教师意义自我生成的前提。教师基于教育存在而生存,并在教育存在中不断领会教师的意义,教师在生存和领会活动中生成新视域的过程就是教师教育本身。教师教育本身的教育价值就在于教师能够获得新视域,就是教师意义的自我生成,它规定了教师教育的目标、内容以及评价标准。
1.建构基于教师意义自我生成的教师教育目标
基于教师意义自我生成的教师教育目标应是使教师成为源生教育价值的创造者与次生教育价值的践行者。首先,在源生教育价值领域,要将教育专家与中小学教师连接成对,使教育专家能够及时地按照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提供切实地指导,同时也可以使教师能够及时地了解最新的教育研究成果,并在觉解、提升、丰富、符号化、启蒙的往复循环过程中自我生成教师的意义,最终创造出属于自身特有的教师意义。其次,在次生教育价值领域,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不仅要使每位学生平等、自由的学习最先进的人类文化成果,同时还必须将自身意义的生成过程与教学过程融为一体,在学生自主、现实的活动中及时指导、提升能力、丰富内容、简化符号,促使学生在觉解、提升、丰富、符号化、启蒙的往复循环过程中自我生成人的意义。与此同时,教师也在重复进行这一过程,并成为次生教育价值的践行者。最后,教师教育的源生教育价值与次生教育价值并不是绝对对立的,二者统一于教育这个场域。无论在源生还是次生教育价值领域,教师都在进行一个觉解、提升、丰富、符号化、启蒙人的意义自我生成的往复循环过程,这个过程会将教师的创造潜质发挥出来,成为新视域的创造者,并将这一新视域在教学活动中传授出去,成为新视域的传承者。
2.建构基于教师意义自我生成的教师教育内容
基于教师意义自我生成的教师教育内容应是全球范围内最前沿、最深刻的教育研究成果。全球性是指教师教育内容不应只局限于中国本土的教育研究成果,还应囊括国外的教育研究成果,使教师了解全球的教育教学知识,只有与世界接轨,教师的视域才会更加广阔,教师自我生成的意义才会更加全面。最前沿性是指教师教育内容必须是当今世界最新的、最核心的教育研究成果,能反映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并且要根据教育知识的更新速度及时进行改造,以此保证教师教育跟上时代步伐。最深刻性是指教育研究成果要具有深刻的价值意义,使教师生成最深刻的洞察力与教师自我生成的意义的最长远化。最深刻的洞察力是教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敏锐的信息捕捉能力与信息分析能力、完美的解决问题能力的最大动力源泉。自我生成的意义的最长远化是指教师要最大可能地完成新旧视域的融合,完成自我生成,进行自我指导,并在今后保持自主学习与自我教育的习惯与能力。
3.建构基于教师意义自我生成的教师教育评价体系
基于教师意义自我生成的教师教育目标制定与内容确定以后,教师教育的发展将取决于如何评价教育效果,因此,建构基于教师意义自我生成的教师教育评价体系势在必行。一方面,以教师教育过程中教师意义的自我生成效果和方式来评价教师教育,以及时检验教师教育的质量,反馈教师教育效果,保证教师教育的时效性;另一方面,以教师教育后的教育实践中教师意义的自我生成的效果和方式来评价教师教育,教育对人有着深远影响,教师教育对教师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教师教育过程中,更加体现在教师教育后的教育实践中,教育实践中教师意义的自我生成更能评价教师教育的实际效用。而自我生成是一个视域融合的过程,是教师的知识、情感、价值、经验、技能等视域的融合。对教师教育的评价,不仅要看教师的视域自我生成的深度、广度与速度,还包括教师在自我生成过程中对自身视域与新视域的再融合。只有建构基于教师意义的自我生成的教师教育评价体系,才能对教师教育作出合乎教育本性的价值判断,推动教师教育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