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视域下海陆丰地方文化“走出去” 路径研究
2021-12-29陈醒芬
陈醒芬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汕尾 516600)
引言
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湾区)建设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其文化交流合作是建设 “国际一流湾区” 和 “世界级城市群” 的重要软实力。2019年2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中指出,要 “促进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合作,创新人文交流方式,丰富文化交流内容,提高文化交流水平”。在此背景下,把海陆丰地方文化融入湾区文化建设,实现“走出去” 战略,不但可发挥其连接湾区与粤东地区的桥梁与纽带作用,而且还可以推动海陆丰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快速发展,让海陆丰地方文化品牌走得更远。
一、多元融合:海陆丰地方文化名片解读
海陆丰是 “山海湖城”“红色圣地”“善美之城”,地方文化文脉多元,品牌特色突出。从新石器时代 “沙坑北人” 聚居生息,到秦汉开发南岭,催生疍畲文化;唐宋以降,汉人南来,带来中原文化;宋代是舟楫云集、繁盛一方的商埠;明清之际,八方氏族由闽来粤,多种文化相互交织;近代以来,红色革命文化兴盛。文化底蕴丰厚,名人辈出,民间文化艺术独具特色,被誉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东方莫斯科”“东方红城”。
(一)珍稀的民间艺术文化
2015年1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历史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我们一定要完整交给后人。城市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情感记忆的载体,历史文化是城市魅力之关键。” 海陆丰处于福佬文化、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港澳文化的交汇地,多种文化兼收并蓄,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素有 “鱼米之乡” 之称。文脉绵远多样,古越、疍畲文化是底色,中原文化是主体,广府、客家和闽潮文化相互交融。地灵人杰,名人辈出,诞生了彭湃、钟敬文、马思聪、丘东平等名人志士。有正字戏、西秦戏、白字戏、皮影戏四大稀有剧种,民间文化艺术独具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多、价值高,有国家级9 项、省级28 项、市级58 项,更应下大力气加以保护和传承。
作为粤东 “璞玉”、戏曲史上的 “活化石”,海陆丰珍稀剧种异常珍贵。白字戏前身为明代中叶的潮腔(潮调),作为一种地方化了的南戏,其历史久远,文化价值厚重。同样源自元明南戏的正字戏,不但剧目多,而且价值极高。1983 年,正字戏班在新中国成立后首度应邀赴香港演出,香港文艺界盛赞它是 “一枝花繁叶茂的南国奇葩”。[1]4西秦戏作为清代地方戏曲流变的活证,古老剧种西秦腔中的珍贵艺术因子在西秦戏中得以大量留存并世代相传。而陆丰皮影戏作为我国皮影戏三大系列之一,是潮州影系在大陆的唯一遗存。[1]2海陆丰珍稀戏曲剧种在中国戏剧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历史价值,国内众多机构、学者将它们列为重大科研项目对其展开学术研究。
海陆丰民间妈祖文化也异常盛行。长期居住沿海的海陆丰人把妈祖视为海上女神,将之奉为保护神。妈祖像、妈祖庙、妈祖广场乃至妈祖文化活动,在国内皆久负盛名。妈祖文化熏陶下,催生了海陆丰人特有的精神气质。一是敢于斗争的不屈精神。海陆丰人从妈祖精神中汲取敢于与自然抗争的勇气,勇于征服自然的智慧和力量,做出大胆改变命运的壮举。二是尊老爱幼、积德行善的价值取向。积德善行作为妈祖文化的基本内核,海陆丰人在妈祖崇拜中逐渐将之外化为自觉行为,并内化为精神信仰。
海陆丰民间有独特的疍畲文化。海丰县鹅埠红罗村居住着一支畲族村民,只有40 余户130 多人[2]254。作为瑶族的一支,畲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习俗,畲语是混杂着大量客家话的少数民族语言。在海陆丰总长400余海里的海岸线上,居住着近10万人口的“瓯船疍家渔民”。瓯船疍家渔民作为一支特殊的族群,长期居住海上,具有独特的生活、文化习俗,其婚娶礼仪习俗独具特色,其疍家渔歌具有浓烈的族群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海陆丰地方文化增光添彩。
(二)昌盛的红色经典文化
