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校内实践教学体系建构
2021-12-29肖晶
肖 晶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 外国语学院,福建 福清 350300)
一、引言
近年来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实践教学探索已从综合性实践教学研究逐步细化到专业性实践教学研究,从轰轰烈烈的产学研校外实习、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研究转到时效长、基础尚薄弱却在实践活动中起重要过渡作用的校内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上来。国内学者对英语专业的校内实践教学研究也做出了积极反应,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探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赖建强和谢向东以宁德师院为例,分析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建构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1]李雅颖认为学生主体性不强、培养目标模糊、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不利于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竞争力。[2]第二,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或模式。邱晋提出了“ESP教学与实训一体化”的教训培养模式;[3]刘宏义探讨了如何把英文导游接待服务过程中的语言运用环节移植到课堂实训教学中。[4]第三,探索校内实训基地/平台建设。丁礼明以三明学院为例提出了建设商务英语实训平台的重要性;[5]李煜、肖燕提出商务英语本科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原则、建设策略与运作方法。[6]
目前校内实践教学研究的局限性表现为:与校外实践教学相比,校内实践教学成果尚处在分析总结问题根源的基础阶段,零星几个教学实践多应用于实践性强的商务英语、专门用途英语、旅游英语等课程,英语专业的校内教学实践应如何开展仍有很大的探讨空间。本文主要讨论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校内实践教学体系包含哪些内容,新建英语专业校内实践教学体系存在哪些问题,有什么解决方案。
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高级应用、复合型外语人才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它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普通本科高校丰富的通识理论和技术理论知识,还需掌握高职教育强调的专业技能。
虽然新国标指明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专业实习、创新创业实践、社会实践、国际交流[7],并未明确校内实践教学的内容,但学生从通识、技术理论学习到校外实习实训还需要跨越一条兼容理论和实践的鸿沟,需要“仿真”模拟校外实践活动可能涉及的各种技能训练,通过技能应用反拨通识、技术理论学习,从而为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甚至是上岗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校内实践教学的目的是更好地衔接校内理论教学与校外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有效使用策略提高交际效果,加强外语运用能力;通过对文学作品进行评论提高文学赏析能力;通过对证据、概念、方法、标准、背景等要素进行阐述、分析、评价、推理与解释提高思辨能力、拓展知识、掌握技能,学会与他人沟通合作,是校外实践的“孵化”基地。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校内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模型
新国标对实践教学的要求是:“各高校应具有满足人才培养需要的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条件;应根据专业特点和需要建设专业实验室、实训中心、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等。”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校内实践教学体系应该在传统的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强调专业技能的训练。本文认为,校内实践教学体系不应只是单线性地从顶层设计到教学内容再到人才的培养,而应是循环地从顶层设计到教学内容,到人才的培养再回到顶层设计。如图1所示。
(一) 顶层设计
校内教学实践延续时间长,覆盖七个学期。同时,实践教学内容多样性,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尤其是在一般应用型本科院校这样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和工作环境的高校中,要做好英语专业的校内教学实践,难度颇大。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负责人应带头进行社会调查,根据调研结果在人才培养方案上明确校内教学实践的课时和学分,根据教学实践内容拓宽实践教学范畴,制定校内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和方案,明确管理人员及管理任务,完善校内实践教学管理机制。此外,顶层设计还需为校内实践教学提供保障机制,包括师资的投入、实践教学设施的配备,实践教学教材/资料的定制,实践教学场所的设计,以及实践教学所需的经费。其中,师资应含校内校外创新创业导师、客座教授、校内有实践要求的课程的任课教师;实践教学设施包括外语教学语言实验室、文化体验实验室、专业性强的工作室(如微格教室、翻译工作室等)、网络教学平台等。
顶层设计通过管理机制保障校内实践教学的顺利运行,通过保障机制为校内实践教学提供必要的条件,确保校内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有社会依据、硬件有技术后盾、操作有体制保障。
(二) 校内实践教学内容
英语专业校内实践教学根据特色性、实用性和混合型三大原则,以英语+模块教学为内容依据,分为学科教学实践、应用技能实践、竞赛实践、创新实践和毕业论文设计五方面内容。
