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计划” 背景下高职特色文化建设的价值、挑战与路径探析

2021-12-29邱福明刘永华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育人特色

邱福明,刘永华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6)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对于一所高职院校来说,文化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精神内核,也是守正创新、接续发展的内生动力。[1]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颁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 “双高计划”),提出 “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带动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其中高职院校特色文化建设是重要内容。高职院校特色文化建设,关键要突出 “特色” 二字。特色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教育部公布 “双高计划” 学校名单,共有197所高职学校入选此批次 “双高计划”。从申报材料看,入选的197 所高职院校中,共有44 所学校在十项规定任务建设之外增加了自选特色项目建设,其中18 所学校选择了学校文化建设作为自选特色项目。可见,特色文化建设在高职院校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在 “双高计划” 背景下,厘清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价值内涵,分析存在误区,找对路径,办出有个性的高职院校特色文化,形成核心竞争力,逐步打造品牌,是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需要回答的重要问题。

一、高职院校特色文化建设的价值意蕴

(一)以文育人,用环境文化启智润心

高职院校文化能够发挥文化育人功能,立德树人始终是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高职院校特色文化建设本质上体现高职院校发展的核心价值。一所缺乏文化底蕴的学校,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校;一所高职院校,要实现 “双高计划”“中国特色,世界水平” 的目标,必须拥有卓越的特色文化。同时,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中特色越明显,就越能体现出高职教育的育人特性,更能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特色文化对学生的育人功能是隐形的,但是却起到 “润物细无声” 的作用,例如通过环境文化建设,融入 “一草一木都是教育” 的高职院校特色文化建设理念,实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内化的过程。“双高计划” 最重要的目标及成效检验的标准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职业院校的硬件环境都有大幅度提升,但由于高职生受教育的时间有限,很难像本科院校的学生进行大量的基础课和文化素质课学习,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特色品质的过程中更需要通过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的素质,通过特色文化建设让学生打上高职院校特色文化的烙印,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成为不可替代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从而实现 “双高计划” 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目标。

(二)以文增职,用职业品格提升素质

高职院校特色文化是高职院校在办学实践过程中逐步总结和提炼出来的稳定性特征,反映着一所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作风以及校风校貌,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深远影响。特色文化能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通过物质、制度、精神等多个层面的文化形式,“润物细无声” 地影响学生的发展,最终使学生在不断的熏陶中得到内化,逐步形成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特色文化的建设,创建的是一种氛围,学生通过文化的熏陶,塑造职业品格,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文化是精神上的感染,通过文化建设学生们不断感知着核心价值观,从而达到怡情熏陶、形成健康人格、全面提升素质的终极目标。

(三)以文促才,用工匠精神涵养气质

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 4 号)(以下简称 “职教20条”)提出职业教育要培育和传承好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主要体现在职业精神中,是从业人员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职业价值理念和行为活动表现,与从业人员所秉持的价值观有密切联系。工匠精神教育的内涵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和核心素质为基础,重点历练学生技术技能,打造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彰显工匠精神。同时还要突出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特色文化建设需要不断打磨、不断淬炼。工匠精神是目前国家大力提倡和发展的一种精神,培养 “大国工匠”“卓越工匠” 也是 “双高计划” 的目标,因此,工匠精神成为了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渗透和融入工匠精神,方能显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个性特点,在特色中成就品格和职业教育底色。

二、高职院校特色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文化建设的目标定位不明确

高职院校特色文化建设自身定位还不明确,一些高职院校是通过转制或升格或合并而成的,办学时间不长。虽然国家宏观指导思想、目标定位很清晰,但学校自身定位不准不稳,要么仍沿用中职教育模式,导致学校文化建设定位过低,未能突出高职院校的特色,要么急于 “专升本”,仿照本科院校文化建设的模式,没有考虑高职教育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缺乏职业特质,使得高职文化建设成为减缩版的本科教育[2]。而 “职教20条” 确立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后,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也在逐步提升。因此,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必须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性,目标定位准确清晰,才能形成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文化。

(二)文化育人过程缺乏顶层设计

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部分高职院校对文化育人功能缺乏精确的认识,对文化建设内容缺乏系统研究,对文化建设体系缺乏顶层设计。例如,虽然高职院校特色文化建设很多是以环境建设为载体,它是整个学校文化理念的外现。但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为了应对“职教20条”“双高计划”“高职生扩招100 万” 等国家政策,往往容易过度关注硬件条件建设,一批批现代化的教学、实训大楼陆续建成,特别是一些职教大学城建设,而忽略了原本校区的特色,千篇一律的现代化大楼缺乏整体文化和人文设计,导致文化的育人功能不同程度被弱化。物质文化建设多于精神文化建设,文化建设停留在浅表层次,是目前文化环境建设的最大问题。同时,文化建设的过程也缺乏统筹规划,学校的各部门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合力。