海陆丰被誉为 “彭湃故里·东方红城”。红色文化是革命老区海陆丰的文化底色,以彭湃为首的名人缔造了海陆丰经典红色文化。海陆丰是中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的诞生地,彭湃领导的农民运动在此留下了一系列红色标志物及红色文化元素,诞生了众多的红色文化名人,催生了一系列动人心魄的红色经典故事。海陆丰革命先烈为保护中国革命的火种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红宫红场作为海陆丰红色文化的主要标志物,见证了海陆丰人民在彭湃领导下展开的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见证着海陆丰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精神,也见证着属于海陆丰人特有的红色印记。海陆丰红色文化标志物众多,从地点看,有澎湃故居、周恩来渡海纪念公园、红二师烈士纪念公园等大量红色遗迹;从红色文学作品看,留存有大量的红色歌谣、红色故事和红色小说等。
红色文化精神与雷公文化一脉相连。海陆丰地区流传着 “天上雷公,地上海陆丰” 的名句,其出处难以考证,解读者莫衷一是。关于 “雷公” 一词,《左传》 记载 “天怒,遣雷公击而毙之”;《历代神仙通鉴》 称 “雷公” 为 “主天之灾福,持物之权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杀”。雷公文化在海陆丰地区寓褒义,是海陆丰人正气正义的代名词。在雷公文化精神的熏陶下,海陆丰人敢拼敢闯,彭湃领导声势浩大的农民运动即是有力的例证之一。
(三)名动全国的名人文化
人文沃土海陆丰,涌现了大量名动全国的各类英才。明清时期涌现的一批古代先贤,有万历庚辰科进士黄守谦,戊午科广东乡试中式举人姚恭,甲子科举人叶高标,顺治乙亥科第三甲进士黄易,还有黄世耀、洪辰孚、黄殿元等。
作为革命圣地,海陆丰革命先烈众多。除“农民运动大王” 彭湃外,还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陈潮,海陆丰农民运动重要人物杨其珊、李劳工、杨望等等。军政名人众多也是海陆丰名人文化的一大特色,涌现出陈炯明、柯麟、谢非等名人志士。
海陆丰有一批名动国内外的教育科技文化艺术名人。有 “中国民俗学之父” 钟敬文,中国音乐大师、著名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杰出的小提琴演奏家马思聪,“七月派” 代表作家丘东平,人类学家杨成志,美学家马采,英国文学专家文采宁,“中国核潜艇之父” 彭士禄和黄旭华,造纸专家陈克复,中国 “金融数学” 奠基人彭实戈,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陈宝寿等,[2]266海陆丰是个英豪汇聚的人文沃土。
海陆丰名人文化与海陆丰人开放的文化态度一脉相承。海洋文化背景下,开放兼容、交流合作成为了主要的价值取向。海陆丰人凭借着开放的文化态度、勇敢的冒险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不断走出海陆丰,走向粤港澳,走向世界。
二、与时俱进:海陆丰地方文化特质及其时代价值
(一)厚德重行,正义敢先
海陆丰人自古崇尚 “修德以广知,厚德而开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郑经语)。 庄子《庄子·天下篇》道:“周人‘以天为宗,以德为本’。”韩非子《韩非子·解老第二十篇》 曰:“德也者,人所以建生也。”《说文解字》记载:“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德” 是指善良的品行、高尚的品格。[3]推而广之,德在这里也指 “德行”,是治国做人之要义。关于 “行”,南朝梁顾野王《玉篇》 释义:“行,迹也。”《广韵》 记道:“周有大行之官。”《论语·宪问篇第十四》曰:“行人子羽修饰之。”《周礼·地官·师氏》道:“敏德以为行本。” 可见,“德行,内外之称也,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周礼注疏·卷十四》)海陆丰人以内修德、以外修行为人生要义,这种厚德重行的精神传统,使得海陆丰人做人厚道,讲义气,重行动。
正气、正义是海陆丰人的人格特质,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的精髓。孔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仁和义是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作为宋末抗元的主战场之一,南宋时期,海陆丰留下了文天祥人生的最后足迹,他在海丰五坡岭被俘,却不畏威逼利诱,一身浩然正气,以死明志,就义时留下千古绝唱《过零丁洋》 诗。文天祥舍生取义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海陆丰人。
旧时海陆丰人把自己遭到的不公寄希望于雷公,相信雷公能为自己伸张正义,因为,在海陆丰人心目中,雷公是惩恶扬善、正义的化身。受雷公精神感召的海陆丰人,向来雷厉风行、正直刚强、敢为人先。在革命战争时期,彭湃领导海陆丰人民,打土豪、烧田契、分土地,发起了现代中国第一次农民运动,带领一批海陆丰热血青年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坚韧务实,开放进取
海陆丰人深具敢拼敢搏的海洋精神。海洋精神常被视为海洋族群的胸襟禀赋之谓,涵盖了舍家离乡、吃苦耐劳、以苦为乐、俭朴谦恭、海纳百川、勇立潮头、放手一搏、永不放弃的精神品质。其思想开放性、文化多元性及进取精神,是其标志性特点。海陆丰特有的地理、人文背景,孕育了海陆丰人民独特的人格风范和鲜明个性,表现为开拓进取、勤劳勇敢、坚巧柔韧的禀性和务实细腻的行事风格。
