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表达与价值意蕴
2021-12-29韩俊
韩 俊
(1.乐山师范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四川 乐山 614000 ;2.武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一、生成阐释价值: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与方案提升中国国际话语影响力
所谓话语权,就是主导话语的权力,它能够影响舆论导向。经过70 余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 多年的发展,随着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心,中国话语必然传向国际社会。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国际话语权仍掌握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手里,他们利用话语权,经常说三道四,指责或抹黑我们。在国际舆论场里,总能听到一些污蔑、唱衰、丑化中国的言论。客观来说,中国话语传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与我国大国地位和国际水准、与现实需要和时代要求相比,仍然显得滞后与不足,仍存在‘声音比较小’‘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或‘传开叫不响’等多重话语困境”[1]。诚然,中国话语生成根植于中国大地,但要把生动的实践和鲜活的故事,转化成世界各国能听懂的话语,这需要构建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与话语范式,“用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2]。
世界发展情况表明,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正在发生作用,全球互联互通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地球村已经从概念变为现实,人类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联系过,经济全球化与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同时,摆在全球面前的现实问题是,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人类再次站在十字路口,在彷徨与迷茫中选择到底该往哪里走。习近平站在人类发展高度,深入思考“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难题,提出了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现实不断告诉人们,“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3]286。因此,这个理念一经提出,就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共鸣,成为了国际热语。
就中国内部来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为表现形式的,许多真实故事完美阐释出了中华民族命运与共的价值理念。比如,2020 年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家承担检测、治疗费用,把人民生命健康放在至高位置。不仅如此,346 支国家医疗队、4.26 万名医务人员、近千名公共卫生人员,火速奔赴湖北抗疫最前线,救治病患。全国各地积极行动起来捐款捐物,中华民族同心同德共度难关。再比如,为了实现九千多万人口摆脱绝对贫困,确保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我们汇聚全民族之力,实施精准扶贫政策,打赢脱贫攻坚战。在2020 年完成这项重大历史任务之际,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践行中更加深入人心。
坦率地讲,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国际话语场中具有影响力的中国声音。从话语内容和价值要义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极其丰富,体现为:在国际交往上,各国之间相互尊重,坚持对话协商,管控矛盾分歧,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在政治上,坚持共建共享,建设普遍安全的世界。大国对小国不能搞霸道与欺凌行为,任何国家不要随意发动战争,如果出现矛盾分歧,要平等协商、通过对话解决。在经济上,坚持合作共赢,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维护世界多边贸易体系,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在文化上,坚持交流互鉴,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文明有地域、特色之别,但无高低、优劣之分,不同文明可以通过交往,增进相互了解。在生态上,坚持绿色低碳,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倡导健康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呼吁世界各国携起手来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其一,作为中国话语,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世界情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为世界谋大同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和使命,中国共产党以天下为己任,从人类和平与发展大局出发,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世界这一重大现实问题。我们认为,“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能更好”[4]545。的确,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的外部环境,世界各国经贸往来为中国提供了发展机遇。一直以来,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3]286。中国不做孤立主义者,不做经济全球化的阻碍者,而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中国始终主张,世界各国之间相处应不分大小,一律平等,每一个国家都应该有发展和选择的权利。
其二,作为中国话语,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大国担当。当前,全球正处于风险和挑战不断增加的时代,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复苏乏力加剧,金融危机阴霾难以驱散,世界贫富差距与日俱增。冷战思维、强权政治和霸权行径依然我行我素,地区冲突兵戎相见时有发生。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疾病、生态环境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全然应对这些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躲避这些问题,世界各国只有共同合作,才能永葆人类社会持续和平发展。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现实告诉我们,病毒不分国界,人类早已是命运共同体。一方面,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主动作为,谋篇布局,在世界大势中把握方向,为人类发展担当起大国责任;另一方面,如何应对世界性难题,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作用。概言之,在国际上我们不能失语,在参与全球事务上,更不能缺席。
