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沿黄农业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1-12-29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旅游农业发展

毛 峰

(洛阳师范学院 国土与旅游学院,河南 洛阳 471934)

黄河流域因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产环境的制约,长期以农业种植为主,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1]河南省位于黄河中下游,黄河在河南省境内流经三门峡、济源、洛阳、焦作、郑州、新乡、开封、濮阳8市,全长711公里。[2]近年来,河南沿黄农业旅游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业态日渐丰富,效益显著提升,有效推动了沿黄贫困乡村的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3]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黄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给河南省沿黄农业旅游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推进河南省沿黄农业旅游资源整合和产业融合,实现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河南省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河南省沿黄农业旅游资源概况

一是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富集。山地丘陵、峡谷奇观、滩涂湿地、森林绿地、平原灌区、地上悬河应有尽有,自然景观秀美,生物资源多样。二是农耕文化旅游资源丰厚。农业历史悠久,农业文化灿烂,农业典籍博大精深。三是农俗节庆旅游资源丰富。农事节令不胜枚举,农事民俗独具特色。四是农业科普旅游资源数不胜数。育种新技术不断突破,现代农业发展迅速,智慧农业日新月异,科技农业魅力十足。五是农业康养旅游资源日益丰富。健康农业日趋多元,养生农业日渐多样,中草药和有机蔬果种植越来越多,中医药膳和养生美食越来越流行,健康活动和农事体验越来越潮流,养老基地和康养小镇越来越火爆。

二、河南省沿黄农业旅游发展态势

一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农业旅游投资不断增长,市场规模和农业旅游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集食住游娱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接待体系。比如,孟津县建成了有规模上档次的休闲农业园区55个,打造了沿黄赏花采摘生态游、休闲农业文化游、果蔬采摘体验游等精品旅游路线,年接待游客320万人,综合效益3.6亿元。[4]二是产品业态不断丰富。通过发展花卉园艺、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田园综合体等高效农业新业态,有效推动了沿黄旅游从观光游向体验游转变,实现了观光、休闲、度假的多元化发展。目前沿黄农业观光休闲旅游和农耕文化旅游发展十分火热,农业科普旅游和农业康养旅游发展开始加速。三是产业效益不断提升。通过发展农业旅游有效促进了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产业综合带动作用开始凸显。比如,原阳县利用黄河滩区特殊自然生态环境,重点发展高效农业、绿色养殖、休闲观光和文化生态旅游,把黄河滩区建成了重要的生态涵养带、绿色种养带和生态旅游带,实现了89个重点贫困村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四是产业发展速度加快。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沿黄旅游开发,各种支持政策不断出台,加快了沿黄农业旅游产业发展速度,提升了沿黄农业旅游产业发展质量。2019年河南省发布沿黄十大文旅主题线路,2020年加强郑州、洛阳、开封、焦作、新乡、三门峡等沿黄地市协调联动,推动沿黄全域旅游发展。

三、河南省沿黄农业旅游发展问题

一是旅游基础设施薄弱,旅游公共服务滞后。景区停车场、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厕所等旅游基础设施整体数量不足,宾馆酒店、餐饮娱乐、农庄民宿等旅游接待设施总体条件较差,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和安全卫生医疗保障服务普遍不健全,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需要和游客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二是旅游产品类型不丰富,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观光旅游和休闲旅游发展速度快,科普旅游和康养旅游发展速度慢,观赏性项目多,体验性项目少,旅游产品类型不丰富;食住行等基本环节消费比重大,购娱等弹性消费比重小,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三是主题特色不鲜明,同质化现象严重。一些项目在规划设计时缺乏创新和深度思考,导致发展理念、开发思路、开发模式雷同,造成产品同质化,缺乏个性特色。四是专业人才缺乏,服务水平较低。现有从业人员的绝大多数是当地农民,普遍缺乏服务意识,缺少专业技能,有的村民虽然很热情,但是服务不规范,跟不上当前旅游业发展需要。此外,还特别缺乏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尤其是农业旅游产品开发、创意设计、市场营销等领域的经营管理人才。五是企业经营水平低,行业监管不规范。目前,经营主体以单体农户为主,经营规模小、实力弱,资金投入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经营创新能力有限,农业部门和旅游部门也存在协调难问题,无证经营、收费不合理、恶性竞争和欺客宰客行为屡禁不止,旅游市场环境亟待整治。