海洋文明造就了海陆丰人开放、敢于冒险的文化特质,在历史文化的积淀中所形成的开放精神,与中华开放宽容的民族精神高度契合,而我国早已将开放作为国家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海陆丰人向海而生,长期以海为伴的生活使得海陆丰人天生自带一种敢闯敢拼的冒险精神,“走出家门放手一搏” 成为海陆丰人的一种信念。
(三)崇文尚武,兼容共生
崇文尚武的社会风尚,惠和共生的人文理念,兼容并蓄的文化品质,是海陆丰地方文化的一大特质。海陆丰自古文化名人辈出,且文武双全的军政名人众多,在藏龙卧虎的民间,潜藏着很多能吟诗作赋、唱白字、打拳头、能舞狮的高人。从兼容共生的精神特质看,地处广府、潮汕、客家三大文化交汇地的海陆丰,汉族、疍族和畲族文化兼容共生,涵养出海陆丰人兼容共生之豁达气度。
海陆丰地方文化丰富多元,民间艺术文化、红色文化和名人文化名扬四海。建设海陆丰地方文化,努力将海陆丰地方文化融入湾区文化建设,让海陆丰地方文化 “走出去”,不但可以为汕尾市建设沿海经济带靓丽明珠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海陆丰与湾区文化的交流合作,还可以助推岭南文化全面繁荣,促进湾区文化多元融合,具有新时代的价值与意义。
三、多元对外:海陆丰地方文化 “走出去”路径
海陆丰地方文化要融入湾区文化建设并 “走出去”,必须把丰厚的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出来,加强文化精品生产制作,彰显地方文化的鲜明风格,体现时代精神和发展潮流,依托新媒体,在与湾区文化建设的交流合作中,将之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可以旅游为抓手,采取 “旅游+” 战略,在国内外不断提高文化影响力,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软实力,进而壮大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竞争力。
(一)强建设,促交流
地方文化来源于群众,是地域群众的文化认同,是培育地方文化自信的关键要素。海陆丰地方文化品牌突出,是海陆丰人文化认同的共同指向,是增强海陆丰地方文化自信的历史人文资源与精神资源。加强地方特色文化建设,促进湾区文化交流合作,是海陆丰地方文化 “走出去” 的必经之路。李人庆说:“提升文化特色,追溯特色之源,彰显特色之美,塑造特色之心是提高城市文化价值的根本,需要经历保护、传承和创新三个步骤。”[4]
1.传承和保护海陆丰地方文化
海陆丰地方文化历史积淀丰厚,资源禀赋独特,有国家级非遗 “四大珍稀剧种”——白字戏、正字戏、西秦戏和皮影戏;作为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诞生地,海陆丰革命老区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和精神源泉;海陆丰还有丰富的名人文化,对海陆丰地方文化进行传承和保护,价值重要,意义非凡。
对海陆丰地方文化进行传承和保护,首先,要保护海陆丰地方方言,传承海陆丰民间艺术文化。海陆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字戏、正字戏和西秦戏等,均是用海陆丰地方方言演唱的,是海陆丰地方方言魅力的独特展示,本色当行,深具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其次,对海陆丰地方文化遗产采用数字化保护。要收集整理海陆丰地方文化文献资料,深入挖掘其价值和意义,探寻保护和传承的新途径与新模式,建构海陆丰地方文化资源数据库。正如2013 年12 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的那样,“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2.发展和创新海陆丰地方文化
创新利用海陆丰地方文化资源。一是要探索如何创新性地开发、转化,利用海陆丰地方文化资源,促进区域文化建设与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二是要深入挖掘和传承海陆丰地方文化,在原有文献资料及研究基础上,从历史唯物主义及文化人类学等视角开展学术研究,推进创新。三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海陆丰地方文化进行系统的调查和深入研究,提炼海陆丰地方文化品质,提升海陆丰地方文化形象,推进海陆丰地方文化传承、创新和应用,打造地方文化名片。发展和创新海陆丰地方文化,意义重大而深远,不但可推动文化资源产业化,发挥文化反向调节作用,而且可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文化与经济互补双赢。
3.促进海陆丰与湾区文化交流合作
对海陆丰地方文化进行传承、保护、发展和创新,需同时让海陆丰地方文化融入更高更大平台的交流与合作。与湾区进行深度的文化交流合作,是海陆丰地方文化 “走出去” 的应有之义。促进海陆丰与湾区文化交流合作,可采取有效措施。首先,海陆丰应积极参与湾区媒体峰会,加强与粤港澳新闻媒体合作。其次,应积极参与湾区文化艺术活动,加强与粤港澳地区的文艺交流合作。最后,积极参与湾区文化产业联盟,深化与湾区的产业发展与区域合作,争取把海陆丰地方文化品牌做强做大。