学科教学实践主要安排第1—2学期,通过研讨形式,由基础课任课教师带领学生就某些特定的基础课进行分组探讨,拓展基础课的延伸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如每学期安排四期研讨,内容任选四个:英语语音音调变化处理及同化与省读、综合英语课文文学赏析、英语口语一口气训练法、英语阅读思辨训练、英语语法与专四实践、英语电子邮件及短信通知等训练、英语新闻听力词汇辨析等等。应用技能实践主要是综合性实践,主要安排在第3—6学期。学生以英语专业课为实践基础,以专业模块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通过英语沙龙、英语角模拟真实的英语工作环境,每一学期可以安排4次英语沙龙和4次英语角。英语沙龙由校内教师及校外导师根据需要在文化风情实验室或者网络实验室举办,如英文面试、英文日程安排表设计、英文出境口语、英文会议主持等。英语角由外籍教师负责,每次选定一个主题与学生进行交流。竞赛实践贯穿学生四年学习时间,学校、学院通过政策和制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与专业、学科相关的各类比赛,教师指导学生参赛,学校给予学分认定和奖励。创新实践安排在第7学期,目的是巩固学生创新创业课的项目成果,为学生提供场地等条件,让成熟的项目启动经营。创新实践要求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向学院申请场地或导师资源,建立工作室、运营管理。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横跨第7—8两个学期,指英语专业根据学校/学院的《毕业设计手册》安排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日程,制定写作目标和写作要求。
(三) 校内实践教学评价
校内实践教学的评价机制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科教学实践、应用技能实践和创新实践这三种实践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包括现场操作、实验报告、小组展示等多种形式。评价由指导教师或校外导师根据每个主题进行现场评分,综合一个学期各个主题的分数计算平均值作为相应实践的成绩。竞赛实践采用终结性评价,以学生获取的等级/获奖证书换取对应的分数。毕业论文设计实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的实践态度、专业水平和学术规范为考核内容,根据顶层设计制定的毕业设计评分标准,由指导教师成绩、评阅教师成绩和答辩成绩综合计算毕业设计总成绩。
(四) 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
社会和市场的发展对英语人才有多层次的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英语专业人才应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地方、服务社会为目标,培养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专门人才。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的应用、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求要掌握专业技能,还必须具备模块要求的跨学科知识和技术技能,不是普通本科高校培养的“学术型”人才,也不是高职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校内实践教学设计应具有弹性,能满足不同英语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还能有效服务于学生的校外实习和就业。
与传统的单线性实践教学体系不同的是,循环结构的校内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具有自我调整的能动功能。循环结构的校内实践教学体系关注的不只是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的途径,它还关注培养的效度,即通过学生反馈和创业导师的评价、实习单位及用人单位的评价对已培养的人才进行跟踪调查,利用调查结果反拨顶层设计,及时对实践教学体系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正。循环结构实践教学体系的自我调整功能保证校内实践的有效运转,彰显实践教学与时俱进的特征,保障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
三、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校内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新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校内实践教学体系能有效解决校内实践教学体系滞后于市场和社会需求的问题,但该体系仍有四个问题需要注意。
其一,英语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内容的时新性。在这个信息爆炸、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日趋增强的社会中,英语专业除了语言基本技能相对稳定外,其他需要掌握的技能可能在短时间内流行或者被淘汰。为了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变化发展达到最大关联,英语专业需要对市场进行及时、客观的调研。而应用型人才接收单位面广、要求不一,市场调查报告明确指向某些技能的可能性小,顶层设计难度增加。这个问题是绝大部分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所面临的问题,但高校应用型人才应该首先服务于区域经济或地方经济,如果将调研范围缩小至区域或地方的企事业单位,问题有望得到较好的解决。
其二,校内实践教学相关的场地、设备。由于受到经费限制,一些高校可能出现实践教学场地不足、实践教学设备不够用或者版本太低、相关实践教学所需的软件无法获取或及时更新等与经费相关的现实问题。应用型本科院校除了向上级申请经费支持政策外,还可以积极吸引社会资源,加强校企合作,由企业提供一些相关设备或软件,进行联合培养。
其三,师资安排和管理。应用型本科院校是近几年因经济形势、社会发展需要产生的,高校师资总体偏向年轻化。年轻教师有活力、接受了较新的理论训练,但大部分是应届硕、博士生,缺乏实践经验。英语专业校内实践的许多任务需要学生分组完成,或者需要开展小班教学,就可能产生教师教学工作量超负荷等问题。此外,校内实践教学形式灵活多变,如何做好教学管理活动也值得探讨。但是,实际上,只要顶层设计把工作做细、做精,师资问题可以通过校外创新创业导师、校内跨专业“双师型”教师弥补不足;学院制定科学合理的校内实践教学规章制度可以自动化管理英语专业校内实践教学。
其四,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效果的反馈,尤其是社会评价的及时获取有难度。评论应用、复合型人才是否合格或优秀,关键在于社会评价。社会评价不是纯粹的等级评价或者模糊评价,而是对人才必须掌握的技能是合格还是不足做出客观评估。这就需要建立畅通的社会评价渠道,可考虑将问卷调查和校企交流这类主动索取与开放实践教学管理小组邮箱、电话等自动获取相结合。
校内实践教学是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体现跨学科性质、英语专业校内实践教学体系能够保障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与就业岗位实现无缝对接。因此,英语专业校内实践教学体系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是为了有效消化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岗位实际问题的操作能力。因此需要重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丰富实践资源,形成特色活动,有效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为地方或区域经济培养优秀对口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