四、河南省沿黄农业旅游高质量发展策略

(一)加强规划引领

首先,要摸清沿黄农业旅游资源底数,进行统筹谋划,编制沿黄农业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明晰发展目标,制定发展战略,明确发展举措。同时注意把农业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文化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进行有效衔接。其次,要坚持绿色发展,根据沿黄区位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旅游产业,实施梯度开发,推进有序发展。要根据沿黄农业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制定开发思路与开发措施,突出地域特色,实施错位发展,避免同类资源无序重复开发。再次,要整合沿黄农业旅游资源,打造农业旅游融合精品项目。通过加大沿黄旅游基础设施及公共配套服务设施投入,加强重点项目引导,发挥重大项目带动作用,促进农业旅游深度融合,实现特色发展和高品质发展。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首先,要在用地政策上将农业旅游项目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适度调整用地政策,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农业设施配套用地、农民自有宅基地和荒滩荒地用于发展农业旅游产业项目。通过系列优惠政策吸引黄河沿线贫困群众积极参与农业旅游开发,将农业旅游开发与脱贫致富结合起来,把农业旅游产业培育成沿线群众脱贫致富的优势主导产业。其次,要在财政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鼓励整合财政资金,将中央和地方有关建设资金向农业旅游产业倾斜。通过给予资金补贴和税收优惠,重点扶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构建农业旅游产业体系,促进农业旅游高质量发展。再次,要在金融政策上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利用互联网金融、众筹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帮助各类旅游经营主体解决融资难题。

(三)加速产品升级

首先,要大力提升农业观光休闲旅游。要大力发展集生态涵养、休闲观光、高效农业、文化弘扬为一体的复合型生态观光农业旅游。要进一步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拓展休闲娱乐项目,发展休闲农庄、共享农庄、田园综合体、农业嘉年华、特色小镇等新型农业旅游业态。其次,要做深做活农耕文化旅游。要利用文创科技创新旅游内容,利用农事农耕活动强化旅游体验,利用黄河农耕文化丰富旅游内涵。再次,要做大做强农业节庆旅游。要利用中国传统节气节令发展农事节庆旅游,利用农业农村习俗发展农俗节庆旅游,利用特色农产品展销活动发展农贸节庆旅游。最后,要大力发展农业科普旅游和农业康养旅游。要利用观光休闲农园发展休闲农业科普旅游,利用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现代农业科普旅游,利用新型农业科教基地发展农业科普研学旅游。升级传统农业,大力发展康养农业,提升休闲农庄,打造康养度假庄园,利用闲置农房建设乡村养老基地和康养小镇,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

(四)加深合作联动

首先,要加强农业、科技、文化、交通、环保、旅游等相关行业管理部门的协作联动,形成工作合力,提升工作效能。要强化行业管理,通过制定沿黄农业旅游开发管理办法和农业旅游经营管理规范,实施多部门联合执法,规范市场行为,实现良性发展。其次,要创新农业旅游产业经营模式,完善“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充分发挥沿黄农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在农业旅游产业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农户抱团发展。再次,要建立多方参与、互利共赢机制,既要协调农业旅游产业部门之间和上下游之间的利益关系,也要完成企业、项目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广“土地流转+优先雇用+社会保障”“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订单收购+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让农户分享更多的旅游发展红利,获得更多的产业链增值收益。

(五)加快人才培育

首先,要对沿黄农业旅游产业管理人员和各级党政领导进行专题培训,帮助其增强信心、开阔视野,提升管理能力,更好地服务支持沿黄农业旅游发展。其次,要分层分类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打造一支爱农业、懂旅游、会经营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和农业旅游开发中的主力军作用。再次,要组织引导大学生、农民工、青年创业团队等各类创客返乡下乡创业,促进人才流动,改善人才结构,为沿黄农业旅游开发提供更多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做法。要大力开展志愿者支援帮扶行动,鼓励农业、旅游、文化等领域专业人士为沿黄农业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最后,通过专题培训、结对帮扶、送教上门等形式加大沿黄农业旅游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力度,提升沿黄农业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提高沿黄农业旅游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

旅游农业发展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旅游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