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湘江战役红军将士品格的生成和当代价值

2021-12-29刘绍卫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将士湘江战役

刘绍卫,区 莹,韦 鸿

(1.中共广西区委党史研究室,南宁 530022;2.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3.广西革命纪念馆,南宁 530022)

引言

湘江战役是在面对着重大的惨痛伤亡教训面前警醒红军将士的重要一战。在桂北这片红色土地上,青山处处埋忠骨,碧水处处伴英魂。湘江战役的历史虽然已经久远,但是红军将士在战役中所呈现出来的忠诚担当精神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他们将忠诚担当的优秀品格、执着的理想信念和敢于牺牲的献身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些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对现代而言,具有厚重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人民会永远铭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所指出的那样:“我们一定要铭记烈士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

一、湘江战役中红军将士的忠诚担当品格的生成逻辑

2019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开展这次主题教育,根本任务是 “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共同奋斗。” 对于中国共产党人而言,忠诚担当的品格永远排在首位。忠诚担当是一种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优秀品质,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经验总结。对党忠诚、勇于担当的品格源自于理想信念的坚定,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源自于革命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

(一)中国共产党培育生成的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是湘江战役中红军将士忠诚担当精神践行的基石

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分别诞生于井冈山革命时期和中央苏区时期,它们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的灵魂所在,理想信念高于天的精神成为了红军将士践行忠诚担当精神的基石。而战士们正是对党保持着这样的理想信念,所以,他们坚定了永远跟党走、对党忠诚、勇于担当革命使命的决心。

在井冈山革命时期,有一部分同志逐渐对中国革命失去信心,产生了中国革命是否还能继续下去的疑惑,毛泽东为了消除这些疑惑,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向同志们表明了红色政权的产生、发展都是不容置疑的,鼓舞了战士们的革命士气。中国共产党带领着工农红军面对反动势力的 “四次进剿”“三次会剿”,中国共产党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与敌人奋战到底。在经历了磨难与考验之后,更加坚信中国革命必然会迎来胜利的那一天。正是因为对党保持着这样的理想信念,所以,红军将士们即使在面对各种艰难险阻时,也始终坚持永远跟党走、对党忠诚、勇于担当革命使命的决心。

在中央苏区时期,国民党对中央苏区实行了军事上的包围和经济上的封锁,导致中央苏区物资匮乏,将士们和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每人每天只发不到一角钱的菜和半斤主食。后来,党又经历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国民党不断蚕食中央苏区根据地,导致物资供应状况日益严峻。为有效应对国民党的围剿,更好地保证前线战士的口粮充足,政府提出要用四个月时间,节约出八十万元的任务。号召发出后,中央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率先垂范,每人每天只吃两顿饭,为前线的战士们节约粮食,之后逐渐演变为中央苏区人民的全体行为。面对着如此艰难的生活条件,中央苏区的人民并没有放弃跟党走的信念,而是毅然选择以实际行动来响应党的号召,为党的革命事业作贡献。

中国共产党一如既往地坚持革命事业必然胜利的理想信念和共产主义事业必将实现的坚强信心,带领将士们顽强拼搏,成就了中国革命的宏伟事业。正是这种执着的理想信念,正是因为有了井冈山精神和中央苏区精神,才造就了一批在湘江战役中始终忠诚于党、勇于担当革命使命的红军战士。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是红军将士忠诚担当的品格得以生成和践行的优秀文化基因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红军的忠诚担当精神奠定了深厚的思想文化底蕴和精神基础。早在《尚书》《左传》等典籍中就对忠诚担当的精神有所记载,如在《左传·昭公元年》 中的“临患不忘国,忠也”;自《汉书》 之后,历代的史书为了更好地记录和传播忠义之士的英雄事迹,单独设立“忠义篇”;宋代以后,人们将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奉为八德;清末民初时期就形成了 “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的新“八德”。由此可见,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忠贞不渝、勇于担当、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等优秀品质早已深入骨髓,这才塑造出了千秋万代的民族之魂,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流芳百世的千古名人。从我们所熟知的屈原的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的忠怨之情,到诸葛亮的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的忠心之志;从文天祥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大义凛然,到林则徐的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忠国之心;更有苏武牧羊留居匈奴十九年,面对着匈奴的威逼利诱却始终保持着对汉朝的忠诚之心。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了这些贤能之士、名臣良将,将忠诚担当的基因渗透于骨髓之中,他们的英雄事迹又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天下至德,莫过于忠”。中国共产党作为华夏儿女,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忠诚担当精神的感染,中国共产党早已将这些优秀品质融入自身的血液和事业发展过程,形成了独特的优势。

