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学生评教指标改进策略研究

2021-12-29方欣懿

科学咨询 2021年45期
关键词:评教以学生为中心指标

任 洪 方欣懿

(川北医学院 四川南充 637000)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日益重视,教学质量评价成为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质量评价中,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是最重要的两个环节。而作为最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评教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评教,最关键之一是评教指标体系与学生需求的契合度。学生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最直接体现者和最终受体,对教学有着最直观的感受和最贴切的收获[1]。因此,在教学质量评价中,学生评教最能反映学生受教育的效果,反映学生对教育需求的满意度,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

学生评教指标作为教学评价的基石,是整个学生评教工作的核心,它起着指引评价方向、规范评价内容的重要作用。但是,当前我国高校学生评教指标大部分都存在着“主体偏颇”“指标不全”“内容模糊”“针对性不强”等问题[2]。为此,制定定位准确、科学合理的指标是学生评教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融入“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对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一、现状分析

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学的主体,这是“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核心思想[3]。当前我国教育正经历从“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转变,在教学质量评价中要践行“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学生评教是先行者。为深入了解高校学生评教指标在学生评教过程中的适用情况,本研究以川北医学院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等方式对高校学生评教指标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和总结。

本次调查以川北医学院全体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分别在2016、2017、2018、2019级在校大学生(包括医学与非医学专业)中发放调查问卷。问卷主要从学生对于评价指标必要性、内容的看法、填写问卷的认真程度以及给予评价指标的建议等方面来统计分析学生对于川北医学院学生评教指标的满意度,为体现信息的真实性,调查问卷以匿名的方式进行填写。本研究共发放问卷680份,收回问卷648份,问卷有效率95.29%。

(一)学生对评教的认可度不高

调查结果显示,95.29%的同学认真阅读和填写过学校的学生评教表,其中,63.43%的学生认为学生评教非常重要,32.25%的学生认为重要性一般,4.32%的学生认为不重要。另外,研究还调查了学生参与评教工作的态度,其中,60.03%的学生表示评价时态度仔细认真且想对老师提出建设性意见,31.79%的学生表示评价时部分认真且想客观反映老师的教学质量,8.18%的学生表示评价时态度随意且评价过程中有很多不便的情况。上述两项题目调查结果的比例较为接近,客观反映了结果的真实度和学生的认可度,由此可见,学生评教在学生群体中的认可度和重视度不高,访谈过程中学生也反映学校对评教结果利用度不够、时效性欠佳,这也是导致学生对评教工作认可度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评教指标简练性需加强

调查结果显示,在评教表的操作难易程度上,72.07%的学生认为评教指标操作简单、令人满意,18.06%的学生认为评教指标具有可操作性但文字不够简洁,9.87%的学生认为评教指标内容繁杂、难以操作。认为评教指标不简练的占总数的近三成,访谈过程中也有学生提出某些评教指标相对复杂,如指标中:对问题阐述深入浅出,以问题为导向,以结果为目标,有启发性,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评价项,学生建议可以简练为:知识讲授清晰、易于接受、有启发性。

(三)评教指标反映教学实际不够全面

调查结果显示,评教指标在反映教师教学的实际情况上,34.1%的学生认为能够很好地体现教师教学实际状况,61.88%的学生认为仅有部分指标能体现,4.01%的学生认为完全不能体现,占六成学生认为评教指标不能全面体现出教师的教学各方面。访谈中具体咨询了学生在该问题上的看法,学生表示:教师对教学和学生的态度及责任心在指标中体现不够,且相较于教学内容、方法等评价项,学生更注重教师对学生的用心程度和学生自身学习的获得效果;同时学生指出,评价指标中的“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能给予学生思考、联想、创新的启迪,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科研意识”的评价项也未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未充分体现出学生的学习获得程度。

(四)评教指标内容还需完善

调查结果显示,26.98%的学生认为评教指标需要修改,73.02%的学生认为无需修改。需要修改的指标中,“仪表端庄,精神饱满;讲课有激情,语言表达清晰,肢体语言应用得当”“能运用普通话教学,专业外语应用得当(说、写)”“讲述内容充实,信息量大(整合教材内容)”指标项分别占38.18%、39.09%和34.55%。结合访谈,分析认为:“仪表端庄,精神饱满;讲课有激情,语言表达清晰,肢体语言应用得当”方面,学生认为有个性的老师更能吸引学生,个性不仅仅包括激情派,温柔派、气质派等都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能运用普通话教学,专业外语应用得当(说、写)”方面,学生认为该项不易精准评价,特别是在专业外语上,更是难以评价;“讲述内容充实,信息量大(整合教材内容)”方面,学生认为内容过多会难以吸收和消化,信息量大更是体现不出教学的重难点。

(五)评教指标设置不够全面

调查结果显示,评教指标设置是否全面方面,70.09%的学生认为非常全面,17.66%的学生认为比较全面,12.25%的学生认为不全面,学生提出意见有:评价指标不是很有针对性、对教学进度把控方面未体现、师生间的互动未体现、课堂纪律把控方面未体现。在评教指标分值的设置方面,86%的学生认为很合理,10.41%的学生认为比较合理,3.59%的学生认为不合理,学生提出意见有:分值应该重点突出;教学质量、师生互动、感染力方面应增加分值。另外,收集了学生对评教指标的其他意见,部分学生建议实行“匿名评价”和希望“评价完后能及时反映并改善”。

