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途径探析

2021-12-29勾艳辉

辽宁高职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管理人员资产院校

勾艳辉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盘锦 124000)

伴随着“工匠精神”和“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和践行,政府对承担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的重视程度日渐加深,中央和地方财政对高职院校的投入越来越大,这为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提供了有力支持。尤其是对于近20年来实现了并校转型扩大办学规模并踏向快速发展轨道的高职院校而言,其资产总量更是在短期内实现了快速积累并急剧上升。资产管理作为高职院校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效及精细化的实现能为高职院校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资基础,提供其在教学等方面维持正常运作经营的不可或缺的良好条件。

一、加强资产管理的现实意义

第一,从资产管理本身来说,加强资产管理有利于杜绝浪费,防止或减少财产流失,促进资产保值增值,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在高职院校财政支出和资产管理方面做到开源节流,提高资产利用率。

第二,从资产管理服务于教育教学角度来说,加强资产管理能更好地处置和分配各二级教学机构的仪器设备等资产,对其保证供给、优化配置、合理调配。其资产充足性的满足及持续性的正常运转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及其市场竞争力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

第三,从资产管理内置于高职院校内部治理角度来说,资产管理是学校内部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资产管理的科学、专业、高效对于提升学校内部治理水平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内部治理的基石稳了,对于学校可持续发展大有裨益。

第四,从适应时代发展趋势角度来说,做好资产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基于当今市场经济体制下为适应时代发展形势,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实现持续稳定良好发展的必然要求。

基于此,分析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现状及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析改进的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管理意识和观念不强

第一,从资金来源角度来说,学校的资产采购资金多为政府财政拨款,由此给资金使用者们心理上造成一种资产是花费财政资金取得,并非花费个人资金获得,因此在投入资金决定购买时显得较为随意,不计较成本和盈亏情况,易造成后续不爱惜学校资产等资源以及加强资产管理的意识不强。

第二,资产采购准确率和利用率不高,监管效果和共享效果不强。各二级教学单位基于本单位自身需要向采购部门提出采购需求,对所需机器设备等资产的具体型号、参数等缺乏真正了解和实践论证,盲目购置造成采购的资产不能满足其实际需求,造成了资源浪费。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只一味地使用,缺乏对机器设备等资产的日常维护及管理,加快了资产折旧,造成资产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资产利用率不高;资产的监督管理意识不强,重视货币资产管理高于重视实物资产管理,易出现由公共资产转化为私人财产现象,造成资产流失;各二级教学单位将所采购的资产视为其部门自有资产,对于某些闲置的机器设备,同级部门之间缺乏信息及资源共享、调剂,导致资产的重复采购,降低了已有资产的利用率,造成了很多资产浪费现象。

(二)资产管理机构和体制不完善,职责不清晰

高职院校的资产管理工作应该秉持“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原则,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普遍实行“所有权归高校,管理权归资产管理部门,使用权归校内各使用部门”[1]的笼统粗放分工原则,职责不明,尚未建立起各机构部门间层次清晰、责任明确的全方位管理运行机制。

在现行的三级管理体制下,分散的职责分工易出现各自为政现象,使资产信息沟通不畅。统筹管理高职院校实物资产的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登记、建卡、入账,但无法实现对资产的维护保养,往往会忽略了资产的折旧情况,只是简单地计算资产的原价,导致资产价值出现虚高的现象,甚至存在账面不符的现象,无法将资产情况真实地呈现出来[2]。各二级教学单位管理各自的资产,并指定人员进行具体负责,将资产视为本单位私有财产并尽可能多地采购和占有,但共享意识差,且资产利用率不高。具体的保管人员也缺乏责任意识,认为东西在库里不丢失即完成了工作任务,管理流于形式;出入库登记敷衍了事,甚至漏登、少登;更因缺乏对资产设备的专业操作技巧易导致资产损坏,忽视了资产的日常维护,加剧了资产闲置及浪费现象。

(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

资产管理制度不仅是资产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标准,也是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3]。做好资产管理工作,要进一步建立及完善相关制度,以促进资产管理工作的顺畅运行。

首先,资产管理责任制度不明确,未能清晰规定各级资产管理人员的具体职责;工作人员管理责任意识不强,未能及时明确自身责任:易出现因忽视等原因造成资产管理不力、资产损坏,甚至流失等现象。

其次,资产管理各环节中采购合理性、可行性论证制度缺失,资产出借及离岗离职交接等涉及资产变动方面的制度尚未完善建立,易造成盲目购置资产以及账目不清晰,使资产管理存在潜在风险。

