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2021-12-29刘婷婷
刘婷婷
(新疆乌鲁木齐职业大学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倡议是国家在发展中所提倡的,在经济贸易工作往来中实现区域利益的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以及责任共同体的过程中所形成的,需要在语言、金融、贸易、文化等领域综合型与复合型的专业人才,为其发展提供更多的人力与智力支持。在现今数字经济与“互联网+”的联合推动发展中,将数字、知识、技术作为现今新商业模式发展的特点,推动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新趋势、新风尚以及新引擎,对于倡议发展下的教育人才培养建设工作开展,重点对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内涵的剖析,是职业院校教育工作开展中的重点与未来。[1]
一、倡议背景下职业院校教育人才培养的挑战
倡议的提出,覆盖了整个辽阔的世界版图,从陆地一直延伸到海上,沿途涉及到了中亚、南亚、西亚等多个国家,现今已经辐射到的人就共计44亿人,占据了全球的63%。作为倡议的周边国家,很多都处于发展中状态,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而且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人文等多个方面并不相同,这些差异化内容的存在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职业院校在教育中需要从这一角度出发,满足具体的工作要求,这样才能够确保人才在后续工作中明确自身的定位,也能够在此基础上高质量地完成工作。职业院校将人才培养工作与倡议发展需求相结合,培养出更多促进其经济发展的人才,确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征。最后,职业院校还要不断的改革并创新对人才培养的路径,否则就会在未来的发展中面临被淘汰的风险。[2]
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培养目标居于主导性、方向性的地位,能够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起到持续发展作用。制定出科学的人才培养工作开展目标,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关键性引导作用,一部分学校并没有制定出明确的培养工作开展目标,所以就出现教学目标定位模糊、目标功能错位以及目标同质化倾向严重等多种问题。院校没有制定出明确的培养工作开展目标,无法与市场需求实现精准化对接,很多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市场需求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内涵式的发展漠视,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的目标与标准间存在着交叉错位的现象,没有制定清楚市场需求能力取向,就导致在教育资源应用的过程中出现教育资源重复交叉投入,对后续课程体系设置工作的开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并不利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就需要院校可以结合自身的工作特点,制定出合理的发展定位目标,只有进一步明确市场发展导向,才能够明确不同导向之间存在的本质性关系。
二、倡议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征
(一)跨专业与多领域的复合能力
所谓的跨专业与多领域复合能力,指的就是在工作开展中包含了多个专业与领域中的知识、技能以及能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能够胜任多个工程以及学科的专业领域研究、设计以及管理工作开展的人次,随着现今倡议建设工作的不断开展,我国的院校已经无法满足培养倡议发展所需的人才,这也是现今经济发展全球化与人才国际化的需求。倡议的提出将整个世界联系在了一起,也为全球的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与可能,促进区域性经济发展与合作。
(二)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
对于人才来讲需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主要体现在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以及管理创新等多方面的实践能力,创新是创业发展的重要特质,也是不断追求的目标。所以倡议沿线国家的发展,需要具有一定的反思与变革意识的技术创新型人才,在不断地对技术、产品、服务等方面的创新,提升沿线经济发展效率,促使其成为各国经济发展创新驱动发展的人才支撑。在现今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与意识的培养,可以有效地减缓就业压力,所以这也是倡议背景下职业教育工作开展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3-4]
(三)人文素养与爱国精神
对于学生来讲人文素养与爱国精神能够更好地彰显出人格与社会责任感,这也是当代大学生最基本的素养,爱国主义还是对自己国家、民族的一种文化认同感、归属感的统一。倡议沿线上经过了很多国家,所以面临着众多宗教、文化、政治之间的巨大差异,存在非常复杂的国情民意,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在深厚的人文素养与爱国精神的警示下,让人民在面对文化碰撞是始终保持包容、清醒的心怀。
三、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原则
(一)普适性与特殊性的原则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国家战略部署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理性前进。首先,需要在工作开展中遵循教育的普适性原则,并顺应高等教育工作开展中的大众化趋势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需求,要严格地遵循高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不断地提升人才培养工作开展质量。其次,因为民族发展中有着多样性的特点,所以就赋予了民族高等教育开展的特殊性。每一个民族的发展都有着根深蒂固的文化理念,所以开展民族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尊重民族高校学生的文化多元化发展,在面对现今世界复杂多样化的发展形势,需要各个高校结合自身的优势,巧妙地实现对多样性教育工作的开展,培养出更多社会建设需要的人才。[5]
(二)开放性与定向性原则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国家在2010~2020年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已经将扩大教育开放作为单独的章节,这一点也体现出了对教育开放的重视性。教育开展中要顺应国际、国内的发展环境,提升高等教育的自身质量,相对而言我国的民族高等教育还是比较薄弱的,所以只有顺应国家战略与时代潮流发展趋势,才能够实现全方位多角度地开放,为教育工作的开展创建出更多开放性的人才教育模式,拓展民族高等教育的前景。避免在教学工作开展中出现资源的浪费,可以开展定向结合的培养方式,将育人与用人相结合,打造出一条龙的服务培养体系。
(三)市场性与专业性原则