在我国,全民阅读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和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带头阅读,认为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才能使领导和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李克强总理连续三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倡导“全民阅读”。
其三,作为中国话语,反映了人类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追求和平发展是各国的主流心声,是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最大公约数。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十分重视生存发展问题,对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和美苏冷战的人类来说,实现什么样的生存发展,答案早已确定。“弱肉强食、丛林法则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强权独霸不是人类和平之策。赢者通吃、零和博弈不是人类发展之路”[5]。摒弃战争思维,营造和平环境,用共赢代替零和,合作代替斗争,是二战以来的历史告诉我们的生存法则。“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家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4]540。在适合人类生存的唯一星球上,人类是天然的命运共同体。可以说,共建地球家园,共享繁荣发展是国际社会的最大共识。
二、舆论导向价值:有力回应“中国威胁论”驳斥西方媒体“抹黑中国”等言论
这些年来,关于“中国威胁论”的话题一直不绝于耳,国际上总有些媒体隔三岔五抛出“中国威胁论”的论调,肆意营造中国崛起将会威胁其他国家的舆论氛围。有意思的现象是,只要中国发展越好、越快,“中国威胁论”的声音就越响、越大。不难发现,“中国威胁论”逻辑的背后就是不想让中国强大起来,因为有些国家只要看到中国发展起来,内心感到不安、恐惧,所以才会大张旗鼓地运用舆论手段试图阻止中国。显而易见,这种心态主要是由霸权惯性思维导致的,好比一个人长期野蛮霸权惯了,突然看到另一个人强大起来,自然从自己的思想认识出发,断定别人不仅会像他一样,还必然挑战自己的权威。有这样霸权思维的国家,就决定了其外在行为的无理性。此种论调表现为,中国主张什么,他们就反对什么,只要中国取得进步,他们就会制造点麻烦。也要看到,我们周边国家也有这样心态,他们担心中国的崛起会威胁其生存,所以在领土问题上不断试探、甚至挑衅我们。
长期以来,在国际舆论场里,很少听到美国威胁论,欧洲发达国家威胁论,日本威胁论等声音。要说威胁,这些发达国家,更具有威胁力,可偏偏在有些人看来,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却能够威胁他国。事实上,戴着有色眼镜无端指责恶意诋毁我们是西方某些政客话语惯用的话语伎俩。客观来讲,一个国家要形成威胁力是有条件的。第一必须具备实力,实力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最直接的表现是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是不是实力强大就有一定会对其他国家造成威胁呢,还要取决于第二个条件,就是要有威胁的主观意愿。有了实力,还要有到处耀武扬威的态度和动辄用武力解决问题的思维。有了这两个条件,才算是真正的威胁,而中国一贯奉行和平外交政策,走的是和平崛起之路,绝不会威胁别人。
中国一直“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6]59。另外,中国早已向世界宣布,“中国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自身如何发展,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4]525。我们再三强调,中国的发展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2017 年,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时特别指出:第一,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不会改变。第二,中国促进共同发展的决心不会改变。第三,中国打造伙伴关系的决心不会改变。第四,中国支持多边主义的决心不会改变[4]。这些铿锵有力的话语向世界宣示了中国的外交主张。
其实,西方媒体经常拿“中国威胁论”说事,有些是因为不了解中国,是误解的表现,有些则是对中国持有敌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新型大国关系,积极倡导“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在国际事务积极贡献,主动承担责任,通过一点一滴的实际行动,有力回应了“中国威胁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来就不是空头话语,而是中国从实际出发,所表现出的和平与善意。
中国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作为自身使命,以“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来落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截至2020 年6 月,中国已经同140 个国家和32 个国际组织签署206 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据2019 年世界银行研究报告,“一带一路”倡议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 万摆脱中度贫困,将使参与国贸易增长2.8%至9.7%、全球贸易增长1.7%至6.2%、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根据2018 年7 月金砖国家工商论坛上的数据,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80%,中国对世界经济贡献超过30%。可以看到,通过对全球经济发展所做的努力,进一步减轻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误解,削弱了“中国威胁论”的声音。
令我们更加警惕的是,近段时间以来,国际舆论更多是以“指责”“抹黑”“污名化”来攻击中国。在全球战疫的背景下,西方某些政客更是大放厥词、罔顾事实、肆无忌惮地散播“政治病毒”来攻击我们,其用意昭然若揭。当然,我们不能任人泼脏水,而是通过实际行动,回应这种无端言论,公道自在人心,中国人民为抗击疫情,付出了艰辛努力,早在疫情之初,中国政府及时向世界分享病毒基因序列,向国际社会发出警告并通报中国疫情。取得阶段性成效之后,中国政府及时分享中国抗疫经验。整体来看,国际社会对中国实际行动普遍给与高度肯定。习近平多次与各国政要通电话,并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上,呼吁停止无谓的攻击指责,全球战疫的关键时期,号召世界各国携起手来一起对付人类共同敌人,战胜病毒。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给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为世界抗“疫”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捐献医疗物质,派遣医疗专家,支援其他国家。在国际上,与其他国家加强合作,共同研发药物,探索治疗方案。不仅如此,中国民间企业也在发挥作用,筹措物质对外支援。具体来说,中国给世界卫生组织提供两批共5000 万美元现汇援助,向32 个国家派出34支医疗专家组,为150 个国家和4 个国际组织提供283 批抗疫援助,对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和出口防疫物资。此外,我们承诺只要疫苗成功得到应用时,将作为公共产品提供给世界。我们始终认为,世界人民健康福祉,也是中国人民健康福祉,在全球灾难面前,合作比黄金还贵,同心协力应对疫情比任何事情都要紧迫。