(六)评教指标特色不够突出

本研究还开展了横向对比研究,分别将某双一流大学、川北医学院(省属本科院校)、某大专院校三个不同层次学校的评教指标进行匿名对比,结果显示,学生对三所学校评教指标的选择倾向性均差距不大,分别为32.72%、37.35%和29.94%。倾向理由分别为:内容简洁易懂、排版清晰、分值合理;评价内容直观、丰富细致、分值合理、以得分为准更方便填写、按类别排版使布局更舒服;内容全面细致、分数选择范围灵活、有等级划分、布局简洁直观。结果也反映了当前高校间评教指标的特色性和针对性不强,无法突出本校评教指标对学生实际情况的“量身定制”和高校对自身实际情况的“量体裁衣”功能。

二、改进策略

(一)体现评教工作中的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质量是决定高校人才培养成功与否的关键,是学校体现立德树人、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主战场。对教学质量质量进行真实、客观的评价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促进教师能力发展的重要手段[4]。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最直接、最实效的为学生评教环节。但是,当前学生评教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则为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不足。为体现评教工作中的学生主体地位,学校应为管理者、教师、学生三类人群明确评教工作的目的、程序、结果、利用等环节的功能和意义,使这三类人群认识评教工作、转变评教态度,积极、认真地参与到评教工作中去。其中,特别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与培训,因为学生评教工作最终落脚点为学生,学生评教结果的成功与否,来源于学生主观活动的正确与否,为此,学校应认识到学生在评教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核心,开展评教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另外,在评教结果应用上,学生评教大多被定义:为发现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问题,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这样的定义在主观上将教师主体化,将学生次位化,偏离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使得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降低,参与度减弱,认可度不足。为此,学校应以学生为评教工作的主体,从学生学习效果出发,直接扼要地突出学生利益,强调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培养学生获取利益的积极性和较真态度。具体来讲,可以改进学生评教指标的叙述方式,改变原有第二第三人称叙述,形成第一人称的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另外,将语言修改为和学生利益直接相关的描述,这样可使学生在评教过程中,自觉地以主人翁的身份开展评教工作,重视自身利益,认真对待评教,从而使评教结果更加体现真实情况,促进师生发展。

(二)完善评教指标功效

科学、合理的评教指标是学校评教工作的重要因素,是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传统的学生评教指标设计依然遵循着“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为中心,以考核教师教学行为为目的”思想,各项指标很少主动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设计,这就导致评教指标存在着一系列偏差问题。要真正意义上地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生评教指标,完善评教指标功效,达到人才培养目的,应在指标设计时深度融入学生利益,广泛调研学生意见和建议,从学生角度出发,体现学生利益。一是体现学生主人翁地位,评教指标的设计或修改都应确立学生的主人翁地位,使学生成为指标修订的第一责任人和最广泛参与者,宣扬指标是学生的既得利益概念,激发学生的责任心与主动性。二是体现学生易操作性原则,调研发现,学生十分看重指标的简易和明了度,学生在使用指标时,往往会被繁杂的文字叙述和紊乱的项目设计打消激情,只有保证指标的简易、易操作性才能保证学生评教结果的真实和客观性。三是体现学生学习的获得度,充分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学习需求与效果,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改进评教指标,如在指标中融入学生“乐学”元素、培养学生获得“自主学习”技能和学生掌握“探究式”学习等,使学生全方位能力得到提升。四是让评教指标真正发挥实效,体现学生工作的实际成效,使学生体会到他们参与是真正有效且为他们学习服务的,是真正在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改进。

(三)根据学校实际制定特色评教指标

审核评估是国家对高校开展的全方位诊断,是高校办学治校的风向标,在新一轮审核评估中,将学校分为2大类,4小类,分别设计了指标体系,充分发挥了各学校的特色,体现了“因地制宜”。学生评教指标也应紧跟新一轮审核评估思想,按照不同学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不同,如有的学校定位是培养研究型人才,有的则为实用性基层人才,以作者所在学校为例,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制定具有学校特色的学生评教指标。另外,不同学校在录取学生时也有差别,双一流高校录取的基本上为学业水平较高、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普通本科和大专院校等录取的学生则学业水平相对较弱、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综合上述两项实际情况,各高校在制定本校的评教指标时,应遵循学校和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符合学校发现状实际,符合学生发展实际的评教指标。双一流、高水平或定位偏学术研究的高校在评教指标上应重点强调学生在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普通或者定位应用型高等院校则应加强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获得度的体现;大专或定位基层人才的学校则应结合基层工作实际重点设计基层就业能力培养。当前大多学校都在强化评教指标中教师的能力提升,这就导致各评教指标大致千篇一律,即体现不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也忽视了不同层次间的差异,从而难以发挥学校的教育教学特色,使人才培养得不到真正落地。[4]

三、结束语

高校学生评教指标是保障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教育评价的最重要基石,要真正促进学生发展,让学生学有所成,其核心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围绕该理念完善学生评教指标是教育评估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选择。为此,学生评教务必要考虑学生意愿,指标要尊重学生意见,使学生在学生评教中成为真正的主体,拥有真正的主体地位,这样方才能够将学生评教工作做到实处。

猜你喜欢

评教以学生为中心指标
高校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川北医学院为例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高职院校学生评教工作改进与实践总结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学生评教的标准化处理
“以学生为中心”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辨析判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标准应是教学质量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大学图书馆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