(三)文化特色不足趋向于同质化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术技能人才,具有职业特性。高职院校也是与区域产业结合最紧密的教育,具有行业特色。高职院校是与地方产业区域文化高度结合的教育,具有地域特色。文化建设关键在于突显特色,但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过程中缺乏特色,再加上大部分高职院校办学时间短,学校文化底蕴单薄,文化积淀不厚实。一些高职院校对学校办学以来自身的文化底蕴挖掘不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 “工匠精神” 认识不够深刻,导致学校在进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未能很好地体现文化育人和内涵建设的价值,缺乏文化底蕴和人文气质,学生接受度不高,参与度低,也造成院校自身特点得不到体现。

三、高职院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实施路径

综合来看,关于高职院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实施路径大多是集中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教学文化、物质文化等角度进行探讨。高职院校特色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教学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何突出 “特色” 是亟需思考的问题。目前大部分的研究基本集中在探讨学校文化建设的共性问题,而对高职院校特色文化建设个性问题的关注比较少。[3]因此该如何在高职院校特色文化建设中突出 “特色” 二字,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需要面临的最大挑战。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要突显特色,关键在于对症下药。针对学校特点、地域特点、行业特点等,突出校园文化的职业性、地域性以及行业性,传承大学文化、融入区域文化、融通行业企业文化,强化文化育人的顶层设计,制定符合学校发展、体现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一)传承大学文化,营造具有职业特色的高职院校文化

高职教育是一种跨界教育,兼具职业性和高等性。作为高职院校,在传承职业教育文化的同时也需要传承大学文化,打磨和凝练具有新时代特点、高职个性和学校特色的文化,将文化育人落到实处。

1.彰显职业特色,融入工匠精神。职业性是高职院校特色文化的最大特点,需要融入更多与职业有关的文化。高职院校在进行文化建设时可以考虑融进更多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人文素质元素,营造良好的 “职业” 氛围与环境。突出职业性特征,让职业文化进校园,增强学生对职业的认知和认同,形成追求职业崇尚技能的向心力。如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实施 “匠心柳职” 文化厚植计划,聚焦工匠文化,弘扬柳职精神,推进构建核心价值共同体,开展文化内涵、文化载体、文化传播、文化品牌等方面的研究;实施 “柳职匠子” 千锤百炼成长工程等推动“匠心柳职” 文化的建设。又如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实施 “精耕文化” 品牌创建工程,聚焦传承培育工匠精神,创建学校文化品牌,打造以 “工匠精神” 为核心的 “精耕文化” 品牌,把 “精耕文化” 融入治校方略和价值导向。

2.传承学校历史,提升文化底蕴。高职院校要突显特色,需要传承学校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被师生、社会所认可的具有文化价值的办学理念,传承学校的文化积淀,结合 “双高计划” 要求,实现对文化的血脉传承和精神延展。如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塑造 “文明电科”,在文化环境建设中围绕传承学校历史文化,按照各校区旧址名称规划建设园林亭廊景观和校友林。又如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以 “融”“善” 为龙头的文化建设,以 “融惟职道、善举业德” 校训精神为指引,聚焦公民素养、学生素养和职业素养“三大素养” 培养,如升级 “基地场馆”,丰富文化育人载体平台;加强校园人文和职业环境建设,新建专业博物馆,完善校史馆、职业素养展示中心等场馆建设;创建非遗博物馆、西泠学堂、传拓学堂等教学载体。

(二)立足地域文化,融入具有地域特色的高职院校文化

“双高计划” 五个基本原则,第一个原则就是坚持中国特色,扎根中国大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国大地,要求的就是高职院校特色文化建设要融入地域特色。地域文化传承着城市记忆,体现着城市历史,记载着城市文化信息。地域文化浸润人心,地方高职院校在进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肩负起传承和发展地域文化的责任。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赖高职院校的参与,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也需要地域文化的润泽。凝练具有地域文化的特色文化才能体现高职院校独有的地域性特色。高职院校应当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以地域文化为依托发挥高职院校特色文化的作用。

1.凝练地域文化精神,培养特色高职品格。高职院校首先需要提炼地域文化理念找出其精髓,然后将其内化成具有地域文化的高职院校特色文化,将自身办学理念与传统地域文化完美融合。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地处广东,广东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岭南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历史积淀。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文化建设中,校园建筑以岭南风格为基础,体现古典岭南、现代岭南和创意岭南三种建筑类型,通过具有文化底蕴的环境设计,打造 “岭南特色” 鲜明、文化底蕴深厚、育人成效显著的校园环境文化。