三、思想引领价值:打破西方“普世价值”回归到“命运与共”
众所周知,西方世界向来以民主、自由、人权等自居,并将其视为“普世价值”。听上去这个几个词语还挺有道理,这不正是人类追求的价值吗?而问题是,这种价值观是当初资产阶级为了推翻封建贵族打出的旗号,是建立在个人主义基础上的价值观。实际上,资本主义社会提倡自由、民主是有现实条件的,或者说这种价值观只对资产阶级适用,对其他阶级来说就成了摆设。毫不夸张地说,这是在西方国家内部宣扬的价值观念,一旦迈出国家门坎可能就会变质。
许久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遗余力对外推行这种所谓的“普世价值”。可是,欧美国家宣传的这种价值观,对内对外却有两套标准,当对待弱国、小国的时候,他们尊崇的民主、自由、人权等就消失不见了。从现实上看,西方国家讲人权,并不是真正的人权,而是一种狭隘的人权,当他们任意干涉别国内政,甚至推翻别国政权,把原本和平发展的国家弄得满目疮痍的时候,自由、人权等优美的价值观荡然无存了。比如,在中东难民问题上,人权这个极具有诱惑力的东西就立马现出原形,失去了任何的说服力。
严格来说,自由、人权是有条件限制的,世上没完全脱离历史和现实的自由、人权。中国在抗“疫”期间,果断对武汉采取封城措施,在西方媒体看来,中国这一举动不顾民众自由和人权。意想不到的是,疫情在全球暴发并迅速扩散,把自由人权视为最高标准的西方国家,在疫情面前,纷纷向中国学习隔离封闭管理经验。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到,人类生死存亡是第一位的,“普世价值”观和重大传染疾病比较起来,只能“缴械投降”。相反,“命运与共”才是战胜疫情的正确认识。可以肯定,疫情之后的全球经济复苏以及如何推动经济繁荣发展,将会是各国之间合作共赢的又一重要议题。
令人担忧的是,国内仍有不少人深受西方思想观念影响,有些人竟把西方“普世价值”奉为圭臬,粉饰的天花乱坠,与此同时,又不遗余力地贬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然而,这样的赞美和宣传只停留在价值观的字面意思上,未能对西方“普世价值”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只看到文字表面光鲜亮丽,却视而不见其背后的行为逻辑。我们先不用探讨“普世价值”的真伪,只要站在人类生存发展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就十分清楚了,因为人类自身生存发展远比现在西方社会推崇的自由、民主更为现实和重要。不难发现,当人类生存受到威胁时,这些华丽的辞藻便会黯然失色。换言之,生存和发展才是人类社会的根本问题。
因此来说,西方“普世价值”不可能超越阶级,也不会超越国度的。西方国家一方面讲自由、民主、人权等,另一方面却违背其所宣扬的价值观上,对金融危机、难民危机等全球问题束手无策。世界上二百多个国家,每个国家发展情况各异,发展速度、规模极不平衡。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入,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越来越风雨同舟、命运与共、休戚相关。显然,关乎人类生存发展大计,这本身已经超越了国界超越了种族。
从国际关系来看,和平与发展是国与国相处遵循的主要原则。随着多极化的发展格局形成,世界各国期待互利共赢,更加主动选择自由、开放、合作的多边体系。可是,有些地区并不和平,冲突对抗总是持续不断,一些国家之间的博弈较量越来越频繁。尤其大国之间的政治分歧、经济竞争、贸易摩擦为全球的安全与发展蒙上了阴影。平心而论,大国势力介入与大国之间的相互较量往往导致某些国家或地区政治动荡、人民流离失所。
总的来看,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确实遇到了许多难题,面临着巨大挑战。诚如,全世界要应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还要共同面对全球气候问题、环境问题、恐怖袭击问题、资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这些现实问题制约着人类生存发展。全球性的问题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难度之深,是前所未有的,唯一解决办法只能是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共同应对。实际上,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里面,“命运”一词凸显的是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涉及人类前途命运,世界各国都是无法回避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了阶级、政党、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普遍的价值选择。
四、实践转化价值:既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又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建设
历史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开放能带来进步,封闭只会导致落后。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保护主义、孤立主义不仅对自身发展无益,还会给世界经济带来负面影响,是经济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也定然没有任何市场和出路。中国真诚希望世界各国能够敞开怀抱相互开放,大家一起努力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携手同行走一条开放通融、互利共赢的康庄大道。
实践反复证明,中国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得益于国际社会,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同样需要中国。随着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人类社会已经形成了开放格局。人类社会不会孤立存在,不会封闭自居,开放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然趋势,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从本质上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之中,要求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这也是实行开放的必然选择。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离不开改革开放。国际社会也普遍认为,只有不断开放,才能获得更大发展空间,享受全球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
在开放的历史进程里,中国继往开来,自信描绘着每一个生动繁荣的景象。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这是中国基于发展需要作出的战略抉择,同时也是在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国人民”[7]。中国的开放,源于对世界发展大势把握,也是源于自身发展的需要。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现实行动来看,中国倡导“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参与“亚投行”“金砖会议”“上合组织”等全球事务,这就是从各个层面加大开放力度。当前,人类社会进入了互通互联的历史时期。开放是人类成为命运共同体首要条件,是人类携手共建美好地球家园的必然要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大舞台、大合唱,是全人类共同奋斗的伟大事业。需要世界各国人民凝聚价值共识,以开放心态普遍参与进来。