(二)铸精品,塑品牌
1.提炼海陆丰文化品牌内核
如上所述,海陆丰地方文化品牌呈现出 “厚德重行、正义敢先,坚韧务实、开放进取,崇文尚武、兼容共生” 的人文精神特质。对海陆丰地方文化进行精品生产和制作,应由内而外,先从文化内涵特质的独特性入手,提炼文化品牌内核,展现海陆丰地方文化的独特精神气质和特性。
2.注重内容原创性和表现力
红色文化是海陆丰特有的文化品牌,红色文化传承中的非物质形式红色歌谣,是海陆丰特有的文化资源和文化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中国革命的辉煌历史和伟大实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和意志,廉洁奉公、勇于担当的作风和品格,是表现海陆丰红色文化精神内涵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可作为文化精品打造,展现其内容的原创性和表现力。
3.加强特色文化精品生产
海陆丰特色文化精品生产,可选择文化元素作代表,通过打造文化品牌标识,打造一系列对外交流合作品牌。如海陆丰红色文化,可从红色歌谣、红色文化名人等入手,进行特色文化精品生产,打造对外交流合作特色品牌。例如海陆丰红色名人,可将彭湃作为代表,通过红色歌谣《海丰出了彭湃公》等进行宣传,助推海陆丰特色文化精品 “走出去”,达到传承与歌颂彭湃精神的目的。
(三)用媒体,广传播
1.“互联网+” 建构多元对外传播体系
一是加强电子、动漫产业交流合作。新媒体时代下,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动漫网游等文化产品的对外输出取得了新突破。开展与湾区动漫文化产业的合作,可助力海陆丰地方文化更好地 “走出去”。二是打造文化推广平台。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拓宽营销网络渠道,以“文化+互联网”、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广为宣传,为海陆丰地方文化 “走出去” 营造良好的传播环境。
2.海外华侨宣传地方文化品牌形象
海陆丰分散在各地的华侨众多,传播海陆丰地方文化,可结合国际元素传播与形象塑造的方法,发挥海外社团华侨桥梁作用,让海陆丰地方文化与时俱进,依托新媒体打通各方平台和渠道,增加传播的强度和力度,更好更快地宣传海陆丰文化品牌形象。
3.企业引领打造地方文化品牌
实施 “文化+企业” 战略,通过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打造海陆丰地方文化品牌。一是企业间可围绕重点主题进行交流合作。如企业文化主题活动,可将海陆丰红色文化嵌入企业主题文化活动中,让海陆丰红色文化在企业之间进行交互传播。二是汕尾地区企业之间、汕尾地区与湾区企业之间强强联手,推动海陆丰地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借旅游,走出去
湾区发展战略规划中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湾区视域下,让海陆丰地方文化 “走出去”,可采取 “文化+旅游” 战略,让海陆丰特有的文化品牌为湾区提供旅游资源和文化精品,并催生更多高价值内容的产品,促进复合型业态融合发展。
1.大力打造海陆丰红色旅游路线,把游客“请” 进来
电视连续剧《彭湃》 在中央电视台联播,在国人面前亮出了海陆丰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品牌,同时亮出了海陆丰丰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海陆丰成为国人心目中接受红色精神洗礼的必经之地。可以此为契机,海陆丰特色文化名片为品牌,全力打造特色旅游路线,借旅游之手展现 “山海湖城”“红色圣地”“善美之城” 的独特魅力,激活海陆丰地方文化资源,提炼海陆丰红色文化特质,打造海陆丰城市文化形象,弘扬海陆丰地方文化。
2.通过旅游战略把海陆丰地方文化“带” 出去
发展 “文化+旅游” 战略,可多渠道输出海陆丰地方特色文化。海陆丰在设计特色旅游路线时,可在经典景点中嵌入海陆丰地方文化元素,比如红色歌谣、红色故事和名人故事等,做到以红色文化为抓手,以红色歌谣为发力点,唱响红色歌谣,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成为汕尾市沿海经济带靓丽明珠的文化支撑,为提高文化软实力提供智力支持,助力海陆丰地方文化更好更快地“走出去”。
四、结语
粤港澳大湾区视域下,促进海陆丰地方文化的交流合作,让海陆丰地方文化 “走出去”,具有资政、淑世、励人的作用。海陆丰珍稀的民间艺术文化、昌盛的红色经典文化和名动全国的名人文化,展现出海陆丰人厚德重行、正义敢先,坚韧务实、开放进取,崇文尚武、兼容共生的人文精神特质。湾区背景下让海陆丰地方文化 “走出去”,可通过加强海陆丰特色文化建设,加强文化精品制作,依托新媒体平台和渠道,采用 “互联网+” 的形式,构建多元对外传播体系;通过 “文化+旅游” 的形式,制定创新性旅游发展战略,把海陆丰地方文化精准“送出去”,以助推及实现岭南文化的全面繁荣。
注释:
①海陆丰,一般指汕尾,是汕尾的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