再次,已有的制度框架内未能形成行之有效、顺畅有序衔接的管理流程,缺乏具体明确的操作步骤,目前管理流程多由管理人员主观确定,程序上较为随意,造成了资产管理无章可循、管理混乱。

最后,缺乏贯穿于资产采购、管理、维修养护及报废处理等各个环节的监督制度,未能形成对资产的有效监管。

(四)缺乏统一的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

在校园管理中引入互联网技术,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和资产管理是当今时代和社会发展对资产管理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和使用将有利于资产管理职责部门和人员进行信息分享,极大地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和水平。

部分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因资金短缺或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进程缓慢,资产管理统计方法和管理技术手段落后,资产主管部门较难进行动态统计,无法及时准确掌握全学院各部门资产的实时变动情况;各二级教学单位只对各自资产情况有所了解,彼此之间做不到信息共享,各自为政,降低了资产利用率。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使资产动态情况变得易于追索查询,能够及时了解全学院资产出借转让或离岗离职人员名下资产上缴收回等变动情况。信息化的引入使资产管理更加快速准确,减少了管理人员人为主观随意处置资产情况,同时也加强了资产监督力度。

(五)资产管理队伍整体水平不高

资产管理队伍作为各项制度顺畅高效施行的关键,其素质提升对做好资产管理各项基础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资产管理人员自身专业素养较低

当前高职院校吸纳专业人员充实队伍的力度不够,资产管理人员高水平专业管理人才短缺;现有管理人员年龄架构和职称结构不合理,老带新等传帮带作用少有发挥;管理手段多循旧例或靠管理人员自行在实践中摸索自订标准,影响了资产管理整体运行的规范性。

2.对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较低

相对于教学来说,上至领导下至基层管理人员对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建立激励机制,更缺乏对资产管理的细致理论研究;现实工作中管理人员流动性大,加剧了资产管理连续性差等问题。

3.资产管理队伍系统性培养滞后

各级资产管理人员和同类院校之间进行经验交流分享的机会少,能够接受到的培训学习次数也不多,管理人员业务能力较差,缺乏较强的专业性。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手段亟待更新和加强,人员知识层次结构和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六)资产管理各环节缺乏监督和评价体系

对资产管理的采购、管理、维护、报废等关键环节及管理人员行为缺乏有效的内外部监督,开展的专项核查次数少;整个资产管理流程也缺乏相应的评价体系,资产管理工作完成得好与劣没有量化标准;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因失职或工作失误造成资产流失等问题也没有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多数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完全不惩罚,缺乏激励与惩治措施。仅凭资产管理人员基于职业道德对自身行为进行约束是不科学的,这说明管理上存在漏洞。

三、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改进途径分析

(一)改变更新资产管理意识和理念

要改变资产管理的现状,就要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增强管理意识[4]。

第一,对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要予以更多重视。资产作为高职院校重要的经济资源,其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关乎全院校的治理能力提升和教育教学发展。要摒弃以往重视财务货币、轻视实物资产管理的观念,各级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

第二,树立合理利用每一笔财政资金的意识。资产购置前请专家充分论证合理性、必要性,明确所需设备的具体型号和参数,以及院校是否已有闲置资产可供使用。提高采购准确率,避免所购设备等不符合实际需要,造成资金浪费。要最大程度发挥资金的效用,节省院校运作成本。

第三,改变只顾采购占有,不注重利用和共享的观念,提高资产利用率和共享率。各二级教学单位只是各自采购资产的归口管理部门,资产实质上是属于院校的。要改变将资产视为自有财产观念,畅通资产信息沟通渠道,将闲置机器设备在同级教学单位之间实现资产的共享和调剂,提高现有资产利用率和共享率。

第四,提高资产维修保养和监管意识,注重资产的日常管理;对贵重及易损资产要定期保养,将损坏的机器设备及时报备,由专业技术部门进行维修,无法维修的资产按照程序进行报废处理,严禁私自随意处理,防止资产流失。

(二)建立多层次、职责清晰明确的运行机制

第一,将各级资产管理人员的职责以书面形式记录在册,同时列为年底绩效考核的评价要点,确保各级管理人员明确知晓个人工作岗位职责并严格遵守各项工作流程,防控资产流失、损坏等潜在的风险。

第二,学院资产管理部门统筹管理全学院资产,有助于提高各二级教学单位资产的利用率。学院资产管理部门根据记录在册的资产信息定期提醒各二级教学单位对各自名下资产进行维修与养护。各二级教学单位要做好资产的归口管理,与其他二级单位沟通分享资产信息,以便实现资产共享。各基层具体资产管理人员做好资产保管工作,严格做好出入库资产登记,及时做好资产状况详细记录。