2020 年以来,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经济遭受严重打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称这次是20 世纪30 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2020 年4 月17 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明确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全球疫情不确定的背景下,我们要抓住推动改革的时机,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处理好复工复产问题,努力恢复经济活力。还要坚定扩大开放,保障国际物流畅通,继续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全球化时代,机遇和挑战并存,危和机相伴而生。中国改革开放不会停步歇脚,而是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转危为机。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然要求中国参与全球事务活动过程中,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从当前国际形势来看,西方国家陷入了困境,虽然他们不愿意承认,但是西方世界的力量和引领的全球治理能力不断下降,从西方国家出现的逆全球化思潮、英国脱欧、难民危机、极右势力泛起、政治动荡、经济萎靡、贸易保护主义蔓延、保守化倾向加重等现象中可以证实。与之相比,世界力量呈现“东升西降”“新升老降”趋势,发展中国家崛起逐渐改变全球力量格局,使世界更加多元均衡,在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增大。令人不解的是,在一些西方政客眼里,把这些问题视作全球化带来的恶果,并认为全球化是遏制西方国家发展的罪魁祸首。
如果把全球一切问题的根源归咎为全球化,这既不客观,也不是问题根本所在,更无益解决问题。客观来讲,世界问题之多,并不都是经济全球化造成的。如过去几年中东、北非的难民潮,许多人无家可归。在习近平看来,“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战乱、冲突、地区动荡。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是谋求和平、推动和解、恢复稳定。再比如,国际金融危机也不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产物,而是金融资本过度逐利、金融监管严重缺失的结果”[8]。
近些年来,全球治理受到全球化影响,出现了新的特点:“其一,逆全球化浪潮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全球治理的基础;其二,大国拒绝提供公共产品削弱了全球治理的功效;其三,少数大国奉行以邻为壑的对外政策,如果最终导致大国之间的经济、安全冲突,全球治理就有陷入瘫痪的风险。”[9]如果世界上每个国家都奉行孤立主义和保护主义,那么全球治理也将不复存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自提出以后,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等全球合作理念与实践而不断丰富,逐渐为国际社会所认同,成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国际新秩序的共同价值规范”[10]。应当说,为全球提供公共产品是负责任大国的基本要求,解决全球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仍然是大国共同努力的目标。
当前全球安全治理体系,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世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为基础构建的,其表现为强权政治、霸权主义,遵循的还是赢者通吃、零和博弈的思维方式。然而,这样的安全治理观念同世界发展趋势不符,无法有效应对全球安全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构建新安全机制,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建立全球安全治理新机制指明了方向。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主张全球问题理应由大家共同商议、共同解决,“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对世界好、对世界各国人民好,要由各国人民商量,不能由一家说了算,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3]295。总之,中国用实际行动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建设改革。
当然,从中国自身来看,我们也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改革总目标包含了推动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四全会,对推动国家治理能力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更加明确要求。值得强调的是,推进我们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除了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外,同世界上其他国家相互学习分享治理经验也是重要的方式。未来,我们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指引下,通过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定能进一步提升国家治理水平,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五、结语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向世界传递的中国话语,为世界贡献新的价值理念,不仅能够提升中国形象,还可以让其他国家更好地了解中国。这个话语理念表达的是,“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共赢而不是零和,才是人类社会和平、进步、发展的永恒主题”[5]。可以说,这是为人类和平发展、长治久安开出的良方妙药,为解决全球难题特别是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不确定情况下提供的最佳方案。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在“一带一路”建设、对外援助等具体行动上让理念化为现实,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高度赞扬。
必须清醒认识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道路并不平坦。当前,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旧肆虐全球,冷战思维仍然阴魂不散,逆全球化的思潮仍有市场,恐怖主义,环境问题,地区冲突等问题依然严重。恰因为这些全球问题,我们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因为这些问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增添了难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应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进行努力,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也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11]436。世界各国能否摒弃隔阂,弥合分歧,走向政治互信,实现合作共赢,还需要国际社会携起手来,一起并肩奋斗,共说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共同书写人类未来发展美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