(三)井冈山和中央苏区时期对敌的生死作战,同党内和军内错误军事路线斗争的考验,是红军将士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生成的实践基础

2019 年5 月2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调研时指出:“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铸成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井冈山革命时期和中央苏区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后的低谷时期,中国共产党依然坚定着共产主义必然实现的信仰,坚定革命必胜的信念,带领军民顽强地斗争。

在大革命后期,国民党背叛革命,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由此,中国革命事业进入了低谷时期。毛泽东在 “八七” 会议结束后,火速赶往湖南,组织开展湖南组委的改组工作,在湖南发起并领导了秋收起义,但不幸以失败告终。毛泽东一直在思考中国的革命之路应该如何走的问题。最后,他总结了之前失败的教训,毅然决然地放弃攻打大城市,带领着秋收起义的剩余人员转战敌人力量薄弱的偏远山区勇创新路。他们来到了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一边进行着土地革命,一边恢复和壮大党组织,最后初步建立起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标志着中国革命获得了新的发展。正是由于毛泽东敢于与党内错误的军事路线作斗争,才成功点燃了 “工农武装割据” 的星星之火,树立了“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①的伟大旗帜。在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就发表了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1]的重要讲话,所以,苏区的各级党政领导们在工作中非常注意调查研究,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例如,土地革命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及成功抵抗敌人进攻的战略部署的策略,这些无一不是我们党在坚持调查研究总结出来的结果。正是党有这种敢于与错误路线斗争的精神,所以,才铸就了这样的革命英雄主义。对外,党要带领军民在白色恐怖包围和物资匮乏的情况下顽强对抗敌人的多次围剿;对内,党要与党内的错误军事路线作斗争。中国共产党正是在这样的斗争环境中形成了他们敢于斗争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正是在井冈山革命时期和中央苏区时期所进行的斗争实践,为后来的红军战士忠诚担当品格的生成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二、湘江战役中红军将士忠诚担当品格的内涵

忠诚,是对共产党人的本质要求,是党性的重要体现。忠诚担当的优秀品格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落实在共产党人的每一次选择和每一份坚守当中。红军将士们对党忠诚、勇于担当的精神,体现在听党指挥的严明纪律意识上,体现在他们遵规守矩、勇于担当的伟大精神上,体现在他们顾全大局、永不言败的牺牲精神上。

(一)听党指挥的军魂意识

在湘江战役中,蒋介石不仅派遣自己的精英部队,还与当地军阀联合起来企图将红军消灭在湘江以东地区,他们凭借先进的军事装备,连续对红军发起疯狂进攻,几乎将红军逼入绝境。1934 年12 月1 日凌晨,中央军委向全军发出紧急作战指示,两小时后,继续向前线作战部队下达作战指示:“一日之战斗,关系我野战军全部西进。胜利可开辟今后的发展前途,退则我野战军将被敌层层切断。我一、三军团首长及其政治部,应连夜派遣政工人员分人到各连队去进行战斗鼓动,要动员全体指战员认识今日作战的意义。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战败者,胜负关系全局……”[2]两个命令的内容和时间间隔表明了战斗到了危险的紧急关头。此时,将士们每往前走一步,就有人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但无论战况如何险恶,红军将士毅然选择听党指挥,始终表现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用生命吹响了奋勇前行的号角。他们勇于担当、敢于牺牲,成功地突破了国民党的重重封锁,为中国革命杀出了一条走向新生的道路,保存了一支立场坚定、听党指挥、骁勇善战的精英部队,留下了星火燎原的宝贵火种。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中一次惨烈的战役,经此一役,红军人数仅剩3 万余人,伤亡人员众多,有生力量被严重削弱。党和中央红军在湘江战役中吸取了宝贵的作战经验和教训。在遵义会议上,党斥责了博古和王明的 “左倾” 错误路线的军事指挥,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军事指挥小组。