第三,各级资产管理人员应定期在一起召开专题会议,沟通交流资产管理工作,完善工作细节,互通资产信息,提高资产利用率。

(三)完善细化各项资产管理制度

法规是成文的规定,制度是管理的基础[5]。应建立起完善统一的覆盖资产管理全流程的制度体系。首先,规范资产采购流程,充分论证购置的可行性、必要性和真实性,从源头上防范资产重复购置或购置后发现与实际需求不匹配问题。其次,各级资产管理人员按照各自岗位职责加强资产日常管理,完善细化信息登记、出入库转移、维修保养及报废处置等各项制度。购置资产验收合格后贴上带有二维码的资产贴,使用终端扫码识别方便了解资产归属部门等资产信息。严格执行出入库登记手续,遇出借或转移资产情况如实记录,便于查询资产变动情况,实施动态管理。各二级教学单位定期对资产进行维修与保养,对经技术人员鉴定确系损坏且无法维修的资产进入报废处置流程。报废处置流程各环节均应具有相关管理人员提出的申请、技术鉴定证明以及处理结果。要做到资产处置有依据,减少人为主观随意处理,确保发挥资产的最大效用。再次,在资产管理各个环节引入纪检等部门的监督。除资产管理部门内部盘点与核查外,还要定期组织开展资产专项清查,把控资产管理风险点。尤其是在采购、资产出入库管理等关键环节加强监督,防止资产流失。

(四)加快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正在逐步推进[6]。应当不断改善高校资产管理的方法,将信息化融入资产管理当中[7]。

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促进了不同二级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发展,将更有利于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信息化管理平台覆盖采购、验收入库、日常保管、维修养护、报废处置等全部流程,所有与资产相关的流程皆可在系统中追溯,相关操作均有据可查,降低了资产流失的可能性。通过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够及时了解资产的动态情况,资产管理便捷高效、一目了然。平台可与财务数据库进行联网比对,有助于做到账实相符,大大提高了资产信息的互通性和资产数据的准确性。同时,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更方便各二级教学单位之间利用搜索查询功能实现资产共享,减少了资产浪费,提高了已购置资产的利用率。

(五)优化资产管理人才队伍

资产管理队伍质量的高低和资产管理的效益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8]。只有管理人员自身的管理理念和水平能够与时俱进,才能健全资产管理机制,从而实现高质量的资产管理[9]。

第一,转变对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从院级到各二级教学单位乃至基层管理人员,所有资产管理人员应从思想上强化资产管理重要性的意识,更新旧的资产管理观念,将资产实物管理与财务货币管理同等看待。

第二,吸收、培养、激励资产管理人才。吸纳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充实到资产管理队伍中来,配合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使用,可极大地提高资产管理专业化、科学化水平。加强对新入职岗位人员的工作相关制度、知识和技能的传授。重视对管理人员的激励,鼓励他们进行资产管理理论和实际工作的研究,并据此在年底绩效考核和职称晋级等方面做为加分项,提高各级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第三,加以培训学习和借鉴。多参观考察其他院校如何开展资产管理工作,相互沟通交流,向优秀范例学习;加大资产管理专业知识培训力度,邀请专家学者传授资产管理的最新理念和管理方法,充实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完成资产管理理念和知识的双重更新,不断提高各级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业务能力。

(六)完善资产管理的内外部监督和评价体系

除了通过在制度方面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在信息化平台方面规范资产管理各环节的有序运行、在管理人员意识和能力方面着力培养和提高之外,还需要统筹管理部门、归口管理部门联合纪检监察部门、财务部门共同发挥内外部监督作用,监督是否存在违规的行为。要加强资产清查工作的管理力度,将清产核查工作作为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并加以制度化[10]。对资产管理流程中不合理环节要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措施。定期对资产管理人员的表现进行民主评议打分,对所涉人员的违纪行为进行处罚追责,明确正确的、科学的资产管理方向。

做好资产管理工作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不断提高自身治理能力,有利于院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实现。分析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现状及其在意识观念、机构体制、制度体系、信息化管理平台、管理队伍建设、监督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探析改进途径,对促进高职院校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管理人员资产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以“5×3”立体模式打造外派管理人员队伍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守住硬核资产是“硬道理”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国企基层管理人员作风建设措施分析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
资产评估法:能否终结“多龙治水”