在教育中结合市场需求成为了教育改革不容忽视的内容,重点强调高等教育在开展过程中的市场价值,引入市场机制,使得高等教育具备较强的竞争性和自主性。借助专业教育和市场需求相结合,更好地发挥岗位任职能力,在专业对口的基础上扩大知识面。为了进一步有效地引入市场机制,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社会需求,这样既能保证人才的专业性,突出其岗位优势,也能符合市场需求更好地适应岗位要求。在人才培养上,高等教育专业只是培育的基础内容,而增加了市场需求,使得人才的理论知识更加扎实,专业技能与岗位需求的差距逐步缩小,不需要用人单位花费较长的时间进行岗前培训,降低了用人单位的人才成本,也提升了人才的竞争力。
四、倡议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路径
(一)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在倡议的发展背景之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想要有所突破,就需要做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这也就需要职业院校能够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充分整合现有的院校资源,能够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不断优化自身的学术资源,重新制定现有的人才培训计划。在人才培养上需要树立全新的观念,从社会需求出发,结合倡议沿线国家对于人才的需求状况,可以实现协同培养,也就是能够结合具体的需求,完成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首先,职业院校更新自身的办学理念,结合沿线国家对于人才的需求,确定自身的培养方案,这样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既能够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解决其后续就业问题,也能够在培养过程中得到具体企业和行业的支持,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从而满足现今社会生活中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其次,沿线的院校要加强与国内或国家之间的校企合作,企业在发展中会清楚的明确倡议经济建设过程中,对于人才的实际需求,在倡议建设过程中重点是实现资金融通、贸易畅通,各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所以就需要商会、行业协会实现与高校的密切合作。[6]
(二)深化课程教育改革
在现今倡议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之下,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创新的突破口,就在于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发展。要结合倡议建设与现实需求,充分调查目前急需人才的岗位,然后在此基础上优化自身的课程体系,从课程的角度出发来满足人才培养需求。首先,整合现有的课程,重视复合型人才培养,在教学中促进各个学科的融合与交叉,根据情况的发展整合并制定出跨专业发展的倡议学科与课程,尤其是对于一些其他学科人才来说,本身作为一种非语言专业,在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是偏向自身的专业知识,但是从倡议沿线各个国家来看,需要让学生掌握外语,方能够完成日常的沟通交流,对此可以选择“X+外语”的课程教学模式,这样对于人才的培养更能满足社会需求。其次,无论是从职业院校本身的特色出发,还是从日后对于人才的需求出发,实践类的课程必不可少,在教学中不能够完全的学习理论知识,而是要通过实践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对此可以增加一些实践课程,让学生能够练习专业技能,也能够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再次,培训一些跨文化交际课程,尤其是在后续工作沟通过程中,具备跨文化意识,在开展专业课程教学的同时,增加一些以倡议为背景的经济贸易合作机制、国际法律等,以及涉及到沿线国家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等内容,与专业内容的学习融会贯通。[7]
(三)打造出国际化双师型教师队伍
在倡议发展背景之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一创新点就在于拥有一支具有国家化水平、教学能力与实践能力兼备的教师队伍。教师自身需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更重要的是需要具备长远的目光,从国际角度出发来展开教学工作,这对于职业院校来讲也是通过内部的培训,也可以通过外部的引进而实现。职业院校可以通过人才的吸收来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也可以聘请一些企业人员、一线技术人员等担任起学校的兼职教师,带动现有院校内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能力。除此之外,职业院校需要注重对教师的培养,为教师提供客更多的进修和培训的机会,让教师能够参与到一些研讨或者是学术会议中去,也可以让教师到企业中展开实践,支持教师参与到企业中促进课题与技术的研究工作开展,不断地提升总体教师队伍力量。
(四)推进评价机制与国际接轨
在现今倡议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初值,院校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需要做好自身的课程建设,也需要在教学中与国际相接轨,也就是能够在教育评价时满足国际上对人才的需求。现有的职业院校评价体系是一种倡议建设的工作,因此在人才培养上有无法得到国际上的认可,对此需要充分借鉴国外教育评价体系的经验,与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构建全新的评价机制。要先确定出职业教育培养的质量需求,根据与国际教育质量标准向接轨的教育认证,开始跨学籍、学历等实现对工作的认定,将文凭变为现今市场上通用的一种“货币”,能够在借鉴其他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标准之上,制定出符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治疗标准。职业教育工作的开展还可以结合专业特点,制定出更多国际上专业的考试,当学生通过开始获取证书,就可以实现对国际人才培养的教育目的。最后,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需求出发,评估职业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也能够在此基础上与人才需求相结合,制定能够反映出职业院校教育工作开展特征的评估方案。[8]
五、结束语
倡议的提出与规划落实,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高等职业教育工作的开展,也要积极地服务于倡议的倡议。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要坚持走开放、创新的发展道路,才能够将其生命力与活力激发出来,实现职业教育工作开展的意义。中国随着倡议工作开展的推进,这既是对全球化趋势的一种认可,也是在此基础上对于人才的一种切实需求,结合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并且在创意的基础上完成人才培养工作,满足对复合人才的需求,所以需要在职业教育中强调倡议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