(二)遵守纪律,勇于担当的精神

在湘江战役中,蒋介石投入了三十万大军,历时九天,妄想以先进的军事装备和庞大的军队人数将红军一举歼灭。在敌我军事力量相差悬殊的情况下,我军内部尚有一度让红军陷于被动险境的 “左倾” 错误思想路线的干扰,一度让红军陷于极其被动的险境。1934 年12 月1 日凌晨,中央军委向全军作战部队下达了全面作战的通知。时隔两小时,党中央、中央军委联合中央政治局联名发出政治指令,要求在一个半小时之内完成作战命令,保证野战军能够全部突破封锁线。同日,中央又下达了坚持执行军委的作战命令的指令,接到命令后,全军坚决投入战斗中,以生命来执行党的命令,完成党所交付的任务。12月1日是关键的一天,我军在脚山铺第二道阻击线上,与湘军展开了生死搏斗,同时,又分别在新圩枫树脚和光华铺与敌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为红军后续部队顺利渡江争取时间。当晚,余部已经渡过湘江。在异常危急的关头,红军最终成功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的重重阻挠,这样的壮举是难以想象的,同时也说明了,无论何时何地,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是夺取战役胜利的重要保证,党的领导是进行一切斗争的重要保证。党在思想上、战略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保证了全军具有凝固一心的顽强力量,即使在不利的战争环境和错误思想的干扰下,党仍然能够团结全军形成最具战斗力、最具攻击性的革命力量,尤其是在长征途中,我军经历的种种磨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党的领导下全军愈发紧密地团结和统一,显示了党的坚强领导能力和超强的凝聚力。

(三)顾全大局、永不言败的精神

在湘江战役中,除了要和敌人进行殊死搏斗外,红军战士还要同党内的 “左倾” 错误路线作斗争。为了在湘江一举歼灭红军,敌军布下了“口袋阵”。红军将士们纷纷向中央军委 “三人团” 汇报了这一发现并提出了破解的对策。毛泽东也多次向中央军委 “三人团” 提出了正确的军事路线,但都被博古和李德一一否定。在博古和李德的错误指挥下,两万多红军战士的生命被断送在第三道封锁线的突围战中,红军伤亡惨重,军事力量遭受极大的削弱。在中央红军面临能否北上抗日、能否担负民族大任的关键时刻,毛泽东毅然向中央军委 “三人团” 提出正确的军事战略,虽遭拒绝,但毛泽东并没有擅自行动,而是执行中央军委的命令。红军将士有着一切以大局为重、坚持奋战到底、誓死保卫党中央的执着信念。正是因为有红军将士在三大阻击战和四大渡口战役中不畏生死英勇抗战的精神,才会有中央政治局在 “通道会议” 拨乱反正、向着正确方向前进的伟大的党。

三、湘江战役中红军将士忠诚担当品格的当代价值

在湘江战役中,红军将士淬炼出来的忠诚担当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红军长征史乃至中国革命发展史上熠熠生辉,具有永恒的时代价值。

(一)为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 “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提供了鲜活的历史教材

党很早以前就强调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重要性,提出了 “政治工作不是附带的,而是红军的生命线” 的口号。当时,党内领导干部受到了“左倾” 教条主义的影响,发出过错误的军事指令。红军在反围剿失败之后,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长达两年的长征。在长征时期,红军政治局就发布了《关于准备长途行军与战斗的政治指令》《对于目前进攻战斗的政治工作训令》等政治文件。这些文件的颁布加强了政治建设、鼓舞了士气。在长征期间,各级指战员和党团员总是利用休息时间对红军战士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以保证他们忠于党中央、忠于革命事业的红色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永不变色。在湘江战役中,红军政治局也发布了《关于野战军进行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战役渡过湘江的政治命令》,号召战士们积极投入战斗。命令发出,红军士气高涨。新圩阻击战中,红军日夜奋战四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顽强抵抗了敌军七个师的疯狂进攻。正因为党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治党要求,广大红军将士才牢固树立始终对党忠诚的坚定信念。正如2018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 周年大会上所言:“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 在新时代下,坚持以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就必须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 “四个自信”、做到 “两个维护”。保持自觉参加政治生活的热情,并以 “四个意识” 作为其思想意识的标准,以 “四个自信” 作为检验理想信念的基本标准。作为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要深刻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学习他们高度自觉的党性修养,以及他们为党的事业献身的伟大精神,将这些体会和感受内化为高度的党性修养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始终与党的要求保持高度一致。