2.彰显地域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特色文化。地方特色文化是最接近高职生的一种文化资源,最能与学生产生共鸣。高职学校建校时间短,文化底蕴不够深厚,作为地域性高职院校,建设特色文化应立足地域传统文化建设。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萃取精华。深刻学习认识地域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各个学科特点,自觉担当起整理、传播传统文化的重任,使学校发展与地域社会发展形成文化上的紧密联系。将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高职特色文化来建设是许多高职院校选取的路径。如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创立福州伬唱、福州评话传习基地,发挥大学特色文化建设的实践辐射作用;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开展云南民族民间工艺技艺及文化传承创新,创新发展云南特色文创产业,开展玉雕、重彩画、珐琅及云南特有金属工艺、手工编织等方面特色工艺技艺培养培训,并通过文创设计、产品研发与电子商务、旅游等相结合,在生产者、产品、市场之间搭建桥梁,有力地支撑云南特色文创产业发展,助力云南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

(三)依托行业文化,打造具有行业特色的高职院校文化

“双高计划” 中的 “提升校企服务水平” 任务提到 “与行业领先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就业创业、文化传承等方面深度合作,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校企合作中强调文化传承,说明在文化建设中要传承行业文化、企业文化。我国有一批优秀的以行业为特色的高职院校。行业特色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积淀了特色鲜明的行业校园文化,如铁道文化、财经文化、石油文化、农业文化等。它们既有文化的共性,又有行业所具有的特殊性,是行业高校开展文化育人的重要资源,对培养行业人才,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依托行业办学,依托行业孕育文化。如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作为一所财经类的高职院校,金融文化和诚信文化是主要的行业文化,因此该校建立了以诚信文化、金融文化、校友文化 “三维文化” 为体系的高职文化建设品牌,推进人文化成,培养现代财经工匠。又如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建设以交通文化为内核的 “大道” 文化特色品牌,丰富精神文化;开展交通模范榜样选树工作,培育行为文化;以劳动实践课程建设为主线,设置劳动实践学分。再如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形成了鲜明的 “铁” 字文化特色。学校恪守 “厚德、砺能、笃行、通达” 校训,凝练了“铁的理想信念、铁的纪律作风、铁的意志品质、铁的担当作为” 的铁院精神,形成了 “跟着铁路转,联合铁路办,帮助铁路干,乘势谋发展” 的特色发展之路,干部坚定信念、实干兴校,教师严谨治学、为人师表,教职工敬业爱岗、团结协作,学生立志成才、匠心报国,成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共同价值追求,“铁” 字成为学校鲜明的文化特色。

凝练行业文化,迁移渗透育人过程。行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行业文化不仅是一个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动力,也被称为行业的核心和灵魂。很多高职院校依托行业办学,或者办学历史与行业有渊源。高职特色文化建设应注重凝练行业文化,深耕行业文化, 将行业文化渗透、融合于文化建设中,找到行业文化与特色文化融合渗透的接口和路径。例如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弘扬纺织文化,将纺织文化与学校文化有机结合,在传承与创新中深入落实文化育人。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站在服务粤港澳经济与社会发展角度,聚焦促进交通文化和学校文化的融会贯通,将学生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精神品质融为一体来培养和打造。又如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根据民航业的特点,推行准军事化管理,把机务作风细化到学生日常行为准则中,让学生得到行业文化的历练,同时还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贯穿 “持续安全理念”。还有些农业类高职院校设计了品茗、茶道等教学内容,通过茶文化体验项目、拓展茶文化体验,培育学生的待客之道和文化自信,达成知行结合的目标。

四、结语

建设特色文化是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突显内涵建设的重要路径,职业院校的学生既要掌握技术技能,更需要培育和形成良好的品格,形成自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职院校建设特色文化在加强学校内涵发展以及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面向 “十四五”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任务更艰巨和迫切,过去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经历了诸多误区,要从树立正确的文化育人理念着手,强化文化育人内涵实质。“高职既有教育的共性,又有自身的个性。这种个性是这一层次、这一类型的教育区别于其他层次、其他类型教育的比较固定的特质”[4],特色文化对提升高职品质、提高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传承大学文化、立足地域文化,还是依托行业文化,其目的就是凝练高职院校独有的特点,形成特色文化,实现育人这一大学文化的根本使命。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育人特色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特色种植促增收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