(二)为永葆忠诚于党的政治本色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优质的红色精神基因

在湘江战役中,敌军对红军设下了一层层包围圈,红军将士们一次次地以忠诚于党的坚强意志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杀,突破了敌人的包围圈,保卫了党中央的安全。在脚山铺阻击战中,敌人以数倍兵力攻打我军阵地,战况十分激烈。1934年11月30日晚,面对异常严峻的形势,红一军团负责人向中央军委发电报称,以我军现有兵力,恐难挡敌猛烈进攻,望军委命湘江东岸八个师火速前进,一二师次日依然顽强抗敌,为部队争取到足够的撤离时间。1934 年12 月1 日凌晨,中央军委向红一、红三方面军下达命令,必须保证渡口和大部队安全西进。两小时后,战士们再次接到新的作战命令:“一日战斗,关系我野战军全部西进……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战败者,胜负关乎全局……望高举胜利的旗帜前进。”[2]接令后,红一、红三军团的将士们视死如归,明知与敌人相比力量悬殊,却依然选择与敌人战斗到底。最终,将士们以生命为代价勇破敌军的层层封锁,为中国革命保存宝贵的军事力量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强调 “过去,我们照搬过本本,也模仿过别人,有过迷茫,也有过挫折,一次次碰壁,一次次觉醒,一次次实践,一次次突破,最终走出一条中国社会主义成功之路”[3],这段话,用于描述湘江战役也十分恰当。湘江战役中,红军将士能够在敌人的重重封锁中杀出重围,能够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绝处逢生,在于他们始终对党忠诚的坚强意志。将士们所具有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成为长征精神的重要内涵。红军将士听党指挥,顾全大局;实事求是、敢于斗争、敢于承认并修正错误,这些伟大精神铸就了红军将士的军魂,军魂的铸就为中央红军继续抗战和继续胜利,奠定了红色基因。

(三)为做好年轻一代的思政教育、确保江山永不变色提供精神支撑

湘江战役是自红军创建以来牺牲人数最多的一次战役。在桂北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红军将士们为了确保中央纵队安全西进,将生死置之度外,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许多没有留下姓名的红军战士永远长眠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我到广西考察的第一站就来到这里,目的是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缅怀革命先烈,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坚定理想信念,砥砺革命意志。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4]

这不仅揭示了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成功的奥秘,更是激励新时代的建设者,对英雄烈士的事迹要铭记于心,学习和传承英雄人物的伟大精神。党的百年历史是由千千万万个革命烈士用生命换来的,由无数的时代楷模和模范人物以其无私奉献的事迹书写的。正是这些革命烈士、英雄人物、模范人物的先进事例所形成的一系列伟大精神,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滋养和推动着我们党的成立、发展和壮大。近年来一些媒体出现了对英雄人物的诋毁事件,学习党史是我们坚决反对这种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武器。

四、结语

回顾过去,是为了开创更好的未来。青年人正处于人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了他们选择什么样的成长路径和方向。作为青年一代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我们要积极引领青年树立和牢固自觉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并不断以实际行动表明立场;要引导他们以英雄模范为学习榜样,积极培养青年忠诚担当的优秀品格。党要坚持以红色文化作为教育内容,对青年一代持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保证红色江山永不变色,为党和国家培育时代新人,培育愿意为党和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接班人。而新时代中国青年只有自觉沿着这一正确的方向前进,才能顺势而为,因势而进,赢得光明的前途和未来。

注释:

①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井冈山革命道路,初步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个中国革命正确方向的指导思想,后来被邓小平同志称之为“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

猜你喜欢

将士湘江战役
将士 西安守城(中)
湘江渡
悠然湘江上
战役中的你
将士出征
咏湘江战役
红三十四师浴血奋战湘江之侧
将士答“到”
田忌赛马:攻坚将士不能这样出阵
惨烈的中条山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